?

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的博弈——世界近代史經濟初探

2016-12-06 18:10馮玉倩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16年27期
關鍵詞:博弈資本主義市場經濟

馮玉倩

摘 要:縱觀世界近代歷史,是資本主義發展、成型且市場經濟萌芽的過程;可以說,世界近代史從就是壟斷資本與萌芽的市場經濟互相博弈的歷史。這個時期,也是全球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和經濟市場化趨勢不斷推進的過程;就生產技術水平而言,世界近現代經濟發展經歷了從單純手工到集約化生產乃至蒸汽機產生的飛躍過程。這個時期,生產力的發展和世界各地區經濟交往以及人類生產力的發展是世界近代史發展的主線,本文以此為切入點,針對世界近代史經濟發展的脈絡進行梳理。

關鍵詞:世界近代史 市場經濟 資本主義 博弈

一、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世界近代史的源頭究竟應該從何年何月為確定的時間界限呢,或者說究竟從哪一年寫起更能反映其本質特征?其實,這本身就是一筆吹毛求疵的“糊涂賬”。我們認為世界近代史首先應當從近代世界文明社會的建立算起,大約從 15世紀末、16世紀初發端,這是毋庸置疑的,同時我們知道社會發展是一個緩慢的、各種因素相互促進的過程,因此,斤斤于哪一年才算是世界近代史的發端其實是一個偽命題。我們知道,歐洲作為世界近代文明的無可爭議的發源地,文藝復興當是新舊歷史的“分水嶺”。隨著文化的發展,“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萌芽”也開始出現,這些現象反映了當時歐洲商人資本與初期的市場經濟的博弈。嚴格意義上的世界近代史的肇始可以從十字軍東征算起,這次東征是西歐天主教徒響應羅馬教皇的號召,以奪回圣地耶路撒冷為目標,對穆斯林異教徒發動的一場宗教侵略戰爭,隨之這場單純的宗教圣戰變成了復雜的商業戰爭。原因是當時的威尼斯商人贊助十字軍戰士進攻埃及轉而攻陷了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此后,威尼斯商人獲得在東羅馬帝國的貿易特權,東西方轉口貿易日益興盛,這些地中海沿岸的城市逐漸發展成歐洲的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中心。

二、世界近代史市場經濟發展的脈絡

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歐洲的商船可以經過南非的好望角到達遠東的香料群島,把中國、印度的產品,特別是香料直接運回歐洲,來自大西洋的胡椒的價格遠比地中海的胡椒物美價廉(價格革命的表現之一,也是市場經濟的萌芽狀態)。于是意大利沿岸港口城市從 15世紀末開始衰落,歐洲的貿易中心,或者說經濟市場進行了轉移,也帶動了大西洋沿岸的城市的新崛起,包括里斯本、安特衛普、阿姆斯特丹以及倫敦這些新興城市。值得注意的是,此時這些城市交易的商品已經擴大到糧食、呢絨、造船材料以及民生的日常消費品,而不是僅僅限于貴族享用的奢侈品類,消費對象覆蓋了城鄉廣大中產階級包括貧民。商品覆蓋率的提高,刺激了人們的消費,因此,16世紀初歐洲的價格出現了市場經濟的萌芽,包括糧食、羊毛等商品價格大幅上漲;而作為香料、茶葉等亞洲商品的價格持續走低。因為這些昔日的奢侈品,此時已經成為民眾的家用商品,而并非貴族所獨有。這兩種商品價格的變化(反映著市場經濟規律)讓商人獲得了巨大的利潤。在市場需求及市場價格的引導下,西歐各國的農業日益商品化。商品化農業、商業尤其是對外貿易成為新貴族和商人的生財之道,在城鄉充當雇傭工人成為窮人謀生的手段,稅收尤其是關稅收入成為各國君主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在市場需求導向下,一個突出的現象是英國的羊毛幾乎不再出口,呢絨加工成為英國民族工業的萌芽。隨著地理大發現和遠東新航路的開通,歐洲的市場受到極大的刺激,西歐和中歐的小麥產量在這期間上升了 5 倍。生活必需品價格在大幅度地上漲,而與生活必需品相比實際工資卻大幅度地下降。物價和工資這些反映宏觀經濟長期變化的數字昀能說明西歐諸國從封閉的自然經濟向開放的市場經濟的轉化程度。

三、世界近代史與資本與市場經濟的博弈

值得注意的是自 15世紀發現美洲到 18世紀資本主義工業革命開始這段時期,歐洲包括英國、法國北部以及荷蘭的國民經濟已經開始了市場化步伐。市場經濟主要是指生產的要素(勞動力與資本,包括各種生產資料)按市場的需求重新得到配置,在古希臘的雅典和羅馬帝國的意大利本土就存在過,具有某種普遍性;也不是近代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或某些國家所獨有的經濟體制。當時,在歐洲諸國市場,資本實力昀雄厚的組織是那些享有特權的海外公司。從當時資產形式來看,除土地資產外,商人資本占主導地位。這些大商人把資本主要投向批發和外貿,如航運業、奴隸貿易、購買英荷東印度公司的股票等,此外,他們還以批發原料或加工包賣的方式控制制造業。這時,資本主義積累才取代重商主義時期的資本原始積累,也從農場化的農業社會逐漸向以大工業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社會轉變??傊?, 16世紀以來的歐洲社會里,金錢成了財富權勢的主要標志,雖然成型的資本主義尚未出現,但社會形態表現為封建社會正在衰亡,市場經濟與資本已經進入了博弈的階段。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不能簡單地把世界近代史概括為資本主義制度史,因為社會的發展總是與經濟的發展相輔相成,也與文化的繁榮和發展息息相關。近代文明與黑暗的中世紀的一個重大區別在于,傳統的自然經濟的支配地位已被市場經濟所取代。市場經濟意味著自由和競爭,推動著各國之間聯系的加深和相互依賴,并在 15世紀未、16世紀初逐漸形成以少數發達國家為核心的全球經濟體系,而世界經濟的發展也趨向一體化和民族國家的競爭。

參考文獻:

[1]劉養潔.民族國家與世界經濟[M].時事出版社, 1999.1

[2]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總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

[3]潘潤涵,林承節.世界近代史[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1

[4]蔣孟.英國史[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4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8

[6]斯大林選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446.

猜你喜歡
博弈資本主義市場經濟
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是壟斷資本主義的最新發展,是新型帝國主義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剝削的兩重批判——基于《資本論》第一卷的思考
市場經濟下工程項目的招投標管理
財政稅收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市場經濟
關于對市場經濟的認識
集團公司財務預算管理研究
審計意見選擇行為的博弈分析
專車行業改革必要性探究
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發展趨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