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恩格斯自然觀與奧康納自然觀的區別

2016-12-06 11:41王野林權文榮
人民論壇 2016年31期
關鍵詞:奧康納生態觀自然觀

王野林+權文榮

【摘要】奧康納的自然觀,同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觀具有本質區別。這種區別,既表現在兩種自然觀在思維方式、自然觀結構,以及自然界自我運動理論上,又表現在兩種生態觀的本質區別上。

【關鍵詞】奧康納 自然觀 生態觀 【中圖分類號】B08 【文獻標識碼】A

奧康納對自然界問題的理解

奧康納提出重構唯物史觀的理論訴求,源于他對“自然界之自主過程”,即“自然界之本真的自主運作性”問題的理解。他不僅把這個“自主過程”或“自主運作性”,看作不同于人化自然界的,人們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界中的其余部分”的“自然界本身的力量”,而且將其看作獨立于人類勞動過程的,“既能有助于又能限制人類活動的力量”。也就是說,在他看來,“自然界之自主過程”,只不過是一種由機械的、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運動,所構成的自然界的運動過程。而奧康納所論的“自然界之本真的自主運作性”,是一種“純粹”的,沒有人的實踐參與活動的維度的自然規律。

首先,奧康納未能看到,雖然這種維度的自然界及自然規律具有客觀物質自在性,具有先于人類社會生活而存在的先在性。但是,宇宙自然界生成為人及人類社會,其根本原因在于勞動實踐,而不在于這種自然規律的自發性或“自主運作性”。他不了解馬克思所論人化自然理論及人與自然關系理論真諦,而提出歷史唯物主義沒有論及“人類歷史的自然化方式以及自然界的自我轉型問題”,他沒理解,這個問題不僅從人類歷史看只不過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生成為人及人類社會這一過程的一個現實部分,或“整個所謂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是自然界對人來說的生成過程”,尚可得到科學理解,而且從人們通過勞動實踐“再生產整個自然界”中可明顯看到。

其次,奧康納認為,唯物史觀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理論,因忽視自然界的“自主力量”的作用,而缺乏“自然維度”,帶有技術決定論傾向。他提出“自然生產力”和“自然生產關系”概念以示重構。這表明,他既不了解馬克思生產力概念的真正科學含義,也不懂得馬克思關于勞動過程的人與自然物質變換理論的真諦。事實上,馬克思早在批判德國李斯特唯心主義的生產力理論時,就一方面把生產力在形式上區分為“自然的生產力”(水力、蒸汽力、馬力等)和“人的本身的生產力”,認為生產力是自然力和社會力的統一,表明生產力是一種革命的物質力量。另一方面,他把生產力在本質上看作“一種真正的社會聯系”,即社會與自然之間的物質實踐變換關系。后來,他把生產資料當作生產力概念的本質來看待,進一步表明了生產力是由生產資料所表征的人與自然通過物質生產所進行的實踐變換關系。同時,馬克思指出人類通過勞動來調整自身的活動與自然的關系。在描述未來社會狀況時他說,作為可以聯合起來的社會化生產者,可合理地減少力量消耗調節自身與自然間的物質交換,共同把它置于控制之下。顯而易見,馬克思提出自然生產力概念和人本身的生產力概念,并把生產力看作二者的統一,他把勞動看作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過程,以及表明未來社會人們將合理地調節他們和自然之間的物質交換,這就彰顯了唯物史觀理論并不存在一個所謂“自然維度”的缺失問題。至于所謂“自然的生產關系”問題,即所謂“自然條件或自然過程( 不管是否受人類活動的影響) 的一定形式,”馬克思則在勞動過程的自然基礎理論中做了闡明。這種自然條件或自然過程形式,雖然制約著勞動的具體形式,但并不是勞動的本質。

再次,馬克思、恩格斯表明,在宇宙世界總體層次閾,自然是宇宙物質自然,自然界是指宇宙物質自然界,自然界的歷史當然是指整個宇宙物質自然界的發展史。宇宙自然界的生成及發展作為物質世界的自我運動,遵循著由低級到高級演化及發展,展現為由機械的、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社會的順序相承、依次遞進的發展階段所構成的運動序列。而人類社會作為宇宙自然界發展的最高階段及最高成果,既是宇宙自然界的一個內在發展環節,人的生活世界又是宇宙自然界的一個特殊總體即特殊自然界。奧康納沒有看到,人的生活世界作為整個宇宙自然界的一個特殊總體,包含著一切自然界較低級的發展成果,這些低級階段的發展成果,存在和發展于作為社會生活的自然基礎、人的生命生產和人們的自然環境生產之中,存在于人化自然和非人化自然之中。各種低級的自然規律,雖然以其固有的自在的運動本性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的變化和發展,雖然有時也給人們的生產生活以決定性的影響,但這種影響既不能改變社會生活的發展趨向,也不能改變社會生活實踐關系發展的基本規律。

由此可見,奧康納沒有認識到,低級階段的自然規律及其作用問題,是人類的自然科學的研究對象。而自然環境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制約問題,乃是社會科學的研究內容之一。馬克思把工業看作是自然科學對人的現實歷史關系,表明生產力也包括科學。奧康納撇開人化自然的實踐規定性,離開自然環境是作為生產生活的自然基礎要素的社會生活規定性,將自然環境的生產僅僅當作一般自然物(包括無機物、有機物、動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所謂自然界的生產過程,并過度強調這種“自然界之本真的自主運作性”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作用,這就既不能同極端生態中心主義思潮劃清界限,也難以避免地理環境決定論之嫌。

馬克思恩格斯與奧康納兩種自然觀的區別

第一,思維方式上的區別。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觀的思維方式是以科學抽象為原則的辯證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既在于“我們在思想中把個別的東西從個別性提高到特殊性,然而再從特殊性提高到普遍性;我們從有限中找到無限,從暫時中找到永久,并且使之確立起來”。又在于“在第一條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發為抽象的規定;在第二條道路上,抽象的規定在思維進程中導致具體的再現”。而奧康納自然觀所表現出來的思維方式,乃是以感性直觀為準則的非科學抽象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局限于僅僅籠統地直觀自然界,并把自然界和人類相分立,既不能把自然界從其個別性提高到特殊性,進而從特殊性提高到普遍性,又不能使抽象規定在思維進程中具體再現。

第二,自然觀結構上的區別。馬克思、恩格斯運用科學抽象的思維方式,建構了以個別、特殊、普遍為基本結構的自然觀邏輯結構體系,這種結構體系彰顯了自然及自然界概念的豐富科學規定性。而在奧康納的自然觀里,自然及自然界只不過僅僅是與人類相關聯的非人化自然環境或“人類的周圍環境”,或稱其與“人類系統”相關聯的所謂“自然系統”,而自然界的歷史也只不過是作為“人類的周圍環境”的非人化自然發展史。因而奧康納的自然觀結構,只不過是一種單一性的非科學結構。這種結構,導致他既沒有在把人的生活世界作為一個特殊自然界的意境上,也未能在自然環境只不過是人類社會過程所包含的自然基礎要素的維度上,來看待人類的周圍環境問題;同時,他把自然界的生產過程與勞動過程相分立,并把自然界的生產過程僅僅視為非人化自然的“自主過程”,這就在實際上,把人們生活于其中的現實自然界,僅僅當成了非人化自然界。

第三,自然界自我運動的理論區別。馬克思、恩格斯不僅把人類社會的歷史看作宇宙總體自然界自我運動的一個發展環節和高級階段,而且把整個人的生活世界看作一個自然界特殊總體,把作為社會生活實踐過程的人類史,看作這個特殊總體自然界的生成及發展史。另一方面,他們在人的生活世界閾,把作為社會生活自然基礎的自然環境的生產和再生產,當作社會生活生產和再生產的構成部分,看作為人與自然關系生產的自然界的生產。而奧康納則在把自然環境理解為作為“人類周圍環境”的非人化自然環境的思維前提下,來理解自然界的自我運動問題,他把作為自然環境生產和再生產的自然界生產過程,當作外在于人類生產過程的非人化自然的生產過程,并試圖探討這種非人化自然界自主過程與勞動過程之間的關系,這就既撇開了作為人類生活生產的、自然基礎的自然環境生產的生活實踐關系的科學規定性,又否定了馬克思關于工業是自然界對人的現實的歷史關系的科學判斷。他提出“自然界之本真的自主運作性”和“自然界的目的性”概念,來闡釋所謂自然界的生產過程,表明他局限于在機械的、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運動層次,來理解作為人們生活的自然基礎要素的自然環境的發展變化問題。他未看到人們的周圍環境的變化和發展,雖然在自身包含著低級階段自然規律的作用,但其在本質上只不過是人化自然的生產和再生產。在人的生活世界閾,設想沒有人類生產過程的自然環境的生產和再生產,同設想沒有自然環境的生產和再生產的所謂人類生產過程,是同樣不可思議的。

第四,兩種自然觀的不同,使得兩種生態觀也在本質上相區別。按照科學抽象的思維方式所建構的科學自然觀,馬克思、恩格斯在人的生活世界閾,不僅把人類的生態看作是整個社會生活實踐關系的生成及發展狀態,這種生態既包括人們之間關系的生產生活狀態,又包括人們同他們的自然界之間關系的生產生活狀態。因而是兩種生產生活關系狀態相統一的社會生活實踐關系的生成及發展狀態,而且把這種生態發展過程看作是由社會的物質生活生態、政治生活生態、精神生活生態所構成的整個社會生活的生成及發展狀態,及其發展過程。而奧康納則以其直觀的非科學抽象的思維方式,在把自然界僅僅了解為非人化的“人類的周圍環境”,即“外在自然界”的思維理路中所形成的自然觀,把生態僅僅看作是自然環境的發展狀態,并把生態發展過程僅僅看作是“人類的周圍環境”的發展過程,或者至多是“人類”與其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變化發展過程。他雖然不滿意《牛津英語詞典》中,那種把生態學當作是生物學的一個分支,并把“人類生態學”看作是“以人類和他們的周圍環境的關系為研究對象的知識分支”,所做的對生態學和人類生態學之間的區分,稱這種“區分是有點武斷的”。但他卻僅僅在生物學視界內解讀人類社會生活的生態發展過程問題。正如他所說,“我使用了‘人類活動、‘人類生產過程和‘人類系統的概念來描述我們人類這一物種對自然界其他物種的依賴和影響關系”。

總之,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視域來看,自然是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自然,是人類通過生產實踐和其他社會活動已經將其人化為人類生活世界之不可分割的部分的自然;而同時,馬克思、恩格斯并沒有否認整個客觀自在自然的存在及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只不過,歷史唯物主義首要的目的是要揭示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實踐規律,也即人類特殊自然域的發展變化的一般規律,從這個意義上,馬恩的唯物史觀通過勞動實踐已經全面地揭示了人與其自己相關的自然界的關系,已經體現了他們思想中的自然的維度或生態的維度;而奧康納并沒有真正把握自然范疇的層次性、結構性,因而他對馬恩思想的總體理解有偏差,他對歷史唯物主義的“重構方案”也因此是不成熟的、甚或是烏托邦式的。

唯物史觀所論的生態,在本質上是指社會生活實踐關系的生成及發展狀態。唯物史觀作為人的生活世界生態發展過程及其規律的科學,并非僅僅局限于以人們與他們的自然界之間的生產生活關系狀態及發展為研究對象,它還既包括人們之間的生產生活實踐關系狀態及其發展,又在總體上是以人們之間的關系同他們與其自然之間的關系相互制約,所構成的社會生活實踐關系狀態及其發展為研究對象。因此,在唯物史觀看來,不僅整個社會生活生態乃是由物質生活生態(物質生態或經濟生態)、政治生活生態(政治生態)和精神生活生態(精神生態或文化生態)所構成的。而且,作為以人們與他們的自然界實踐關系為本質規定的“自然生態”,無疑被包含在物質生活生態即經濟生態之中,是經濟生態的構成部分。

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觀與奧康納自然觀的本質區別,既表明了馬克思、恩格斯自然觀及生態觀的科學性,又表明了奧康納自然觀及生態觀的局限性。奧康納作為西方生態社會主義的重要代表人,致力于把生態運動與社會主義結合起來,是值得人們稱贊的。

(作者單位分別為西安市行政學院;陜西省社會科學院)

【參考文獻】

①《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責編/潘麗莉 美編/李祥峰

猜你喜歡
奧康納生態觀自然觀
大法官奧康納:做出決定,就絕不回頭
試論疾病對弗蘭納里·奧康納文學創作的影響
直覺:愛默生超驗主義改革的靈魂
品德與社會課堂中學生人際交往價值取向的培養
《反杜林論》中的生態觀及其當代價值
淺論中學生物教學中的“三生觀”教育
淺析生態社會主義的生態觀
淺論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及其當代價值
表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