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貼近實踐貼近學生創新方法

2016-12-07 11:30陳明
新聞前哨 2016年11期
關鍵詞:回顧教學

陳明

[摘要]本文回顧了筆者十年來的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教學,做法主要有:了解當今時代學生的特征和喜好;完整呈現馬克思、恩格斯所處的時代; 結合我國幾代領導人的新聞思想,全面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新聞發展軌跡;對黨報理論進行專題研究和探討。此外,清華大學、西南大學、西南民族大學等一些高校學者的真知灼見,可為他山之石,以作借鑒。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 教學 回顧

[基金項目]民族院校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本科教學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2015年中南民族大學校級教研項目(項目編號:JYX2015002)

一、將抽象的理論講通俗 學生越來越愛聽

作為一名在教學一線工作了10年的年輕教師,教學是一邊學習一邊思考的過程。10年前,學院建議開設一門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的選修課,院里把開設這個課程的任務交給了筆者。筆者當時確實很忐忑,因為在當時,本人剛研究生畢業參加工作,對于這門課程的內容有一些了解,但是不深入。而且,自己本身對這門課還有一些小小的“偏見”,看名字就想,這樣的課程,學生會喜歡嗎?即使是必修課,學生都會有想法,何況是選修課。按照學校的規定,一門選修課選課人數達不到30人,不能開課。和幾十門實用性強、趣味性強的專業課相比,這門課會有人選嗎?……可以說,當時自己有無數的疑問和擔心。

十年走下來,一路風雨兼程。這個看起來很“枯燥”的課程,不但在學院里生存了下來,還獲得了較大的發展:10年來選修此課程的學生人數超過1000人,平均每年選修的學生人數超過100人;10年來5次獲得學生評教優秀,其他5次評教為良好;以此課程為基礎的教研獲得校級教研項目等。

1.了解當今時代學生的特征和喜好。

新聞傳播一個最核心的地方,就是首先要搞清楚傳播的受眾是誰,他們的喜好如何。上課也是如此,上課的過程也是一個“傳播”的過程。要把你的課程內容有效的傳播出去,首要的是要搞清楚當今時代的學生的特征和喜好。否則,你不了解學生的情況,照本宣科,即使學生選修了你的課程,他們也不會聽你的講授,你的傳播效果也是零。十年之間,上課的學生從85后變成了95后。90后甚至95后這一批的學生,是伴隨著我國互聯網同步成長起來的。信息獲取異常的便捷,對當今的流行熱點了如指掌,任何課堂上講授的信息在百度上就可以輕易獲取。這種情況下,課堂內容就要隨之做一些調整,以更新,更好的形式去傳播課堂內容。在課堂理論講授中,如果需要舉例的話,筆者會列舉一些最新的媒體案例和熱點,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如講到馬恩論新聞的真實性,可以談到每年評選的“十大假新聞”,以及近期發生的一些熱點的虛假新聞事件,讓學生參與討論和發言,探討這些新聞失實的原因。一些網絡流行語,如果符合課堂教學需要,筆者也會適當的加進去。還有一點必須指出的是,我校是民族高校,學校有56個民族的學生,少數民族學生的人數比例超過70%。作為民族高校的教師,在課堂上講課更要時刻遵守國家的民族政策,維護民族團結。

2.完整的呈現馬克思、恩格斯等人所處的時代。

讓學生設身處地的去理解他們的人生經歷,新聞思想的形成。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這門課程,很多高校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講授者剝離了他們所生活的時代背景,單純講授馬克思恩格斯的新聞思想。任何人物都是生活在一定的時代當中,因此他們的行為方式也必然帶有那個時代的特點。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時代是19世紀早期到晚期,這個階段是世界資本主義國家全球殖民擴張和掠奪的時期,資產階級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瘋狂的剝削和壓迫無產階級,階級矛盾異常尖銳,起義暴動在歐洲諸國此起彼伏。馬克思的《資本論》發現了人類社會進化的規律,這本書和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發現有機自然界的進化規律一樣,成為19世紀人類最為偉大的兩部著作。在不斷的新聞實踐和探索中,馬克思恩格斯相繼提出了自由報刊、工人報刊、黨報的思想,標志著馬克思恩格斯新聞思想的成熟。馬克思恩格斯的黨報思想,成為當今21世紀許多國家黨報組織,運作的指南。盡管其中一些部分,可能還需要完善。但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樣,馬恩生活在19世紀,我們不能用21世紀的標準來要求他們,正如他們那個年代的馬克思恩格斯,無法預測到當今的互聯網時代一樣。完整的呈現馬克思、恩格斯他們所處的時代,學生在學習中會感覺不再是在接觸一個個100多年前的“出土文物”,而是一個個鮮活的人,他們一生在不斷的為全人類的解放上下求索,新聞思想的光芒照耀古今。

3.全面回顧我國幾代領導人的新聞思想。

用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新聞發展軌跡,使得學生有著更加直觀的認知和了解。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的中國化,是課程講授的重點。由于現在的學生已經是95后了,對于之前六七十年的事情很多已經沒有直觀的認知。筆者在課堂上專門講授了我國幾代領導人(毛澤東同志、鄧小平同志、江澤民同志、胡錦濤同志)的新聞思想,并把每位領導人在新聞領域的重要事件、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羅列出來,系統全面的向學生講授和梳理。如毛澤東新聞思想部分,講述建國初期的媒體的建設成就報道,支持抗美援朝報道,以及要在報紙上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決定。這些都和當時的時代重要事件,以及我國當時所處的國內外環境聯系起來。鄧小平同志提出的為改革開放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實施輿論監督,推進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江澤民同志提出的堅持黨性原則,新聞宣傳必須在政治上和黨中央保持一致,同人們群眾保持最廣泛最深刻的聯系,旗幟鮮明堅持不懈的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等。胡錦濤同志的新聞思想則更有鮮明的時代特征,他提出媒體要“三貼近”,要創新觀念,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方式,創新手段,增強親和力,吸引力,感染力等。幾代領導人的新聞思想,和中國當時所處的大時代,大事件,大方向相結合,學生聽起來,就會更加容易有條可循。

4.對黨報理論等進行專題研究和討論。

對于黨報的性質和任務,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以及我國幾代領導人都有論述。這些論述的邏輯聯系在哪里,呈現出那些特征,在課堂上筆者和學生一起進行了專題的研究和討論。馬克思恩格斯認為黨報是政治中心、組織中心;黨報的使命是闡述黨的政治綱領,監督黨的領導,用科學的理論武裝工人。列寧認為,黨報是集體的宣傳員、鼓動員、組織者。毛澤東從階級角度分析新聞業,認為報紙是階級斗爭的工具。鄧小平、江澤民同志都強調了黨報的黨性原則,以及輿論引導的重要性。胡錦濤同志則指出,黨報媒體要三貼近,創新方式方法,更好的做好輿論引導工作。就這些講話,讓學生自由的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在討論中,學生逐步意識到,100多年來,從馬克思、恩格斯,到我國的幾代領導人,黨報的理論是在不斷深化和發展的。馬克思恩格斯的黨報理論指明了黨報基本的性質和原則,而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我國幾代領導人,對于黨報的指示,都是緊密的結合中國國內國外的環境,與時俱進的提出新時代的媒體傳播特征和要求,其目的都是為了增強我黨黨報的社會影響力,輿論影響力。

二、學習最新研究成果,豐富講課內容

10年的馬克思主義新聞學教學經歷,有收獲和體會,但感到更多的是教學中存在的諸多不足和困惑。為了解決這些困惑,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在外出開會中,一直在思考。國內諸多高校專家學者的多年實踐和思考,給筆者解開了這些困惑,也為筆者改善自己的課程教學指明了方向。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胡鈺教授,近期提出了他對馬克思主義新聞教育的新思考,他認為教學有5個著力點:第一,講清楚馬克思的形象和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第二,講清楚新聞和政治的關系;第三,講清楚中國共產黨的新聞思想;第四,講清楚中國國情和問題意識;第五,講清楚全球傳播與文化自信[1]。

清華大學是國內最早把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作為必修課的高校。在2005年,范敬宜先生擔任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期間,就開始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去講課,該課程覆蓋本科、碩士、博士。10多年來,取得了累累碩果。

10月上旬,筆者去信和胡鈺教授交流,胡鈺教授回信說上學期這門課程請了人民日報的同志來做過幾次講座。不同層次的學生講法不一樣,本科生以講授為主,碩士、博士生以討論為主。

西南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董小玉教授提出了其自身的改革思考:第一,把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和現實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把馬克思新聞觀教育同社會整體觀教育相結合,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第三,把課堂講授和視覺影像資料的觀摩相結合,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和熱情;第四,把總結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和梳理馬克思主義的當代發展相結合,擴充學生視野[2]。

西南民族大學的馮劍俠老師,提出了重實踐,參與式教學,設計“口述歷史”課程實踐環節,讓學生采訪老人,講述新中國的故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社會責任感[3]。

這些專家學者長期站在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教學第一線,理論高屋建瓴,具有極高的高度和廣度。其思路和做法,值得筆者今后學習和借鑒。

注釋:

[1]胡鈺:《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的著力點》,《現代傳播》2016年第7期

[2]董小玉:《全球傳播背景下“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程改革的思考》,《新聞大學》2012年第3期

[3]馮劍俠:《民族院校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教學方法初探》,《新聞知識》2016年第8期

猜你喜歡
回顧教學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大學少數民族預科英語教材的回顧與展望
我國環境會計研究回顧與展望
跨越式跳高的教學絕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學心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