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外國文學教學為例談如何提高師范學校課堂教學質量

2016-12-08 01:48劉媛媛
考試周刊 2016年92期
關鍵詞:師范學校外國文學出路

劉媛媛

摘 要: 本文立足師范學校教學實際,剖析了師范學校學風淡薄及教學質量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了對策,重點以外國文學教學為例,談談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 師范學校 教學質量 出路 外國文學

一、師范學校課堂教學現狀

對于任何一所學校來說,探討如何提高教學質量都是一個極其重要而常規的問題,但這在今天的五年制師范學校似乎有了特別的意義。曾幾何時,培育師資的師范學校由于各種復雜的原因,教學質量在悄悄地下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堪憂。

筆者身在師范任一線教師多年,常聽眾多老師上完課都在抱怨同一個問題,教師在上面講得興致勃勃,而學生總是沒什么反應,睡覺、聊天、做小動作的大有人在,他們不關注教師講什么,講得好不好,甚至被提問時會毫不猶豫并毫無愧色地回答“我不知道”,臉上表情分明寫著“別煩我,忙著呢”。就連考試這樣的頭等大事,如今有些學生也并不在意,考試時交空白卷的、看半小時就走人的大有人在。這些情況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為降低。這樣的學習狀態不用說和中小學比,就是和十年前師范學生比也有巨大的差異,這是一個值得任何一個教育工作者認真思考的問題。出現問題,如下這些原因一定存在:一是沒有升學壓力,考試得過且過,直接導致沒有學習的動力。簡單考察便可發現師范學校里認真學習的學生都是立志參加專轉本考試的學生。二是學生進校后情緒低落、思想消極,對未來毫無信心,充滿自卑感,這當然跟目前大學生就業困難息息相關,這種社會現狀和心理是導致學生產生“破罐子破摔”心理的重要原因,認為學好學壞一個樣,反正到時都就不了業。三是近年來,由于取消了師范生分配制度,師范招生日趨困難,師范生生源素質一直呈普遍下滑趨勢,淡薄的學風一屆更比一屆盛,這些因素導致校園里人心浮動、學風淡薄。在這種情況下何談教學質量呢,教師再認真,學生無向學之心也是很無奈的事情,教學質量絕不是教師唱獨角戲就能提高的。所以筆者認為師范學校要想真正提高教學質量,應首先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

二、對策

(一)采用多種方式為學生尋找“出路”,解決學生思想問題。

學校要切實為學生尋找“出路”,增強學生自信心,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這里的“出路”包括幫助各專業學生考級考證,拓寬就業渠道;鼓勵大多數學生參加專轉本考試和本科函授學習,提升學歷層次,提高就業競爭力;適應社會需要,制訂合適招生計劃,側重和定向培養社會急需專業人才,例如學前教育專業等。學生對未來有了方向,便會大大增強學習的積極性。這時,教師要考慮的就不是學生不愿學,而是要考慮如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

(二)教師的努力。

教師的努力當然是解決此問題關鍵的一環。外國文學課是師范學校的大系中文系的專業必修課,作為教授此課多年的一線教師,筆者就以此為例談談外國文學教學現狀及對策,相信對師范學校其他課程都有借鑒的意義。外國文學是一門比較前沿的學科,它向學生打開了通向世界、了解世界的窗口。但由于它的異源異質文化性質,學生在理解上往往會產生陌生感、距離感,造成理解接受上的困難,教學上也存在很多問題。具體說來,有如下幾點:首先,教學內容多,教師往往在內容處理上面面俱到,缺乏對教學內容詳略主次的科學把握和合理取舍。其次,教學模式傳統,由于這門課較為陌生難懂,也少有學生通讀外國文學作品,教師課上只好“滿堂灌”,學生聽得昏昏入睡,失去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最后,考核方式單一,期末考試一張卷子,內容死板,學生考試前死記硬背,考完試全都還給老師,這樣的考試忽略對學生實際能力的考核,完全不能適應當今素質教育的需要。

面對信息時代的挑戰,面對市場經濟的沖擊,如何搞好外國文學教學,是我們每一位外國文學教師都面臨的嚴峻課題。既然師范教育已經發生如此變化,面臨如此困境,我們必須以變應變,對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考核方式等做全方位的思考和改革,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提高教學質量。

1.優化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

外國文學作品浩如煙海,外國文學史教材也內容龐大,教師首先應該融會貫通教材,對教學內容進行整體精選和優化,切實突出教學重點、難點。外國文學史分為東、西方文學兩大塊內容,由于教學時間、師資等原因,師范學校一般只教授西方文學部分,即歐美文學部分。歐美文學又分為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三部分,一般認為,其中近代史是重點,現代史是難點。然而,重點中又有重中之重,文藝復興時代是歐洲千年噩夢一朝夢醒的時代,成就巨大、大師輩出,應重點把握,十九世紀現實主義文學的重要性更無需贅言。但古代史就能忽略嗎,古代史是學生的入門課,是西方文學與文化的搖籃,古希臘古羅馬文學講好了,學生就能對外國文學這門課產生極大的興趣。紛繁復雜的內容到底該如何把握呢,筆者認為,外國文學就是一棵大樹,教師應首先把這棵大樹成長的脈絡展示給學生,理清整本教材的結構和脈絡,總結出幾千年以來文人思想發展的軌跡和文學發展變化的軌跡,然后展示大樹上的綠葉和繁花,學生追蹤理解起來會容易許多。即使由于時間關系,教師講不完教材上所有內容,學生只要掌握了大樹的脈絡,也可以找到花實現自我學習。在實際教學中,這種情況并不罕見。

2.提供新觀點,營造課堂討論氛圍,激發學生思維。

學生往往是思維敏捷、善于思考并樂于思考的。教師僅僅照本宣科,肯定無法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外國文學是一種異質異源文化,作品中充滿了新鮮的人物、語言、風俗民情、倫理道觀、哲學觀等,都會引起學生的探究熱情,教師應該善于利用這一點,及時拋出一些甚至不同于教材的新觀點供給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思考和探究中有所得。當然,這也要求教師對教學及科研有更高的追求。比如在教授《包法利夫人》一節時,多種教材都認為包法利夫人的悲劇完全是由社會造成的,這種觀點顯然陳舊落后,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細讀文本后提出新的解釋。盡管學生觀點不同,但他們興致勃勃,深入思考,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得到了文學的感悟。類似的機會其實很多,比如在教授《哈姆雷特》時,教師可以啟發學生研究討論,哈姆雷特這么一個視榮譽為第一生命的中世紀的王子,為什么面對著弒父仇人卻一次又一次坐失復仇時機,成了一個“延宕的王子”,在這樣的討論中,學生可以更好地領悟中世紀的核心價值觀“人文主義”及那個特殊的時代。在教授《威尼斯商人》和法國作家拉辛的《費德爾》時,可以對比著閱讀,引領學生探討什么是真正的愛情這個他們極感興趣的問題,在這個喧囂的社會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和價值觀。

3.改革考核方法。

一直以來,外國文學考試方式都是一張卷子,內容死板,學生死記硬背應付考試,考完全扔給老師,這樣的考試對教學起不到促進作用,反而傷害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考核考核方式必須改變。在設置考卷的題目時,教師可以設置一些與具體的文學作品相聯系的題目,比如“請你復述一下維特與綠蒂初次見面的場景”,這樣就促使學生不得不讀原著,品滋味,潤澤心靈,這樣才是觸摸了文學的精髓,這也是開設文學課的初衷之一。

4.適當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多媒體手段似乎特別適用于外國文學這門學科。多媒體課件、影視片斷等音像資料可以在瞬間讓抽象變得具體,讓朦朧難解變得一目了然。比如在講述中西方文化差異這個大題目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西方文化的發源地——一望無際的蔚藍的愛琴海和中國古老的黃土地,兩相對比,學生就可以領悟為什么中西方有如此大的不同,因為大海是希臘人的老師,一望無際的令人絕望的大海恰恰培育了西方人科學、嚴謹、富于開拓性和侵略性的民族性格,而相對安靜富饒的黃河流域、長江流域讓中國人不必遠離家鄉只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可以維持生活,從而培育了中國人保守、圓融、不具侵略性的民族性格。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民族性格恰恰是中西方文化最大的差異之處。

5.靈活使用教學語言。

教師的語言表達是吸引學生最為重要的一點,語言表達不好,一切努力都白搭,教師的語言,筆者認為應該具備以下幾個特點:準確、流暢、通俗易懂、抑揚頓挫、適當的幽默等。

隨著時代的發展,五年制師范進行教改的呼聲很高,其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核心之核心。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它需要不斷地探討和發現才能尋找到更好的教學方法。教師只要能認真探究,必能摸索出一套提高教學質量的好方法。

參考文獻:

[1]胡經之主編.西方文藝理論名著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2]樂黛云,李比雄(法)主編.跨文化對話.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

[3]黃梅著.挑戰自我.遼寧人民出版社,2003.

猜你喜歡
師范學校外國文學出路
北京高等師范學校音樂教育史考釋
河南省幼兒師范學校
阿來對外國文學的擇取與接受
衡士玉美術作品
外國文學研究“認知轉向”評述
大學生參與法治社區建設探微
淺析外國文學作品翻譯過程中的模糊處理
基層民事檢察監督工作的困境與出路
論民國中后期武岡中等師范學校訓育實踐*——以武岡境內師范學校學生自治會為例
關于刑法中因果關系的認定出路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