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益生菌干預對早產兒胃腸功能和生長發育的影響

2016-12-09 03:28王莉莉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6年21期
關鍵詞:益生菌胃腸道早產兒

王莉莉,朱 慧

(上海市嘉定區中心醫院 兒科,上海,201800)

?

早期益生菌干預對早產兒胃腸功能和生長發育的影響

王莉莉,朱 慧

(上海市嘉定區中心醫院 兒科,上海,201800)

益生菌; 早產兒; 胃腸功能; 生長發育; 喂養不耐受

隨著圍產醫學的發展,中國早產兒尤其是極低出生體質量和超低出生體質量的存活率較以往顯著提高。但是與足月兒相比,早產兒免疫功能低下,胃腸功能發育尚未成熟,易出現胃潴留、嘔吐、腹脹、體質量不增長等喂養不耐受的情況,往往需要依靠腸外營養支持來維持生存,但是長期靜脈營養可能導致其總膽紅素、總膽汁酸水平升高,出現膽汁淤積等并發癥,影響生長發育[1-2]。因此,在做好早產兒體溫和呼吸的維持以及感染和出血的預防后,其喂養和營養供給方式成為兒科醫師的臨床研究重點,如何改善早產兒胃腸功能,提高消化吸收能力,從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存活率,改善預后是臨床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3]。近年來的研究[4-5]發現,益生菌可改善腸道菌群結構,提高腸道黏膜對外界的抵抗力,從而增強機體免疫力,益生菌制劑也被廣泛地應用于臨床上多種疾病的輔助治療,獲得廣大醫生和患者的認可。本研究探討了早產兒應用早期益生菌干預后胃腸功能和生長發育的改善情況,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早產兒8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胎齡<37周,出生體質量<2.5 kg,出生后12 h內轉入本科,住院時間≥2周,出院前已完全經口喂養,體質量增長速度維持在10~30 g/d,藥物治療和氧療均已停用的情況下,在室溫環境中體溫和呼吸維持穩定狀態。排除標準: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先天性心臟病、新生兒重度窒息、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重癥感染等患兒。80例早產兒胎齡為28+5~36+6周,平均(33.65±2.23)周;男47例,女33例;出生體質量1.06~2.50 kg,平均(1.78±0.42)kg; 順產49例,剖宮產31例;出生后1 min Apgar評分7~10分,平均(7.85±1.02)分。將上述早產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觀察組中男25例,女15例;胎齡28+6~36+6周,平均(33.91±2.14)周;出生體質量1.20~2.50 kg,平均(1.81±0.53) kg; 順產23例,剖宮產17例;出生后1 min Apgar評分7~9分,平均(7.94±1.30)分。對照組中男22例,女18例;胎齡28+5~36+4周,平均(33.20±2.31)周;出生體質量1.06kg~2.45 kg,平均(1.75±0.63) kg; 順產26例,剖宮產14例;出生后1 min Apgar評分7~10分,平均(7.63±1.24)分。2組早產兒性別、胎齡、出生體質量、分娩方式、出生后1 min Apgar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組早產兒均給予保暖、預防出血、抗感染、靜脈營養等常規治療和護理,并按照《中國新生兒營養支持臨床應用指南》(2013年)[6]和《早產/低出生體質量兒喂養建議》(2011年)[7],用同一品牌早產兒配方奶粉進行人工喂養。在此基礎上,觀察組于出生24 h內口服或經胃管給予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國藥準字號S10970105,上海信誼藥廠有限公司)0.33 g/次,2 次/d,溫水沖服,持續服用14 d; 對照組不添加益生菌制劑。若出現喂養不耐受,可將奶量減少或停止喂奶,但不停止益生菌的服用。喂養不耐受診斷標準:嘔吐(頻率>3 次/d),腹脹(腹圍增加1.5 cm以上),胃內抽出咖啡樣物,胃潴留(胃內殘余奶量超過前次喂養量的30%以上)。

1.3 觀察指標

胃腸道動力:記錄2組早產兒初次排便時間、胎糞排盡時間和每日排便次數、性狀;喂養不耐受情況:觀察2組早產兒喂養過程中是否出現嘔吐、腹脹、胃潴留和排便不暢等喂養不耐受的胃腸道癥狀,比較2組各癥狀發生率的差異;營養攝入情況:記錄2組腸內營養熱卡達50 kcal/(kg·d)時間、腸內營養熱卡達80 kcal/(kg·d)時間和達到完全腸內營養時間;生長發育情況: 2組早產兒均于每天早晨同一時間用電子嬰兒秤測量體質量,計算平均體質量增長速度和生理性體質量下降幅度,并記錄恢復出生體質量的時間。平均體質量生長速度=(出院時體質量-入院時體質量)/住院時間,生理性體質量下降幅度=(出生體質量-降至的最低體質量)/出生體質量×100%。

2 結 果

觀察組初次排便時間、胎糞排盡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平均大便頻率顯著大于對照組(P<0.01)。見表1。觀察組各種喂養不耐受發生比例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觀察組腸內營養熱卡達50 kcal/(kg·d)和80 kcal/(kg·d)時間以及達到完全腸內營養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或P<0.01)。見表3。觀察組平均體質量增長速度顯著大于對照組,恢復出生體質量時間和生理性體質量下降幅度均顯著小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1 2組胃腸道動力情況比較

表2 2組喂養不耐受情況比較[n(%)]

表3 2組營養攝入情況比較 h

表4 2組生長發育情況比較

3 討 論

嬰兒的腸道細菌定植過程較為復雜,通常初始化定植約在出生后7 d完成,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又處于種類和數量不斷波動的狀態,直至出生后12個月左右才維持穩定[8]。這是由于新生兒在出生后腸道充滿氧氣,需氧菌和兼性厭氧菌大量生長,而這些細菌的生長又大量消耗腸道內氧氣,導致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厭氧菌在腸道內大量定植,隨著輔食添加,飲食結構逐漸發生改變,腸道菌群從多樣性和復雜性逐漸發育成熟[9]。

與足月兒相比,早產兒自身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且胃腸道菌群無法正常定植,這些共同導致其胃腸動力不足,消化功能低下,極易發生嘔吐、腹脹、胃潴留和大便不暢等喂養不耐受的表現。早產兒腸道菌群定植缺乏多樣性的原因為[10]: 腸黏膜發育不良,細菌定植條件欠佳,而且其出生后多在無菌培養箱中接受治療和護理,環境較為潔凈,腸道細菌缺乏多樣性,尤其缺乏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早產兒缺乏母乳喂養或母乳喂養量不足,為預防感染還需適當應用抗生素,這些因素使得腸道穩定菌群的定植過程較慢[11]。因此,采取恰當的措施對早產兒進行早期干預,改善其胃腸道功能紊亂,促進營養物質的攝取和吸收尤為重要。

益生菌制劑是指含生理性活菌,通過口服或管飼等方式進入人體,改善機體黏膜表面菌群或酶平衡的微生物制劑,目前主要包括乳酸菌、雙歧桿菌、腸球菌、酵母菌、嗜酸乳桿菌等,目前較為常用的是復方制劑[12]。研究[13-14]表明,益生菌制劑可能通過增強胃腸動力、提高消化吸收能力、加強胃腸道屏障功能等幾個機制來改善胃腸道功能。

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是長型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和糞腸球菌的復合制劑,本研究應用該制劑對早產兒進行早期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初次排便時間、胎糞排盡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平均大便頻率顯著大于對照組,且嘔吐、腹脹、胃潴留、排便不暢的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益生菌可改善胃腸道動力,調節腸胃生態平衡,保護腸道黏膜屏障,促進胃腸功能的成熟,減少喂養不耐受。觀察組腸內營養熱卡達50 kcal/(kd·d)和80 kcal/(kd·d)時間以及達到完全腸內營養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這是由于益生菌可改善胃腸動力,還可消化吸收腸道內多余的營養物質,提高機體消化吸收能力。觀察組平均體質量增長速度顯著大于對照組,恢復出生體質量時間和生理性體質量下降幅度均顯著小于對照組,這一結果與益生菌對胃腸道功能的改善作用相關,與其可以合成多種維生素、氨基酸,以及厭氧菌代謝產生的有機酸可降低胃內pH水平也密切相關。益生菌可促進機體消化吸收功能,增加營養物質的攝取和利用,從而有利于早產兒的追趕性生長。

[1] Fanaro S. Feeding intolerance in the preterm infant[J]. Early Hum Dev,2013,89(Suppl 2): S13-S20.

[2] 王淑珍. 不同策略在早產兒靜脈營養中的療效及并發癥觀察[J]. 中華臨床醫師雜志: 電子版,2013,7(8): 3635-3636.

[3] 蘇麗婭,蘇秀蘭. 益生菌的免疫調節作用及其相關應用研究進展[J]. 中華臨床醫師雜志: 電子版,2015,9(23): 159-163.

[4] 喬木,張麗靜,邱銳琴,等. 早產兒早期微生態干預的臨床觀察[J]. 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5,36(5): 532-535.

[5] Partty A,Luoto R,Kalliomaki M,et al. Effects of early prebiotic and probiotic supplementation on development of gut microbiota and fussing and crying in preterm infants: a 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trial[J]. J Ppediatr,2013,163(5): 1272-1277.

[6] 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兒科學組,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新生兒學組,中華醫學會小兒外科學分會新生兒外科學組,等. 中國新生兒營養支持臨床應用指南[J]. 中華小兒外科雜志,2013,34(10): 782-787.

[7] 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新生兒學組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兒童保健學組. 早產/低出生體質量兒喂養建議[J]. 中華兒科雜志,2009,47(7): 508-510.

[8] 張良娟,虎崇康,林燕,等. 早產兒喂養不耐受腸道菌群多樣性研究[J]. 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5,26(2): 171-174.

[9] Di Mauro A,Neu J,Riezzo G,et al.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development and microbiota[J]. Ital J Pediatr,2013,39(1): 15.

[10] 王華,喬林霞,黃玉香,等. 早期補充益生菌對早產兒喂養及腸道菌群的影響[J]. 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14,24(2): 287-289,295.

[11] 王丹華. 關注早產兒的營養與健康—國際早產兒喂養共識解讀[J]. 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4,16(7): 664-669.

[12] 于永慧,孫正蕓,錢素云. 益生菌制劑在早產兒的合理應用及其對病死率的影響[J]. 中華兒科雜志,2012,50(10): 759-762.

[13] 滑心恬,唐軍,母得志. 口服益生菌對早產兒腸道耐藥菌定植的影響[J]. 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4,16(6): 606-609.

[14] 佘志婉,徐碧紅,薛立軍,等. 益生菌對早產兒胃腸動力及免疫功能的影響[J]. 實用藥物與臨床,2012,15(9): 557-559.

2016-03-21

中國高校醫學期刊臨床專項資金(11525798)

朱慧,E-mail: zhuhui7259@sina.com

R 722

A

1672-2353(2016)21-161-03

10.7619/jcmp.201621063

猜你喜歡
益生菌胃腸道早產兒
體外仿生胃腸道模型的開發與應用
胃腸道間質瘤的CT診斷價值
早產兒長途轉診的護理管理
晚期早產兒輕松哺喂全攻略
益生元和益生菌促進豬生長和健康
益生菌別貪多
神奇的小小腸道益生菌
中國益生菌網
早期護理干預對腦損傷早產兒預后的影響
36例胃腸道間質瘤臨床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