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民生主義經濟綱領與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之異同

2016-12-12 19:22黎肖岐
祖國 2016年20期
關鍵詞:新民主主義

摘要:孫中山的民生主義經濟思想和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都曾指導過中國的革命和社會經濟建設,二者都是反帝反封時代要求下的思想產物。本文通過比較二者的相似與差異之處,試析二者產生差異的原因,以及在當代經濟建設方面的經驗啟示。

關鍵詞:民生主義 新民主主義 經濟綱領

一、兩個經濟綱領的相似之處

(一)兩者都對提出了對土地問題的方案,喊出了“平均地權”與“耕者有其田”的口號。民生主義經濟綱領學習了當時的俄國,實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將全國土地下分給農民,以此爭取農民階級基礎,達到徹底的革命。

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同樣圍繞“耕者有其田”的思想,并在在革命斗爭中依據不同任務和形勢,逐漸對地主階級進行改造。在對中國社會基本問題進行深刻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平均地權”的方針,認為中國革命的中心內容就是沒收地主階級土地歸農民所有,而且中國經濟的發展也離不開這一根本道路。

(二)兩個綱領都反對立即消滅私有制。民生主義對于私人資本采取的是保護發展和限制并舉的措施,認為“凡夫事物之可以委諸個人,或其較國家經營為宜者,應任個人為之,由國家獎勵,而以法律保護之”。同時也強調了對于資本家加以限制和節制,以免“少數人占經濟之勢力,壟斷社會之富源”。①

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反對立即消滅私有制,主張“節制資本”。因為當時中國經濟還十分落后,對私有財產還不具備沒收條件。所以在法律范圍內的都以鼓勵和保護為主,并把保護民族工商業作為三大經濟綱領政策之一。

(三)兩個經濟綱領都反對大的私人資本。民生主義經濟綱領主張發展國家資本,把全國礦業、工業、交通等有壟斷獨占性質的都歸為國營,以此防止操縱國民生計的資本、私人大資本或壟斷資本的形成和出現。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領導的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其前途是社會主義。因此經濟綱領第一條就是沒收官僚資本的大銀行、大工業、大商業歸新民主主義國家所有,將國營經濟發展成為整個國民經濟的領導力量。

(四)兩者都注重改善工人生活,協調勞資關系。孫中山提出資本家不得克扣工資,不得侵害勞工休息等權利,應當讓勞工得到基本的勞動所得,在養老教育醫療等方面得到保障,努力使兩者關系進一步調和;

發展生產、繁榮經濟、公私兼顧、勞資兩利是新民主主義國民經濟發展的總目標,一切工作都要緊緊圍繞這個目標展開。在新民主主義的國家制度下,應該兼顧工人與企業的利益,調節勞資之間的利害關系,使勞資雙方都能為發展工業而共同努力。

(五)兩個經濟綱領都提倡建立廣大勞動人民的合作制度。孫中山認為勞動人民所需要的一般商品,都要從商人那里獲得,這樣商人便會大肆牟利。所以為了防止商家壟斷,提倡團結工人與農民共同在農業、工業、交易、銀行等各方面進行合作,組織消費和生產合作社。

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提倡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礎上組織發展各種合作經濟。我國幾千年來的封建經濟基礎就是個體經濟,而個體經濟是無法對抗資產階級壟斷牟利的,如果不打破這種模式,農民問題就不能的到解決,只有進行逐漸地集體化才能打破這種禁錮。因此,達到集體化的而唯一道路,依據列寧所說,就是經過合作社。建立各個層級的合作社領導機關,逐漸引導個體經濟進行合作,向現代化和集體化的方向發展。

二、兩個經濟綱領的區別

民生主義經濟綱領與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盡管在大部分內容上同軌,但是它們之間由于實踐基礎和代表的階級立場不同,仍存在很多差別。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而:

首先,在土地問題上,民生主義經濟綱領企圖和平的解決地主和農民之間的矛盾沖突,沒有一個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一方面提出“耕者有其田”,另一方面又不想讓地主階級受到損失。而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則把“沒收封建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列為三大經濟綱領之一,明確規定沒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

其次,在節制資本、防止大資本或壟斷資本問題上,民生主義經濟綱領認為當時并沒出現壟斷的大資本家,所以其經濟綱領以預防為主,并且認為只要國家管理資本發展資本,人民利益就不會與資本家相沖突。

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則認為,應當對大資本或壟斷資本進行沒收。當然,這也與時代的不同有關系。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提出到發展之時,中國產生了許多的壟斷資本,他們操縱了當時很大部分的國計民生,如蔣宋孔陳四大家族,幾乎壟斷了全國的經濟命脈。因此沒收官僚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國家所有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經濟綱領之一。

最后,在對待外國資本問題上,民生主義經濟綱領有著對外國資本的依賴,認為按中國現有的資本無法支撐發展鐵路、工業、礦業等大技術大工業。因此,主張歡迎外資和外國人才“以外資從事建設生利事業”,“用外人辦理工商事業”,這樣也就使得其經濟綱領有著對帝國主義的依賴和妥協。

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則沒有明確提出利用外資的政策。認為新中國“必須一邊倒”,“中國人不是倒向帝國主義一邊,就是倒向社會主義一邊,絕無例外。騎墻是不行的,第三條道路是沒有的”。②毛澤東從孫中山先生向資本主義國家呼吁援助的失敗經驗總結中得出英美等國的資本家們需要賺錢賺利息來解救自身的危機,不可能對我們進行真正的援助。

三、兩個經濟綱領對我國當代經濟建設的啟發

首先,關心農民,重視農業發展。農業發展是經濟發展中的重中之重,關乎億萬人吃飯的問題,兩個經濟綱領都提出了解決農民十分關心的土地問題的辦法,建立了各項土地法規,確立了合理的土地分配機制,出臺了很多與農業有關的具體細則。當前雖然中國政府依然十分重視農業,重視“三農”問題、加大農業基礎工程投資、出臺了許多農業方面的政策,但是整個中國農業“軟環境”依然發育不良。如一般民眾對務農的偏見思想造成農村人口流失嚴重、務農人員老齡化、一些地區農田因無人耕種而荒廢;再如,國內普遍存在一些地方政府為了提高政績進行盲目的招商引資和面子工程建設,大量農田被征收進行工程建設或變為商業用地。要解決這些問題,黨和國家政府必須加大對農業建設的宣傳力度,扭轉民眾對農業的傳統思想,完善農業法規制度,統籌城鄉的協調發展,鼓勵相關專家教授和年輕知識分子深入農村基層,為農業建設提供更多的人力和專業技術上的支持。

其二,注重民生,構建和諧社會。不可否認,兩個經濟綱領都十分重視民生問題,關心人民最切身的利益。如民生主義經濟綱領提出了設立社會救濟保障機制、提高工人工資待遇、維護工人的正常權益等政策;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提出了“減租減息”、減輕農民稅負負擔,“發展生產,保障供給”“精兵簡政”等政策,這些都大大的改善了民生環境,幫助老百姓解決溫飽等問題。當今社會的民生問題還是屢見不鮮,找不到工作,上不起學,住不起房,生不起病,飲食安全等問題己經嚴重影響到了國民的幸福感。因此,構建和諧社會,就要解決好民生問題。通過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強食品質量和安全的監督,進一步完善基本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制度等措施讓廣大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其三,尊重規律,推動經濟發展的多樣性與創新性。兩個經濟綱領在進行經濟建設時都主張遵循規律,循序漸進。如兩者都提出了有關勞資兩利,公私兼顧,城鄉互助的思想,鼓勵建立合作制經濟,主張在國家控制經濟的前提下推動私人經濟的發展,這符合當時中國生產力的實際情況,有利于提高人民積極性,有效防止了在絕對“左”的經濟思想控制下產生。目前,我國生產力水平已經得到了質的飛躍,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巨大改善,科技的進步和信息化的普及為生產力的發展提供了巨大動力,與此同時也提出了新的挑戰。我國應在不違反生產力的自然規律、不破壞自然環境的前提下利用科技成果和互聯網信息化的飛速發展不斷創新生產力,推動多樣化的經濟發展,達到經濟上的“百花齊放”和綠色發展的目的。

其四,實事求是,立足國情發展經濟。孫中山曾經意圖效仿俄國發展經濟,但后來意識到俄國的戰時共產主義很多方面與中國國情不符。建國后,共產黨也并非一開始就照搬蘇聯,而是采用了符合中國國情的過渡經濟政策,完成了三大改造,順利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當下,國內外環境復雜,中國的經濟發展形勢十分嚴峻。改革開放以來,許多歐美國家的經濟思想不斷向我國滲入、傳遞資本主義文化,國內一些人們在思想上出現一定的動搖,甚至有人提出全盤西化,搞所謂的“西方民主”。歷史證明要真正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它是我黨從革命時期到和平發展時期一步一個腳印摸索出來的。況且,沒有任何經濟模式是一成不變的,即便在十分重視市場調節的歐美國家,他們在面對經濟危機時也不得不使用國家的宏觀調控手段來化解危機。目前,我國在整個世界經濟大頹勢影響下,也出現了經濟下滑和增速放緩,但我國今后的經濟調整政策尤其是在經濟改革的攻堅時期,也仍然要堅持本國基本國情,堅持中國特色,不可照搬也不可守舊。

其五,重視公平正義,平衡社會利益。正所謂國不患貧,而患不公,絕大部分的財富讓少數人掌握則會導致社會金字塔的崩塌。所以兩個經濟綱領都意識到了當時社會的貧富差距問題,他們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來解決這個問題,如“均田地”、“節制資本”等,它們一方面為無產者、農民、工人提供機會,一方面限制私人對財富的過度占有。改革開發以來,國家鼓勵多種所有制經濟的發展,造就了一些企業家、商人,也產生了貧富差距問題、社會風氣問題、貪污腐敗問題,社會矛盾相比以前越加突出。在深化改革的關鍵期,我國應在防止“左”的經濟思想、在不損害合法收入和尊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前提下,加強國家調控能力,注重對社會資源的合理分配,平衡好社會各行業各階層的利益,加大對社會貧苦群眾的扶助,嚴懲貪污腐敗,杜絕金錢權力左右司法公平的現象發生。

注釋:

①《孫中山全集》第6卷,第338頁;第9卷,第253, 28頁;第2卷,第120頁。

②《毛澤東選集》第4卷,第1477-1480頁。

參考文獻:

[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孫中山.孫中山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孫中山.孫中山全集[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86.

[4]馬萍.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的內容及獨創性探真[J].中州學刊,2006,(07).

[5]劉貞曄.孫中山民生主義經濟綱領與鄧小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之比較[J].學術論壇,1994,(05).

[6]工麗榮.新民主主義社會理論與實踐[M].武漢人學出版,1994.

[7]張勇.建國前夕毛澤東對新民主主義社會論的四個重要修改[J].北京黨史,2000,(02).

(作者簡介:黎肖岐,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專業:中共黨史,研究方向:中國共產黨執政理論與實踐。)

猜你喜歡
新民主主義
試論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人權重塑
如何理解毛澤東新民主主義理論對當代中國的貢獻
馬克思主義大論戰與湘學的新民主主義轉型
解放戰爭時期新民主主義話語優勢的確立
淺析新民主主義與新三民主義的異同
劉少奇新民主主義思想研究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