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型綜合醫院消防設計的探討

2016-12-12 21:46梁春
祖國 2016年20期

摘要:本文針對大型綜合性醫院的消防安全工作特點,提出了限定大型綜合性醫院單體最大建筑規模;取締三級建筑的住院樓;對綜合醫院建筑地下層數進行限定;綜合醫院內應設置避難間;醫院的疏散走廊、樓梯間的疏散寬度應計算確定,特殊部位可增加滑梯疏散;綜合醫院內防火分區采用防火墻及防火門;規范醫院內制氧設備位置和容量及供氧管道敷設的方式進行明確規定七項建議,從建筑設計方面入手,強化消防安全設計,實現發生火災情況下各方面損失的最小化。

關鍵詞:大型綜合醫院 單體建筑規模 取締三級建筑 滑梯疏散 避難間 防火分區 制氧設施安裝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近年來我國的GDP已經從2000年的8.94萬億達到了2014年的63.65萬億元,同時人口老齡老不斷發展,2014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占全國總人口的13.26% ,到2050年將達到我國人口總數的30%,這就注定了一件事的必然性:我國將大力發展老年人產業,當然包括醫療衛生事業。但當今中國,由于經濟發展和城市的不斷擴張,全國的土地也在不斷上漲,天價地王不斷涌現,所以對于醫用療衛生事業中的綜合性大型醫院也不斷擴建,甚至近幾年出現了不少“超級”的綜合性醫院。本文以吉林省某醫院(以下簡稱A醫院)的消防設計為例,說明綜合醫院消防設計的幾點隱憂。

一、建議醫院的疏散走廊、樓梯間的疏散寬度計算確定,特殊部位可增加滑梯疏散

醫院主要是為患者服務,到醫院去的人群主要以病人為主,且醫院設有手術室、重癥監護室、隔離病房等功能,其中的患者基本上是無法生活自理的,這就給醫院在緊急情況下的人員疏散提出了難題。雖然我們的法律法規對醫院的消防設計的疏散距離比辦公樓、綜合樓、商業樓等進行了縮減,但還不足以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法規中醫院的疏散走廊、樓梯間只按照單側或雙側布置房間來確定為1.3米-1.5米寬,但并不是按照商場按人員額定人數還計算疏散寬度,這就為人員疏散留下了一個巨大的隱患:假如:前方的走廊或樓梯間有兩個行動不便的患者(至少占用1.3米),那么后面的人也將無法正常疏散,所以設定適當的疏散寬度在醫療建筑中十分重要。另外,在長春,我曾去過幾家大醫院,任何一家醫院在上午時每一個收費窗口處都在排起長長的大隊,就醫人數都遠遠超過長春市內任何一家商場,A醫院的日均門診量約為5000人次,所以,更突顯出來我國在醫院的疏散走廊、樓梯間的疏散寬度要求不合理性。

另外,對于手術室區域、骨傷區域、血液病房區等大多數患者自由行動不便的病區,我認為,采用不燃燒材料制作的滑梯疏散效率會更高,效果也會更好。

二、建議限定大型綜合性醫院單體最大建筑規模

根據前文所述,醫院內患者多,人員疏散不便。但是,我們還應該關注到醫院內的設備多,用電量大,用電負荷高。醫院內大型的儀器設備十分多,例如:CT機、數字照影機、核磁共振儀、呼吸機、各種監控儀器等,還包括一些為醫院整體服務的空調機、制氧機等等,外加醫院內設有員工、患者食堂、廚房等功能,這些設備和部位都是火災高發區域,都構成了醫院內的消防管理的不安全因素。

A醫院在新樓建設中,一個單體建筑達到了13萬平方米,建筑內包括了上述所有功能及設備,這就大大增加了火災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同時該建筑將住院部與門診部位相連通,僅門診樓地下四層就包括16個防火分區,可想而知其建筑設計復雜性,在進行施工圖審核時,不對照防火分區示意圖,你是無論如何也看不懂施工圖的。那么對于患者而言,那就是一個迷宮。我認為這種超大型建筑,一旦發生火災,一是易造成人流交錯和混亂,二是自動消防設施系統極為龐大,維護管理難度大,設備的可靠性差,三是消防救援能力有限,尤其對地下建筑,救援難度極大。為了減少單體建筑的火災危險性,降低人員疏散及火災撲救的難度,我認為醫院建筑應該象像倉庫限定其每棟庫房最大允許建筑面積一樣,限定單體的建筑規模,在法規上予以明確界定,建議不超過5萬平方米,否則這種超級綜合型醫療建筑還會不斷出現,一旦出現火災事故,后果不堪設想。

三、建議綜合醫院內防火分區采用防火墻及防火門

上文也提到過,由于單體建筑過于龐大,一棟建筑的消防系統相對了較大,總點數多,系統穩定性差,故障率高,直接導致了自動消防設施系統滅火可靠性低。例如:長春某15萬平方米商城,設備總點數為12000點,從投入使用三年以來,消防控制設備通常的故障點日平均有100多個;A醫院一期工程,總建筑面積為13萬平方米,設備總點數約為11000點,日常使用中平均每天故障數約為130點,極大地降低了消防設備的安全可靠性,相對應而言,也會影響防火分區卷簾的動作。是否在火災發生的第一時間內,形成有效的防火分區,是控制火災蔓延的關鍵因素之一。防火墻在火場中的功能及作用,每個消防員都十分清楚,我們也曾在多起火災現場的殘垣斷壁中不止一次看到防火墻起到的防火分隔分作,一邊是廢墟,一邊完好無損。因此,我建議,在綜合醫院內防火分區應采用防火墻及防火門,減少對自動消防設施的依賴性,提高超大型醫療建筑安全可靠性。

四、建議對綜合醫院建筑地下層數進行限定

由于我國近年來,建設用地十分緊張,同時建筑用地費用不斷上漲,所以,對全國的房地產業帶來的巨大的沖擊,醫院的建設也莫不如此,在有限的土地上盡最大可能地增加建筑面積,商業綜合體及超大型綜合醫院不斷涌現。A醫院就是這樣。A醫院原門診樓為日偽時期建筑,屬具有歷史價值的文物,新建筑受規劃局的建筑高度不得超過原有建筑高度的限制,新建筑只好向地下發展。由于該建筑用地為斜坡式地面,所以造成了新的醫院門診部達到了地下四層,住院部達到了地下二層。在門診的地下建筑內,分別設置了電診、CT、核醫學門診等功能。但是,在我國目的法律法規中,只規定了醫院的住院部分不得位于地下,對其他功能無明確規定,筆者認為應同樣對門部分進行樓層限定。

五、綜合醫院內應設置避難間

2014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已經對高層住院樓二層及以上樓層、潔凈手術室設置的避難間進行了規定,我認為,在多層醫院內的住院樓也應當設置避難間。吉林省遼源市中心醫院大火中,如果當時設置了避難間,就不會死亡38人,當然,受傷人數也會得到一定的下降。

六、取締三級建筑的住院樓

吉林省遼源市中心醫院大火之所以火災蔓延速度那么快,人員傷亡那么慘重,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該單位的住院樓為三級建筑,一旦發生火災,火焰沿著干燥的木質構件迅速蔓延,形成立體燃燒,致使大量病患無處逃生,甚至剛剛生產的母親將新生兒從窗戶扔下,期望著能夠給孩子留下一線生機。筆者認為我們應該堅決吸取這次慘痛的教訓,堅決取締三級建筑的住院樓,確保病患的生命安全。

七、建議規范醫院內制氧設備位置和容量及供氧管道敷設的方式進行明確規定

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分子篩制氧技術也在綜合性醫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我國的綜合醫院設計規范中,并沒有相應的法規要求,分子篩制氧設備的安裝位置也千差萬別,有的放置在屋頂,在的放置在建筑首層或室外獨立的房屋內,甚至還有的將制氧設備放置在地下一層或地下二層。根據法規要求,甲乙類火災危險性的生產不得設置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內,因此,分子篩制氧設備放置在地下是不合法的。根據設備性能,經過對比和分析,筆者認為分子篩制氧設備宜放置在屋面。

對于采用氧氣匯流排供氧(可作為分子篩制氧備用設備)的醫院,建議限定其最大存貯量,針對不同規模分別確定獨立建造或附設在主體建筑內,并同時對其設置樓層、房間要求進行詳細的要求。

對于綜合醫院內的供氧管道的敷設,在規范中無明確規定,各醫院氧氣管道的敷設也千差萬別,筆者認為不應敷設在吊頂內,防止因氧氣泄漏后,無法擴散而導致積聚,極易引發火災并快速蔓延擴大。

總之,醫院是人員密集場所,存在一部分生活無法自理或行動不便的人群,大型綜合性醫院的火災防控工作是我們消防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筆者結合日常的工作,對大型綜合醫院設計提出了合理的建議,從建筑源頭做起,提高建筑整體安全性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災的危害性,保護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作者簡介:梁春,長春市公安消防支隊朝陽區大隊,高級工程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