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骨干教師培訓的教育思考

2016-12-12 22:30張晶香
亞太教育 2016年31期
關鍵詞:骨干教師思考培訓

張晶香

摘要:通過參加西南大學高校骨干教師的培訓,明晰了大學教師應增強使命意識,加深了對科研促進教學的理解,提高了信息化時代對教學方式挑戰的認識及明確了認知分類授課以規范教學。

關鍵詞:骨干教師;培訓;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1-0198-01

為了提高教學業務水平,利于適應高校教學改革工作的持續進展,于2016年到西南大學參加了為期一周的高校骨干教師研修班培訓。通過培訓學習,受益匪淺。

一、培訓學習的基本情況

培訓開班典禮后,就進入了緊張有序的學習之中。來自西南大學教育學部的教授、專家分別作了《大學教師與大學課堂:教學有效性論綱》等10場精彩講座。每場講座都能獲得很多教育教學思想的啟發。

二、培訓學習的啟發與收獲

(一)大學教師應增強使命意識

“何為大學?如何成為合格的大學教師?”,朱教授的講座《大學教師與大學課堂:教學有效性論綱》以這樣的問題,引導我們對大學教師與大學課堂的思考與反思。

正如朱教授在講座中所強調的,作為大學教師應該具有使命即身份意識,即應該以學生為主(良心工程)的人民教師;以學術為重(形象工程)的知識分子;以服務為本(橋梁工程)的指導專家;以文化共生(靈魂工程)的博識學者。對這些問題的正確理解,將有助于我們認真審視自己在日常教學工作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同時,作為高校教師應該具備“教書育人、學術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意識。的確,作為高校教師,不僅僅應該注重日常課堂教學工作中起到表率作用,也應該在學術研究、管理與服務的過程中以身作則,以實際行動來深化對高校教師肩負職責與使命的全面理解與詮釋。

為了適應當今創新人才培養的需求,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應該如何構建自己的課堂?我們應該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以“問題導向”等方法改進課堂教學,做善于啟發學生、鼓勵學生創新的教師,同時,應該創設利于學生交流、學習的平臺,使學生樂于學習,從而不辱大學教師使命。

(二)加深了對科研促進教學的理解

“在高校,如何正確理解教學與科研的關系?”,對此問題,宋教授、羅教授與劉教授的講座中給出了很好的回答。三位教授從不同角度解析了大學的職能,認為高校具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等四大職能;其中,人才培養是核心,科學研究是支撐,社會服務是需要,文化傳承是根本。

三位教授指出,科研能力是高校四大職能的支撐。作為高校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科研能力是學校發展的重要動力。因而,課堂教學構建、知識體系創新、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能力,以及培養高質量的專業人才,都需要教師具有自覺的科學研究態度與能力,否則,在教育教學中就不能與時俱進,很好地完成教學與教育任務。

通過學習,加深了我們對科研促進教學的理解。對于世界上的名牌大學而言,教學變得越來越重要,教學與研究不乏相通之處??蒲兴仞B不高,將直接影響到對本專業知識理論、學術動態、前沿信息等掌握不夠,缺乏明確的學術發展方向,這些都影響科研能力。而作為高校教師未能認識科研對的教學支撐作用,一味偏廢科研而重視教學,將影響到教學質量。

因此,我們應該時刻清晰的看到,如果缺失了科研能力,其實是非常不符合大學教師的要求的。因而我們應該在日常教學中,自覺加強科研意識的培養與科研能力的提升,要通過點滴的科研積累,來逐漸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與水平。如平常教學實踐中,不忽視對課題申報、撰寫論文、論著、咨詢報告、調查報告的自我訓練與要求,應該積極主動參與,只有在科研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的磨練,才能有突破。

總之,通過三位專家的講座,深深意識到在未來的教學中應該積極開展課題研究,提升科研素養;用教學促進科研,用科研引領教學,讓自己逐漸提深。如課堂教學模式與方法的探索、創新實踐平臺的創設、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等等,要求高校教師能夠具備較強的科研能力才能有效組織與引導,否則均是空話。所以,在高校,教師的教學與科研應該相得益彰發展。

(三)提高了信息化時代對教學方式挑戰的認識

信息化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沖擊,改變著傳統教育與教學的方式方法,并豐富了教育教學的手段與途徑,因而在給我們教育教學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改革實踐的機遇。

瞿副教授在《從技術適應到文化順應》講座中,分析了信息化時代提供豐富的信息表征形式、改變了信息資源、改變了時空結構,以及在社會中的分布形態和人們對它的擁有關系,并結合教育發展,揭示了信息化時代教育觀念與手段的新發展趨勢。

在教學實踐中,隨著“互聯網+”的深入推進,也沖擊著我們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微課程、慕課、翻轉課堂等新的教學模式與方法,也促進我們不斷去適應技術革命與文化順應。作為高校教師的我們,必須自覺去更新觀念,積極主動加強探索實踐,以順應信息化時代技術發展帶來的教育教學新發展。

所以,只有我們提高對信息化時代教學方式挑戰的認識,才能自覺地不斷分析在信息化技術變革教育教學中的不足,也才能自覺地尋求如何不斷提升自我素養,同時也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和改變我們的教學方式,讓我們的教學適應未來的發展。

(四)認知分類授課以規范教學

趙教授的《高校課程類型與教學技藝》講授中,把教學內容分為四大知識類型,每類知識有匹配的教學技術要領:于陳述性知識教學,用講解法;于技能性知識教學,用訓練法;于價值性知識教學,用情感態度價值觀影響;于綜合性知識教學,用跨學科視閾教學。四大知識類型與教學類型,特點不同,又相互聯系,并與四類課程構成交叉關系。每類課程可能兼多種知識類型與教學類型,側重不同而已。

趙教授精辟的分析非常到位,為我們規范以后的教學帶有一種指導性幫助和開拓性啟發。尤其在多媒體教學背景下,于訓練型的教學知識,一定不能忽略人的認知規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通過訓練的步驟,完成教學。而不能通過課件,立刻把答案展現在學生眼前,而忽略了訓練的過程。

三、小結

通過此次學習,讓我深刻的認識到,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高校教學之“高”必須具備高度的專業性、高度的學術性、高度的創造性和高度的智力挑戰,作為高校教師的我們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才能完成這最具挑戰性和最崇高的職業。

(作者單位:曲靖師范學院城市學院)

參考文獻:

[1]單鷹.高等教育原理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社,2008.

[2][美]肯·貝恩.如何成為卓越的大學教師[M].彭漢良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猜你喜歡
骨干教師思考培訓
中小學骨干教師“雙減”項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守護健康,把大愛傳遞——全國少兒美術教育骨干教師抗疫版畫作品選(二)
守護健康,把大愛傳遞——全國少兒美術教育骨干教師抗疫版畫作品選
培訓通知
CIT培訓學院2020線上培訓正式啟航
第九屆全國硬筆書法骨干教師高級研修班在紹興舉行
淺論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培訓路上的感悟——“喜、憂、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