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對我國高校的啟示

2016-12-12 08:38李雙
亞太教育 2016年31期
關鍵詞:教育模式知識經濟創新創業

李雙

作者簡介:李雙(1990-),女,內蒙古赤峰人,大連大學,高等教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學。

摘要:21世紀全球化浪潮下,知識經濟時代已經到來,國際上基本形成了“創新創業型人才屬于第一戰略資源”這一共識。培養優質創新型人才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它也是提高國際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手段。本文通過分析美、德、日等多個國家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來總結出國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過程中給我們的啟示和借鑒。

關鍵詞:知識經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1-0272-01

創業教育最初源自于國外,創業教育分為廣義和狹義。廣義的創業教育,是指以培養具有開創個性的人為目標;狹義的創業教育,是指提高學生從事商業化活動綜合能力的一種教育,目的是使學生由最初的求職者升級為工作職位的發明者。創業教育有別于以往就業教育形式,它以“創新”和“開放”為特征,致力于培養全能型人才。[1]

國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較早,逐漸已經趨于成熟,國外各高校也有了自己創業教育的特色,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成果。本文通過對國外高校創業教育模式的分析,進而得出對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的啟示。

一、“國外模式”:以美、德、日為例

(一)美國模式

當前,美國已經具備較完善的高校創業教育體系,具體模式包括以哈佛大學與百森為代表的商學院模式。該種模式下設有經營和分銷等方面的眾多創業課程,并且學校開展多樣的實踐類課程來豐富同學的實踐經驗,挖掘同學們的創業潛力、激發創業激情和培養相關的創業素養。

以斯坦福大學為代表的理工科模式。該模式有效地將基本創業知識滲透到基礎課程中去,使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在潛移默化中學習創業相關知識,使學生掌握系統的創業知識和評估創業機會的能力,給學生盡可能多的機會去了解如何將自己的創意應用于實踐中去。

(二)德國模式

該模式主要采取兩種主要的教學方式,一種是傳統教學方式,即以某一個問題作為出發點,由相關教師傳授創業理念相關知識,這些內容都是預先規定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進行開展,待學生實現既定的教學目的后,會被給予相對應的教學點評和評價。[2]另一種教學方式為創業學習方式,即以對策作為出發點,在相對寬松、自由的氛圍內,同學們通過教師的提示和指引自主參與創新創業類活動。在參加實踐活動前并不會被限定學習的內容和范圍,而是在參與的過程中,通過自身的感受和經歷、遇到的問題或產生的疑惑,來選擇相應的學習內容。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和結束后,不需要接受點評和評價,只需要按照既定的時間要求完成相應的學習目標。

(三)日本模式

日本高校創業教育主要有四種模式:一是創業家教育模式,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實際管理經驗,學生不但能夠發表高水平的論文,還要能夠將其創業理念真正的付諸實施。二是經營技能綜合演習模式,主要是通過專門的知識學習培養有關專業的學生的綜合技能,如策劃能力和管理能力。三是輔助模式,主要是將創業教育作為學生的輔助課程,該模式的主要對象是工科類或者醫學類的學生。四是企業家培養學習模式,主要致力于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和培養學生的創業觀念。

二、“國外模式”對我們的借鑒和啟示

(一)提升高校大學生群體的創業熱情與觀念

我國各高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的塑造創新創業的文化氛圍,積極的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文化氛圍,激發大學生的創業意愿和激情。各個高校在實施創業教育的過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努力提高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積極的創業精神可以使即將選擇創業的學生,樹立正確的市場競爭意識以及合理的自主創業觀念。其次,應培養高校大學生的創業價值觀,即讓他們明白在實現個人自我價值、獲得物質利益的同時,一定要以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己任。

(二)合理設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完善教學環節

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的重中之重為明確創新創業教育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地位,建構相應的課程系統。此外,我過各高校在實施創業教育的過程中要重點開展實踐課程,創業教育不能夠只停留在理論方面,更需要關注實踐層面的問題,因為創業實戰技能是創業教育的中心環節。具體來說,在課程設置過程中,注重將基礎知識課程與創業類知識課程有效的融會貫通,設置實用性強并且科學合理的創業知識課;高校在開發和設置必修類創業課和選修類創業課的過程中,要始終結合和考量學生們已有的知識框架,以及要以提高學生們的創業素養作為終極目標。

(三)保障政府政策的支持,建構充實可靠的社會支持系統

我國高校大學生的創業理想需要得到社會各界的鼓勵和扶持,各級政府在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問題上需要扮演好組織者和幫扶者的重要角色,因為脫離了政府各部門的幫扶以及引導,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業將始終流于形式,不能取得實效。各相關政府還要強化在政策和法律法規上面給予大學生支持,努力促進各項創業優惠政策的出臺與落實,積極提供創業財政支持,應鼓勵各類創業基金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解決新創企業的資金問題。

(四)加強交流,打造高校創業教育精品實踐平臺

學校要倡導在校大學生能夠積極有效地利用起自身零散的閑暇時間,嘗試探索著去創立一些小成本和小風險的小型實體,通過這些實體來感受創業氛圍,以及通過這些創業過程多了解社會中的創業大環境和大平臺。

三、結語

國內高校在培養新時期接班人的時候,應該在學生掌握專業課程的基礎上開展創業教育課程,并且組織創新創業等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努力去嘗試和探索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多種途徑,持續完善現有的創新環境。挖掘大學生的創新潛力,激發他們的創新熱情、提高他們的創新技能等綜合素養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但需要依靠學校師資力量,也需要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創業環境,激發學生勇于、敢于、樂于去創業。

(作者單位:大連大學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李磊.國外創業教育經驗對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的啟示[J].職業教育,2015(2):296-297.

[2]陳雁,符崖,陳曄,田婧.國外高校創業教育模式與中國高校創業教育的思考[J].創業與創業教育,2015,6(1):134-136.

猜你喜歡
教育模式知識經濟創新創業
知識經濟環境下企業會計改革的策略
知識經濟供給側改革五大著力點論析
知識經濟背景下的大學體育無形資產研究
基于MOOC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知識經濟時代獨立學院軟實力建設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