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英漢語碼轉換態度的影響因素探析

2016-12-12 07:39王婭
科教導刊 2016年29期
關鍵詞:語言環境

王婭

摘 要 英漢語碼轉換作為一種新的語言形式被廣泛地應用于大學生的日常交流中,這種新的語言形式之所以在大學生的日常交流中出現并得以推廣事實上是語言本身,語用心理以及各種社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研究發現“英語口語水平、語言環境、英漢語碼轉換的語用心理”等因素對大學生英漢語碼轉換態度具有一定的影響。

關鍵詞 英漢語碼轉換 英語口語水平 語言環境 語用心理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10.023

Abstract As a new language form, English-Chinese code switching is widely used in university students daily communication. This kind of new language form popular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daily communication owed to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language itself, pragmatic psychology and other social element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questionnaire, the writer found that gender, English oral proficiency, language environment and pragmatic psychology are the main factors which affect university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s English-Chinese code switching.

Keywords English-Chinese code switching; gender; English oral proficiency; language environment; pragmatic psychology

0 引言

Wardhaugh(2000)認為語碼是一種類似于方言或語域的語體形式,是言語交際的一種符號系統。郭熙(1999)從言語交際的角度出發,將語碼定義為任何一種語言變體。因此,雙語者在會話過程中交替使用兩種語言的現象則稱為語碼轉換(Auer,1998)。此外,語碼轉換涉及到交際情景、交際雙方關系、交際目的、交際者語言水平等因素。Poplack從語言結構的角度出發,將語碼轉換分為句間語碼轉換 、句內語碼轉換和附加語碼轉換(何自然,2001)。本研究中提及的英漢語碼轉換指的是在使用漢語中夾雜使用英語字母詞,英語詞匯和短語等,其中漢語是框架語言,英語是插入語言,框架語決定英漢語碼轉換的語法框架 (Myers-Scotton, 1993)。從被轉換語碼的語言單位來看,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的英漢語碼轉換多發生在句內,且多表現為詞匯或短語。

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的形式,以中南民族大學9個不同專業,共計62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從情感、認知和意動三個方面對中南民族大學學生的英漢語碼轉換態度進行調查分析。通過SPSS V19.0對問卷數據的統計分析得知,接近一半的學生對英漢語碼轉換的態度比較模糊,立場中立,但在情感認同、價值評價和行為傾向方面各有不同。就情感態度而言,態度中立的學生最多,占40%左右;態度積極的學生占30%左右;態度消極的學生占20%左右。就認知態度而言,50%以上學生對英漢語碼轉換的社會地位評價是偏向消極的;但大學生對英漢語碼轉換實用價值的評價相對較好。就意動態度而言,40%以上的學生對英漢語碼轉換的意動態度比較模糊,持肯定態度的學生次之。

大學生對英漢語碼轉換持不同的態度是由各種因素導致,經問卷和訪談記錄分析得知,大學生英漢語碼轉換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英語口語水平、語言環境、英漢語碼轉換的語用心理,以下則是這些因素對大學生英漢語碼轉換態度影響的具體分析。

1 英語口語水平與英漢語碼轉換態度的關系

英語的口語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大學生英語使用的能動性,有鑒于此,作者試圖探討英語口語水平與大學生英漢語碼轉換語言態度的關系。以下則是大學生英語口語水平與大學生英漢語碼轉換情感態度、認知態度、意動態度的相關關系。

1.1 英語口語水平與情感態度的關系

此次問卷中調查了大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情況,目的是檢測大學生英語口語水平和其英漢語碼轉換態度的關系。圖1中通過SPSS方差分析法,將問卷第24題(在漢語中夾雜使用英語的話語方式聽起來很有趣)設為因變量,將問卷第7題(英語口語水平)設為自變量,目的是檢測不同英語口語水平的學生是否會對英漢語碼轉換持不同態度,其相關關系如圖1所示。

圖1顯示,學生的英漢語碼轉換的情感態度和其英語口語水平呈正相關關系??傮w上來看能夠用英語進行交流的學生的情感態度均值是大于3,而英語口語水平不是很好或者用英語交流有困難的學生,其情感態度均值小于3。因此,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越好,其對英漢語碼轉換的情感態度越積極。

1.2 英語口語水平與認知態度的關系

同樣采取SPSS方差分析法,將問卷第32題(英漢語碼轉換是一種有效的會話策略)設為因變量,將學生英語口語水平設為自變量,分析如圖2。

圖2顯示,學生的英漢語碼轉換的認知態度和其口語水平呈正相關關系??傮w上來看能夠用英語進行交流的學生的情感態度均值是大于3,而英語口語水平不是很好或者用英語交流有困難的學生其情感態度均值小于3,說明英語口語水平越好的學生對英漢語碼轉換的認知態度越積極。

1.3 英語口語水平與意動態度的關系

問卷第34題(我期望有更多機會使用英漢語碼轉換)是關于大學生英漢語碼轉換意動態度的調查,將此題設為因變量,將學生英語口語水平設為自變量,分析如圖3。

由圖3曲線變化顯示,英語口語水平對英漢語碼轉換的意動態度有顯著的影響,二者呈正相關關系。能夠用英語流利自如交流的學生對英漢語碼轉換的意動態度最積極,反之則比較消極。說明英語口語水平越好的學生對英漢語碼轉換意動態度越積極,相反,口語水平越差,其英漢語碼轉換的意動態度越消極。

綜上所述,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和其對英漢語碼轉換的態度呈正相關關系。這是由于英語口語水平好的學生,其英語詞匯儲存相對豐富,在使用英漢語碼轉換時會更加自信,而英語口語水平較差的學生,其英語表達能力有限,使用英漢語碼轉換的機會和場合有限,且使用英語時自信心缺乏,因而態度相對比較消極。

2 語言環境

語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進行交際、交流與溝通,而語言的交際與溝通是發生在一定的時空場合當中的,即語言交際。語言的形成和發展與語言的環境是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離開語言環境,語言的交流意義就無法證實。英漢語碼轉換作為一種新的語言交流形式廣泛地應用于大學生的日常交流,這是特定的語言環境造成的。話語語境、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是構成語言環境的三個主要成分。話語語境能夠幫助會話者理解交際話語的意義,具體指的是上下文,包括字、詞、句、段等;情景語境包括會話雙方、話題、場合、語域、交際媒介等,是發生言語行為的實際語境;文化環境是一種社會規范和習俗,屬于某一特定的言語社團,也可以稱之為社會文化(周游,2007)。經調查發現,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是影響大學生英漢語碼轉換態度的主要因素,具體分析如表1。

13 通常你在哪些場合中使用英漢語碼轉換?_________(可多選)

問卷調查第13題,問及在哪些場合使用英漢語碼轉換,58.4%的學生選擇休閑娛樂場所,54.1%的學生選擇宿舍,這兩個場所是大學生使用英漢語碼轉換頻率最高的地方。首先,這兩個地方都是非正式的場合,學生會更加注重語言的經濟性,即用最簡單的話語方式傳遞盡可能多的信息。很多英語詞匯如:CT,MIT、NBA等這些縮略詞比其對應的漢語翻譯簡潔得多,因此在交流中出現這些信息是,學生自然會更傾向于使用這種簡潔的英語縮略詞;其次,比起課堂、學術會議等場合,宿舍和休閑娛樂話題內容相對生活化,轉換使用的英語則多為熟悉的日常生活用語,或流行語等;最后,這種會話場合中同學或朋友間的關系較親密,使用英漢語碼轉換的話語方式還能達到幽默等特定的言語效果,從而拉近同學朋友間的距離。

12你一般與哪些人交流時會使用英漢語碼轉換?________(可多選)

問卷第12題,87.2%的學生選擇的是和同學朋友交流時會使用英漢語碼轉換。首先,同學和朋友與自己處于同一個年齡階段,彼此間有著更多的共話話題,或者說他們屬于同一個言語社團;其次,身邊的朋友或同學和自己基本上是處于同一個知識文化層次,一方使用英漢語碼轉換,另一方基本都能夠理解,彼此都具備使用英漢語碼轉換的條件。因此,正是這樣的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使得英漢語碼轉換的話語方式頻繁地出現在大學生的日常交流中。

3 英漢語碼轉換的語用心理

語言作為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不僅可以用來傳達所指信息,同時也被用來傳達語言使用者的相關信息,如身份地位、語言態度、文化認同、語言心理等。大學生的英漢語碼轉換的使用傾向和態度反映了其避繁求簡和語言趨同的心理。

3.1 避繁求簡的語言心理

避繁求簡的語言心理是語言經濟性的一種體現。語言經濟性原則又稱省力原則,是人們在交際時選擇最少的語言符號既能完整表達說話者意圖,又能為聽話者理解,即以最小的認知代價換取最大的交際收益(向明友,2002)。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使得我國當代大學生接觸到了豐富的外來文化,其中來自英語國家的文化對我國大學生的影響尤其突出。這些影響也體現在大學生日常交流的語言形式中。例如,大學生日常交流中經常使用英語字母縮略詞(NBA、LOL、KFC等),部分縮略詞在漢語使用中流傳甚廣、卻沒有對應漢語詞,例如,“hold住”等。問卷第18題涉及到了語言簡潔性方面的調查,具體分析如下:

18你覺得在漢語中夾雜使用英語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可多選)

由表3可以看出,22.6%的人認為在漢語中夾雜使用英語的主要原因是出于時尚;28.6%的人認為是缺乏漢語對應詞;21.7%的人是出于大家都這么說;11%的人認為是為了展示英語水平;47.4%的人認為是為了表達簡潔方便;41%的人認為是因為幽默有趣;10.1%的人認為是為了吸引別人注意;出于其他原因的只占2.2%。由此我們發現,接近一半的大學生在漢語中夾雜使用英語是因為其簡潔性,進一步反應了他們使用英漢語碼轉換的求簡心理,即他們趨向于選擇既能表達自身意圖又能滿足聽者完全理解的最少語言符號。

3.2 語言趨同心理

在話語交流過程中,Giles和其同事們于20世紀90年代提出了“言語順應論”。該理論的兩個核心概念是趨同和趨異。趨同指的是說話人為了表示和對方團結一致的關系,將自己的言語調整到對方適應的風格,包括發音、語速、語調、語言類型等(陳立平, 2009)。語言趨同反映了贊同或討好對方的心理,它能夠幫助會話雙方建議建立一種親和與共聚的關系。說話人對語言的選擇除了受外部因素的影響外,還受內部因素的影響。例如從眾心理,即與他人攀比,或者需要有效地與他人交往。因此,當周圍的人使用英漢語碼轉換的情況非常多時,往往他自己也會傾向于經常使用英漢語碼轉換的表達來與周圍的人進行交流,以保障自己與他人間團結一致的關系,并得到他人的認可。

根據單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將問卷第10題(平時在講漢語時,夾雜使用英漢語碼轉換的情況)設為因變量,將問卷第15題(你周圍的人在日常會話中夾雜使用英漢語碼轉換情況)設為自變量,具體分析大學生使用英漢語碼轉換是否存在趨同心理。

圖4顯示,周圍人使用英漢語碼轉換的情況和大學生自身使用英漢語碼轉換的情況呈正相關關系,即當周圍人使用英漢語碼轉換比較頻繁時,其自身使用英漢語碼轉換的幾率也會比較高,反之則降低。這反映了當代大學生趨同的語言心理。當周圍人經常使用英漢語碼轉換,為了融入這樣的交際環境,自身也會更多的傾向于使用英漢語碼轉換,從而建立自己與他人的親和與共聚的關系,拉近自己與群體之間的距離,并得到他們的認同。

4 結語

通過以上分析得知,英語水平、語言環境以及避繁求簡和語言趨同等語用心理是影響大學生英漢語碼轉換態度的主要因素。首先,大學生英漢語碼轉換的語言態度受其自身英語口語水平和英語語言態度的影響,英語口語水平好的學生,其英漢語碼轉換的語言態度會更加積極一些。其次,某些英漢語碼轉換的話語方式比較簡潔,因而大學生傾向于用最少的話語符號表達出盡可能完整的意思。最后,英語全球化使得語碼轉換作為一種語言變體擁有越來越多的使用者和越來越廣泛的使用場合。為了融入這樣的交際環境,建立和這種交際群體的親和關系以及共聚關系,人們傾向于將自己的話語風格調整成為群體的話語風格,拉近自己與群體的距離,建立一種歸屬感。

參考文獻

[1] Auer,P.Bilingual conversation revisited[A].In P. Auer (ed.). Code-switching in Conversation: language, interaction and identity [C].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1998.

[2] Myers-Scotton C. Duelling languages: Grammatical structure in codeswitching [M]. New York: OUP,1993a.

[3] Poplack, S.Variation theory and language contact: Concepts, methods and data[A]. In Papers from the Workshop on Concepts, Methods and Data[C]. Strasbourg: European Science Foundation,1990:33-65.

[4] Wardhaugh Ronald.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 (3rd ed.)[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5] 陳立平.雙語社團語碼轉換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

[6] 郭熙.中國社會語言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

[7] 何自然,于國棟.語碼轉換研究述評[J].現代外語,2001(1):85-95.

[8] 向明友.論言語配置的新經濟性原則[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

[9] 周游,余琳.論語言環境對語言意義的影響[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2007(4):78-80.

猜你喜歡
語言環境
從教學效率角度分析英語教師角色的重要性
英語教學值得反思的若干問題
淺析普通話推廣的現狀與對策
淺析古代漢語的名詞動用
如何提高中學語文教學探究
趣味教學法在英語課堂的運用研究
創設語言環境,提高識字實效
交互游戲中學習英語的研究
積極營造語言環境, 促進英語有效教學
高職生英語口語學習現狀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