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昭通苗族花山節淺析

2016-12-12 09:12祖萬萍王強
博覽群書·教育 2016年9期
關鍵詞:民族文化苗族

祖萬萍+王強

摘 要:民俗文化是一種重要的非物質文化資源,不同地域由于生產生活環境和人們生活方式的差異,存在著不同的民間風俗?;ㄉ焦澴鳛闅q時節令類民俗,是苗族人民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也是苗族歷史文化的組成部分和鮮明體現。昭通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民族文化豐富的地域,本文將以昭通魯甸縣苗族花山節為例,對昭通苗族花山節進行分析探討,進而發掘昭通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關鍵詞:苗族;花山節;民族文化

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分布較廣,昭通境內居住的苗族主要為滇東北次方言的花苗、川黔滇次方言的白苗等,在昭通市的各縣區均有苗族分布。滇東北次方言苗族較為集中在昭通魯甸縣、彝良縣、永善縣、大關縣等;川黔滇次方言苗族較為集中在威信縣、鎮雄縣等。苗族同胞在昭通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創造了質樸深厚的民族文化。

一、花山節的歷史淵源及傳說

苗族花山節又名“踩花山”“跳花場”等,昭通當地又俗稱“?;ㄉ健?。關于花山節的起源,說法不一,由于歷史上苗族先祖處在不斷的遷移過程中,加之沒有文字記載,以至歷朝歷代對苗族這一特殊節日鮮有漢文文獻記載,自清代以后,有關苗族花山節的記述才見諸于漢文。因而,關于花山節的來歷以及這一風俗習慣的相關情況,大多通過苗族群眾口口相傳的故事或敘述來了解和探尋。

經過在昭通的調查訪問和翻閱相關資料顯示,花山節的來歷并沒有一個統一確切的說法,但從各地苗族中流傳的民間傳說和古歌中可以獲知關于花山節由來的幾種說法。第一種傳說認為苗族祖先蚩尤在與異族的戰爭中戰敗,苗族先民流離失所被迫向南遷徙,花山節便是逃離戰亂的苗族先民對重建家園的慶祝和對在戰亂中殉難的祖先及同胞的祭奠儀式;另一種傳說則認為,苗族在戰敗后流落異鄉,情緒低落心情悲傷,于是祖先顯靈讓苗民們不要難過,要載歌載舞開始新生活,這便有了花山節;此外,還有一種說法認為,花山節是為了便于苗族青年男女選擇配偶而興起。這些說法雖內容各有不同,但基本都與苗族先民的艱辛遷徙、生息繁衍歷史有關,且據目前的考古發掘考證和研究得知,蚩尤的人物傳說并非虛構,而有其歷史和事實根據。

二、花山節的內容及形式

在苗族聚居的地方基本都要過花山節,花山節舉行的時間各地會略有差異,但基本在五月一日前后,魯甸花山節一般為每年農歷五月三、四、五日,尤以初五日最為隆重?;ㄉ焦澠陂g,苗族男女們穿著節日盛裝趕來花山場集會,苗族小伙身著花紋麻布上衣、幾何圖案披肩,肩扛蘆笙,苗族姑娘們則穿上漂亮的花衣衫和蠟花百褶裙,從各處匯聚到花山場來共慶花山節。

花山節活動的內容及形式主要有,吹蘆笙、唱山歌,跳本民族的蘆笙舞、撒麻舞,曲樂歡快,舞姿美妙。同時,還進行射弩、賽馬、爬山等傳統體育活動,以及開展穿針、拔河等娛樂活動。整個花山節過程中人山人海,充滿著歡樂喜悅的節日氣氛。在節日歡慶之外,傳統花山節還是苗族青年男女互述衷情、尋覓愛情的場所。姑娘小伙通過對歌尋找自己心儀的對象,雙方以山歌相互詢問和試探對方。如果雙方都彼此有意,便互贈禮物、以物訂情。苗族姑娘小伙通過這種委婉含情的方式相識相戀。

三、花山節的文化內涵

1.崇拜意識的文化展示?;ㄉ焦澥敲缱逶缙诔绨菀庾R的一種外化,并通過花山節內容豐富的文化形式予以展示?;ㄉ焦澤夏信仙俣家┲久褡宸検⒀b而來,可見出其重視與莊重,而華麗的服飾不但展現著苗族質樸的民族文化,也隱含著苗族原始的自然崇拜,苗族服飾上的多種花紋和圖案,深刻蘊含著對生命的崇敬和對自然的闡釋。婦女服飾披肩和背心上的紋飾象征著美好家園,裙子上的方塊圖案象征著田園,男性服飾繡花方塊巾上的墜穗象征著谷穗和豐收的愿望。苗族服飾上還裝飾有一些鳥紋和花朵,這是苗族文化中對鳥的崇拜和對故土的眷念。苗族古歌中顯示,在苗族遷徙前,姑娘們哭鬧不愿離開故土,便將她們嫁給鮮花,于是將花朵紋樣配于服飾,寄托了人們對故土不舍的生命情懷。另外,花山節還體現出苗族的祖先崇拜,關于花山節來源的傳說表明,花山節這一民俗形式隱含著苗族民眾對祖先的祭祀與緬懷,是對苗族祖先的深深崇敬。

2.集體記憶的文化認同。原型批評理論家榮格認為原型是反復發生的領悟的典型模式,是種族代代相傳的基本原型意象。這種原型意象從一開始就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本民族的心理活動,這一心理活動是一種“集體無意識”的表現,是一個民族心理意識的認同和歸屬。根據花山節的傳說,遠古苗族先民戰敗后便開始了艱辛的民族遷徙,經過那些流落的苦難日子,各支系逐漸在各地定居下來?;ㄉ焦澥敲缱逶谄錃v史發展過程中不斷延續下來的習俗形式,有著本民族共同的集體記憶,體現和承載著本民族特有的文化表征,通過花山節實現和增強著族群的文化認同。

3.民族傳統的文化傳承。文化是人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稱,文化傳統體現了一個民族的歷史發展與文化積淀。民族傳統的發展與延續離不開文化的不斷傳承,文化傳承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在上下兩代人之間的傳遞和承接過程。著名人類學家拉爾夫·林頓在《文化樹》一書中指出:文化指的是任何社會中的人從長輩中學到又傳給下一輩的眾多的行為。苗族花山節包含了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傳統,融匯著本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它在一定程度上成為苗族民族文化傳承的形式載體?;ㄉ焦澾@種集體參與和定期舉行的形式,使這一民族傳統及其文化得以有力傳承,而不至在時代的變遷和時間的推移中逐漸消逝。

四、花山節當下存在的問題

首先,在各種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下,包括花山節在內的多種民俗文化正在遭受侵蝕和消減,原本自發舉行和開展的花山節活動,需要依靠政府或社會各方力量的大力支持和組織投入才能開展?;ㄉ焦澚曀椎拿耖g土壤和生存環境正發生著改變,由于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當地外出打工的青年增多,造成了花山節參與主體的流失。同時,外出打工青年受現代思潮和多元文化的影響,大部分人對傳統文化不再熱衷,甚至對本民族獨特的風俗傳統不再關心和感興趣,即使參加花山節活動也只是為了好玩,而不再關注和深究節日背后深刻的歷史文化內涵。這將導致花山節這一民俗活動在某種意義上失去一些原有的、本土的及本質上的東西,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其次,為了保護花山節文化傳統和開發花山節的經濟價值,一些地方在打造和推介花山節旅游的過程中,為提高民族文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往往容易忽視民俗活動本身的生存土壤,在花山節活動中融入一些外來元素,從而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其民間性,反而逐漸失去其生命力,不但不利于民族文化的保護,也不能帶來長期持續的經濟效益。

五、結語

綜上所述,苗族的花山節傳統有著重要的文化意義,它獨特的內容形式,不但體現著苗族這一古老的少數民族久遠深厚的歷史文化傳統,而且展現了苗族同胞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隨著時代的變遷,新的社會思潮和外來文化對于當地傳統民族文化的影響和沖擊,為更好地保護和發展花山節文化傳統,我們應面對新形勢,積極探索和創新民族文化的保護方式,進一步發掘民族文化的深刻內涵,使之適應新環境的變化和發展。

參考文獻:

[1]苗族簡史編寫組.苗族簡史(修訂本)[M].貴州民族出版社, 2008年4月版.

[2]顏恩泉.云南苗族傳統文化的變遷[M].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3年9月版.

[3]熊玉有. 苗族文化史[M].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3年11月版.

猜你喜歡
民族文化苗族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節慶——苗族牯藏節
苗族民歌
56個民族56枝花 苗族
俄漢成語中動物形象特點分析
淺析民族文化和傳統圖案在面料設計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