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及保護研究

2016-12-12 10:19陳雪月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保護文化遺產策略

陳雪月

摘 ? 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巨大精神財富,是五千多年智慧的結晶,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因此,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工作十分重要。本文闡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義及保護意義,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策略進行深入探討。

關鍵詞:文化遺產;保護;策略;管理

中圖分類號:G124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3-0252-01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古代文明為中華民族留下了極其豐富的文化遺產。五千年的中華文明發展歷程,給我們留下了極為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入選“非遺”項目最多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中華民族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它可以凈化人們心靈,陶冶人們情操,實現人類社會文明的延續,同時也使社會公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在了解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義和現實必要性以后,就應該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工作。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定義及保護意義

聯合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社區、群體,有時是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述、表現形式、知識、技能以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世代相傳,在各社區和群體適應周圍環境以及與自然和歷史的互動中,被不斷地再創造,為這些社區和群體提供持續的認同感,從而增強對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的尊重”。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的無形文化遺產,代表著人類文化遺產的精神高度。對“非遺”的保護意義在于:此種文化遺產盡管誕生于中華民族,但其不僅僅是中華民族自身所獨有的文化遺產,而是中華民族為整個人類社會所貢獻出的卓越遺產。對“非遺”的保護,能夠實現人類社會文明的延續,同時也使社會公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及傳承策略

(一)注重開展“非遺”的普查工作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和保護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開展“非遺”普查工作是基于以下三個目的:首先,在于通過全國性的“非遺”普查工作的開展,實現對不同地區“非遺”類別、傳承等情況的系統化掌握;其次是通過“非遺”普查工作了解“非遺”的傳承人,并通過對這些傳承人掌握“非遺”情況的了解,實現對“非遺”的記載;最后是采集作品和記述民俗。目前,多數省份已經完成了普查。通過普查,基本可以摸清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家底,并通過建立資料庫、數位博物館、專題博物館,對各類搜集到的“非遺”資料加以歸檔處理,以便為后續的研究工作提供便利。此外,相關部門制作了各類旨在宣傳“非遺”的影像資料和出版物,以便使社會公眾共同關注和保護“非遺”。

(二)注重對“非遺”開發利用管理

從行政管理角度來看,政府通過政策的制定頒行,能夠實現政府的社會管理職能。通過旨在保護“非遺”的相關政策的出臺,將確?!胺沁z”保護工作能夠在政策的“護航”下深入開展。在政府相關政策的規約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與利用首先應遵循適度性原則,因為各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有限的,有的開發與利用的條件是成熟的,稍加市場運作就可以開發;有的還不太成熟,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育成熟后,才可以利用。要不斷強化保護意識,開發利用一定要有利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特別是針對一些地區將“非遺”作為旅游資源開發的情況,必須通過政策性的科學引導,方才能夠實現旅游開發同“非遺”保護的合二為一,進而最大程度地避免因不當開發行為導致對“非遺”的破壞。

(三)注重對“非遺”傳承人的保護

1.提升“非遺”宣傳力度,創設良好的輿論環境。通過有效地宣傳活動開展,能夠使社會公眾增進“非遺”保護意識。因此,在“非遺”保護工作中,相關部門應當注重宣傳,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媒介傳播優勢,以便最大程度地喚起公眾的“非遺”保護意識。此外,相關部門應當依托數據庫技術,為“非遺”傳承人設置數字檔案,進而確保信息共享。還可組織多形式的宣傳活動,擴大影響,促進全民樹立保護意識,例如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流動性展覽,將社區、廣場等設為展覽點,增強普通民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

2.以立法手段提升“非遺”傳承人保護力度。通過立法手段實現對“非遺”傳承人的保護,能夠使“非遺”傳承人的保護工作獲得法律層面的認可。相關部門應當借鑒域外發達國家的成熟立法經驗和立法模式,并從當前我國實情出發,制定契合我國實際的“非遺”傳承人法律制度。

(四)提升社會公眾“非遺”保護意識

社會公眾即是“非遺”的惠及對象,同時也具有“非遺”保護義務。倘若沒有人民群眾的參與,無論多么美好的藍圖,都只能是政府和官員們的一廂情愿。所以,搶救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就不只是某些部門、某些人的事,而是一個全社會共同參與,且常抓不懈的大事,這件大事應當成為全民的共識、全民的自覺行動。有鑒于此,廣大媒體應當注重對“非遺”保護工作重要性的宣傳,以便使社會公眾了解“非遺”、了解“非遺”保護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自身在“非遺”保護中所應當履行的義務,這樣一來,將使公眾從思想意識層面形成對“非遺”保護工作重要性的全方位認知,進而提升“非遺”保護工作的踐行效度。

在商品化大潮的沖擊和影響之下,公眾原有的價值范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和改變。針對此種情況,必須發揮學校的正向價值傳遞效用,即以學校為載體,通過具體的“非遺”保護課程設置,使學生掌握“非遺”保護的相關知識,進而了解“非遺”保護的重要性?,F今,國內一部分高校已經意識到“非遺”保護教育的重要性。在“中國高等院校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教學研討會”中,與會代表著重探討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當代高等藝術教育的話題,著力解決的問題就是怎樣把文化遺產教育引入高校教學體系中,合理設置相關課程等。通過前述問題的論證,能夠使“非遺”保護問題成為高校的重要教育內容之一,這樣一來,將以高校教育為中心,實現對“非遺”保護的社會化輻射。

三、結語

綜上所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關系到我國民族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及繁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工作是艱巨而偉大的,不僅要保護物質形態,更要保護傳承人的存在與發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提供了保障。在此項工作中,要采取正確的保護與傳承策略,擺脫各種制約因素,大力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以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工作,實現非物質文化事業的可持續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需要長期而持續的工作,因而這項工作還有賴于千千萬萬有文化自覺的人的守望和傳承,使得“非遺”保護工作真正落實到位。

參考文獻:

[1]關雪菲.關于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問題的思考[J].美與時代:城市,2012(06).

[2]宋方昊,劉燕.文化產業視野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傳承策略[J].山東社會科學,2015(02).

[3]胡玉華.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幾點思考[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6(03).

猜你喜歡
保護文化遺產策略
與文化遺產相遇
酌古參今——頤和園文化遺產之美
例談未知角三角函數值的求解策略
我說你做講策略
高中數學復習的具體策略
《文化遺產》2016總目錄
芻議增強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效途
淺談遺址公園的保護
Passage Four
文化遺產保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