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遺址公園的保護

2016-10-17 07:58柏文芳
現代園藝 2016年17期
關鍵詞:保護

摘 要:人類社會發展到21世紀的今天,人類活動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影響著我們居住環境的各個方面。建立遺址公園就是把歷史遺址和公園建設結合起來,使用保護遺址的本體、還原遺址原真性,展現遺址特征等手法,使人們在觀賞、休閑的同時,領略先民們的歷史面貌和文化精髓。這種建立遺址的方法,最有效地保護了歷史文化遺址,并增加了城市綠地,開辟了城市周邊公共休閑場所,緩和了當今城市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

關鍵詞:遺址公園;歷史遺址;保護

遺址公園就是把歷史遺址和公園建設結合起來,使用保護遺址的本體、還原遺址原真性,展現遺址特征等手法,對歷史遺址進行有效的保護,即把要保護的遺址全部囊括在新建的公園內。如何在人類生產活動和生活活動日益深刻干預人類環境的今天,找出與保護人類祖先遺留給我們的歷史遺址的最佳方案,使這些歷史遺址可持續利用,實現歷史遺址和人類社會發展之間的和諧共存,已成為當今人類的一項嚴肅使命。

1 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1.1 研究目的 鑒于半個世紀以來遺址保護問題日益突出,歷史文物遺址越來越受到人類生產活動和生活活動的沖擊和破壞,歷史遺址作為人類歷史活動實物見證,一旦遭到破壞,其損失將是毀滅性的。這既對不起我們的祖先,也有愧于我們的子孫。

1.2 研究意義 可以更好地適應遺址保護方式的改變,使它從單純的保護走向全方位的保護。在城市迅速發展的今天,城市人口急速膨脹,住房建設占地、交通占地、生產活動占地急劇膨脹。如果歷史文化遺址保護沿襲多年的“隔離”保護方式,它必將像一塊“補丁”一樣,強行從現代城市中割裂開來,使歷史遺址和現代化城市之間極不協調。

從保護遺址本體,到保護遺址的周圍環境,這是一個飛越,代表了當今世界最先進的遺址保護理念。遺址是歷史文化的載體,而遺址的周邊環境從一定角度來說又是歷史文化遺址的載體。建立遺址公園,既能最有效地保護遺址本體,又能最有效地保護遺址的周圍環境。

2 國內在遺址保護存在的缺陷

由于遺址往往是封閉上千年的,一旦暴露于空氣之中,空氣的強烈氧化作用會使遺址實物面目全非,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然而當今的科學技術發展還沒有解決這些難題的有效辦法,例如世界矚目的長沙馬王堆漢墓的女主人,在棺槨打開的瞬間還猶如沉睡活人,肌肉尚具彈性,身裹的綾羅綢緞光彩奪目,但幾分鐘過后,面目全非。這就是典型的一個例子。大多數遺址建筑以木質結構為主,原物長期保存十分困難。不少的遺址為基址遺址,它僅僅遺留著重大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活動過的地方,展示也只能是基址展示和土質展示,缺乏觀賞性。

3 遺址公園的保護原則

3.1 原真性 原真性應該是遺址的根本條件,如果原真性受到破壞,那它就不能成為遺址。如果一個遺址在原真性方面有所動搖,那么整個遺址就可能被全盤否定。

3.2 完整性 要達到遺址保護中的原真性,就必須要求遺址的完整性,因此遺址公園的保護必須對原遺址的整個范圍和內部的各個屬物進行完全的保護。決不能因為遺址范圍太大或者遺址類屬物分散,而破壞原遺址的完整性。

3.3 可續性 遺址公園的設計者應該隨著經濟能力的增強,可以在公園內不斷增加符合遺址精神的、與遺址主題協調的新的景觀設施。

4 遺址公園的保護方法

4.1 保護文物建筑本體 注重保護遺址公園的文物景點的建筑,確定相應的保護措施,在遺址公園內圈定核心保護區,避免破壞性修建。

4.2 對文物本體所在環境治理 清理雜亂的游覽步道,減少人流交織繁雜對文物的損害。對影響文物本體的山地、坡地進行防護處理,強化植被種植,解除山地滑坡、水流沖擊對遺址公園內文物的損害,嚴禁在自然景觀保護區內修建固定大體量建筑。

4.3 增設保護設施 所以在文物單位內安裝必要的監控、消防設備,制定防盜和防火應急預案。達到遺址保護中要求遺址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決不能因為保護設施的缺失和不到位而威脅著遺址公園的安全。

5 遺址公園生態保護

我國相當比例的遺址屬于木質結構,它們面臨著風化、侵蝕、生物等的破壞。它由于本身年代久遠,能保存到現在非常不容易。這一類遺址往往受到游客的關注,它最能體現我們先民的聰明才智。當今環境質量越來越惡化,所以對遺址本體的生態保護,自遺址公園建設開始就要高度重視,要動用一切科學手段,對遺址進行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各種措施保護。

對遺址公園的生態保護,就是對公園里的植物、建筑、景觀小品、道路土壤、巖基等進行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保護措施。也要建立相關的防污染設施,例如垃圾處理、防傳染病處理等等。(收稿:2016-05-04)

參考文獻:

[1]張凌.從遺址公園的分類看保護與開發[J].建筑學報,2006,06.

[2]朱曉明.當代英國建筑遺產保護[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7.

[3]周儉,張愷.在城市上建造城市:法國城市歷史遺產保護實踐[M].北京:中國建筑出版社,2007.

[4]楊光輝.中國歷代園林圖文精選.第四輯.同濟大學出版社,2005,1

作者簡介:柏文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園林景觀設計。

猜你喜歡
保護
絲綢之路中武威天梯山石窟遺址的現狀研究
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元素在網頁設計中的運用探討
洛陽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探討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傳統村落的保護與利用方式初探
反滲透長期停用保護方法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