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期糖尿病腎病患者腎小球電荷屏障變化與HbAlc相關性研究

2016-12-12 00:28王躍林潘錫正林芳張學輝
華夏醫學 2016年4期
關鍵詞:糖化血紅蛋白糖尿病腎病

王躍林 潘錫正 林芳 張學輝

摘要:目的:觀察不同期DN患者腎小球電荷屏障的變化及與HbA1c相關性。方法:80例DM住院患者分為4組:DM正常白蛋白尿組(n=20)、DNⅢ期組(n=20),DNⅣ期組(n=20)和DN Ⅴ期組(n=20),另選性別、年齡大致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為健康對照組(n=20)。測定各組血清和尿液中胰淀粉酶、唾液粉酶含量,比較各組胰淀粉酶清除率(CPAM)與唾液淀粉酶清除率(CsAM)的比值(CPAM,CSAM),評估各組腎小球電荷屏障的變化情況。應用雙變量線性相關分析CPAM,CSAM與HbA1e的相關性。結果:各組中CPAM/CSAM值DM正常白蛋白尿組、DNⅢ期組和DNⅣ組間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DM正常白蛋白尿組與健康對照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DNⅣ期組與DN Ⅴ期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PAM,CsAM值與HbAlc具有負相關性(r=-0.78,P<0.05)。結論:DM患者隨著DN病程的進展,腎小球電荷屏障損傷逐漸加重,降低HbAle或能延緩腎小球電荷屏障的損傷。

關鍵詞:糖尿病腎??;腎小球電荷屏障;糖化血紅蛋白

中圖分類號:R58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409(2016)04—0055—04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老齡化等因素,糖尿?。―M)的發病率正在不斷增加,最新研究顯示我國的成年人群中DM的總體患病率現已經上升到11.6%。糖尿病腎?。―N)是DM常見的微血管并發癥,是糖尿病患者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DN特點是蛋白尿,高血糖對腎小球基底膜造成損傷,致濾過膜分子和(或)電荷屏障損害,蛋白尿漏出。筆者臨床研究發現,部分DN除需用分子屏障修復藥物治療外,還需加用或單用硫酸肝素類電荷屏障修復藥物才有效。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期糖尿病腎病患者腎小球電荷屏障變化及與糖化血紅蛋白(HbA1c)相關性,為今后針對DN電荷屏障損傷的診斷、治療等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及實用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2年11月至2014年5月桂林市第二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住院的2型DM患者80例分為4組:DM正常白蛋白尿組(n=20)、DNⅢ期組(n=20),DNⅣ期組(n=20)和DN V期組(n=20);另選取我院體檢中心自愿健康體檢者20例設為健康對照組。5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人選標準:①年齡20~70歲,性別不限。②按照1999年WHODM診斷標準確診為2型DM患者。③DM合并高血壓的患者,在其血壓控制穩定4周后亦可人選。④受試者未開始行腎臟移植手術和(或)血液透析治療。⑤DN分期標準采用世界公認的Morgensen于1989年提出的5期法。合并下列疾病其中之一者予以排除:泌尿系疾病、血液疾病、心功能分級3級以上、肝臟疾病、惡性腫瘤者等。

1.2檢測方法

1.2.1血清、尿液胰淀粉酶和唾液淀粉酶 采用日立708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HbAlc檢測采用微粒色譜法,尿微量白蛋白采用美國Beckman公司的LX20免疫化學分析儀檢測。

1.3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采用統計分析軟件包SPSS 19.0及graphpad prism 5.0進行統計分析和作圖,符合正態性分布的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各組間CPAM/CSAM值差異性時,經正態性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選用q法檢驗,非正態分布的用非參數秩和檢驗;CpAM/CsAM值與HbA1c的相關分析采用雙變量線性相關分析(Spear-man法),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各組CPAM/CSAM洲值比較參見表1,柱形圖詳見圖1。CPAM/CSAM值經正態性檢驗,符合正態分布,應用方差分析示5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41.33,P<0.05)。用q法檢驗進行組間均數的兩兩比較示:DM正常白蛋白尿組與健康對照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DM正常白蛋白尿組、DNⅢ期組與DNⅣ期組兩兩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DNⅣ期組與DN Ⅴ期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雙變量線性回歸分析示:CpAM/CsAM值與HbAlc具有負相關性(r=-0.78,P<0.05)。

3討論

目前評估腎小球電荷屏障的常用檢測方法主要有5種:即免疫組織化學法、生物化學測定法、染色法、同位素法以及清除法。其中前4種方法均需要獲得受檢者腎臟組織標本,屬于有創性檢測,不適用于臨床大量推廣應用。此外,值得關注的是,本實驗的研究對象為DM患者,這群人中常常合并有神經病病變、血管病變、循環障礙、免疫障礙以及皮膚中促進皮膚生長的胰島素生長因子-1(IGF-1)減少等問題,一旦出現穿刺創口不愈合或感染,后果非常嚴重,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

選擇清除法進行腎小球電荷屏障的評估,不僅操作相對簡單(僅須檢測患者血、尿標本即可),而且實驗可重復性、安全性相對較高。清除法的原理是利用同等分子量的蛋白質,在腎小球電荷屏障破壞時,表現為中性及帶正電荷的蛋白質排泄率不變,而帶負電荷的蛋白質排泄率相對增加,其結果是,兩者比例關系必然發生改變。常用的清除法檢測蛋白主要有兩種:免疫球蛋白G和內源性淀粉酶同工酶。淀粉酶與免疫球蛋白G(相對分子量160 000)相比較,具有相對分子量小、分子半徑?。ㄆ湎鄬Ψ肿淤|量均為56 000,分子半徑為2.9 nm)以及在腎小管中重吸收率較低的特點。本課題選用的PAM和SAM互為同工酶,兩者分子量和分子半徑相同而等電點不同(PAM等電點為7.0,SAM等電點為5.9~6.4),研究表明,應用兩者清除率比值來反映腎小球電荷屏障的改變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微量白蛋白尿是DN的早期臨床診斷依據,若未能及時發現及治療,其中約80%的T1DM和20%~40%的T2DM患者將在未來10年內進展為臨床糖尿病腎病,甚至導致ESRD。薈萃分析示,微量白蛋白尿與廣泛性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增加密切相關,臨床蛋白尿是進入腎功能衰竭的高度危險因素。但實際上DM患者到了微量白蛋白尿期時,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已經很難完全恢復到正常。Pavkov等的研究表明,在2型DM患者微量蛋白尿出現之前即有部分患者可發生腎小球濾過(GFR)降低。由此可見,把微量白蛋白尿的升高作為臨床DN的診斷依據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若能對導致微量白蛋白尿的分子或電荷屏障進一步分析,或對于今后DN(尤其是電荷屏障)的診斷、治療具有積極作用。

本研究的對照組為正常成人,其CPAM/CSAM均值為3.38,與Hafkenscheid和Fox的實驗所測得的正常成人結果大致相同(他們測得的CPAM/CSAM中位值分別為3.4,3.2),正常成人CPAM/CSAM均值大于1,說明了正常成人腎臟內腎小球濾過膜上電荷屏障的存在。盡管DM正常白蛋白尿組與健康對照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從圖1的CPAM/CSAM值趨勢中可見,在DM患者出現微量白蛋白尿以前(如處在臨床上很難被診斷Ⅰ、Ⅱ期DN),CPAM/CSAM指標或已有部分改變,且其可以直接反映出腎小球電荷屏障的功能損傷情況。目前DN早期的微量白蛋白尿期診斷指標能力有限,若將來能通過實驗來進一步判斷DN Ⅰ、Ⅱ期的CPAM/CSAM比值變化,對于今后監測DM患者腎臟電荷屏障損傷或具有重要意義。DNⅢ期組CtPAM/CSAM值顯著低于健康對照組(P<0.05),結果說明,DNⅢ期的蛋白尿產生與腎小球電荷的屏障損害密切相關。此外,DNⅣ期組CPAM/CSAM值顯著低于DNⅢ期組(P<0.05),表明隨著DN的進展,腎小球電荷屏障的損害越來越嚴重。此外,DNⅣ期組電荷屏障的幾乎消失(CPAM/CSAM,均值為1.3),結果與Fox等在23例原發性腎小球疾病中大量蛋白尿組(24 h尿總蛋白排泄>0.5 g)中所測得的結果基本一致(CPAM/CSAM中位值為1.2)。表明當出現大量蛋白尿時,盡管兩者的病理類型、年齡構成等因素不同,但其形成機制均與腎小球電荷屏障損傷是密切相關的。DN Ⅳ期組與DN Ⅴ期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說明,盡管DN V期UAER降低,但殘存腎小球內的電荷屏障損傷或是不能逆轉的。

雙變量線性回歸分析示,DM患者CPAMSSAM值與HbA1c具有負相關性(r=-0.78,P<0.05),即HbAlc值越大,CPAM/CSAM值則越小,電荷屏障損害越嚴重,反之則結果相反。HbAlc是葡萄糖或其他糖與血紅蛋白的氨基發生非酶催化反應(一種不可逆的蛋白糖化反應)的產物,其量與血糖濃度呈正相關;正常人HbAlC占血紅蛋白總量的3%~6%,血糖控制不良者HbA1c升高,并與血糖升高的程度相關,由于紅細胞在血循環中的壽命約為120 d,因此,HbA1c反應患者近8~12周總的血糖水平,為DM控制情況的主要監測指標之一。由此可見,DM患者長期、穩定的血糖控制水平對于延緩其腎小球電荷屏障損傷至關重要。Penno等的多中心隊列研究結果表明,HbA1c波動(而非均值)是2型糖尿病患者出現微量白蛋白尿的獨立危險因素,同時也是1型糖尿病患者發生DN的獨立危險因素。校正了微血管并發癥的已知風險因素之后,HbA1c波動(而非均值)亦顯示出具有對蛋白尿和蛋白尿型慢性腎病表型的影響作用。本實驗與Penno等的實驗區別點主要在于兩者研究的層次、角度不同:Pernno等分析的是微量白蛋白尿與HbA1c均值及變異的關系,而本研究分析的是與微量白蛋白尿形成密切相關的原因之一(即電荷屏障因素)與HbA1c值的關系。

本研究探討了不同期DN電荷屏障損害的狀況及與HbA1c相關性,發現在DN Ⅳ期之前電荷屏障損害逐漸加重,并且腎小球電荷屏障損害程度與HbA1c呈負相關性,值得進一步擴大樣本含量和影響因素研究范圍,為DN防治提供更有價值的實驗依據。

猜你喜歡
糖化血紅蛋白糖尿病腎病
HbA1c、Lp—PLA2、Hcy水平與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PCI術后不良事件的相關性研究
糖化血紅蛋白與血清C肽聯合檢測在糖尿病診斷中的應用分析
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在臨床糖尿病中的應用探討
瑞舒伐他汀鈣聯合纈沙坦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的效果
糖尿病腎病治療的研究進展
應用操作視頻指導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注射的效果研究
貝那普利聯合前列地爾治療糖尿病腎病的臨床觀察
黃葵膠囊聯合纈沙坦治療糖尿病腎病臨床療效
終末期腎臟疾病患者的病因分析
尿糖、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與糖尿病的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