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詛咒視角下成都經濟區綠色發展研究

2016-12-12 19:52葛子靖
中國經貿 2016年19期
關鍵詞:計量分析綠色發展

【摘 要】本文首先對資源詛咒理論進行簡要回溯,并通過計量測算和生產、消費事實驗證后發現,成都經濟區能源生產、消費與區域經濟發展存在弱負相關,即存在能源詛咒弱效應。最后,遵循綠色發展規律和區域協調發展要求,力求多維度構建政策路徑,為削弱乃至消除成都經濟區能源詛咒提供對策建議。

【關鍵詞】能源詛咒;存在性驗證;計量分析;綠色發展

一、資源詛咒理論及研究簡述

20世紀中期以來,資源開發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負向抑制現象、機理及作用而興起的理論與成果,被統稱為“資源詛咒”學說。國際層面來說,現實觀察最早始于20世紀50年代,實證考察則大興于90年代后。20世紀90年代前,資源詛咒觀察,以Prebisch、Nankani、Singer和Hirschman等為代表,解釋理論涉及多學科交叉,如貿易條件惡化論、荷蘭病效應論、宏觀經濟政策波動論和產業關聯論等。20世紀90年代及以后,資源詛咒的實證研究興起并成為主流和根本范式,著名學者有Sachs、Warner、Auty、Gylfason、Weidmann、Subramanian、Papyrakis、Gerlagh、Torvik、Sala-iMartin、Rodriguez、Leite、Stijns等。如Sachs、Warner(1995),以1971—1989年95個發展中國家為樣本,實證分析得出,自然資源豐裕度(初級產品出口額/GDP)與經濟增長負相關。又如Stijins(2005),實證研究得出人均資源儲量、天然氣、石油均與經濟增長負相關。國內研究來看,始于2004年,引用國外經濟、統計、計量等學科先進理論和科學方法,以實證分析為主要研究手段,以省份和市域為主要研究對象,其中代表人物有徐康寧、王劍、韓劍、邵帥、齊中英等。徐康寧、王劍 (2006),以我國1995—200年省域面板數據為樣本,分析得出,自然資源富集的省份經濟增長多受制約抑制。徐康寧、韓劍(2005),以1978—2003年為窗口期,構建了以能源為代表的豐裕度指數,實證分析發現我國省域能源資源與經濟增長在長期上負相關。邵帥、齊中英(2008),以1991—2006年西部省域數據為面板實證考察后發現,能源開發不僅對人力資本投入與科技創新產生擠出,還滋生尋租與腐敗造成政治制度弱化,從而抑制經濟增長,產生資源詛咒效應。

二、成都經濟區能源詛咒存在性驗證

1.計量分析與初步判斷

在實際的數據收集及計量建模過程中,發現成都經濟區市域層面相關統計指標及數據缺省較多,故采取分析四川省總體水平來進行可能性判斷。同時,以1995—2014為實證考察期,數據主要來源于《四川統計年鑒(2007—2015)》。

1.模型的構建與指標設定

其中,i?表示基期年份(2006年,下同),iEI′表示i年能源產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固定資產投資,i II′表示i年工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iEP′表示i年份能源產業產值,iIP′表示i年份工業總產值。iIN′=全社會固定資產總額/GDP,代表物質資本投入水平。iED′=教育支出/地方公共財政支出,代表人力資本投入水平。iRD′=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地方公共財政收入, 代表科技創新投入水平。iOP′=進出口貿易總額/GDP,代表開放水平。

2.檢驗的輸出與初步判斷

如表1所示,1995年以來,四川省域經濟明顯受固定資產投資、對外經貿的正向促進。同時,我省能源開發綜合強度為-0.0013,且僅5%顯著性水平下滿足,反映出我省能源開發活動存在對實際經濟增長的負向抑制作用,但詛咒效應程度較弱。作為省域經濟實力最強且最具綜合代表性的區域,成都經濟區也可能存在能源開發的資源詛咒效應,其程度強弱則需結合近年來區域發展實際做進一步分析與驗證。

2.產消分析與事實驗證

一是能源生產的詛咒效應不斷減弱:“十二五”期間,尤其是近兩年來,成都經濟區各市優化調整能源生產結構,厲行清潔能源生產,關停并轉小煤礦,限制縮減火電,因地制宜發展水電、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積極探索開發頁巖氣等新能源,降低了傳統一次能源過度依賴,有效提升了清潔能源產能和占比。成都經濟區能源生產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產業固化等負作用也因此進一步降低,對經濟發展的抑制理應比省域更弱。同時,隨著近年來法治四川建設的有效開展以及民眾法律意識的不斷強化,能源基建項目領域中的尋租、腐敗已明顯減少,其政治弱化的詛咒效應也在不斷削弱。因此,與省域整體相比,成都經濟區能源生產的詛咒效應會更弱。二是能源消費的詛咒效應不斷削弱:“十二五”以來,成都經濟區各市普遍重視油、氣、電網基建投入,重視節能技術開發、引導與推廣,注重經濟發展用能尤其是工業用能的調補和生活用能低碳清潔引導,區域能源高耗消費、低效消費和無效消費得到有效遏制,單位產出能耗不斷降低,能源消費的負向經濟影響得以進一步減弱。比如,各市紛紛加快鋼鐵、化工、紡織等行業落后產能淘汰與輕工、制藥等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僅2015年成都經濟區就淘汰攀成鋼、馬角磷化、其亞電解鋁等落后產能企業128戶以上。得益于政府主導、落后產能企業配合及全社會對低碳、環保節能生產生活方式的普遍認可,成都經濟區單位能耗也不斷降低??梢哉f,成都經濟區能源開發活動雖與經濟發展存在較弱負相關,但能源生產與消費的詛咒效應比之省域整體水平更低,且在不斷變弱中。

三、對策建議

“十三五”期間,要進一步削弱乃至消除能源詛咒效應,充分發揮能源生產與消費的經濟正作用,成都經濟區就必須遵循綠色和協調發展規律,科學統籌區內外能源產銷,多維度地去構建政策路徑。

1.著力優化能源供給結構

首先,要繼續加大水電開發,進一步提升清潔能源供給占比??茖W統籌生態安全、經濟發展與民生扶貧,大力開發金沙江、大渡河、岷江、青衣江、沱江、涪江“五江一河”流域各區各級水能資源,全力營建雅樂眉水電集群和涪江綿陽水電集群,重點建好老鷹巖、鍋浪蹺、沙坪電站和唐家渡電航等“十三五”省、市重大水電項目。其次,要立足稟賦科學有序開發生物質能、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拓展能源供給來源。例如,各市應繼續鼓勵和推廣家庭沼氣、太陽能電熱轉換自用為重點的大眾生物質能、太陽能分布式生產,并加大頁巖氣、煤層氣勘探力度;雅安、綿陽、樂山可風、光互補發展;德陽、遂寧等生物質能發電,成都、遂寧等光伏發電,也大有作為。第三,要合理控制化石能源開采與供給占比。

2.不斷變革能源生產利用方式

能源生產利用方式變革的基礎和關鍵,在于產學研聯合技術創新,這需要創新平臺支撐,也需要全球視角的交流與合作。一方面,成都等8市要依托節能環保產業研究院、清華能源互聯網產業研究院、中國(成都)國際頁巖氣、石油天然氣技術與裝備展覽會(CING)和中國(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等現有載體,盡快構建統一能源生產利用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平臺,抱團增強整體研發能力;另一方面,要借好一帶一路、“蓉歐+”等戰略實施東風,抓好國際產能合作“111”工程建設機遇,加強同國內外,尤其是發達地區,在能源生產、利用、轉化上的技術交流與聯合創新。目前,能源生產利用方式變革,應重點關注煤礦、油氣田綠色開采,傳統煉油、煉氣技術革新,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清潔轉化,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與核能電熱高效安全轉化。

3.大力構建現代智慧能源儲運系統

一是應以國家、省上統一能源儲運系統規劃為準繩,開展市級層面的規劃與建設對接,推進成都經濟區能源生產、管網建設與產業發展、城鎮拓展、生態環保多規合一與多維相容。當前,應抓好能源儲運系統建設重點,包括分布式的統一設定與煤油電氣等多種能源輸送硬軟件系統,能源主網(尤其是跨區域管網道)的定時檢修、保養與優化,水陸油氣電輸出口及輸送管線建設等。二是要以可自適、全領域、全環節智慧化為方向,統籌推進能源與通信、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推進能源產、儲、運與信息技術融合發展,構建適應分布式能源發展和用戶多元化需求的“源-網-荷-儲”智慧能源網。目前,應從建設成都經濟區統一的智能電網開始,提高能源儲運網絡與供給側、需求側交互響應能力。

4.全面推進能源節約集約利用

一是要以工業、建筑、運輸、公共機構等領域節能為重點,以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園區循環式改造為抓手,在循環型產業體系與資源循環利用體系的同步構建中,不斷降低單位產出能耗。目前,亟待進一步擴大循環經濟示范園區的產業范圍和數目,抓好工業鍋爐窯爐、燃煤鍋爐節能技改和企業能量系統優化與綠色建筑推廣等。二是要加大節能宣傳,積極推廣綠色消費模式。節能宣傳,要融合低碳、減排、綠色、健康、效益等多元概念,要綜合利用傳統媒體與網絡新媒介,要抓好體驗示范與案例宣傳,切實增強宣傳吸引力與節能響應性。同時,開展好全民節能行動,抓好節能產品服務進企業、進家庭服務。三是健全節能降耗支持體系。確立動態合理的能源價格階梯標準,加強能源管控和價格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節能與綠色消費補貼制度,不斷完善市場調節、標準控制與考核監管。

參考文獻:

[1] Sachs,J.D. and Warner, A.M. 1995.Natural Resource Abundance and Economic Growth[M].NBER Working Paper ,256-275.

[2] Stijins,Jean-Philippe C.”Natural Resource Abund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Revisited.” Resources Policy,2005,30,pp.107-130.

[3] 徐康寧,王劍.自然資源豐裕程度與經濟發展水平關系的研究[J].經濟研究, 2006,(1).

[4] 徐康寧,韓劍.中國區域經濟的“資源詛咒”效應:地區差距的另一種解釋[J].經濟學家,2005,(6).

[5] 邵帥,齊中英.西部地區的能源開發與經濟增長—基于“資源詛咒”假說的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2008,(4).

作者簡介:

葛子靖(1984—),男,漢,四川青神,經濟學講師,經濟學碩士,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區域社會經濟發展。

猜你喜歡
計量分析綠色發展
寶雞文理學院科研論文計量分析
人力資源質量的生態維度研究
企業所得稅會計新舊準則的變化分析
基于綠色發展觀視角關于產業轉型路徑的思考
居民消費水平因素分析
我國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的實證關系研究
基于中國知網的Reissner—Nordstrom空間研究文獻分析
淺議堅持法治環保 推動綠色發展的實現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