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所得稅會計新舊準則的變化分析

2016-11-09 14:06余濤
2016年30期
關鍵詞:計量分析會計準則

余濤

摘 要:按照會計準則計算的會計利潤和按稅法計稅基礎計算的應納稅所得額,二者之間會形成一定的差異,所得稅會計就是研究這種差異的會計理論和方法。本文從會計術語、會計科目的設置和確認、所得稅費用核算方法以及計量的比較方面進行詳細分析,其結果提供了更為全面的所得稅會計信息,提高了企業會計信息的可比性,體現了謹慎性原則,實現了所得稅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

關鍵詞:所得稅會計;會計準則;計量分析

按照會計準則計算的會計利潤和按稅法計稅基礎計算的應納稅所得額,二者之間會形成一定的差異,所得稅會計就是研究這種差異的會計理論和方法。所得稅是一項費用,我國會計處理過程中普遍采用的是所得稅費用觀,但是對于所得稅性質的處理在會計準則中不止所得稅費用觀這一種,還有所得稅收益分配觀,這兩種觀點構成所得稅處理中兩種最主要的觀點。目前,所得稅準則是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中修訂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國企業所得稅準則規定了企業要按會計準則的規定確定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然后按稅法的計稅基礎來確認資產、負債的金額,其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不一樣的時候就會形成暫時性差異,根據資產和負債的差異情況產生了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對于這種遞延的資產和負債企業應重新確認應交的所得稅。

一、關于會計術語的比較

在企業所得稅準則未修訂前,會計和稅法的差異有永久性差異和時間性差異兩種,修訂后的企業準則刪掉了時間性差異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暫時性差異這樣一個科目,而暫時性差異和時間性差異還是有很多區別點的。首先二者的關鍵點不同,時間性差異的關鍵點是損益表,而暫時性差異的關鍵點是資產負債表。時間性差異計算的是當期的差異額,按會計標準確認損益表里收入和費用的金額,它與按稅法標準計算的金額不同而產生的差異。而暫時性差異考慮的是會計期間的累計差異額,按會計標準確認的資產負債表里資產和負債的金額,它與稅法的計稅基礎確認的金額有差異而產生的。其次二者在內涵上也不同,時間性差異是從損益表的角度去確認收益費用的金額,通過會計和稅法的標準不用而形成的差異,關注的是已經形成的差異后期沖回對本期所得稅的影響,而暫時性差異從資產負債表的角度去確認資產負債的金額,通過會計和稅法的標準不用而形成的差異,關注的是當期的差異對期末所得稅的影響。

從范圍上考慮暫時性差異包括了時間性差異和非時間性差異,而非時間性差異主要包括合并產生的商譽或負商譽、一項資產或負債在初始確認時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的不同、稅法對資產重估不做的調整、按歷史匯率折算國外營業的非貨幣性資產和負債、非貨幣性的資產或負債按要求予以重述、權益的賬面金額與投資或權益的計稅基礎不同、稅法中不作調整的購并成本中購得的可區分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等。

二、關于企業所得稅費用核算方法的比較

在舊制度下,有兩種方法用來核算企業所得稅費用,其中應付稅款法是將當期發生的永久性差異和時間性差異一起處理,采用相同的方法,但是不另外單獨去核算時間性差異,同時對于當期的會計與稅法的金額差異在當期就確認。另外一種方法納稅影響會計法,這種方法是將當期發生的由于時間性差異而發生的所得稅的影響金額,在當期不進行處理,而是在以后各個會計期間進行遞延分配處理。如果所得稅稅率再各個會計期間不變,那么采用遞延法和債務法所計算出來的結果是一樣的。在新準則下采用了的是資產負債表債務法,而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和收益表債務法也有很大的不同。

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是計算遞延稅款所依據的所得稅稅率是估計轉回的,以此來計算所得稅的一種會計處理方法。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中暫時性差異是由于資產和負債的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不同而形成的,差異的不同會形成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而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形成遞延所得稅負債,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會形成遞延所得稅資產。這種差異反映的不是當期的差額而是各個期間累計總差額,而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反映的是資產和負債的賬面價值而不是計稅基礎。收益表債務法是從損益表出發,考慮的是會計和計稅基礎中收益費用的差異額,這種差異形成的不是暫時性差異而是時間性差異。所以收益表債務法有很大的弊端,不僅不能很好的預測和評價資產負債表日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以及未來的現金流量的情況,而且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和形成的時間性差異范圍較小。

收益表債務法與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二者除了不同點外還有相同之處,比如二者金額的確認都是按照會計法的要求,二者都是屬于債務法,都依據的基本原則和方法要求將所得稅作為費用處理,其實是納稅影響會計法的具體應用,所得稅稅率有變動時二者都要作相應調整。

三、關于會計科目設置及確認的比較

舊準則中收益表債務法下用遞延稅款這個科目來核算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對于可抵減時間性差異的發生額和應納稅時間性差異的轉回金額在這個科目的借方反映,對于可抵減時間性差異的轉回額和應納稅時間性差異的發生金額在這個科目的貸方反映,這個方法的弊端就是只能反映時間性差異而無法反映非時間性差異對所得稅的影響。

新準則中的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通過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和負債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來對比產生差異。具體表現為當資產的賬面價值大于其計稅基礎時,會形成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從而形成遞延所得稅負債;當資產的賬面價值小于其計稅基礎時,會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從而形成遞延所得稅資產;當負債的賬面價值小于其計稅基礎時,會形成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從而形成遞延所得稅負債;當負債賬面價值大于其計稅基礎,會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從而形成遞延所得稅資產??傻挚蹠簳r性差異和應納稅暫時性差異這兩個科目核算內容分別代表了實際預交的所得稅資產和應交的所得稅負債。

舊制度中從謹慎性原則出發對于遞延稅款科目借方的金額確認的規定如下:采用納稅影響會計法時,在時間性差異所產生的遞延稅款借方金額的情況下,為了慎重起見,如在以后轉回時間性差異的時期內(一般為3 年),有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予以轉回的,才能確認時間性差異的所得稅影響金額,并作為遞延稅款的借方反映,否則,應于發生當期視同永久性差異處理。而新準則中規定沒有這么復雜。

四、結束語

企業所得稅的新舊準則從核算出發點、著眼點、對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理解、財務報表上披露的信息上都是不同的。收益表債務法是通過損益表中收益費用的差異形成時間性差異,通過這種差異的轉回來得到遞延所得稅,收益表債務法注重時間性差異。收益表債務法采用遞延稅款科目來核算所得稅,反映的是可抵減時間性差異的發生額和應納稅時間性差異的轉回金額,并在資產負債表上作為一個獨立項目反映。而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則是將會計準則規定的賬面價值與稅法規定的計稅基礎所確定的金額直接拿來比較,所形成的暫時性差異直接形成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則注重暫時性差異。暫時性差異不僅包含了所有的時間性差異,還包括各種非時間性差異。同時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則采用“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兩個會計科目來反映所得稅,其范圍更廣。

(作者單位:阿壩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11-12.

[2] 李存芳.新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J].經營與管理,2007(02):33-46.

[3] 陳立賢.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障礙分析[J].財會月刊,2005,09):12-19.

猜你喜歡
計量分析會計準則
會計準則國際趨同中會計教育的思考
《小企業會計準則》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能源詛咒視角下成都經濟區綠色發展研究
新會計準則運用中的若干問題思考
我國會計準則體系的發展、構成及展望
《小企業會計準則》之我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