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音樂元素在《胡琴組曲》中的應用

2016-12-13 21:28謝沈一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6年11期

謝沈一

摘 ? 要:作為一名成長于中國,后又長期在西方學習、生活、并取得矚目成就的國際性作曲家,陳怡教授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她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并樂于從中汲取靈感。本文以《胡琴組曲》為例,從技術上分析其利用民族傳統音樂元素,與西方當代作曲技法結合,以一個特殊的視角展示中國的民族音樂。

關鍵詞:《胡琴組曲》;陳怡;民族性音樂

中圖分類號:J607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2-0086-01

一、作品簡介

《胡琴組曲》為胡琴和弦樂四重奏而作,三個樂章。第一樂章《唱》是為二胡與四重奏而作;第二樂章《吟》是為中胡于四重奏而作;第三樂章《舞》是為京胡與四重奏而作。

第一樂章《唱》由二胡領奏,素材來自于西北秦腔的音調,粗獷柔情。第二樂章《吟》是以蘇軾的著名詩篇《水調歌頭》為素材而創作的。運用中胡模仿京劇念白,而弦樂則營造詩境的氣氛,來表達離別之情。在第三樂章《舞》中,音調材料取自京劇曲牌“夜深沉”,而音樂形象則來自杜甫的長詩《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并序》,音樂表現了詩中描寫的中國書法的龍飛鳳舞和公孫大娘舞劍器的流暢與跳動的線條。

二、民族性音樂主題材料的運用

(一)第一樂章《唱》

第一樂章中,二胡在中高音區演奏傳統抒情歌唱性旋律線,而弦樂四重奏用音區集中地活動音塊和模仿中國彈撥樂器的演奏效果作為背景伴奏。該樂章共有兩個歌唱性的主題材料,它們以派生性的關系貫穿發展于整個樂章。第一主題取材于秦腔音樂。由帶潤音的G徵清樂構成,具有典型的上下屬交替的西北高腔山歌的調式特點①。主題在第1小節是以第一小提和中提琴相隔兩個八度音程的齊奏開始的,意欲模仿秦腔主奏樂器板胡。

(二)第二樂章《吟》

第二樂章以中胡類似人聲的音色對《水調歌頭》的詩句進行了夸張的吟誦。吟誦的音調模仿運用了大量的滑音奏法,為了盡可能表現這一目的,作曲家將《水調歌頭》全文對應標注在中胡聲部上,以便讓演奏家富于想象的加以闡釋,而不是一味跟隨抽象的非調性旋律直白地演奏②。

(三)第三樂章《舞》

第三樂章是全曲規模最大的一個樂章,共有225小節。京胡是這個樂章的主角,在此章節中發揮出與傳統演奏手法截然不同的藝術特點。該樂章的音調材料取自京胡曲牌“夜深沉”。此主題作為該樂章變奏主題的主要材料,是貫穿全曲的。音調源于昆曲,此曲牌為西皮,6-3定弦,偏向羽調式的宮調式,帶有變徵和變宮音。

三、作品細節分析

(一)第一樂章

第一樂章由第一小提琴與中提琴相隔兩個八度奏出一號主題,即“起”部。

從第15小節開始,進入全曲的“承”部。由二胡奏出的五聲性二號主題正是來自第二小提琴與中提琴在第六小節奏出的派生旋律。第29——42小節是之前段落的復奏,由第一、二、中提琴各相隔八度齊奏出主要旋律;第43小節時,全曲進入了“轉”部。該段的音樂材料和發展手法與前面有很大差異,是一個對比部分。自第50小節起第二小提琴與中提琴改為六連音同音反復的柱式和弦,二胡在此時是片段式的呼應性旋律,同時起連接部的作用;在第56小節音樂遞次減弱,第二小提琴與大提琴又奏出了完整的主題旋律,即再現,進入了“合”部。隨著第66小節四重奏的長音延續,二胡奏出了炫技式的華彩段,此段旋律來源于兩個主題材料的綜合;第85小節,弦樂四重奏的整體出現意味著進入全曲尾聲。

(二)第二樂章

隨著中胡對古詩詞“吟誦”的展開,四重奏的織體有了很大的改變。不規則泛音音型、長音、震弓和滑音,都與中胡的吟誦共同營造出一種“乘風歸去”的急切心境。第45小節開始“轉”的段落。伴隨著高潮的到來而開始該段,是全曲的轉折部分。作為該樂章的對比部分,整個樂段是由緊密復雜的復調手法完成的。第51小節的后半部分,中胡以“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的詩句開始新的吟誦。第55小節時,中胡移高五度重復了這一主題,將音樂推向高潮,至第67小節所有樂器上滑音至極限后消失。 第69小節進入全曲的“合”部,中胡為該樂段做華彩式獨白。

(三)第三樂章

引子由對比的兩大樂句組成,主題句以京胡西皮原板引入,第9——20小節的第二主題句,由等分的16分音符組成,具有快速“過場”的特點。第20——53小節是引子主題的性格和體裁變奏,即由歌唱轉為舞蹈。這段旋律屬于京胡抖弓部分,弦樂重奏組此時在模仿京劇的打擊樂效果。第53——91小節,是主題段在屬調上的第一次展開變奏。第139——164小節伴隨著高潮的到來而進入。該部分為整個樂章的黃金分割點,是主題材料動機的自由展開變奏,此段的配器力度最強,織體最為復雜。第165——172是連接段,這里插入了一個新材料,同時以大齊奏調整音樂節奏,為再現做準備。而從204——225小節,音樂進入了結尾。配器用“大齊奏”的手法模仿打擊樂效果,形成前段后長的連續三連音音型,其目的是為了拖拽住節奏,直至高潮到來。在第216小節高潮處,全體樂器使用震弓演奏法,極具戲劇化。樂章最后意外的結束在C調,具有風趣、詼諧的效果。

注釋:

①彭志敏.新音樂作品分析教程[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4:14.

②葉棟.民族器樂的體裁與形式[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24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