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本邏輯下的精神空間的再生產

2016-12-14 20:37王美英
東方教育 2016年3期
關鍵詞:資本邏輯

王美英

【摘要】從“權力邏輯”向“資本邏輯”的過渡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典型特征和重要標志,資本主導宏觀的經濟發展、社會關系生產、文化創造,同時資本也控制著社會的微觀個體的日常衣食住行各個方面。萬事萬物都在對立和矛盾中發展和成長,對于資本來說亦是如此。資本在推動著世界現代化的過程中,也在悄然滲入社會和個體的各個領域,控制著整個社會和個體,使國家社會和個體自我日漸受其控制而無法擺脫,逐漸喪失自主性。因此,必須在利用資本把握資本的同時控制資本管理資本。

【關鍵詞】再生產;資本邏輯;精神空間

一、資本控制的社會下人的“異化”

物的豐盛刺激著我們的眼球,掀起我們心底潛藏著的無盡的物欲:從香車豪宅到服裝化妝品,從家居裝修到快餐服務一物如洶涌的波濤,從四面八方涌來,令人眩暈。恰當地說,富裕的人們不再像過去那樣受到人的包圍,而是受到物的包圍,我們生活在物欲的時代。消費的擴張,對于符號的追逐,(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已經打上了文化的標簽,吃的的麥當勞和肯德基,喝的是星巴克,用的是耐克和紐巴倫,還有奢侈品古奇、蘭蔻、蔻馳、LV等等)奢侈品這些東西不是必須的。但是他們附上了文化的符號,他們不再用來滿足基本的生存需要,而是成為一種精神的需要,似乎占有他們才能滿足自我,因為當代人的日常生活已經活在了其他人的眼光之下,人的私人空間逐漸被公共空間入侵,以至于人需要去占有這些以滿足自我的精神生活,然而越是擁有就越去占有,越是占有就越貪婪,越是貪婪就越是空虛,占有并不能滿足反而導致更大的空虛,以至于人需要渴望擁有更多,欲求更多,這成為一個悖論,一個死循環。人的精神世界空虛。精神空間不斷受到資本的侵蝕和擠壓,以至于人屬于本心的空間越來越小,越來越沒有自我,沒有屬于自己的精神家園。

資本邏輯主導下的社會生活,資本已經入侵私人的領域,無限制地吸收個人的時間和占有個體的空間。所謂的“資本邏輯”主要是指資本作為占支配地位的現代生產關系,其活動歷程具有必然如此的內在聯系、運動軌跡的發展規律?!百Y本的邏輯批判”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想主題。資本既具有破壞性創造,又有創造性破壞。

資本的貪婪如血蛭般地,無限制地吸收和占據你的時間和空間,人們越來受到消費的制約、技術的控制,主要是表現在當前對于符號的消費、文化的消費越來越顯異化,人越發淪為資本的奴隸,資本控制著所有人包括窮人和富人。各種時尚或流行的符號體系成為控制現代日常生活的最高物神。我們在符號的世界里,享受著它所帶來的超現實滿足感與虛榮心,迷霧繚繞下我們看不到前方的陰暗底色。列斐伏爾明確指出,在現代社會,消費和生產關系的錯位導致了消費主義的盛行,社會上出現了許多非理性消費行為,引發了人之存在的價值危機和意義失落所導致的人與自身價值的疏遠,影響到了當代人生存發展的根基和生命存在的意義。

向資本奪回屬于我們的心靈和精神的空間已經迫在眉睫,擺脫資本的奴役和控制,回歸屬于自我的本源和真正占有自己的本質,像黑格爾所說的“人成為真正的人”,像馬克思所說的“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發展”,需要對自己的精神空間進行再生產,占據自己的精神家園和心靈休憩所,避免在漫漫長途的人生中無邊無際的盲目的漫游著和行走著。精神空間的再生產意味著奪回日漸被資本占領的空間,意味著打破資本對各個社會領域的絕對控制以及對個體微觀領域的日漸張狂的入侵。

二、資本的空間占領趨勢

資本的二重性決定了它的“雙重效應”:一方面是解放人的正效應;另一方面是奴役人的負效應。這種“雙重效應”也給當代中國提出了“雙重任務”既要承認資本、利用資本、發展資本,又要駕馭資本、規范資本、超越資本,盡力讓資本促進中國社會和諧與中國人自由全面發展,中國在現代化的過程中資本起到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正是借助資本的力量,現代性才得以彰顯,現代化才能夠實現,現代人格才能養成。但是資本存在的它的另一面,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揭示了“資本奴役勞動的本性”:“資本是死勞動,它像吸血鬼一樣,只有吮吸活勞動才有生命,吮吸的活勞動越多,它的生命就越旺盛?!盵1]資本就像具有獨立的生命,形成獨立的個體一樣,它影響和控制著人的行為和思想。于是,整個社會被資本邏輯控制和主導,導致了“拜物教”,“資本的拜物教是資本主義普遍的一種‘社會心理,”[2]資本激發了人對于物質的占有欲,也使人的精神物質化,精神的空間充斥著物質,真正的靈魂深處確實虛無的和空虛的存在,人的本性被資本所控制,人漸漸地不屬于自己,精神無所依托。

(一)資本入侵社會發展的宏觀領域

資本入侵經濟、政治和文化領域,充斥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資本帶來了經濟的迅猛發展,馬克思深刻揭示了資本的內在秘密,指出資本的生產方式不僅調動一切條件生產出物質產品,而且也不斷地創造著生產力本身。市場經濟條件下,為了追逐利益,生產者和勞動者都極盡地利用資本,發展資本。固定資本、生產資料本身的生產逐漸成為社會總產品的主要部分,它是一種“為生產而生產”的生產方式。資本一方面,積極擴大生產產品的數量和品質,因此資本盡力發展科學以便發現新物體和舊物體的新使用屬性。另一方面,資本不斷擴大需要,發現并創造新的需要。生產與需求的相互作用,推動生產力迅速發展。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說,資產階級在它統治的短短時間中創造出的巨大生產力,超過了之前一切時代的總和。

資本不僅帶來了巨額的財富和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同時資本培養了社會的人的一切屬性,成為人自由發展的不可或缺的歷史前提。社會的人的一切屬性包括人的需要、享受、能力和交往的豐富的體系。資本想要獲得增長,就要努力刺激并滿足在社會化生產中形成的社會人的各種需要。資本增殖的本性促使資本不斷幵辟廣闊的世界市場,創造出普遍社會交往。資本創造的不僅是一個經濟和社會現象,它創造的是社會關系的全部文明。資本創造出社會成員對自然界和社會聯系本身的普遍占有。由這兩個普遍占有,形成了普遍的社會交換關系、普遍的聯系和交往體系、培養了人的一切屬性。資本在其增值的過程中滿足了人的需要,發展了人的社會屬性,也造成了人們之間的隔離,社會的冷漠和文明的倒退和價值的淪喪。資本具有腐化人心的消極存在,欲望的無限性,社會資源的相對不足,最終的結果是社會成為一個戰場,發展到極端是社會上的人為了爭奪而針鋒相對,造成一定的情況下的社會解體。

資本還不斷擴張入侵社會的文化領域,一切的文化活動、文化產業和文化創造都在一定程度上打上了資本的烙印。這一過程一方面大大繁榮和發展了社會文化的產業,提高文化在國家綜合國力和市場競爭中的地位,也擴大了文化在世界的國際影響力。然而由于文化的產業化,當前的文學、藝術和影視都越來越成為資本占領的陣地,金錢似乎成為衡量一切價值的所在,審美和藝術、欣賞和享受越來越被以資本占有的多寡為其體現的標準。特別是當前的中國電視和電影等影視媒體,儼然已經成為了資本的標榜,多數的娛樂產業公司關注的電視和電影的質量和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傳遞,社會共有美的追求,而是將大多數的資金投入到所謂的“大牌”和“進口”的引入,借此博人眼球,導致了社會大眾追逐的單純盡是符號化或象征化的個人,對于社會整體道德和價值的傳播毫無益處。

(二)資本滲透個體生活的微觀領域

微觀領域:資本入侵個體的生活、娛樂、工作等等,甚至私人精神空間也遭到入侵。人的主體性還未徹底完全建構的時候,即遭受到資本的入侵和占領,以至于人失去了自我,受資本奴役,也是馬克思所說的異化。資本挪用了盜走了人的主體性力量,把自身建構成支配人的主體:“在資本主義社會里,資本具有獨立性和個性,而活動的個人卻沒有獨立性和個性?!盵3]似乎金錢已經能滿足一切的需要,包括精神需要,其實上是自我喪失的一種標志?!坝笕〈诵枨蟆?,需求是自然主義的,生理的,有限的能夠滿足的。而欲求是功利主義的,心理的,無限的無法滿足的?!霸诂F代社會中,人的欲望展示出一個迄今為止最大的可能性空間。這一切都根源于資本增值的邏輯,正是在資本邏輯的推動下,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才能獲得高速的發展。資本的積累使人的欲望空間不管擴張,而人的欲望的擴張又不斷推動著資本的積累,”[4]資本邏輯下使得資本成為自身的目的。馬爾庫塞在《單向度的人》,表達這樣一種觀點,當代工業社會是一個新型的極權主義社會,因為它成功地壓制了這個社會中的反對派和反對意見,壓制了人們內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從而使這個社會成立單向度的社會,使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了單向度的人。[5]資本控制下人喪失了自我批判和批判事物的能力,以心甘情愿的方式附庸于資本,去追求人們所夢寐以求的金錢和財富,為了享受世間一切華貴,成為資本的高貴的奴隸。然而,最高貴富有的奴隸,畢竟也只是奴隸。隨著工業的發展,技術的進步,消費的擴充,資本蒙蔽人們的雙眼,資本已經悄然以另一種方式去占據人類的心靈和控制人民的精神。

人們的衣食住行本來是維持生存的基本物質活動,由此產生物質生活的經濟空間,但是由于物質空間的有限性,很快地資本便占據填充完了,而文化本來滿足人們的精神生活的需要,是人們精神空間存在的載體,但是由于資本的擴張性,資本不會也不可能滿足于此,于是它向人的精神生活擴張,開始占據人的精神和人的心靈。它悄然將自身融入文化中,通過對于物質產品的符號化和人文化,企圖掩蓋它自身的本質,將物質產品打上文化和精神的價值印記,將它們與人的心理和精神需要掛鉤,以入侵人的精神領域,比如現代人喝星巴克咖啡,追求的就是一種小資的生活方式,人們消費的并不是這美味的食物,而是一種向往已久的

西方生活方式,它滿足了人們對這種符號意義的需求和欲望。購買的奢侈品被打上了愛情和高貴的標志,使得本來的物質產品成為文化的消費品,抽象的觀念主導人的消費,資本入侵人的精神領域,控制人的思想和心靈。觀念領域的抽象在宰割著人們的現實生活:“個人現在受到抽象統治,而他們以前是相互依賴的。但是,抽象或觀念,無非是那些統治個人的物質關系的理論表現?!盵6]

三、爭奪空間—與資本的殊死較量

解決方法—爭奪空間,與資本爭奪空間,向資本奪回精神家園,擺脫控制,成為自我。

(一)國家控管:斬斷資本的觸角

主要是國家強制力量的作用,避免市場經濟的過度發展,保證公有制的地位,防止貪婪的資本越過雷池,防止和控制市場經濟的弊端。同時在思想話語領域掌握主導權,傳播正確的財富和消費觀,發展經濟的同時注重對人性的關照和對人的精神的關懷?!百Y本本身就是資本發展的極限,唯一的出路就是揚棄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盵7]個體始終生活在社會中在國家里,個體的精神和心靈始終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因此個人的精神空間奪取的過程中,外在的因素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同時也可能是一個基礎性的因素,特別是資本在產生和擴張中對經濟的作用和影響。因此國家在這個程度上將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能夠駕馭與導控社會資本的強大的社會主義政治和經濟力量,能夠創造這些條件來防止資本的過分擴張而造成的對整個社會經濟、國家政治和民族文化的滲透和入侵。防止資本主義的落后的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等文化透過包裝以經濟的面貌對中國人的內心和精神進行占據和擴張。

國家行政按照市場經濟合理性的要求協調經濟矛盾,會陷入更深的合理化危機。哈貝馬斯認為合理性危機是“行政系統不能成功地協調和履行從經濟系統那里獲得的控制命令。市場經濟會不斷地發出指令和要求,比如良好的投資環境、安全的社區保障、便捷的基礎設施等等。在理性化的意義上,今天中國各級政府衡量政績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為市場經濟的指令服務。但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合理性危機會表現為一種轉嫁危機,與經濟危機一樣,合理性危機把為非普遍利益而進行的社會化生產的矛盾表現為控制命令之間的矛盾?!必毟徊罹?、兩極分化本來是市場經濟自發的矛盾,如果國家行政決策仍然按照市場經濟的理性要求來解決矛盾,市場領域的矛盾就會變成行政指令之間的矛盾。比如,政府通過法律、稅收等政策保護經濟領域產生的不平衡,就意味著所有人都參加到社會化大生產中,結果卻只是少數人獲益。這無異于將市場經濟的缺陷帶到了政治和人民生活領域。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是公有制,這可以保證市場經濟運行過程的公平。西方一些倡導市場社會主義的學者,極力推崇公有制的好處:公有制克服了勞動和資本的分離,在市場社會主義中,不存在一個與不擁有資本的勞動者相對立的資本家階級?!彼麄冋J為公有制消滅了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剝削勞動的關系,不公平現象就會隨之消失。當然,西方市場社會主義的公有制和中國社會主義的公有制有很大的不同。我國以國家基本經濟制度的權威來保證公有制的存在和運行,而不只是作為收入公平的手段。市場社會主義的公有制各種模式重視的是收入平等,沒有國家經濟制度的保證,這樣很難讓平等得到保障。

(二)社會監管—防止資本的越位

以社會公共力量去對抗強大的資本,是防止資本越位的有效手段。群體利益的公共訴求在未來社會中將變得越來越重要,即使是在市場經濟的領域,如何讓經濟走上正軌也已經超出了經濟學的分析能力。市場經濟關系只是社會有機體中的一個部分,“社會不是由個人構成,而是表示這些個人彼此發生的那些聯系和關系的總和?!鄙鐣胁粌H有經濟關系,還有政治關系、文化關系等等。市場經濟滿足了人經濟方面的需求,卻無法滿足人與人之間其他各種關系的需求。這就需要國家發揮維持社會各種關系的有序發展的作用。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都需要保持經濟關系和其他各種社會關系的平衡。社會主義國家的優勢在于不是任由資本剝奪社會資源,而是對社會資源有留置權。在判定經濟政策的時候奉行共同體比個人優先的價值觀對社會資源建立起最低的限度,讓個人可以過一種有自尊的生活,成為集體的一分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在發揮了市場的優勢的同時又能有效地控制市場缺陷和不足的一種有效方式,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作為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有效的把握了資本特性,利用了資本的同時也在控制資本的。作為社會的組成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是其他社會有機體的基礎,把握住這一基礎和主體,那么其他的部分就能有效得到管理。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規律和社會主義的計劃經濟規律同時在其作用,市場多一些還是計劃多一些都必須以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相符合,因此在資本過度發展,過度膨脹的過程中,在資本逐漸滲人政治和公共領域中,此時要多發揮社會主義的計劃經濟規律,牢牢把握住公有制的主體地位。讓社會公共力量去監督市場,去監督公共政治和市民社會。馬克思在《黑格爾的法哲學批判導言》中認為的市民社會是擺脫國家而存在的,其基礎是市場經濟,所以這里的市民社會成為了監管市場的國家之外的另一種力量?!笆艿狡駷橹挂磺袣v史階段的生產力制約同時又反過來制約生產力的交往形式,就是市民社會?!盵8]可以做這樣的理解,市民社會的存在對于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一種制約,同時對于市場經濟和資本擴張也是一種制約。

(三)個人自管:擺脫資本的控制

精神空間的再生產,意味著奪取之前已經被資本入侵的私人領域的同時,還要防止個體生活的資本化,保持本心,主體性建構、獨立性張揚,精神生活的充實和豐富,文化對精神生活的充實,防止資本符號化的方式迷惑個體,造成假象,建構具有神圣性的和超越性的精神生活內容,擺脫物質性的控制,使人的本質真正得以回歸人自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資本主義的邏輯在影響中國社會,從宏觀層面到微觀層面,從公共領域到私人生活,“資本邏輯這一強制原則和主導機制的泛化和流行顛覆了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消解了傳統文化的價值信念和思想體系,逼迫生活世界的殖民化,最終導致現代虛無主義的出現?!盵9]“免于匱乏的自由是一切自由的具體實質。隨著這種自由逐漸增大其成為現實的可能性,屬于較低生產率階段的各種自由相應地失去其先前的內容。當一個社會按照它自己的組織方式,似乎越來越能滿足個人的需要時,獨立思考、意志自由和政治反對權的基本批判功能就逐漸被剝奪?!盵10]馬爾庫塞的陳述揭示了當代的人的獨立性和主體性意識的消解和喪失,而這個意義上就是個人需要得以滿足造成的后果,似乎前后矛盾,但卻意外地貼切,這個程度上來看,資本滿足人的需要的同時在剝奪人的自由,所以警惕資本的華麗的一面。必須開拓屬于自我的精神空間,“私人領域”是個體精神得以休憩的場所,如若被資本所入侵和滲透,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連最私密的領域也肆無忌憚,那么這也將意味著個人的解構,家庭解體。因此,個人向資本奪回空間在這場爭奪戰中的意義非凡,同時也是困難的所在,個體性的喪失,自我空間的淪喪在一定意義上是個人的選擇,而不是資本在起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個人在利用資本的同時控制資本的擴張和過分滲透,以防止資本對于個體的控制,人應當并且首先應當保證自我的存在,這樣個體在茫茫人生中才有可寄托之處。雖然,資本已經在整個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中扮演不可缺少而至關重要的角色,但是個體如果盲目隨波逐流,讓自我的精神和心靈的空間受制于資本,讓資本成為衡量一切的手段,成為一切行為的目的,那么個體的價值將無所歸屬。私人的領域和個體的精神空間在一定意義上受到自我意識的控制和影響,自我選擇很大程度上也影響著自我的建構的結果,所以自我應該拋開被他人和環境的過分影響,回歸于本心,感受真實的自我和發現真正的美,而非去盲目追逐資本的“美”。

參考文獻:

[1]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64頁。

[2]張艷濤:哲學范式轉化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創新,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07頁。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7頁。

[4]王慶豐:《馬克思關于資本主義社會的三個隱喻》,《社會科學家》2015年第1期。

[5][美]赫伯特·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劉繼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年版,譯者后記。

[6]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4頁。

[7]呂士榮、周宏:《唯物史觀的返本開新》,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62頁。

[8]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7頁。

[9]張有奎:《資本邏輯與虛無主義的批判》,《哲學動態》2011年第8期。

[10][美]赫伯特·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8年版,第3-4頁。

猜你喜歡
資本邏輯
資本主義城市化格局下西方社會正義理念的空間限度
資本主義城市化格局下西方社會正義理念的空間限度
歷史虛無主義的三種面向及其實質
資本邏輯視域下的信仰問題
論資本邏輯
“星座”的哲學探究
警惕資本邏輯導致的文化虛假繁榮
論生態文明建設與社會主義原則的內在關聯
平衡規律研究
資本邏輯視域下人的全面發展思路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