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質量天網工程”建設構想

2016-12-15 07:58黃培東
中國質量監管 2016年3期
關鍵詞:天網產品質量監管

■文/黃培東

“質量天網工程”建設構想

■文/黃培東

“質量天網工程”是質量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產品質量動態平衡監管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當前質量監管信息獲取與應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借鑒“公安天網工程”建設的成功案例,提出了建設“質量天網工程”的構想。

國務院《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年)》在“推進質量信息化建設”一章中,明確提出“要加快質量信息網絡工程建設,運用信息化手段,依托國家基礎信息資源,加強產品質量信息的采集、追蹤、分析和處理,提高質量控制和質量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升質量安全動態監管的效能”。當前,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深刻認識質量信息的重要作用,加快轉變質量監管思路和方式,積極探索和推進“質量天網工程”建設,是有效促進產品質量動態平衡監管機制建設的重要保證。

存在的主要問題

信息是一種重要的監管資源。在信息化背景下,重視質量信息的作用,加快信息數據與行政監管有機融合,探索建立基于質量信息數據的監管新模式,是新形勢下質量工作長遠發展的必由之路。然而,從目前我國產品質量監管的實踐來看,質量信息的獲取與應用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質量信息的碎片化。我國《產品質量法》等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國家對產品質量實行以抽查為主要方式的監督檢查制度。其中,對可能危及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產品,影響國計民生的重要工業產品以及消費者、有關組織反映有質量問題的產品,政府質量主管部門應當在市場上或者企業成品倉庫內的待銷產品中進行隨機抽查。從監管方式上看,該項制度屬于“正向查找機制”,即強調和突出的是政府監管部門的主體作用,信息傳遞趨于“單向性”(即產品質量信息由監管人員主動獲?。?。然而,受行政監管人力、物力、財力以及產品監督抽查頻次、數量、范圍等的影響和制約,實踐中無法實現對企業所有產品或某一產品的所有批次監督抽查的全覆蓋,質量信息往往呈現出碎片化和點狀分布。

二是質量信息的離散化。管理實踐中,為及時了解和掌握產品質量狀況,滿足工作或監管職責需要,企業、行業組織、政府部門、檢驗檢測機構等社會相關方,都會以不同的形式組織開展產品質量的檢驗檢測活動,獲取產品質量信息。比如,企業通常采取出廠檢驗、委托送檢等方式,了解產品實際情況,引導和改進生產;檢驗檢測機構會采取風險監測、質量分析等方式,滿足科研和技術進步需要;政府監管部門會采取監督抽查方式,查找產品質量問題,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和社會經濟秩序。上述方式的應用,使大量的產品質量信息不同程度地留存在企業、政府部門、技術機構手中。以政府部門為例,在目前我國產品質量監管架構中,質檢、工商、工信、農業、衛生、商務、環保、公安、交通等眾多部門均負有產品質量監管職責,都會在產品質量監管過程中形成和累積相關質量信息。然而,由于缺乏統一、規范的信息歸集平臺和傳輸渠道,產品質量信息往往分散在各條線,無法實現信息的聯通共享,難以實現信息效益的最大化。

“公安天網工程”的啟示

2003年,在我國“科技強警”戰略全面實施的大背景下,公安部聯合工信部等相關部委共同發起并推進了“公安天網工程”的建設。該工程旨在滿足城市治安防控和城市管理需要,利用圖像采集、傳輸、控制、顯示等設備和控制軟件,建立網格化的視頻監控系統,實現對固定區域的實時監控和信息記錄。

歷經多年規劃、布局和建設,截至目前,“公安天網工程”頗具規模、成效明顯,已成為各級政府提升社會管理能力、預防和打擊違法犯罪、維護人民群眾利益的強力武器和重要手段。整個工程項目的建設:從整體布局看,正逐步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成為各地“平安城市”建設的重點項目或民生實事項目;從組織管理看,基本形成了“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從建設規???,工程已從最初在城市的交通要道、治安卡口、重點部位、公共聚集場所以及治安復雜區域安裝視頻監控點,逐步拓展到城鎮、鄉村、企業等社會第一線。全國攝像頭數量每年遞增逾20%,監控范圍基本實現重點區域全覆蓋;從發展趨勢看,隨著現代視頻技術和互聯網等信息手段的應用,工程建設正朝著監控“高清化、聯動化、規范化”方向發展,視頻影像質量不斷提升,社會監控資源進一步整合,一定區域內所有視頻監控信息趨向整合和聯網,“點線面相結合”的全方位、全天候、立體化監控網絡正在形成。

“質量天網工程”的建設構想

所謂“質量天網工程”,是指為滿足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需要,以信息技術為手段,以質量信息數據為核心,利用信息采集、傳輸、控制、顯示等設備和控制軟件,實現對產品質量信息歸集、分析、處置和對企業產品質量狀況實時監測、動態監管的系統。

從目前情況看,“質量天網工程”建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在理論研究方面,信息化理論強調信息是一種重要的監管資源,與其他監管資源(如人、財、物等)存在一定的替代關系。通過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數據,既能有效地促進政府部門配置監管資源的效率,也能通過信息的傳播與共享,減少資源的重復配置和浪費,解決信息不對稱等問題。而在社會實踐方面,“公安天網工程”作為信息化項目,通過對目標物相關信息的記錄、傳輸和控制,有效地實現了對目標物行為過程的全程追溯?!八街梢怨ビ瘛?,該項目的成功建設無疑為“質量天網工程”的建設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要真正推進并建設好“質量天網工程”,需要重點把握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一)質量信息融合是建設重點。信息只有共享才能集聚,只有集聚才能發揮效用。當前,產品質量信息存在的碎片化和離散化,客觀上給質量信息的分析、研判、應用帶來阻礙,給產品質量動態監管造成羈絆。只有積極構建產品質量信息監測系統,著力打通質量信息傳輸通道,才能為建立產品質量動態監管機制鋪平道路?!百|量天網工程”建設的重點在于融合信息技術,通過建立起規范、統一的質量信息監測平臺,將留存于企業、行業組織、檢驗機構等相關主體的產品質量信息統一歸集,以打通信息“腸梗阻”、消除信息孤島、破解質量信息問題。其中,企業和檢驗機構的產品質量信息歸集是重點,也是工程建設的重中之重。

(二)產品檢驗報告是重要載體?!懂a品檢驗報告》是指依據標準化的要求,對產品進行質量檢測、分析后形成的書面報告。報告通常包含了企業、產品、標準以及檢測內容、項目、結果等,能較全面、客觀地反映產品質量信息。因此,“質量天網工程”建設的核心在于發揮報告的特點和優勢,以報告為載體,通過設計和安裝相關軟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以實現信息數據的實時傳送。值得注意的是,與“公安天網工程”不同,“質量天網工程”建設并不需要設置數量龐大的視頻監控設備,信息傳播載體也不僅僅局限于檢驗機構出具的《產品檢驗報告》,還包括數量更為龐大的企業形成的《產品出廠檢驗報告》。

(三)滿足實踐需要是根本保證。理論聯系實際,有效滿足實踐需要,是事物長遠發展的根本動力?!百|量天網工程”建設的根本在于將信息技術與行政監管有機融合,提升產品質量管理和控制的信息化水平,以實現三大功能:一是變“正向查找”為“正反向融合”,通過匯集各方資源,廣泛收集產品質量信息,實現對產品質量的動態監測;二是以信息技術助推行政監管,以信息資源補充監管力量,通過“信息+監管”,解決監管實踐中存在的“人機不匹配”問題,促進質量監管效能的提升;三是以需求為導向、以應用為目標,通過產品質量信息數據的自動比對和研判,為實現不同情況下產品質量的穩態控制提供依據。

“質量天網工程”目前只是一個初步設想,尚有許多細節需要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但從項目整體設計的內容和重點來看,應具有現實的可操作性。當然,要使這一設想變成現實,還需要每一位質量工作者孜孜不倦地探索追求。

(作者單位: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

猜你喜歡
天網產品質量監管
網 購
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的本質與拓展
厲害了!中國“天網”
綜合監管=兜底的網?
加強PPE流通領域產品質量監督
起念
“望聞問切”在產品質量鑒定工作中的應用
監管和扶持并行
放開價格后的監管
羊絨制品產品質量安全知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