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掃好自家門前雪

2016-12-15 07:58文并圖
中國質量監管 2016年3期
關鍵詞:質監強制性網購

■文并圖/阿 留

掃好自家門前雪

■文并圖/阿 留

眼下生意難做,實體賣場的顧客挑三撿四不說,來不來還用腳投票,商家要格外陪著小心。電商那邊情形則不同,顧客與商品不能直接接觸,耳聽為虛,眼見也不見得實,買賣的互動博弈,顧客老覺得商家主動,尤其是便于他們做手腳。

但是電子商務畢竟打破了傳統商業的空間束縛,技術上取得了壓倒性優勢,經過這些年的培育,客戶群體正由年輕人向全覆蓋轉變。去年雙十一,天貓整了912億,創網購新高。2014財年,支付寶交易額達3.87萬億元,相當于每天有106億元的支付量,占我國零售額的1/6。

有研究者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中國網購的人數只占到總人口的30%,而歐美國家的這一數字竟高達80%,如此小比例的人群怎么能創造出這么大的成績?這與中美歐網購消費者的購買習慣有關。在美國,網購的人大部分是買電子書、軟件之類。在中國,網購人群是衣食住行啥都買,大有物華天寶一網打盡的勁頭。

要不是制假售假在電商行業為禍太劇,我國電子商務發展得還會更迅猛。我國網購正品率目前不足六成,網購是消費維權案件最集中的新領域。在消協受理的20135件遠程購物投訴中,網絡購物占比達到92.3%。

電商平臺頻現假冒偽劣問題,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假冒問題,即傍名牌、仿造商品。侵害商品所有者的權利,躺槍的多為企業。

另一類是質量問題,受害多是消費者。有兩種情況需要區分。一是標優付劣,名實不符。比如網購標稱100%羊絨的羊毛衫,收貨發現吊牌標注的含量才20%,這或許還算是老實的,有的實測更離譜。這類問題大家習慣性稱其為“質量問題”,本質上卻是合同欺詐。目前網購中,大量的“質量問題”屬于此類,即交易雙方約定了“契約質量”,賣方未能達到合同規定的質量水平。因其是在質量方面沒有遵守合同,被大家形象地稱為質量有問題,其實是執行合同有問題。一般說來,商品契約質量的糾紛,說它假也好劣也罷,都以合同違約為標志,屬于交易秩序問題。

另外一種情況則是“絕對質量”的問題——產品沒有達到強制性標準,不合格。存在真正意義上的“質量問題”——涉及人身、財產安全等問題,這類情況屬于生產領域的生產秩序問題。

當下生產領域常常被稱為供給側,對于須遵守強制性標準的產品,在供給側就必須首先做到“達標”,質監部門對生產領域市場秩序的治理,就是保障具有強制性標準的產品不出現區域性、系統性風險,保障人身、財產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

質監部門在供給側對產品是否“達標”進行監管,維護生產領域市場經濟秩序的同時,還可以促進供給側的結構調整。通常,“不達標”產品的成本相對低廉,在競爭中容易形成“劣幣驅良幣”的局面,破壞公平、公正的競爭秩序。由于“達標”門檻——強制性技術標準——要求的設置和升級,事實上在供給側對產品的提供起到了結構性調整的作用。供給側的產品是否“達標”,成為要素可否進行配置的硬杠杠,“不達標”即違反生產的“規矩”,阻斷要素進行配置,把低端產品擋在市場門檻外,使落后產能遭到淘汰,剛性約束無效供給。

供給側“達標”的產品,達到的只是安全等方面的“底線”,或者說是“及格線”。這些“達標”的產品在流通領域,由于買賣雙方在達成契約的時候,還會做出質量約定,因此,“契約質量”在市場活動中具有巨大的自由空間,一般被認為是非政府管制領域。買賣雙方在這個領域中一旦產生糾紛——主要就是否達到契約中的質量規定,自然會產生大量“質量問題”,主要應由當事方通過法律手段來解決。

由于電子商務如今發展成包羅萬象的商業平臺,對它的治理與監管涉及方方面面,商務、稅務、工信、農業、食藥監、工商、質監、網信等,需要秉持各自的行政分工和執法依據,厘清職守,在電商領域,各領使命、各負其責、各司其職,各自掃好自己的門前雪,這叫守土有責。在此基礎上協調、聯手,才能給人們一個清凈有序的電商平臺。別說這又是個九龍治水的局面,若不弄出個新部門就不能搞好。

其實,網上如此,線下也如此,在初級階段的中國,市場秩序的看管,在細在實,還沒到講講規矩、說說原則就頂事管用的時候。各個政府部門既不能大殺四方,越位包打天下;又不能王顧左右,袖手旁觀或推諉搪塞,連門前雪都不掃。

猜你喜歡
質監強制性網購
教老媽網購
網購寒假作業
網購寒假作業
網購那些事兒
基層質監部門在認證活動中的管理定位芻議
我國將實施新版強制性產品認證規則
首批強制性氣象國家標準發布自2015年1月1日起實施
2015年將出臺車內空氣質量強制性標準
增加“質監史話”內容
多一些執法方面的報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