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胞分裂演示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2016-12-15 06:29盧朝娟
中學教學參考·理科版 2016年9期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應用

盧朝娟

[摘 要]細胞分裂演示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有助于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細胞相關知識?;诖?,重點分析細胞分裂演示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細胞分裂演示模型 高中生物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33.9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260117

由于高中生物學科本身難度比較大,內容十分抽象,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特別是在學習細胞的相關知識時,更是有很大的困難。細胞分裂演示模型的應用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變這種情況,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一、應用細胞分裂演示模型,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細胞分裂演示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有很重要的價值,也是一種比較新穎的教學輔助手段。因此,在高中物物教學中應用細胞分裂演示模型,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結構上鞏固知識,理解生物教學中的重難點。

例如,在講授《細胞的基本結構》一課時,通過前三章的學習,學生已經大致掌握和了解了細胞的多樣性以及統一性的特點,還對細胞的基本結構以及組成細胞的分子等知識有了初步的了解,然而這部分知識雖然學生已經掌握了,但是是建立在死記硬背的基礎上的,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掌握的知識點十分凌亂,缺乏系統性,因此難免會快速遺忘。此時,通過多種易得的材料構建細胞分裂演示模型,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模型的展示,還可以把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細胞的分裂以及組成,充分了解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二、應用細胞分裂模型,構建動態過程

以比較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圖像為例,在課堂上首先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同源染色體的概念是在減數分裂中出現,從這一點來看是否能夠得到有絲分裂沒有同源染色體?以此引發學生思考,并引導學生回顧之前學習的知識,得知有絲分裂中有同源染色體,并且始終有同源染色體。之后則可以將班上學生分成三個組,各組學生均需要依照要求用電線制作染色體模型,并將其構成有絲分裂前期、中期以及后期動態過程,各個組的成員則需要分別展示自己的模型,并由全班學生點評和提出意見。最后教師則需要帶領學生圍繞同源染色體的有無,對比分析各個細胞分裂同一時期的分裂圖像(如下各圖所示)。

首先,對比分裂前期圖像可以發現,在圖2-丙細胞中沒有出現同源染色體,大綠及小紅這兩條沒有同源染色體,排布散亂,則屬于是減II期。在甲乙細胞中則均出現同源染色體。減I前期大綠和大紅、小綠和小紅同源染色體緊密相靠,有絲分裂前期這兩個同源染色體分布則比較散亂。圖2-甲則屬于是有絲分裂前期,乙則為減I前期。

其次,對比分裂中期圖像發現,圖3-甲細胞中均出現同源染色體,并且各個染色體均在赤道板上整齊排列,由此可以確定細胞是在有絲分裂中期;圖3-乙細胞也出現同源染色體,其中大紅和大綠、小紅和小綠相對染色體則分別是在赤道板上躺著,排列方式為面對面“兩兩相望”,則屬于是減I中期;圖3-丙細胞中大綠及小紅為非同源染色體,兩者均是在赤道板上,則屬于是減II中期。

最后,對比分裂后期的圖像發現,圖4-甲、乙、丙所呈現出來的形狀均像是生活中的花生,因此將其稱為“花生結構”?!盎ㄉY構”對學生最具吸引力的則是細胞一極,教師和學生則將其歸結為“伸手原則”:伸出一只手將細胞一極遮住,可以觀察細胞另一極。在圖4-甲中在細胞一極中的4條染色體中,能夠發現其大綠和大紅、小綠和小紅這兩對染色體,如果細胞一極是同源染色體,則屬于是有絲分裂后期,具體像圖4-甲所示;如果細胞一極沒有出現同源染色體,那么則屬于是減數分裂。具體圖4中乙和丙所示是分哪一階段,則需要進一步觀察一個染色體上出現幾條臂,如果是4條則屬于是減I后期;如果是2條則屬于是減II后期。在花生結構的伸手原則下,能夠發現圖中所示的圖4-乙為減I后期,圖4-丙則是減II后期。

高中生物是一門十分抽象的學科,高中生雖然在思維能力以及認知能力方面有了很大地提升,但是由于原有的知識結構以及生物知識的特性的限制,在學習生物知識時難免會遇到理解方面的困難。為了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生物知識,建構相應的模型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模型可以將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和直觀,使枯燥的知識變得有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特約編輯 安 平)

猜你喜歡
高中生物教學應用
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