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數字化:網絡體育新聞傳播的發展趨勢

2016-12-15 10:07鄒亞莉樊炳有
武術研究 2016年7期
關鍵詞:交互設計數字化發展

鄒亞莉+樊炳有

摘 要:現如今,網絡體育新聞傳播已普遍被大眾接受。文章簡要概述了體育新聞傳播的歷史演變,闡釋了網絡體育新聞傳播的特點及存在的問題。從科技創新的角度提出,要解決網絡體育新聞存在的問題,最核心的是體育新聞傳播引進交互技術縮短體育新聞的產生與受眾之間的距離,減少體育新聞從采、編到播報中間把關人的環節,還原體育新聞的本質,回歸體育新聞的真實性,提出了超數字化是未來體育新聞傳播發展趨勢的設想,對這一設想做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數字化 網絡體育新聞傳播 發展 交互設計 超數字化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6)07—0153—04

新聞是新近發生或變動的實時信息[1]。體育新聞就是新近發生或變動的體育事實信息,體育新聞是現代新聞傳播事業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各類新聞報道中的一類獨立的報道類型[2]。體育新聞傳播是人類通過媒介傳授體育信息的行為及其過程。[3]網絡體育新聞傳播經歷了短暫而又漫長的歷史演變。1958年9月1日,新中國第一份全國性體育報紙《體育報》創刊;20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使用廣播進行體育活動的播報;1960年起,電視體育新聞慢慢發展起來,1978年4月之后電視體育新聞得以穩固持續發展;1993年12月,上海體育有線頻道作為中國第一個專業體育電視頻道開播;20世紀70年代網絡新聞傳播開始萌芽,自1997年“立芳在線”(新浪網前身)對世界杯亞洲區十強賽的報道后,網絡傳媒成為我國傳媒主流。網絡傳媒使體育新聞的傳播解放了由電視、報刊、廣播等傳統媒體的局限性。在當今信息技術發達的數字化時代背景下,網絡體育新聞傳播發展迅猛,有其輝煌的一面,同時也暴露著自身的缺陷。

1 數字化時代網絡體育新聞傳播的特點及問題

數字化時代是信息領域的數字技術向人類生活各個領域全面推進的過程,利用數字化產生的技術應用于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普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數字化時代是一個偉大的時代,尤其是在我們的傳媒領域。通過計算機存儲、處理和傳播,我們的信息得到了最大速度的推廣和傳播,數字技術已經成為了當代各類傳媒的核心技術和普遍技術[4]。

1.1 數字化時代網絡體育新聞傳播的特點

1.1.1實時性

實時性即新聞的即時性。實時報道指的是,以最快的速度對一個正在發生的事件或一個事件的最新進展進行報道。它可以是完全的同步報道,例如直播,也可以是稍有時差的及時報道[5]。網絡新聞傳播在時效性方面得天獨厚,能夠在第一時間向受眾傳播最新新聞信息,傳統媒介很難與之相比[6]。網絡使新聞的“及時性”標準達到一個極致,新聞的及時性從“幾小時前”到“幾分鐘前”再到“幾秒鐘前”,最終變成“及時、同步”傳播。網絡體育賽事新聞報道的時效性,使網民可以第一時間了解賽況,以幾乎同步的速度獲得最新信息。網絡在及時更新賽事新聞方面,比傳統媒體方便得多,可以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隨時添加或更新信息。

1.1.2海量性、共享性

數字化時代背景下信息傳播速度快、容量大、信息共享范圍廣。網絡體育新聞的海量性表現為它具有巨大的信息容納和信息儲存能力,可以為新聞上傳者提供近似無限的版面和空間,這使得網絡能夠發布豐富的新聞信息和建立龐大的新聞數據庫。各大網絡媒體信息之間的聯系不再是一元的、線性的單向性關系,而是呈現網狀的,多元的復雜聯系。網絡媒體除了對體育新聞進行橫向采集之外,還可以進行縱向的存儲已有的歷史體育新聞信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信息量呈現幾何增長。網絡體育新聞的共享性表現為網絡覆蓋范圍內的受眾都可以進行信息共享。網絡媒體可以將體育新聞中重大新聞報道的相關信息歸納、分類,運用超鏈接、超文本等方式聚類,建成資料庫,便于日后對該新聞的了解和檢索。

1.1.3便捷性

傳統媒體的體育新聞傳播需要經歷信息采集,信息篩選以及信息編寫的過程才能發布,有較長的時間限制。同時,傳統媒體的體育新聞也受版面空間的制約,新聞的內容無法做到面面俱到,只能選取所謂的有價值、受群眾喜愛的內容進行報道,受眾選擇權很有限。網絡媒體的出現解決了這些問題。以體育新聞賽事直播為例,同一場比賽可以由不同媒體進行現場賽事直播,全國乃至全球受眾可以同時觀看。通過網絡媒介可以達到隨時隨地了解新聞最新動態的目的,甚至在一些重大新聞的播報上,公共銀屏成為公共資源的另一種體現,受眾獲取信息更直接、更便捷。人們通過媒介了解到全國各地的最新報道,無論是在辦公的地方,在家或是在公共場合都能及時得到體育新聞的更新動態。

1.1.4互動性

在互聯網中,網民既發布信息,是信息生產者,也接受信息,是信息消費者。網絡傳播集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和大眾傳播于一體,它改變了過去從體育新聞傳者到受眾的單向傳播過程,使得傳播活動實現雙向互動。其一,傳播者和受眾者之間可以進行及時交流;其二,網絡傳播使得受眾的主動參與性得到實現,受眾者不僅可以對信息及時做出反饋,還可以完成從信息的接收者到信息發布者角色之間的轉換;其三,受眾之間可以進行交流。有些體育新聞傳播媒體在進行轉播時穿插了與觀眾互動的環節,利用短息、電話等方式參與有獎問答或互動游戲,增強了互動性,縮短了信息發布者與受眾間的距離。不少網絡媒體設有公眾平臺,受眾者可以發表評論,闡釋自己的觀點。

1.1.5個性化、多元化

網絡實現了個性化的傳播服務,受眾在網絡傳播過程中既可以充當信息接收者同時也可以成為信息傳播者,既可以利用網絡自由獲得自己需要的各種信息,也能夠利用網絡平臺發布新聞消息。同時,這種這種個性化的信息服務系統,讓身處眾多信息包圍的環境中解脫出來,排除冗余信息的干擾。網絡的“個人化傳播”使得新聞的受眾從大眾到分眾到小眾,最終直到個人。自己的報紙(My Daily)、自己的節目(My Program)、千奇百怪的新聞組、電子雜志、BBS及其他服務,使得至今網絡信息的分散化和個性化成為可能[7]。

1.2 數字化時代網絡體育新聞傳播存在的問題

凡事具有兩面性,用辯證的思維看事物才能深入了解事物本質。網絡體育新聞傳播是時代的印記,一方面加快社會文明的進步,一方面又折射出社會文明的滑坡。體育新聞傳播的應是人類體育運動、健身活動及其相關的一些信息,張揚的應是一種人類向自身的極限挑戰,不斷戰勝自我、超越自我,追求自身至善至美的人文精神,而現階段我國的體育新聞傳播卻偏離了人文精神的軌道[8]。這種不文明表現為體育新聞傳播中的色情化、暴力化、假新聞以及體育新聞傳播中的肆意炒作和廣告泛濫等幾大類[9]。

1.2.1網絡體育新聞傳播內容的過度娛樂化

娛樂化報道已成當今體育新聞報道發展的一大趨勢,在網絡新聞中尤其明顯。體育網站采編者們對體育明星的種種緋聞津津樂道,大量的花邊圖片、視頻在頭版顯眼的滾動。解說員用詞口語化,使用網絡詞語,個人傾向性明顯。比如,在一場比賽中,“逆襲”“duang”等網絡用語時常出自解說員之口。受眾者根據個人偏好在網絡平臺上大肆發表自己的觀點。謾罵聲、憐惜聲一片,甚至出現持不同觀點的網民形成對立局面,在公眾平臺對罵。

1.2.2網絡體育新聞傳播中的低俗化及“文字暴力”

受眾的“獵奇”心理、廣告商的經濟利益驅動、網絡傳者的迎合心理,導致體育新聞網絡新聞內容選擇上出現低俗化趨勢。不少體育新聞傳播者將新聞的焦點聚集到運動員、教練員身上。將體育賽事細節的報道作為新聞的亮點,例如,在網球比賽中,對運動員扔拍動作以及運動員負面面部表情等細節報道尤為細致,解說詞帶有濃重的情感色彩。體育新聞報道中涉及運動員隱私,側重對運動員感情生活及負面消息的報道,體育明星吸毒、酒駕新聞屢見不鮮。

當前的“文字暴力”在網絡體育新聞傳播中已經呈現出愈演愈烈之勢。一場實力懸殊的籃球賽在體育報道中被形容為“屠宰場”,在對體育比賽勝負的描述中“斬殺”“絕殺”“KO”“毀滅”等文字、符號司空見慣,

1.2.3體育新聞傳播中的假新聞

網絡體育新聞信息的海量性一方面帶來巨大的信息來源,一方面又存在新聞內容不可靠隱患。網絡內存無限的特點,使得網絡體育新聞具有海量性。這些體育新聞的來源是非常復雜的,除部分來自真實的采編之外,有的來自傳統媒體,有的來自隱性的眾多網友。海量的新聞需要及時傳播,甚至有時候需要及時轉播體育賽事新聞的運行,否則就會被其他網絡媒體搶占先機??梢?,在海量、及時的前提下,網絡體育新聞把關的壓力巨大。目前,網絡媒體已成為假新聞的泛濫之地,網絡體育新聞也呈現出多角度及過度軟化的報道趨勢,特別是當一些重大體育賽事舉行時,許多受眾最早是從網絡上獲取的信息。某些網站為了吸引讀者增加點擊率,不惜歪曲事實,制造假新聞。

2 體育新聞傳播超數字化內涵及特征

2.1 超數字化的由來

在科技創新圍繞服務創新的設計系統中,網絡、交互和影像是相輔相成的。影像作為一種最有效地信息和服務方式、以交互性的方式通過網絡傳播、互動。這三者構成了數字世界的基本元素,也是數字傳播的主要因素。[10]當前的數字化沒有達到三者的協調統一,只是單因素的線性關系。當今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革新,我們已經完成了互聯網2D向3D的轉變,在線批量上傳圖片、裁剪圖片,轉換格式,選擇樣式,達到了2D照片轉成3D動畫的效果。未來媒介核心的變化是“人與內容”到“人與人的關系變化”,人們通過生產或轉載內容為紐帶和媒介,延伸自己在網絡社會中的關系。未來社會,互聯網運用三維技術中的人機交互是一種近乎自然的交互,通過特殊頭盔、數據手套等傳感設備進行交互,使用者可以利用鍵盤、按鈕等簡易操作進行交互。計算機設備根據使用者的感覺器官、語言或身體運動來調整系統呈現的圖像及聲音。我們把這個時代稱之為超數字化時代,體育新聞傳播在這里扮演了信息傳遞的重要角色。

2.2 超數字化內涵

數字化指的是運用博客、微信、微博、手機終端、iPad、電腦等自媒體進行信息傳播,信息多樣化,獲取信息途徑便捷化的一種形態。超數字化即運用高新技術在現有網絡媒體基礎上實現的3D效果,圖像、聲音、文字等數據傳輸改變傳統的平面輸送為多維立體化傳輸交互式的系統化程序。在體育新聞傳播中運用該項技術,運用智能選擇模式可以實現并完成人機對話,根據不同受眾需求,開啟解答模式后,有專業解說員進行一對一講解,對整個賽事進行分析、解說。受眾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可以選擇隨時中斷或繼續新聞內容的播報。

2.3 超數字化產生動因

2.3.1科技進步

20世紀80年代,加拿大科幻小說家威廉.吉布森(W.Gibson)的小說《神經漫游者》(Neuromancer)中提到“賽博空間”(Cyberspace),從此這個詞便進入了我們的視野。吉布森創建的主角凱斯描繪了未來計算機網絡把全球的人、機器和信息源連接起來的新型社會與交往空間,在這個空間里,人們具有“第六感”信息的獲得更為便捷。在過去的幾十年里計算機網絡不斷發展,不斷創造。它所更新的生物技術、通信、傳感與交流方式,都慢慢地將電影變成了現實生活。

交互設計指的是解決技術帶來的認知摩擦,把技術化產品變成智能化產品的設計理念和方法,更加注重產品和使用者行為上的交互過程。[11]目前,交互設計技術已普遍應用于教學之中。教師通過電子白板交互式課堂、翻轉課堂實現了人機互動以及老師與學生的互動。在課堂上,學生運用觸摸式白板完成聲音、圖像的移動與切換。以浙江省溫州市為例,溫州二中基本上實現了每個教室都配有電子白板交互機,學生人手一部平板電腦的自主化模式教學。目前,移動互聯網可能制造的“服務”和“體驗”帶來的三大商業模式。即,以iPhone為代表的“產品+服務”或“終端+服務”一體化模式;以微軟“software+service”和Google發布的“desktop+AWS”為代表的平臺化模式;以運營商為主導的移動增值模式。無論將來模式怎么變化,在網絡中,內容的產生、人與人的關系,人與內容的關系都因其移動性而變得更加復雜[12]。

2.3.2市場需求

近期來隨著國家對體育產業方面政策上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體育產業迅速發展起來。2014年10月國家頒發46號文提出“力爭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這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描繪了一個盛大的發展前景。作為體育產業中堅支柱產業的體育服務業,體育新聞傳播又扮演者重要角色。如何提高體育新聞傳播質量的數量將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體育新聞傳播不僅僅是中國的,更是全世界的,從市場需求角度出發,進行科技創新是十分必要的。

2.3.3解決數字化體育新聞傳播的弊端

網絡體育新聞傳播具有及時性、可用性和營造更好地社會關系。在利大于弊的前提下同樣存在很多弊端。例如,移動設備的不便利性,移動設備屏幕較小,影響瀏覽效果、價格相對較高、在網絡無覆蓋的范圍存在信息盲點。再者,由于技術難度較低、新聞來源較廣,許多假新聞、低俗新聞應接不暇。從保證體育新聞質量,嚴肅網絡環境上講,僅依靠制定相關法律,提高把關人員效率是遠遠不夠的。技術的進步還是得靠技術的進一步更新來彌補前一輪的缺陷。

3 體育新聞傳播超數字化發展趨勢

計算機和通訊發展相互滲透,新型的信息設備層出不窮,計算無所不在已經成為顯而易見的趨勢[13]。相關數據顯示,移動手機用戶和移動設備上使用互聯網的用戶在穩步增加,社會網絡的用戶在世界范圍呈現高速增長趨勢,到2012年用戶達到8億300萬,在擁有手機用戶中使用移動社會網絡的用戶達到18.8%,顯示出移動社會網絡的潛在用戶是個巨大市場。曾拍出的《泰坦尼克號》《終結者》《阿凡達》等3D影視作品的推出,“影像”作為一種基本的大眾語言占據了大量的網絡資源,一些視頻網站將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缺少交互性的“廣播電視系統”[14]。網絡體育新聞傳播運用交互設計實現的移動信息傳播前景可觀。

世新大學傳播學院院長陳清河表示,當下已是網絡云端計算時代,媒體朝去中心化發展,一對多、多對多雙向互動成為媒體經營方向,傳統媒介需要發揮創意營銷及數字媒體平臺整合功能,整個營運“思、產、管、銷、傳、藏、收”七個環節都會改變。

數字化時代體育新聞傳播逐漸呈現出與現代化技術手段緊密結合、以傳者為中心向以受眾為中心轉移、體育新聞傳播的跨媒體全球化等發展趨勢?,F代體育新聞傳播路徑模式為(見圖1):

未來體育新聞傳播將大大縮減了體育新聞與受眾之間的距離,具體表現為:

真實性是體育新聞的根本特征[16]。超數字化交互技術使得體育新聞與受眾之間的關系更直接,信息來源更真實、貼切。新聞在產生時的自動化處理,通過自成像保留新聞的真實性,無需把關人員二次加工處理。人們需要的視頻、信息可以超越時空限制。不受有形屏障的限制,以地面、高大建筑或者空氣中的塵埃為依托,投影出我們需要的畫面。體育新聞愛好者不必苦苦懊惱于種種因素無法親臨現場觀看一場比賽,超數字化時代人們隨時隨地都可以體驗到現場的真實感。

參考文獻

[1] 陳至立.辭海[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4082.

[2] 劉 斌.體育新聞學[M]. 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1998.

[3] 曹建偉,牛森.對我國體育新聞傳播態勢的理性思考[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03).

[4]佚名.數字化時代. http://www.jyjxlt.com. htm [2015-05-16].

[5] 彭 蘭.網絡新聞學原理與應用[M]. 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194.

[6] 雷躍捷,辛欣.網絡新聞傳播概論[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1,(57—66).

[7] 杜俊飛.網絡新聞學[M]. 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79.

[8] 趙 穎.試論我國體育新聞傳播中人文精神的偏離與回歸[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

[9] 冉強輝,張業安.從大眾文化視角透視當前我國體育新聞傳播中的畸變現象及原因[J].體育科學,2005.25(4).

[10][11][12] 李鐵.數字傳播——交互與影像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3](美)Jef Raskin,史元春譯.人本界面——交互式系統設計[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2010.01.

[14] 李 鐵.數字傳播——交互與影像設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5] 周 陽.當代體育新聞傳播的特征與發展趨勢[J].中國報業,2011.06.

[16] 郭 晴,郝 勤.現代社會體育的擬態圖景體育科學[J].媒介體育,2006(5).

Super Digital: A Development Trend of Network Sports News Sprea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ization

Zou Yali1, Fan Bingyou2(1.PE School of Wenzhou University,Wenzhou Zhejiang 325035, 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021, China)

Abstract:Nowadays, online sports news communication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by the public. The article briefly 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sports news dissemination, illustrates the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sports news disseminatio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from the view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ports news network, finds that at the core of sports news dissemination to introduce interaction technology to shorten the formation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audience and sports news, reduce sports news from filming and editing to the gatekeepers in the middle of the link, restore the essence of sports news, return to the authenticity of sports news is an effective way, so the study put forward that the super digital i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sports news dissemination, and makes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idea.

Keywords:digitization network sport news spread development interactive design super digital

猜你喜歡
交互設計數字化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數字化制勝
淺談交互設計在工業設計中的運用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