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中國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2016-12-16 20:48蔡倩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27期
關鍵詞:中等收入陷阱新常態

蔡倩

摘要:中等收入陷阱已成為全球性熱點問題,關乎著一國的發展命運。從國際經驗來看,成功的例子屈指可數,大部分國家跨越這個陷阱都是很艱難的。在當前這個發展階段,我國正面對這道坎,在接下來的發展中我們該怎么樣成功避開中等收入陷阱呢?

在接下來的5年到10年里,我國跌進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在一半以上,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去年在一次演說中這樣談到。這絕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一個風險提示。新常態經濟下,我國GDP增長率由2010年的10.4%降到現在的7.0%左右,中等收入陷阱這一問題再度引發廣泛的討論。研究和了解中等收入陷阱,從失敗國家那里總結失敗的原因,同時從成功國家那里學習經驗,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國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在未來的5到10年里,我國還處于由中等收入向高等收入運作的過程中,要實現6.5-7%的經濟增長速度,防止出現中等收入陷阱,就要求我國在接下來的幾年里做好全方位的改革。

關鍵詞:中等收入陷阱;巴西和韓國;新常態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7-00000-02

一、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一詞,來源于世界銀行在2006年公布的一份文件,意思是那些正在邁向高收入的國家,不能成功實現發展的轉型升級,導致經濟發展遲緩,在增長方面出現困難。與那些低收入國家相比,這些處在中等收入階段的國家,工資等方面成本增加,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就喪失了以前的低成本優勢。而在技術創新方面,這些中等收入國家又不能成功地實現轉型,不能取得新的優勢,因而經濟出現滑坡低迷的現象。

世界銀行在2014年按收入水平把國家劃分為三種經濟體:低等、中等和高等收入國家,對應的人均年收入區間分別為1045美元以下、1045至12736美元中間和12736美元以上。人均收入在一萬美元以下徘徊,卻很難突破這個水平,這是一些國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則典型表現。

中等收入陷阱從本質上來看,可以說是一個收入處在中等水平的經濟體,在經濟在增長方面遇到困難并且很難脫離這個險境。有些脫離低收入貧困陰影的國家,如果繼續使用擺脫貧困階段的經濟政策和戰略,就很容易出現經濟倒退,增長難以為繼。2012年,世界銀行在另一份報告中進一步指出,截止2008年只有少數十幾個國家進入了高收入經濟體行列,在當時所占的比例僅為13%。其余未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達88個,他們的經濟發展有的繼續停留在原來的水平上,有的甚至降到了低收入水平。這些國家呈現出以下特征:經濟增長停滯、貧富懸殊、社會公共設施欠缺、金融制度的信用降低、腐敗嚴重、社會發展不穩定等。中國內地已經不同程度地出現這些情況,所以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二、對比巴西與韓國的經濟發展

在1980年,韓國和巴西的人均GDP分別超過1689和1371美元,都脫離貧困國家的陰影。而韓國從中等收入國家跨入高收入國家用了8年,巴西則深陷中等收入陷阱近40年,原因則是兩國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經濟策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經濟發展戰略

巴西長期奉行進口替代戰略,致使產業結構失衡,工業生產率未能提高,產品缺乏國際競爭力。同時巴西還忽視出口市場,結果是20世紀90年代,巴西的國際收支嚴重不平衡,發生巨額赤字。韓國長期以來堅持經濟發展實行出口導向型,對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升級,以產品出口促進經濟增長。韓國先是大力發展重工業,再是運用先進的技術對重工業進行升級改造。同時調整纖維、輕紡等低附加值產業,重點發展電子機械、精密儀器等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及時地對產業進行調整,是韓國的又一項對促進經濟發展強有力措施。

2.企業自主創新方面

受華盛頓思潮的影響,巴西走新自由主義道路,推行“負債增長”模式,大量吸收外資,忽視本土企業自主創新。結果巴西的高端產品市場被跨國公司所控制,本土企業技術發展受阻,不能擁有多元化的具有自主研發能力的制造業體系。韓國在這方面,接受外國直接投資的規模較低,限制外國許可技術進入國內。而且韓國倡導企業在借鑒學習他國的技術的基礎上,走自主創新之路,對本國的技術進行升級。

3.收入分配公平方面

在社會公平方面,巴西與韓國有很大的不同。1970—1995年,巴西的平均基尼系數達到0.61,嚴重的收入兩極分化導致中低收入的居民消費嚴重不足,消費難以起到拉動經濟的作用。在巴西,尋租、投機、腐敗現象嚴重,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加劇社會動蕩,阻礙了經濟發展。與此相反,上世紀90年代末韓國的基尼系數到降為0.31,而且基尼系數一直處在較低的范圍內。韓國設立了《國民福利養老金》、《最低工資法》,通過開展新農村運動、改革稅制、完善就業政策法規、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來縮小收入差距。此外,為了遏制腐敗,韓國實施官員財產公示制度,金泳總統曾帶頭進行財產公示,使數千名官員因貪污腐敗而受到嚴懲。

4.政府對科學技術發展的態度

巴西長期不受重視技術創新,政府在研究技術方面投入低,技術研發改革停滯。巴西政府曾出現財政嚴重不平衡的現象,削減在科研方面的費用,技術的發展就被阻滯了。相反,韓國政府對自己國家高端產業的培育給予高度重視,并提出科技立國戰略。韓國對RD的投資量不斷加大,注重提高產業的知識與技術含量。韓國還重視對人民的教育,對教育發展中不合理的方面進行改革,確保教育的普及與完善。

三、中國在經濟新常態下如何面對中等收入陷阱

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文件,中國在2010年人均國民收入為4200美元,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到2012年,中國內地人均GDP再次提高,已成為上中等收入國家。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面對中等收入陷阱,我國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以巴西為警惕,以韓國為鑒,尋找出相應的對策,加大力氣改革。

1.中國目前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我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后,勞動力成本上升,人口紅利減少,產品的低成本優勢逐漸降低。能否培養出新的優勢促進經濟增長至關重要。其次,我國在收入分配方面仍存在不公平現象,貧富差距拉大,而且官員腐敗事件多發。再有,我國在經濟發展中存在結構失衡的問題,如城鄉發展不平衡、供求結構不夠合理、地區發展不相協調等。更值得關注的是,我國的科技創新動力不足,在尖端技術方面還沒有形成明顯優勢。此外,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和效益不協調。

2.新常態下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措施

中國已經成為中上等收入國家,接下來的幾年時間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方式要加以改變,而且需要加快經濟的轉型與升級,避免跌進中等收入陷阱。

(1)調整經濟結構

首先,調整供給結構。相對于需求一側,現在我國供給這一方存在較大的問題。中國現在出現一種情況:低層次低質量的產品供給過多,而科技含量較高的產品供給過少即供給不適應需求,所以對產品供給方面的改革勢在必行。一方面,要減少過剩的供給,在存量產能方面推進供給側改革。對效率低下的企業,要及時將其淘汰,讓市場及時出清;對一些規模小、結構不合理的企業,要盡可能多兼并重組,促使企業完成內部的改造升級。另外一方面,對于高端的新產品要增加供給的數量,給消費者創造更多的選擇。中國亟待培育出如蘋果、特斯拉一類的能夠引領需求、創造需求的新產品。此外,對于那些傳統的產業,要在原有的發展基礎上進行改造,促使這些落后的產業升級;還要壯大培育戰略新興產業,如電子信息、文化旅游、城市投資開發等產業。

其次,協調區域之間的發展。對于區域之間的發展,要實行在東部地區優先發展,帶動中部地區的崛起,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使這些地區的發展能夠相互協調。

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要充分抓住東部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機遇,全面承接“一帶一路”的建設,加快開發開放沿江周邊地區。

此外,協調城鄉發展,加強城鎮化改革的力度。巴西因為城市化的速度過快,在改革中出現了許多問題,嚴重阻礙社會發展。2015年我國的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不到40%,與城鎮化率不協調,而且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也是比較不可觀的。因此,我國城鎮化的重點就是民生方面,要對戶籍制度進行更改和完善。中國正在走新型城鎮化道路,要堅持新農村建設與新型城鎮化建設同步發展,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村公共服務的覆蓋率。

此外,中國要使工業發展同信息化等現代高科技發展融合,提高工業發展的質量。經濟發展不僅要注重清潔安全,而且要重視向集約型的增長靠攏。為了經濟發展而犧牲我們生存的環境,這樣的發展代價十分巨大,也是不明智的發展選擇。尤其是對于新興的像信息等高科技的產業,要積極引進與發展,提高這些產業的競爭力。

(2)實施創新發展

創新可以說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中之重,在發展中的地位是突出的。我們只有發展科技,加強創新,在此方面形成之自己的獨特優勢,才能在世界上擁有強大的競爭力。

從國際上一些國家的經驗來看,伴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一國增長動力應該由資本與勞動等“老動力”向全要素生產率和人力資本等“新動力”轉換,才會形成可持續的經濟增長。目前,全要素生產率和人力資本對美日歐等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0%左右,但是這兩個新的動力在中國起到的作用還不大,所以要足夠重視這方面。

進入中等收入階段,我國人口結構逐漸進入老齡化,在工資等低成本上的優勢逐漸喪失。要提高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優勢,就必須利用創新的力量,給企業注入新的活力。在生產的要素投入上,我們要多利用創新、技術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來使產出增加。

人才是創新的首要源泉。中國尖端技術方面的人才還比較少,因此亟待引進和培育一批新型的人才。在教育方面,政府要給予重視,擴大在教育方面的支出。在人員的激勵方面,對人們進行鼓勵并且給予有貢獻的人更多的報酬;鼓勵人們勇于創新、自主創業,可以對這些人在政策上給予一定的優惠。在產權方面,要充分保障人們的知識成果。

(3)更加注重收入分配公平

收入分配不平等是許多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現象,對經濟增長造成負面影響,也是一國不能避開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據2015年社科院的調查,其中覺得中國目前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的人數占被調查者總人數一半以上。這容易引起諸多的社會矛盾,所以需要我們對人們的收入分配方面給予高度的重視。

政府要分好社會財富這塊蛋糕,就必須使公平在分配中得到充分體現。要注意對不同收入人群采取不同的措施,注意扶持中低等收入者,保障這些人的生活水平。經濟增長要以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費增加為動力,這就要求提升這一層居民的收入水平。

在基本公共設施等的供應方面,政府要保障其供給水平,打破地區局限,使各地人民公平地享有這些服務。在居民的最低工資方面,要加以規范,其中要考慮到各地區不同的發展狀況。

(4)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目前,中國的經濟增長放慢步伐,發展質量的提高則顯得尤為重要。在生產方面,要重視產出與投入比例的提升,同時又要注意不能破壞環境;在產品研發方面,較多地注重其中的科技含量;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方面,要持續的提升。

以往我們的增長方式過于粗放,偏向于增長的規模與速度。而現在我們必須摒棄這種落后的增長方式,取而代之的是集約型。在以后的經濟發展中,要提高人力資本,增強人在發展中的地位。

此外,要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因為總體來說我國在這方面的水平較低。實施以質量效益為導向的外貿政策,建立健全對外貿易體系,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促進國際國內要素自由有序流動。加強與外國的產業投資合作,統籌對外投資與國內發展相協調。同時要注重政府職能的轉變,放開管理的權力,為經濟發展掃除體制障礙。

四、對中國接下來發展的信心

中國目前已經坐穩世界第二的位置,在接下來的發展中要加大力氣改革,奮力趕超。當前,有報道稱我國現在具備了以下條件:一是有長期穩定并且支持市場經濟發展的政府;二是人力資本方面持續改善;三是堅持實行對外開放。并且中國一直借鑒國際上的經驗和教訓,采取各方面措施進行改革,在發展路徑和政策選擇上力避滑入“陷阱”。因此,我們有信心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參考文獻:

[1]鄭秉文.“中等收入陷阱”與中國發展道路——基于國際經驗教訓的視角[J].中國人口科學,2011,01.

[2]陳建兵,徐長玉.規避“中等收入陷阱”:韓國的對策、經驗及啟示[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4,02.

[3]胡鞍鋼,任皓,魯鈺鋒,周紹杰.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基于五大發展理念視角[J].清華大學學報,2016,07.

[4]東亞經濟發展報告[R].世界銀行,2006.

[5]中國2030:建設現代、和諧、有創造的社會[R].世界銀行,2012.

[6]李剛.“中等收入陷阱”與中國現實[J].中國經濟問題,2012,05.

猜你喜歡
中等收入陷阱新常態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制度創新
別被“中等收入陷阱”忽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