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職業培訓問題及對策研究

2016-12-16 09:05梁勤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27期
關鍵詞:職業培訓產業結構

梁勤

摘要:北京新城市功能確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京津冀一體化進程加快對勞動技能人才提出了新需求,就業的總量供給矛盾和結構供給矛盾更加突出。近年來,北京市職業培訓雖對經濟發展起到支撐作用,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待優化解決,以適應新形勢、新技術和新市場環境的需要。

關鍵詞:職業培訓;產業結構;投資主體

中圖分類號:F272.9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7-000-02

隨著北京新“城市功能”定位確立、產業結構深化轉型升級、京津冀一體化建設加快,北京市就業的總量供給和結構供給矛盾進一步突出,對北京市勞動技能人才和職業培訓提出新要求。目前,北京市職業培訓是以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現代化職業培訓模式,對北京市近年來的經濟社會發展起到重要支撐作用,但面臨新形勢、新技術和新市場環境,北京市職業培訓模式仍存在一些問題待優化解決,以適應新的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本文在2012年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對全市企業技能人才基本情況調查基礎上,總結分析了目前北京市職業培訓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的政策建議。

一、北京市職業培訓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職業培訓內容未滿足企業和產業發展需求

近年來,北京市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是重點發展產業,一些傳統工業、低端制造業逐步被調整和疏解,但目前北京市技能人才配置方式未能跟上產業調整步伐,職業培訓內容陳舊僵化,難以適應新產業發展需求。調查結果顯示,30%的技能人才認為培訓內容不能滿足自身崗位工作需求,85%的被調查者認為職業標準、鑒定題目陳舊。勞動者培訓后學到的知識技能并不能滿足企業產生的需求,培訓效果較差,也導致其參與培訓的積極性不高。

(二)職業培訓定位不夠明確

目前,北京市職業培訓的定位認識不統一、不明確。調查結果顯示,33%的被調查單位存在職業培訓目標不明確問題,31%的被調查對象認為職業培訓目標不清晰、培訓用處不大。培訓目的多停留在學歷提升的低層次認識上,職業設計和產業需求不能完全對接,貫穿職業生涯、全過程的職業能力提升培訓還未普遍形成,終身學習理念還未完全融入職業培訓工作中。

(三)職業培訓管理多頭,未能形成合力

目前職業培訓管理多頭、條塊分割,導致管理難以形成合力。一是培訓項目交叉,僅就農民工培訓來說,從中央到地方有扶貧培訓、陽光工程、溫暖工程、品牌培訓、職業技能培訓等五大培訓項目,工作和資金分散到扶貧、農業、教育、工會、人社等8個部門,培訓內容的設置也大體相同。二是培訓補貼標準不同,不同部門舉行的培訓項目的補貼標準、培訓時間有較大差異,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不高和政策扶持力度不均衡等問題。三是職業培訓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較低,各部門有自己的信息管理平臺,相互之間又沒有實現信息共享,使得重復培訓和多處申請補貼現象發生。

(四)投資動力不足,急需政策引導

職業培訓與市場化要求尚有一定距離,職業培訓投資動力不足、市場敏感性不夠,“供給導向”依然占據主導地位,不能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一邊是企業技能人才稀缺、職業培訓需求旺盛,另一邊是投資動力不足。主要原因是:社會重學歷文憑輕素質技能、重仕輕工、鄙薄技術技能工人,鄙薄職業培訓培訓的觀念依然很根深蒂固;國家職業培訓資源的投入不足,教育資源在學歷教育中分配比例大、職業培訓比例小;相關政策(包括稅收優惠)缺位,社會資本缺乏投資職業培訓的動力,企業不愿加大職業培訓投入。調查結果顯示,超過31%的單位存在技能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收入差距明顯問題、32%的單位職業培訓存在經費不足問題。技能人才收入依然很低,2013年年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不足4%。

(五)職業培訓政策執行仍需強化,政策體系尚不完善

目前,我國職業培訓工作主要是依靠《勞動法》、《職業教育法》和《就業促進法》,缺乏專門的職業培訓法,法律保障欠缺。對扶持技工院校的發展的政策,公共實訓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及考核評價的政策,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政策等都還不盡完善,政策制定存在一定程度的滯后。同時,已出臺的職業培訓政策存在落實尚不到位的地方,制度建設有所缺失。

二、北京市職業培訓模式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職業培訓立法建設

一是積極推進職業培訓法律的制定出臺,彌補當前職業培訓立法的嚴重缺失。法律內容應涉及職前和職后培訓的目標、職業培訓主體界定、職業培訓內容、方法、期限,以及培訓主體與受培訓者之間的關系和雙方的權利與義務,培訓機構和人員的資格,實施培訓的監督和考試,職業培訓的組織管理和研究等。二是逐步健全完善職業培訓法律法規體系。制定出臺一系列與職業培訓法律相關配套的法律法規,以規范和約束具體的職業培訓行為,比如在專業設置、經費來源、考試辦法、管理制度等方面都能依照法律有明確而具體的要求;同時還應建立一套包括立法監督、司法監督、行政監督、社會監督在內的職業培訓實施監督系統,使職業培訓真正構建起有法可依、依法治教、違法必究的法律體系。

(二)提升職業培訓社會地位

一是在國家層面的戰略高度上充分重視職業培訓,在立法、資金投入、戰略規劃等方面加強對職業培訓的關注和扶持;二是加強宣傳和引導,比如舉辦高規格、高榮譽、高獎金的技能狀元大賽,一等獎獲獎者可獲勞動模范稱號和大額獎金,積極轉變技能勞動“低人一等”的落后觀念;三是建立合理良性的激勵機制,切實提升技能人才收入待遇和社會地位,尤其是充分尊重和發揮大師級技能人才的社會價值,比如,企業在聘的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與本單位助理工程師、工程師、高級工程師享受同等待遇,在高技能人才隊伍中評選勞模、推薦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組織高技能人才國內休假等;四是人力與社會保障部門在人才工作中真正有效的落實“不唯學歷“論,不僅是打通職業技能人才學歷教育的上升通道,更重要的是打造高品質的職業資格認定,在人才聘用、工資待遇等方面視職業資格證書與教育證書具有同等資格。

(三)加大財政投入,實現職業培訓經費依法增長

一是切實落實“地方教育附加費用于職業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的要求,確保技工院校按比例享受地方教育附加費政策。二是加大經費統籌力度,發揮好企業職工教育經費和就業專項資金等各類資金的作用,支持技工院校開展職業培訓,建立與辦學規模和培養要求相適應的技工院校財政投入制度。三是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將技師學院列入高等學校序列,按照高職生均經費標準落實辦學經費,設立技工院校專項資金,用于技工院校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師資培訓、教研課改等工作。四是鼓勵各類社會組織、企業、公益性社會團體通過捐贈、設立獎助學金等方式,支持技工學院發展。

(四)整合職業培訓資源,優化行業結構與布局

一是要打破條塊分割、多頭管理的現狀,以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的內在規律要求來改革現行的培訓模式和管理體制。對現有的各級各類學校進行科學和系統的優化、調整,組建與北京市產業發展方向相一致的大型重點產業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教學基地。二是積極推進各類培訓資源的有效合理科學配置,改變目前各種培訓資源分散配置,惡性競爭的局面,創辦以市為基礎平臺的重點行業大型實訓基地,在培訓條件較好,各種資源配置相對合理的示范性學校建設市級實訓平臺,既要滿足本地區教學培訓需要,還要對區域內的關聯學校進行動態開放,滿足教學實踐的基本要求。

(五)充分發揮市場化培訓主體的主動性

一是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政府權力下放,賦予行業協會、學會、商會等社會組織一定權利,比如承擔職業資格證書考試與認證的招生、培訓等相關組織實施工作、創新行業職業資格標準、提升行業人才標準、更新職業資格證書的考試內容等。二是積極調動企業積極性,在強調企業在職業培訓中所需要承擔的義務的同時,要賦予企業應該享有的權力,同時制定實施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稅收優惠等激勵政策。三是針對目前培訓積極性不高的中小微企業,通過搭建中小微培訓信息平臺,由中小微企業提出培訓需求,組織培訓機構根據其需求設計課程、實施培訓,并給予相應補貼。四是建立完善科學有效的職業培訓評價體系,制定獎懲措施。

參考文獻:

[1]陳凌,張原.中國的產業機構—職業結構變動研究[M].中國勞動社保保障出版社,2008.

[2]張佳,趙寶柱.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教育培訓研究綜述[J].當代職業教育,2011(2).

[3]梁卓欣.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教育多遠培訓模式構建[J].繼續教育研究,2016(8).

[4]何建華.農民工職業培訓滿意度調查研究—基于珠三角五城市的數據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2(1).

猜你喜歡
職業培訓產業結構
山西農谷農民職業培訓學校
九成白領認為職業培訓重要
請參加天津萬里路職業培訓學校的培訓!
天津醫科大學眼視光職業培訓學校
河南:推動職業培訓步入法治軌道
產業結構變遷影響因素的統計考察
基于產業結構對接的人力資源培養實踐與思考——以湖南省為例
建筑業產業結構研究綜述
產業結構
先前學習在職業培訓中的認證及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