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體驗:因“生”動而生動

2016-12-17 18:13溫彩虹
關鍵詞:蛻變喚醒體驗

溫彩虹

摘 要:習作能力的培養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但現今作文教學的有效性和藝術性卻令人堪憂。本文針對小學作文教學的現狀,分析原因,思考優化策略,注重學生的作文心理,關注學生在“微”體驗作文環境下從思維→內部言語→外部口頭表達→外部書面的表達。

關鍵詞:“微”體驗;有效性;轉化;喚醒;蛻變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17-027-2

一、國內小學作文的現狀及分析

小學作文教學一直是教師“愁”,學生“怕”的一塊“雞肋”。筆者根據參閱的資料和自己的教學實踐,做出以下幾方面的分析:

1.教師“愁”——一“愁”方法,二“愁”批改

教師根據教材習作進行教學,然而教材習作大多只是提到“寫什么”,至于“教什么”卻沒有具體的指導。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習作2》是這樣的:老師不在場的時候,你一定和小伙伴之間發生過許多老師不知道的故事,發生過你從沒對別人提起過的事,無論是好事、趣事還是錯事,都可以寫下來??梢钥闯鲞@是要求寫老師不在時的一篇寫事的作文訓練,但如何寫事,如何引導學生寫具體、寫生動并沒有提到,這就需要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開發,而這恰好是現今大部分語文教師教學素養上的薄弱環節[1]。

批改如果能真正對學生的習作有所提高,教師恐怕也不會“愁”。讓我們去欣賞一下學生的作文本——眉批、總批一樣不落,圈點勾畫評,好不熱鬧!但教師花了那么大精力批改的作文,作為學生卻置若罔聞。教師的批改并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2.學生“怕”——一“怕”寫作,二“怕”講評

“怕”是對某一事物的畏懼心理。寫作文本應是一件快樂的事,學生緣何畏懼。首先,學生缺乏豐富的作文素材,也缺少真實的體驗,以至于寫起作文需要絞盡腦汁來東拼西湊。其次因為老師作文命題無系統、隨意,指導學生寫作時方法陳舊,大都停留在傳授技法上,而忘記了學生本身。就這樣,學生開始害怕寫作。

在作文教學中,通常會有講評的環節?!墩Z文課程標準》中對“習作”的階段目標有“增強習作的自信心”,“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等指導。但經筆者的調查,我們在講評作文時常常愿意將學生的不足之處提出,并提出修改建議,認為只有這樣才可能提高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

曾經聽過一節作文講評課。

出示學生片段中的一句話:天上彎彎的月亮像我剪下來的指甲。

師:這是小藍同學作文中的一句對于月亮的比喻,大家說說這句話寫的怎么樣?

生:我覺得這句不錯,因為剪下來的指甲和月亮很像。

師:是嗎?(教師其實想讓學生提出這一比喻的不足。)同學們再想想,月亮多美??!

生:(經老師一點撥,學生明白了)掛在藍天上的月亮很美,指甲卻臟臟的,不美。

師:(微笑)對了。以后,我們在作文中運用比喻的修辭時,要與文章所描寫的意境一致。大家幫幫小藍看看怎么改合適?

接下來學生紛紛將改出來的句子讀個小藍聽。作為聽課者,我看到小藍始終低著頭,一言不發,她心里一定不好受。

此環節,教師講評的本意是要幫助學生能學會正確運用比喻這一修辭,但卻忽略了小藍的感受。這樣的講評大大挫傷了孩子寫作的積極性,還何談對寫作的喜愛!

是的,我們的傳統教學教學過多地限于技能,而忽略作文的主體學生“其人”。所以只有讓學生開始喜歡作文,讓學生主動作文,文章才能生動起來。筆者認為“微”體驗以其“微小”“體驗”的特點,能夠很好地解決現今作文的問題。

二、“微”體驗的定義及作文課堂進行“微”體驗的有效性分析

“微”體驗,就是在較短的時間內,教師根據一個主題,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小場景或名篇小片段,使學生獲得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綜合感受引導學生表達、成文的一種作文教學方法。目的是希望寫作成為學生的一種樂趣,一種習慣。

1.“微”體驗,以“微小”為特點,難度小,易操作

“微”體驗作文,以其小的特點,擺脫了寫作指導的時間和空間限制,難度小,易操作。以前在進行作文指導時,我們一般都用專門的作文課進行指導,如果進度趕不上,這節作文指導課可能還會被無情占用,作文只能讓學生回家完成。但“微”體驗作文可以時時處處引導學生觀察、體驗、交流。去動物園看猴子,猴子可愛、調皮,教師與同學們觀猴子、談猴子,回來之后寫猴子;下雪了,雪精靈自由、美麗,教師與同學們看雪花、品雪花,學生有感而發,情真意切;課堂上余出幾分鐘,教師帶領學生“搶橡皮”“吃糖果”,即興寫作,趣味濃濃……

2.“微”體驗,以“體驗”為途徑,樂參與,愿動筆

“微”體驗作文,以學生的“體驗”為途徑,打破了傳統小學作文教學機械的、無效的技能、方法的傳授,學生樂參與,愿動筆?!拔ⅰ斌w驗作文就是把生活的廣闊天地和課堂的小天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學習和運用語言,變“課堂作文”為“生活作文”,從課內延伸到課外,變單一封閉式教學為多元開放式教學。學生寫作的寫作心境改變了,表達欲望強烈了,寫出來的文字必然充滿了旺盛的生命力。

三、“微”體驗作文教學的具體實施策略

1.生活“微”體驗,從思維到表達的轉化

我們總是認為,生活即作文。有了生活,學生就可以將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寫下來。但事實上,很多學生有了生活,依然畏懼寫作文,原因就在于我們沒有將學生觀察到的,儲存在頭腦中零散的知識進一步指導,強化感知,未能,更沒有表達出來,所以直接讓學生從思維到書面語言就有了一定的難度。筆者就抓住生活中一個個“微小”的體驗,使其產生表達的欲望,激起學生表達的熱情。

例如:一日午飯后,筆者與孩子們走在剛剛下過雨的校園小徑。

師:(故意彎下腰仔細欣賞著路旁的杜鵑,還深深地聞了聞花香)??!杜鵑真美!

學生們的好奇心被老師帶動起來,紛紛走近杜鵑花觀察、交流。

生1:紅色的花瓣,黃色的花蕊,杜鵑的顏色真耀眼!

師:顏色耀眼,真會用詞。杜鵑的形態我也很喜歡。

生2:是的老師,我也喜歡。你瞧,它多像一個漂亮女孩的公主裙,我特別想擁有這樣一件裙子呢?。ㄒ驗椴皇巧险n,學生沒有拘束,表達真實、大膽。)

師:你真是一個愛美的姑娘,這么美的衣裙,我都想有一件呢!咦,這件衣裙上還有小水珠呢?。ń處熡幸鉄o意地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觀察。)

生3:看哪,一滴滴的小水珠打著快樂的卷兒從花瓣上滑落下來了。

很多學生隨著這一描述尋找著這一“奇觀”。

生4:哈哈,小水珠把杜鵑花當成了自己的小滑梯,他們玩得好開心!

……

孩子們邊看邊聊,沒有顧慮,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說什么。孩子們深深地被杜鵑花的美吸引了。晚上的循環日記上出現了不少描寫杜鵑花的文章。

在上面的“微”體驗中,教師沒有強制讓學生表達,而是尋找恰當的時機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想象,學生在不自覺中將思維轉化為口頭表達,最終再轉化為書面語言,達到了從思維與表達的轉化,從而激起學生的表達熱情,達到愉悅寫作的目的。

2.情景“微”體驗,從情動到辭發的喚醒

無論是作家的創作,還是小學生的練筆都是先有客觀現實的感發才會產生的內在情態,有了內在的情態才能喚醒言語的表達。情景“微”體驗就是運用情境教學法,通過短時間的創設,將學生帶入情境,體察情境,此時,學生必有所感。而“有所感”就會“動其情”,“動其情”則“辭必發”。

筆者經常會給學生創設這樣的小情景進行“微”體驗。在一次課堂,筆者悄悄把早已準備好的鏡子放到了講桌里,并告訴他們要送他們一件神秘的禮物——未來的你們。我接著讓他們談談自己的夢想。有的同學說自己的夢想是將來能當一名語文老師;有的同學說自己的夢想是當一名科學家;有的同學說自己的夢想是當一個超級明星……

孩子們樂此不疲地交流著?!耙娮C奇跡的時刻到了!”我學著劉謙的名言將情節推到下一個環節。我請表情豐富的小陽上來。我輕輕地將講桌面小心翻起一個小縫。當小陽看到里面是鏡子時,先是一愣,我馬上接到:“小陽,你有沒有看到一個穿著白色研究服,手拿試管,正在做研究的科學家,他是不是你呀!”小陽瞪大眼睛看著鏡子里的自己,陶醉了:“我還看到他長長的但很潔凈的胡須,他的眼睛瞇成了一條,似乎在想什么呢!”小陽的配合天衣無縫。孩子們更激動了,我隨后又叫了幾個同學上來。最后在大家的驚嘆聲中,我露出了鏡子的廬山真面目。最后大家明白老師是想通過這個活動讓他們知道,夢想就在眼前,只要去努力!”

果然,在這面“魔鏡”的“魔力”下,孩子們的文章寫得好極了!在這短短的微體驗中,教師情景的創設讓學生激情澎湃。隨著情感的蓄積、情勢的加劇,學生們涌現出了噴發的情感動機,即出現“情動而辭發”的現象。

3.名篇“微”體驗,從粗糙到細致的蛻變

“胸中有丘壑,筆下自華章”。學生的作文需要名篇的引領,但在課堂上如果讓學生讀整本名著是不現實的。但如果我們能夠抓住名篇中的有特點的短小片段引導學生進行“微”體驗,既不用太長時間,又能有針對性,學生的文章語言或許會進行一次從粗糙到細致的蛻變。

屈太俠老師在一節作文課上用到了《窮人》中的片段指導學生進行心理描寫。筆者借鑒屈老師的指導進行了一次名篇“微”體驗的嘗試。

幻燈上出示一個漂亮的禮物盒子。

師:(神秘地)同學們,今天老師要請你們吃糖,你們相信嗎?

生1:老師說要請我們吃糖,這怎么可能?我不相信。

生2:我相信,可能老師讓我們寫作文呢?

(即使有不少學生猜測,但他們的描述都比較平淡、枯燥、粗糙。)

師:心理描寫大家并不陌生,但要寫好卻不容易,因為它看不見,聽不見也摸不著,該怎么寫???我們來看看大作家是怎么描寫心理活動的,或許能得到一些啟示。

出示:她(桑那)的心跳得很厲害,她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她覺得非這樣做不可?!话驳叵耄骸八麜f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頓也好!”——選自列夫·托爾斯泰《窮人》

師:這段心理描寫你認為作者寫的好不好?

生:這段心理描寫很具體,很生動。

師: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它是從哪些角度寫的。

學生思考交流后得出,本段心理從自己、丈夫、產生的幻覺、這件事的后果進行描寫,并得出啟示,如果想要把心理寫具體生動,可以從多角度進行描寫。

學生根據剛才名篇的引領,將自己的猜測投射到寫作中:

“請我們吃糖”,我耳朵聽錯了嗎?這可是課堂啊,不過我真心希望老師說的是真的。想到這里,我仿佛看到老師真的拿出了裝滿了花花綠綠糖果的盒子,仿佛我正伸手選擇了一個我喜歡的巧克力口味的糖果……

——高田

老師平時都不讓我們帶吃的來學校,難道你會自己帶糖來讓我們吃嗎?你肯定是忽悠我們。哦,my god,是不是老師有什么陰謀,或許是要用糖來激勵我們好好背什么知識嗎?不過,老師啊如果你沒有帶糖來,這牛皮就吹大了,我們可不是一年級的小孩子了,看你怎么收場。

——李嘉文

在較短的時間內,選取名篇中有代表性的短小片段讓學生進行體驗,從中受到啟發,并能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上面的名篇微體驗前,學生的心理描寫干澀、粗糙,而經過體驗后,一句變成了幾十句,語言也生動、細致了許多。

“微”體驗作文教學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它賦予了作文有趣、活潑、有效的元素。在短短的時間內,觸發學生動情點,形成主動表達的良好情緒體驗。它使習作成為學生的一種情緒高漲、情感形成、具有強烈表達欲望的自覺自愿的活動?!吧眲右院?,他們的作文便越發生動,越發綻放出它蓬勃的生命色彩!

[參考文獻]

[1]吳勇.教材習作緣何成為“雞肋”.江蘇教育,2014.

猜你喜歡
蛻變喚醒體驗
淺議《簡·愛》中羅切斯特的蛻變之路
論美國電影中的癲狂之美
正本還需清源
體驗視角下文化旅游產品深度開發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習作的豐富素材
“喚醒”泉城
天天正能量:當公益以“喚醒”為目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