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光型優質雜交稻新組合宜優嘉7種植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

2016-12-18 13:51
福建農業科技 2016年4期
關鍵詞:種植表現雜交稻栽培技術

呂 鈴

(福建省三明市農業技術推廣站 365000)

?

感光型優質雜交稻新組合宜優嘉7種植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

呂鈴

(福建省三明市農業技術推廣站365000)

摘要:總結中秈感光型三系雜交稻新組合宜優嘉7在三明市的種植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

關鍵詞:雜交稻;感光型品種;宜優嘉7;種植表現;栽培技術

宜優嘉7是福建省連江縣青芝農業科技研究中心聯合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四川省宜賓市農業科學院,用宜香1A與 嘉7配組育成的中秈感光型雜交稻新組合[1],具有豐產穩產、抗逆性較強、生育期較長等特點,米質達到部頒三等優質食用稻品種標準,2015年通過福建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為優化水稻品種結構,三明市農業技術推廣站于2012年引進宜優嘉7在全市中低海拔中稻種植區布點試種,之后糧食加工企業作為優質米品種不斷擴大種植面積,逐步成為福建綠景農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三明市農佳水稻合作社等開發高端優質米的主打組合,并暢銷上海、廈門、福州等省內外市場,獲得消費者的青睞。經過近幾年的試驗、示范和研究,初步掌握了宜優嘉7的生育特性和群體特征,并集成配套的高產栽培技術,為三明市及相似生態條件區規模種植提供參考。

1種植表現

1.1產量表現

2012年在三元區巖前鎮星橋村(海拔150 m)作中稻試種0.33 hm2,每667 m2(下同)平均產量552.38 kg;2013-2015年在三元區巖前鎮烏龍村(海拔150 m)作中稻種植13.34 hm2,平均產量為545.26 kg。2012年在沙縣夏茂鎮黃歷村(海拔150 m)作中稻試種0.20 hm2,平均產量為590.63 kg,2013年在同地點擴大種植6.67 hm2,2014年和2015年均種植16.67 hm2,平均產量都在550.00 kg以上。2012年在將樂縣白蓮鎮大理村(海拔200 m)作中稻試種0.33 hm2,平均產量538.52 kg,2013年在同地點擴大種植3.33 hm2,2014年和2015年均種植8.00 hm2,平均產量都在510.00 kg左右。2012年在清流縣龍津鎮南岐村(海拔305 m)、寧化縣城南鄉水口村(海拔300 m)、建寧縣溪口鎮高圳村(海拔320 m)分別試種0.13 hm2,因無法安全齊穗導致包頸、結實率低,平均產量都在250.00 kg以下。

2014年,由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承擔的福建省發改委農業“五新”項目“優質雜交稻新組合宜優嘉7產業化技術集成與示范推廣”在沙縣夏茂鎮黃歷村組織實施,作煙后稻示范種植8.67 hm2,經同行專家現場實割測產,每667 m2平均產量為621.7 kg。

1.2生育期

播種期彈性大,齊穗期、成熟期較穩定是感光型品種的主要特點[2]。經觀察記載,宜優嘉7在三明市海拔300 m以下的地區種植,一般在每年4月15日至6月5日播種,5月15日至6月25日插秧,但都在9月25日左右齊穗,10月30日前后成熟,全生育期147~198 d。

1.3主要性狀

宜優嘉7群體整齊,植株較高,莖稈粗壯,分蘗力較強,穗大粒多,后期轉色好。經田間調查、取樣考種,該組合株高155.2 cm、每667 m2有效穗數12.4萬穗、穗長29.6 cm、每穗總粒數198.84粒、結實率80.2%、千粒重28.1 g。

1.4稻米品質

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宜優嘉7糙米率81.5%、精米率73.5%、整精米率63.5%、粒長7.4 mm、長寬比3.4、堊白粒率23.0%、堊白度3.8%、透明度1級、堿消值6.2、膠稠度77 mm、直鏈淀粉含量15.5%,米質達部頒三等優質食用稻品種標準。米飯松軟可口、清香,冷飯不回生。2010年獲福建省首屆地產優質粥米評選銅獎,2011年獲福建省第2屆地產優質米干飯評選金獎,2012年獲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第2屆優質稻米評比第1名。

1.5抗逆性表現

在福建省區域試驗中,稻瘟病抗性鑒定綜合評價為感稻瘟病。從近幾年試種、示范情況看,宜優嘉7表現較耐肥,在肥力高的田塊表現高產;個別年份輕發生稻瘟病,稻飛虱為害輕;灌漿成熟期遇暴風雨天氣,會出現部分倒伏。

2高產栽培技術

宜優嘉7屬中秈感光型三系雜交稻組合。在三明市宜選擇在海拔300 m以下、稻瘟病輕發區種植,并要求種植田土層深厚、保肥保水能力強。海拔300 m以上地區易受“秋寒”影響,無法確保安全齊穗,不宜推廣種植。

2.1適時播種,培育壯秧

宜優嘉7感光性較強,因此安全齊穗是高產穩產的關鍵。在三明市作中稻栽培,一般可于4月中、下旬播種。大田每667 m2用種量0.5~0.7 kg,浸種結合消毒進行,先用清水預浸12 h,后用強氯精300倍液浸種12 h,然后用清水洗凈催芽。待根長一粒谷、芽長半粒谷時,即可攤晾后播種。選擇土質疏松、背風向陽、肥力充足、排灌方便且水源干凈的田塊作秧田,濕潤育秧。播種前2 d秧田每667 m2施人糞尿1000~1500 kg或三元復合肥(16-16-16)10.0 kg作基肥。秧苗1葉1心時施尿素2.0~2.5 kg 作為斷乳肥,并噴施多效唑可濕性粉劑矮化秧苗促分蘗。移栽前5~7 d施尿素2.5 kg 作送嫁肥,并噴施2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和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預防苗瘟、稻飛虱。

2.2適時移栽,帶蘗稀插

宜優嘉7分蘗力較強,因此在培育壯秧基礎上,要適時移栽、帶蘗稀插、爭大穗促大粒。秧齡控制在30 d以內。采用23 cm×23 cm的插植規格,叢插一粒谷帶蘗秧,確保每667 m2插足1.2萬~1.3萬叢。插秧宜淺插,以促進早分蘗、多分蘗。

2.3合理施肥,科學管水

宜優嘉7屬于生育期較長的感光型組合,植株高大,莖稈粗壯,耐肥性強。要高產,既要主攻有效穗,也要兼顧大穗和粒重,因此要適當增加氮、鉀的施用量,并注重氮、磷、鉀三要素的配合。一般大田每667 m2施純氮15 kg左右,氮、磷、鉀的適宜比例為1∶0.5∶1。采取“前促、中控、后補”的原則,氮肥中基肥∶蘗肥∶穗肥為3.5∶3.5∶3.0,磷肥全部用作基肥,鉀肥中蘗肥和穗肥各施50%。具體施用方法為基肥于最后1次耙田時施碳酸氫銨30.0 kg、過磷酸鈣60.0 kg;分蘗肥于插后7 d、17 d各施尿素6.0 kg、氯化鉀6.0 kg;穗肥分促花肥和?;ǚ?,促花肥于幼穗分化Ⅱ期、Ⅲ期(倒4葉期)施尿素5.0 kg 、氯化鉀7.0 kg;?;ǚ室暤久玳L勢而定,生長旺盛、葉色濃綠少施,葉色淡黃多施,一般是在倒2葉期施尿素4.0 kg、氯化鉀5.0 kg;齊穗后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以延長葉片壽命,促進谷粒充實飽滿。

水管上做到淺水插秧、深水返青、薄水促蘗、夠苗控水、濕潤穩長。移栽后每667 m2總莖蘗數達到12.0萬個左右時適度擱田,以控制無效分蘗,促進根系下扎生長和壯稈健株,實行干濕灌溉;幼穗分化后保持淺水層至抽穗揚花期,抽穗揚花后期干濕交替以壯籽增粒重;抽穗揚花期若遇低溫應灌深水保溫;灌漿成熟期間歇灌跑馬水;整個大田期以濕潤灌溉為主,后期不宜過早斷水。

2.4綜合防治病蟲草害

病蟲草鼠害防治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方針。宜優嘉7感稻瘟病,植株高大,應重點防治稻瘟病、紋枯病、稻飛虱、螟蟲、稻縱卷葉螟等病蟲害。稻瘟病防治:秧苗期、分蘗盛期、破口抽穗期均用2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75~100 g或30%稻瘟靈乳油100~150 mL兌水60 kg噴施。紋枯病防治:分蘗末期至拔節期有病蔸5%、拔節至孕穗期有病蔸10%、孕穗期至乳熟期有病蔸20%時,用30%苯醚甲環唑可濕性粉劑15 mL兌水75 kg噴施。稻飛虱防治:百叢蟲量達到800~1000頭以上的田塊可用25%吡蚜酮可濕性粉劑25 g或25%噻嗪酮(撲虱靈)可濕性粉劑50 g兌水45 kg噴施。秧田期更要注意防治稻飛虱,以防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發生。防治螟蟲與稻縱卷葉螟:二化螟枯鞘率5%以上,或三化螟白穗率達1%以上,或稻縱卷葉螟幼蟲1~2齡,或百叢有新葉苞10個以上的田塊,用20%氯苯甲酰胺懸浮劑10 mL或40%丙溴磷乳油80~100 mL兌水60 kg噴施。防治雜草:于插秧后7 d用18%芐·乙粉劑10 g拌分蘗肥一起撒施,并保持寸水層5~7 d,提高除草效果。宜優嘉7生育期較長,提倡連片種植,后期防范鳥鼠為害,減少產量損失。防治鼠害:用氯敵鼠鈉鹽0.3 kg,拌稻谷或玉米配成0.0016%~0.0200%的毒餌,沿田埂3~5 m放置1堆,每堆10~15 g。在田間豎立稻草人或懸掛易拉罐、銀色廢棄光盤可驅鳥。

2.5藥物調節,控高防倒

噴施立豐靈(5%調環酸鈣泡騰片)可使水稻基部節間縮短增粗,有效防止倒伏[3]??稍谒景喂澠谇?周每667 m2用立豐靈30 g兌水45 kg噴施。

2.6防止割青,搶晴收割

95%谷粒已黃熟時收割,不宜過早或太遲。收割前7 d斷水,做到搶晴收割,割后及時晾曬、烘干,確保稻米品質。

參考文獻:

[1]朱雄濤,陳丹,胡蓉,等.優質雜交稻“宜優嘉7”的選育[J].福建農業學報,2012,27(9):973-976.

[2]朱雄濤,陳丹,胡蓉,等.福建省感光型雜交稻生育期表現及分析[J].福建農業學報,2011,26(3):350-354.

[3]王燚,邵平,姚儀敏,等.立豐靈防止雜交水稻倒伏的大面積示范效果[J].湖北農業科學,2014,53(18):4266-4271.

(責任編輯:林蕓青)

收稿日期:2016-03-22

作者簡介:呂鈴,女,1982年生,農藝師。

DOI:10.13651/j.cnki.fjnykj.2016.04.014

Planting performance and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r the light-sensitive hybrid rice variety “Yiyoujia No.7”

LV Ling

(SanmingAgriculturalTechniqueExtensionStation,FujianProvince365000)

Abstract:Planting performance and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r “Yiyoujia No.7”, a medium-indica, light-sensitive, and three-line hybrid rice variety,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study.

Key words:Hybrid rice; light-sensitive variety; “Yiyoujia No.7”; planting performanc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猜你喜歡
種植表現雜交稻栽培技術
不同施氮量下秈/粳雜交稻甬優2640產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特點
超級雜交稻蒙自示范基地開始移栽
兩個雜交稻新品種米質達國標一等
徽兩優898在貴池區種植表現及直播栽培技術
雜交早秈稻欣榮優5號在興國縣的種植表現及栽培技術
超級稻早稻中早39在桃源縣的種植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
深兩優0858水稻在玉林市的種植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
番茄大棚栽培技術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產栽培技術
石榴短枝紅在駐馬店引種表現及豐產栽培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