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環境下網絡輿情預警體系研究

2016-12-19 06:03肖鄧華
新媒體研究 2016年21期
關鍵詞:網絡輿情新媒體環境

摘 要 伴隨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在人與人交流、維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文章通過闡述新媒體環境下網絡輿情特征,分析網絡輿情預警工作的原則,對新媒體環境下網絡輿情預警體系構建策略開展研究,旨在為促進新媒體環境下網絡輿情合理控制引導研究適用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 新媒體環境;網絡輿情;預警體系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21-0026-02

新媒體環境下,伴隨著突發性事件的日益增多,網絡輿情對我國社會公眾的影響不斷增大,網絡輿情在社會輿情中占據很大一環,政府同樣加大了對網絡輿情傳播控制的力度。由于現階段我國依舊處在社會轉型階段,突發性事件增多勢必會對社會和諧、穩定構成一定影響。由此可見,對新媒體環境下網絡輿情預警體系開展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新媒體環境下網絡輿情特征

1)網絡輿情傳播覆蓋面大,控制困難。網絡是一個相對開放的平臺,一方面可促進信息交互的快速達成,另一方面可為網絡輿情傳播提供極大便利,信息傳播是任何個人、組織難以進行全面壟斷的。任何人均可于網絡中提出自身的觀點、意見,而不受其年齡、社會背景、職業、種族等限制?;诖?,只要出現突發性事件,便可能造成社會公眾群體情緒的強烈反應。信息經由網絡傳播期間,通常信息容量、真實度難以得到有效規范,使得諸多虛假信息于網絡中廣泛傳播,眾多社會公眾被蒙在鼓里,繼而產生社會公眾群體負面網絡輿情。就此類虛假信息,政府同樣難以采取迅速有效的處理對策,控制上十分有難度[1]。

2)信息傳播迅速、影響力大。伴隨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不受時間、空間限制,讓實時交互變成了可能。然而這只是信息技術發展帶給人們的積極面,消極面則是受網絡信息快速傳播影響,使得只要出現突發性事件,便會迅速在各大網絡平臺、論壇等傳播開來,為社會公眾所發現、了解;再通過信息接收者的“口口相傳”,致使引發范圍極廣的網絡輿情。針對敏感信息,政府通常會采取電視、報紙等媒體不予報道的手段,社會公眾對相關信息的渴望日趨強烈,極易受到網絡謠傳、誤傳的影響形成網絡輿情。

3)網絡輿情非理性發展。輿情言論肯定有理性的一部分存在,因為在新媒體環境下,社會公眾對言論規范界限要求顯著降低,難以達到以往網絡對消息的控制水平,基于此,“眾口鑠金”現象越來越屢見不鮮。很大一部分社會公眾在不了解某一消息的真相情況下極易受到現存大眾輿情的誘導,形成同類情緒,進一步發表訴求產生強大的社會輿情壓力,對社會和諧、安定發展構成負面影響。

2 網絡輿情預警工作的原則

1)分級清晰、指標可測。網絡輿情預警體系應當是在定性判斷、定量預警分級指標上開展建立的。其中,分級應當清晰明了,同時要使輿情預警工作人員一清二楚、有章可循。在輿情預警工作實踐過程中,通常會出現各式各樣的未知因素,該部分的未知因素一方面測定難度大,另一方面難以實現量化。鑒于此,在對網絡輿情預警指標開展設定期間,應當盡量確保其具備可操作、可行性。

2)靈敏高效、報送迅速。網絡輿情預警主要是為了對網絡信息流中潛在的風險開展高效迅速識別,以盡可能快速的對輿情信息進行保質保量的報送,如此方可在網絡輿情控制工作中占據主動地位,不然便會喪失最佳控制時機。網絡輿情預警工作需要反應靈敏迅速、有效可靠,務必要構建有序暢通的輿情信息傳遞渠道,保證信息及時報送,避免重大信息的誤報、遲報、漏報等。

3)前瞻預測、保持常態。網絡輿情預警一方面要對萌芽性輿情開展識別判斷,另一方面要對輿情潛在轉變態勢、發展路徑開展有效預測,從而為網絡輿情控制工作提供有利參考。以互聯網不受時間、空間影響的技術特征為前提,要求網絡輿情預警工作應保持常態化,不可松懈。網絡輿情中很大一部分突發事件往往會在不經意情況下發生,繼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一步發展,相關預警工作倘若不保持常態化的實時戒備,通常會在事后補救中付出沉重代價。

3 新媒體環境下網絡輿情預警體系構建策略

整個網絡輿情預警工作在時代發展新形勢下,要與時俱進,大力進行改革創新,引入先進科技、成功發展經驗逐步強化新媒體環境下網絡輿情預警體系構建,如何進一步促進網絡輿情預警工作的有序健康開展可以從以下策略著手。

3.1 構建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網絡輿情預警工作離不開相關法律法規的重要依據指導。一旦發生網絡輿情突發事件,相關政府部門的管理主動性、權威性及應對處理水平,一方面是自發性的反應,另一方面是法律法規授權所造就的。一套完善健全的法律法規體系之于社會突發事件預警體制制度化不可或缺。就好比,美國全國緊急狀態法對網絡輿情危機處理能力予以了有力強化,我國同樣于近年來頒布了突發事件應對法、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等法律法規,值得一提的是,此部分法律法規對網絡輿情突發事件預警涉及不足,未有對網絡輿情預警工作進行充分指導,進而加大了此項工作的實際操作難度[2]。鑒于此,當前亟需建立科學完備的網絡輿情突發事件預警管理法制框架體系,保證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切實促進網絡輿情預警工作不斷朝法制化、規范化方向法制。

3.2 構建覆蓋面盡可能大的聯動機制

1)上下聯動。構建各級高效、快速的網絡管理及信息應對渠道,確保網絡輿情預警工作不留

死角。

2)同級聯動。相關政府部門對網絡輿情預警工作予以總責承擔的同時,還應當建立相應職能部門共同參與的串聯體系,構筑起同級聯動的工作網點,一方面要把與網絡輿情密切關聯的通信管理部門、宣傳部門、公安部門等部門納入進聯動系統,另一方面要把所在地區全面黨委、政府機關部門調動起來,達成信息實時交互。

3)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聯動。新媒體環境下,網絡通常是社會重大輿情事件的源頭,先有新媒體上的醞釀,后有傳統媒體的介入,對新媒體上輿情信息開展深度、放大處理。鑒于此,網絡輿情預警工作同樣應當關注傳統媒體、新媒體的聯動預警。

3.3 健全高效迅速的報告通告機制

信息流動是網絡輿情預警體系的重中之重。網絡輿情信息唯有采取相應方式對上級部門進行反映,對同級部門進行傳輸,對下級部門進行通告,方可切實凸顯信息的真正意義。鑒于此,務必要建立明確暢通的信息報送、政令通告渠道,經由一系列報送方式對網絡輿情信息進行盡可能快速的報送。同時在報送通告要做到兼具真實性、時效性,兼具質量、數量,兼具喜報、優報等。此外,還應對重大社會輿情進行隨身報告,推行重要輿情通告制;對相關敏感、突發輿情,應當及時對省直關聯部門等進行通告,防止發生大面積輿情事件[3]。

3.4 構建明確清晰的責任機制

責任機制可為達成網絡輿情預警體系制度化提供有利基礎保障。倘若責任模糊、協調不當,勢必會對網絡輿情預警工作構成不良影響。鑒于此,應當構建全面獨立的指揮部門,基于對相關部門肩負總協調工作任務的明確,構筑起網絡輿情信息資源共享系統,打造預警管理高素質人才咨詢團隊,推行領導責任制。此外,應當對網絡輿情預警工作責任主體、工作制度及工作內容等予以明確,構建輿情預警排查、處置回告等工作制度;強化輿情通報、責任追究制度的切實推行,對先進工作者予以表彰,并對不良工作者予以一定處理[4]。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互聯網對于社會公眾而言猶如一把雙刃劍,其在給人們帶來極大方便的同時,又給網絡輿情帶來了危機。鑒于此,相關人員務必要不斷鉆研研究、總結經驗,清楚認識新媒體環境下網絡輿情特征,全面分析網絡輿情預警工作的原則,“構建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構建覆蓋面盡可能大的聯動機制”“健全高效迅速的報告通告機制”“構建明確清晰的責任機制”等,積極促進網絡輿情預警工作的有序健康開展。

參考文獻

[1]袁媛,呂晗月.新媒體環境下高校網絡輿情三位一體引導體系的構建研究[J].科學中國人,2015(17):138-139.

[2]王晰巍,趙丹,張長亮,等.基于社會網絡的新媒體網絡輿情信息傳播研究——以反腐倡廉話題為例[J].情報雜志,2016,35(3):103-110.

[3]周小情,張梅貞.新媒體時代網絡輿情預警機制研究[J].新聞知識,2014(1):58-60.

[4]方雨薇,徐光,呂尚豪.新媒體環境下的政府網絡輿情危機引導策略研究[J].中國電子商情:科技創新,2014(4):10.

作者信息:肖鄧華,講師,研究方向為高教管理。

猜你喜歡
網絡輿情新媒體環境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的困境與對策
數據挖掘技術在網絡輿情管理中的研究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園建設研究
新媒體與英語聽力自主學習策略研究
新媒體環境下數學教育方法的優化
淺析網絡輿情治理
試析央視六一晚會的視覺傳播及創新路徑
基于社會穩定視角的網絡輿情預警機制構建的思考
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演化規律與監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