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學好古 琴韻悠遠——訪著名古琴演奏家李鳳云教授

2016-12-20 08:32
戲劇之家 2016年23期
關鍵詞:古琴音樂會音樂

石 釧

(廣西藝術學院 藝術研究院,廣西 南寧 530000)

修學好古琴韻悠遠——訪著名古琴演奏家李鳳云教授

石 釧

(廣西藝術學院 藝術研究院,廣西 南寧 530000)

文章以古琴家李鳳云教授作為主要采訪對象,對音樂家與古琴之間的淵源以及在古琴的教學等方面做了詳細介紹,展示了中國當代琴家的琴學造詣,旨在通過琴人與古琴的關系,探究古琴在當今的文化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古琴;琴譜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文房四藝為琴、棋、書、畫,而琴居其首,有“士無故不撤琴瑟”、“琴者——樂之統也?!保h·應劭《風俗通》)之說,這里的琴都是指古琴,可見古琴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紅樓夢》中有一段對古琴很精辟的描述:“古人制琴,原以治身,涵養性情,抑其淫蕩,去其奢侈。若要撫琴,必擇靜室高齋,或在層樓的上頭,或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巔上,或是水涯上。再遇著那天地清和的時候,風清月朗,焚香靜坐,心不外想,氣血和平,才能與神合靈,與道合妙。所以古人說:‘知音難遇?!魺o知音,寧可獨對著那清風明月,蒼松怪石,野猿老鶴,撫弄一番,以寄興趣,方為不負了這琴。還有一層,又要指法好,取音好。若必要撫琴,先須衣冠整齊,或鶴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儀表,那才能稱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方才將身就在榻邊,把琴放在案上,坐在第五徽的地方兒,對著自己的當心,兩手方從容抬起:這才心身俱正。還要知道輕重疾徐,卷舒自若,體態尊重方好?!保ā都t樓夢》第八十六回“寄閑情淑女解琴書”)古琴自古是文人雅士最鐘愛的一件樂器,不僅因為它的意境深遠,能夠修身養性和自娛,還因為它最能抒發出人內心深沉的情感。

在現代大多數人眼中古琴似乎古老而又神秘,但通過對中國現代最著名的古琴演奏家——李鳳云教授的訪談,相信您會更加了解并著迷于古琴音樂。

一、尋覓知音,一見鐘“琴”

李鳳云是我國現在著名的古琴演奏家,天津音樂學院教授,天津古琴會會長、上海今虞琴社社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她曾先后師從李祥霆、張子謙、許健、李允中等名家學習古琴及打譜理論。

最初在學習琵琶的同時,她博覽大量的古詞書籍并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每每在讀到“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保ā对娊洝罚?、“學道三十年,未免憂死生。聞彈一夜中,會盡天地情?!保ㄌ啤っ辖肌堵犌佟罚┑仍娫~時,就想探究是什么樂器這么讓人震撼,之后偶然一次在陳重教授家見到古琴,可謂一見鐘情,從此古琴便沁入到她的生命,她告訴我們其實這是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吸引著她進入到了對古琴的學習。

對于最初學習古琴的經歷,李老師對我娓娓道來:“當時陳重先生家住上海,那時侯沒有電話,都是寫信交流,我總是坐最早的一班火車到那,然后在家門口等老師,有時候老師臨時出門辦事了,就得一直等到老師忙完回來,因為害怕自己一走,老師回去沒見到我,就上不了課,只能等到最后。后來也經常去北京找李詳霆學習古琴,記得有幾次下雪天要趕到故宮上課,雖然天氣寒冷,但面對著四周的紅墻,那些印記著中國古老文化的建筑,讓我內心更加堅定和執著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追求,那樣的感受終身難忘。在學校,我也總是呆在琴房研究大量的古琴譜和理論書籍,并且不斷地練習演奏古琴,感覺自己對于古琴的熱愛,就是鉆進去了難以自拔,現在我也一直用這種經驗告訴學生,當你想做成一件事的同時你必須要著迷?!?/p>

從那時起就養成的一個習慣,直到現在成為她生命一個很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對古琴的打譜。我們常聽到的曲子之外,哪些是精華是糟粕,要通過有人踏踏實實去做這個工作,經過多年對古琴譜的研究,不僅讓她的音樂會和教學曲目得到豐富,也讓古琴音樂在沉睡的樂譜中變得活起來,讓很多人去欣賞,真的讓她很欣慰。而古琴打譜這個工作,其實是很枯燥的,你必須甘于寂寞,沉浸在其中,揣摩古人所要表達的情感和時代背景,每首曲子真正想要表現成什么樣子。這么多年來,她學習古琴及演奏、挖掘琴譜,最大的感受就是古人的智慧。今天的人們去探究它就不會感到浮躁,能夠使心靈得到安寧?!?/p>

二、琴風繽紛,博采眾長

陳重教授是她的古琴啟蒙,也曾去北京找李祥霆學習過,之后她成了“廣陵派”張子謙大師的關門弟子,舉行過很正式的拜師儀式,學習過很多他親手教的曲子,但她卻能博采眾長,形成自己既灑脫飄逸又蘊藉含蓄的演奏風格。她說這除了古琴音樂的廣博,還要感謝張大師寬闊的胸襟,因為老師經常允許她練習和在音樂會上演奏一些別的老師教過的曲子,所以她現在對于學生也是十分寬容的。

自1992年在天津首次成功地舉辦了“李鳳云古琴獨奏音樂會”后,至今已舉辦了數十場獨奏音樂會。1997年香港回歸之際,在香港大會堂舉辦過個人獨奏音樂會。2002年與笛簫演奏家王建欣博士應邀在莫斯科音樂學院在拉赫瑪尼諾夫音樂廳舉辦“蕭聲琴韻”音樂會,還應邀出訪了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美國、波蘭、臺灣、香港等地舉辦音樂會。同年,她還在北京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演出,為古琴申報“世界口頭非物質世界文化遺產”活動盡其所能。多年來,她為古琴文化的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

從1999年受北京音樂廳之邀舉辦“七弦之詩李鳳云古琴音樂會”到現在已經十幾年,還記得第一次開始籌備在北京音樂廳的音樂會時,當時所有人都特別擔心票房和觀眾,但在演出的當天很出乎意料,不僅滿座,連過道上都站滿了人,受到聽眾的熱烈歡迎,這給了她很深的觸動,并寫了一篇“傳統音樂門外談”在《人民音樂》雜志上發表。之后每年她都會在北京音樂廳、中山音樂廳、北大講堂等地進行演出,而“打開音樂之門”現在更成為了一個品牌節目,古琴申遺成功后,國家特地組織一批音樂家小組到各大高校演出,如北京、常熟、香港、澳門等地。而最近李老師的演出活動也排得比較滿:5月底古琴進大學演出、古琴遺產紀念日活動,假期還會繼續參與“打開音樂之門”的演出,會在湖北武漢等地進行表演。這恰是現代文化的一種傳播方式,讓更多的人能從她的琴聲中欣賞到古琴藝術,體味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無疑對古琴音樂是有很大的推動作用的。

三、七弦益友,桃李天下

李老師不僅是一名出色的演奏家,同樣也是一名優秀的古琴教師。在教授古琴時,她總是通過學生的自身特點教學,對每個學生都有很好的不同的教學方法,根據多年的學習及教學經驗總結出的“愉快教學法”,在實踐中取得很好的效果。如在學生的演奏水平相同的情況下,她會給學生布置不一樣的曲目,讓他們可以相互交流和補充;對于學習進度緩慢的學生,可以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指導,深入淺出。也許很多人都會覺得古琴很神秘學習起來會很難,而她則會親自揭開古琴神秘的面紗,使學生學習起來覺得不困難,讓這種學習潤物無聲,使學生慢慢地獲得成就感。

現在她的學生從八九歲的小孩到退休的老人遍及各種年齡層次,一般以工作的白領和年輕人居多,一些高校如北大、南開大學等的大學生,甚至還有國外的不少留學生也專程來找她學習。在國外,也有很多古琴社,有很多外國人學習古琴,而她每年都會去莫斯科音樂學院講學,她最優秀的外國學生曾經在我國舉辦過古琴音樂會。她認為音樂都是相通的,很多對音樂的感受也是相近的,雖然有中西文化差異,但她在教授外國學生的時候,盡量讓他們在感受古琴音樂同時,也感受到中國的其他文化,包括對中國詩詞和書法的學習,這樣不僅有助于古琴的學習,也能讓國外學生更加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國外的音樂會上她也選擇最能代表古琴音樂及中國文化的曲目來演奏,如《離騷》、《幽蘭》等,最初她怕外國人不理解和不懂,但后來發覺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其實很多外國人藝術修養很高,雖然他們不知道你演奏的曲子具體的要表達什么,但是他們能感受到那種深遠的意境。

對于古琴的傳承,李老師認為首先要有好的師資,而且要是真正熱愛古琴藝術,具備傳承能力的人,將古琴藝術發揚光大?,F在她越發感覺到作為教師是責無旁貸的,不僅僅是自己彈好琴,教好幾個學生,而應該讓身邊更多的人都認識到古琴音樂,李教授希望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采用正確的途徑進行古琴的傳播。而她更希望古琴對大家來說,就像唐詩宋詞一樣所有人都會知道,并且愿意去聽、讀,未必都能演奏,但是一定要知道古琴,而由真正熱愛的人去學習古琴。雖然現在藝術融合了很多商業化的東西,不少人對古琴藝術的傳承都產生懷疑,但是李教授說她對古琴的發展從未擔憂過,因為古琴有很強的生命力,能綿延3000年到今天,相信今后也不會斷,只不過發展的道路總是曲折的,但最終還是會往好的方向發展。

四、結語

古琴音樂是中國最為古老的藝術,也是最有內涵的一種藝術,它淵源流長,經過時代的變遷,仍然有著自己最深沉的韻味。如今的多元化時代,各種藝術充斥著整個社會,但正是因為有著像李鳳云教授這樣熱愛古琴的人,將它繼續繁衍生息,使得人們在繁華喧鬧的背后,可以通過古琴這樣一種藝術去追尋和體味人生的意義。

李鳳云教授簡介:

1976年,李鳳云考入天津音樂學院附中,1981年升入天津音樂學院,1985年畢業留校任教。

1995年,臺灣風潮唱片公司為其出版《中國古琴名家名琴(文王操)》CD專集。1995年—2000年,香港雨果唱片公司先后為她出版《琴韻繽紛》、《天幻簫音》[音樂界首次將古琴加入現代音樂創作(古琴、簫、女聲、合成器)]、2000年《簫聲琴韻》(李鳳云王建欣琴簫專集)等CD專集。

她曾發表了《曲波驚夢、濤聲依舊》(評述張子謙88歲時的演奏,考證明代古琴“驚濤”)、《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李祥庭古琴演奏評述》、《古琴音樂衰落的原因》(被收入由人民日報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遺憾與教訓總成》一書)、《神奇秘譜及調意淺談》、《張子謙古琴藝術初探》等多篇論文,并參與了《中國古琴珍翠》一書的撰寫(該書由紫禁城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

J603

A

1007-0125(2016)12-0042-02

石釧(1988-),女,廣西藝術學院藝術研究院2014級研究生,民族音樂理論專業。

猜你喜歡
古琴音樂會音樂
搞砸的音樂會
尋琴記:古琴的前世今生
張俊波 情寄古琴,樂以忘憂
尋訪千年古琴
海底音樂會
春天的音樂會
古琴的收藏價值在何處
音樂
秋夜的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