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語文學作品人名背后的語言文化分析

2016-12-20 22:56陳海華
北方文學·下旬 2016年9期
關鍵詞:英語文學語言文化個性化

陳海華

摘要:結合諸多英語文學著作對比校驗,許多作家都會利用時代背景、神話典故、詞匯套用等方式,進行相關人物角色命名,同時更可以發揮出生動化描述人物形象、預示延展故事結局的功用。在此類背景下,筆者決定集中化探討解析英語文學作品中各類人物名稱下的語言文化,希望為今后我國系統化學習英語文化、社會環境和語言表達技巧,提供豐富的指導性線索。

關鍵詞:英語文學;人物名稱;語言文化;個性化

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名稱定義結果,都蘊藏著作家深刻的創作動機,即著重表現人物基礎性性格特征、社會等級層次,特殊情況下還可為角色最終結局埋下伏筆。須知英語文學史中諸多文學佳作,都有著跨時代意義的角色名稱,透過這部分命名內涵逐步透視解析,便有助于讀者愈加深入地掌握相關文學作品主旨并學習當中獨特的語言文化。

一、神話典故和前期專著中人名的合理引入

英語文學之所以得到系統化革新發展,主要就是因為得到古希臘神話和圣經內部思想源泉的支持,包括英國莎士比亞等諸多知名作家,代表著作之中必然蘊藏著希臘神話中的故事和人物原型,目的便是借助相關神話將個人中心思想予以暗示性表達。就像是德拉科Draco,在拉丁文之中的含義為龍,不過希臘神話常有龍蛇不分之嫌,所以作者在此暗喻德拉科為十足的蛇;再如赫敏Hermione,這類名字主要受到希臘神話中的神使Hermes名字啟發,用來表現著作中角色的高端智慧形象。

再就是一些前期知名的文學專著,同樣給日后英語文學創作,提供了完善且多元化的人名定義啟示。就像是英國18世紀啟蒙運動期間,有位現實主義作家菲爾丁,便在其長篇小說著作《阿美麗亞》之中,將主角Amelia描述成為一類溫文爾雅、逆來順受、賢妻良母式的人物形象;而持續到19世紀,又有一位小說家,名為薩克雷,其著作《名利場》之中同樣有一位叫做阿美麗亞的人物,不管是生活背景或是身心發展特征,都和前個《阿美麗亞》作品中的主角有著共通之處。

二、人名設定期間相關詞匯的靈活引入

許多文學作家在進行作品創作環節中,都會引入既有詞匯或是適當修改,便設定為相關人物的名字。

就像是英國清教徒作家約翰·班揚一般,其在文學作品《天路歷程》之中便借助寓言方式將當時英國王政復辟社會背景予以生動化演繹,目的是針對當中各類貴族不端的思想和行為加以批評。其中,包括基督徒(Christian)、忠誠(Faithful)、希望(Hopeful)、仁慈(Mere)等角色名稱,代表的是一些品行端正的人物形象;而諸如恨善法官(Judge Hate-Good)、淫樂先生(ML Love-lust)等名字,則多被描寫為一些性格偏激且素質低下的人物。

又如美國女作家Kristin Hannah便在傳承前人優質化傳統基礎上,于21世紀初級階段創作出代表作《Angel Falls》,其中核心角色Julian True,年輕時行為放蕩并且成功邂逅了他的真命天女,但是其婚后生活并不是十分美滿,開始沉溺于每日華麗且虛假的好萊塢明星生活之中。即便是這類角色名字被定義為True,但是他和世界的平凡人并無太大區別,始終不敢面對現實中的自己和生活狀態,這里引入的詞匯原有含義(真實),恰巧和作者暗諷世人愛慕虛榮的理念形成鮮明化對比,同時又闡述了當時社會和每個人內心原本真實的一面。這類暗諷類英語語言文化表達形式,有助于吸引更多人的矚目和潛心閱讀。

三、配合諧音等規則進行人物名字創造

首先,包括同音、新造字等,都可以成為文學著作中角色名字創造的指導性線索,畢竟這類方式和詞匯直接套用途徑相比,會顯得稍微隱晦和神秘一些。如莎士比亞便在其著作《溫莎的風流娘兒們》之中創造約翰·福斯塔夫爵士(Sir John Falstaff)這樣的人物名字,其中“Falstaff即”由“false stuff”轉化而來的諧音表達形式,原有詞組含義即為“假貨”,這樣就使得一位表面上品格高尚和有勇有謀,內心膽小無比且自私自利的矛盾類人物形象,予以鮮活地刻畫。

其次,為了令文學著作中的人物性格愈加豐富,賦予閱讀觀賞人群愈加深刻的體驗效果,某些作家便開始決定設計出利用多個詞匯進行人物命名的方法。就像是愛爾蘭編劇謝麗丹,就在其代表作《造謠學?!分泄蠢粘鏊鼓峋S爾夫人的沙龍場景,其中斯尼維爾夫人(Lady Sneerwell),主要是由sneer和well兩類詞匯融合形成的,須知兩類詞匯分別表達冷笑和擅長的含義,如此便將一類成天無所事事又喜愛搬弄是非的長舌婦形象,予以成功化塑造。

最后,除了上述常見的人物命名方式之外,一位美國作家拉爾夫·艾里森便在其代表性著作《隱身人》之中,配合匿名表達方式“他”指代長期遭受歧視的黑人群體。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不同階段文學著作中出現的角色名稱,都清晰地刻畫著當時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同時更蘊藏著諸多創新型語言文化、神話典故、宗教信仰等多元化內涵。之所以發生這類現象,主要是因為許多英語文學作者,在進行不同角色名字創造期間,都會自然地引入一些神話故事背景、或是套用相關詞匯并進行諧音創字,使得特定人物性格和形象得到生動化地塑造。長此以往,映射出社會生活諸多狀況,令后世廣大閱讀者能夠深入性地掌握英語文化和語言改革發展歷程基礎上,愈加高效率地學習英語綜合化表達技能并令自身人文素質得到全方位發展。

參考文獻:

[1]朱錦銳.透視英語文學作品的文化內涵[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11(09):140-169.

[2]張丁丹.中英文學作品中人物命名的含義及互譯[J].短篇小說(原創版),2013,37(30):122-137.

[3]王曉蕾.英語文學作品人物命名的文化內涵[J].學園,2014,39(33):120-164.

[4] 張小南.英文小說中人名文化內涵及漢譯策略分析[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9(05):114-125.

猜你喜歡
英語文學語言文化個性化
為小學英語個性化合作學習單做加法
基于中日語言文化對比對日語教學方法的研究
從“國學”看漢語言的軟實力
中英翻譯中語言文化的對比研究
對癥下藥,讓成語運用熠熠生輝
高職生英語跨文化意識的培養路徑
論英語文學的文化疆界及形象闡釋
英語文學翻譯的“合理歸化”原則
同桌寶貝
校本課程開發的個性化問題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