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奇葩說》談主持人的控場能力

2016-12-20 22:58楊勇勇
戲劇之家 2016年23期
關鍵詞:奇葩說馬東主持人

【摘 要】《奇葩說》作為一檔從網絡上興起的現象級節目,從人員配置到節目形式都打開了網絡自制節目的新局面。馬東作為該節目的主持人,將主持人的控場能力在各個方面都表現得淋漓盡致。本文將根據馬東在《奇葩說》上的表現,遵循電視藝術理論,細致分析主持人的控場能力對節目起到的作用,為主持人培養良好的控場能力提出建議。

【關鍵詞】奇葩說;馬東;主持人;控場能力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2-0243-02

伴隨著互聯網的迅速普及與新媒體終端的飛速發展,國內各大視頻網站逐漸脫離對電視臺的依附,一改往日轉播電視臺節目的路數,走上了自制劇、自制節目的道路。2014年末愛奇藝成功推出《奇葩說》,以詼諧幽默的語言風格、各種觀點的激情碰撞,受到了廣泛關注。不容忽視的是,馬東作為主持人,在整個《奇葩說》的節目進程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奇葩說》的推出與現狀

2014年末,愛奇藝率先推出語言類辯論節目《奇葩說》,以“尋找最會說話的人”為宗旨,秉承著“思想就是火力,能說就是武器”、“脫下虛偽假面,好好說話”的理念,吸引了專業辯手、主持人、大學教師等諸多領域的人參賽,一經推出就受到了普遍關注,并獲得了青少年的廣泛好評。

從2014年至今,《奇葩說》已成功推出三季,并且在第三季,導師高曉松再次回歸,其話題設置從社會熱點到情感生活,再到人性關懷,涉及到了社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提倡多元的觀點,不局限于對錯,為我們的生活提供多樣的意見,在激烈的語言碰撞中讓觀眾感受到對生活的思考。

《奇葩說》第三季已經結束,第四季正在醞釀當中。從當前情況來看,它集娛樂意義、商業意義、思辨意義于一體,實現了較高的商業價值與社會效益,的確可以稱之為網絡自制節目中的現象級節目。它不僅實現了娛樂節目應有的娛樂意義,也實現了人文類節目應有的文化內涵。

二、馬東作為主持人的控場表現對節目起到的作用

(一)花式作為的口播廣告

在《奇葩說》的舞臺上,不乏大筆贊助節目的“金主”,而馬東為了獲取贊助商的支持也是把口播廣告的能力發揮到了一個極致。不管是自黑法、自戀法還是講故事法,馬東通過諸多花式播廣告的能力,成功將《奇葩說》的贊助廣告融入到整個節目的形態中。例如在“同事能力弱,力不力挽狂瀾”這一期,馬東在兩位導師發言完畢之后,分享了自己的職場故事,“我在兩個偉大的單位工作過,第一個叫中央電視臺,偉大之處我就別多說了;第二個單位叫愛奇藝,它在五年內走到了整個行業的領先位置上,偉大之處也不用我多說。兩個如此偉大的單位,我仔細回想他們的共同點有什么呢?”就在此時,所有人都認為馬東要說些關于正題的話,他卻畫風一轉,借用上面的鋪墊一本正經做起了廣告,成功借用自己的故事將贊助商說了出來,引得全場大笑。馬東借用自己的生活經歷來播廣告,前一秒還讓觀眾回味于他的故事中,后一秒成功帶出贊助商產品的賣點,這絕非偶然,而是馬東對自身主持能力的充分把握,他懂得什么叫“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正是他深諳節目所需要的效果,才能夠把廣告融入整個《奇葩說》的氛圍中,不顯得突兀。而這種廣告確實容易讓受眾放下對廣告時間的厭惡和戒備,代之以玩樂的姿態去接受廣告,這樣效果自然加倍。[1]

(二)協助觀點的均勢平衡

作為一檔語言類辯論節目,觀點的沖突交鋒自然不可避免,對于這類節目如何保持觀點的平衡,就極度考驗主持人的控場能力。在《奇葩說》的舞臺上,“奇襲”環節的加入使得部分邏輯性不強的選手經常被帶入對方的節奏中迷失自己的觀點,或多或少出現了冷場的尷尬局面。例如在“長生不老是不是一件好事”這期節目中,選手柏邦妮在遭到導師蔡康永的“奇襲”后,一時間不知該如何反駁,只是一味重復著“康永老師太厲害”的話語,使得現場一度陷入到尷尬的局面中。此時,馬東為了打破僵局,也為了緩解柏邦妮的尷尬,順勢接過蔡康永攻勢說:“我們說開天辟地之后,中國人說天長地久,我們說青山不老為雪白頭,我們不知道青山何時所始又何時所終,但不耽誤青山在我們心中的美?!彼某鍪志徑饬爽F場的尷尬氣氛??梢钥吹?,馬東作為節目的主持人,他深知《奇葩說》是為了告訴觀眾一種多元的價值觀,而不能出現一面倒的局面,他適時地出手詮釋題目,不僅升華了觀點,也使得雙方實力趨于平衡,讓受眾得到更客觀的認識。

(三)節目進程的節奏掌控

語言類節目最怕的就是節奏拖沓、不知所云,因為它需要依靠語言的魅力來吸引觀眾,那么如何在眾聲喧嘩中吸引觀眾的注意力,甚至是讓觀眾跟著節目走,主持人對于節目進程、節目節奏的掌控就顯得尤為重要?!镀孑庹f》中馬東手上的一個木魚貫穿三季,它不僅僅是眾人調侃的笑點,更多的是在馬東意識到選手發言拖沓而提醒他們的工具,這種工具的運用一方面提示了選手,讓選手了解自身發言出現了問題;另一方面也改變了傳統打斷選手發言方式的尷尬,既提醒了選手,也照顧到了選手的情緒。除了利用到木魚之外,馬東也經常會在選手發言后讓其他選手用簡練的語言來概述或重新解釋上一位選手的發言,例如在“老婆收入高我三倍,還該在一起么”這一期中,王韻壹發言完畢后,馬東意識到她的發言或許會造成諸多困惑,他適時地提出“有人能翻譯一下么”,然后馬薇薇成功接過話茬,完成了對己方觀點的闡述?!镀孑庹f》作為一檔語言風格犀利,且節奏明快的辯論類節目,馬東深諳節奏的變化對于節目的重要性,每次都會在關鍵時刻或運用道具,或作出提示來完成對節目節奏的掌控,使得《奇葩說》的節目節奏保持一致風格,完成了節目的穩定運行。

(四)隨機應變的規則更改

在節目錄制過程中,一般都會存在演出臺本及應急臺本,以便能保證節目的正常運轉。但節目的進行有時未必會按照臺本、及應急臺本所預設的那樣,整個過程中會出現諸多不可控的因素,那么主持人的臨場應變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镀孑庹f》的舞臺上曾經出現了兩次的規則更改,第一次是在第一季“要犧牲賈玲救大家么”這一期中,首次出現了導師改變立場的局面,而由于話題涉及到人性的思考與正確的價值觀引導上,馬東第一次改變了規則,沒有淘汰任何一位選手。第二次則是在第三季“該鼓勵病危者活下去嗎”這一期中,馬東首次破除生死忌諱,談起了自己的父親馬季,他說:“我們都沒有逃過,我們文化基因里面對我們的那個束縛,所以尤其有必要去思考生死,而思考的結果才是最不重要的?!彼J為這一期節目已經不再是一場辯論,而是起了一個話頭,讓我們認真理性地去思考生與死的關系,只要能去思考,就叫“善莫大焉”,所以這一期沒有結論,也就不需要所謂的勝負。規則的更改并沒有改變節目的原有初衷,而是把節目推進了更深的思考,馬東從辯題出發,提升了娛樂節目背后的人文價值,正如馬東自己所言“在做綜藝娛樂節目的同時,也要心懷一顆對文化認知的心?!盵2]

三、主持人控場能力的培養

(一)知識儲備的擴充

這點對于主持人控場能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在播音專業的術語當中,有個詞叫“廣義備稿”,通俗的解釋就是要有充分的閱讀量,要有大量的知識儲備。為什么這么要求?是因為在一檔節目中,總會出現或多或少的不可控因素,而場上的主持人此時就成為了掌控局面的關鍵人物。節目在這個時候,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個按照臺本,一步一步進行的人,而是需要一個能夠隨機應變控制節目節奏的人。主持人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如何能把這個問題解決得更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身的知識儲備。設想一下,如果馬東沒有那么強大的知識儲備,他就不可能很好地解決《奇葩說》上的各種問題,也不可能隨隨便便就說出“青山不老為雪白頭”這種話。強大的知識儲備,不僅可以幫助主持人成功控制好節奏,轉變局面,甚至由于主持人個人的出色表現,會為節目增色不少。

(二)實戰技能的訓練

古語有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意思就是告訴我們,所有的理論最后還是要付諸實踐。就像主持人一樣,他們在掌握了各種專業知識、了解了自身能力后,怎樣才能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和能力發揮出來,這就需要大量的實踐。誠然,不同平臺、不同地域、不同位置的主持人所能獲得的實踐機遇是不等的,這是必須承認的問題。那么,對于主持人來講,想要提高自己的能力,不如在日常生活中給自己“自設難題”。馬東在《奇葩說》的舞臺上,曾說過這么一句話,“我這個人就是閑得沒事,會拆解題目玩?!彼麜晳T把所有的辯題都正反拆解給自己來思考,如果是自己會怎么說,這就跟上面所說的“自設難題”不謀而合。在主持人自身沒有那么多機會來訓練的時候,給自己設想幾個可能會遇到的突發情況,以自己現有的知識儲備來應變,查漏補缺找出自己的不足,才能持續進步。

(三)現場的觀察思辨

盡管機遇不同,但是主持人或多或少都會有現場主持的機會,那么這時候對于現場細節的觀察把握就顯得至關重要?,F場是最真實的,嘉賓觀眾的反應能夠直接反饋給主持人,如果主持人對現場的細節捕捉不到位,很有可能會讓節目失去一些原有的效果。比如馬東在王韻壹發言的時候,如果沒有觀察到現場觀眾的困惑,很可能那個觀點就不會有后來的解釋,可能就真的成了一個“困惑”;再如馬東在柏邦妮失措的時候,如果沒有捕捉到蔡康永觀點的漏洞,適時做出應答,很有可能節目就會陷入尷尬的境地。因此主持人對現場的觀察和對現場的思考極為重要,這種能力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要在前兩者的基礎之上進行更深度的訓練。每一次現場,都是一次寶貴的經驗,它值得主持人去為它思考。

四、結語

《奇葩說》在歷經了三季打磨之后,節目風格越來越成熟。馬東作為節目的主持人,他亦莊亦諧的風格也早已經與《奇葩說》融為一體,成了節目的一大亮點。他在節目中隨機應變各種狀況及控制現場的能力,既為《奇葩說》增添了節目效果,也展現了他個人的能力。這種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朝一夕之間養成的,只有經過多年的打磨,這種能力才愈加強大。

參考文獻:

[1]劉姝君,孫曉.“奇葩”說廣告,淺析口播廣告的另類讀法[J].科技傳播,2015(6).

[2]陳雨姮.《奇葩說》的成功模式探究[J].電影評介,2015(1).

作者簡介:

楊勇勇(1991-),男,河南平頂山人,哈爾濱師范大學傳媒學院在讀碩士,研究方向:播音與主持藝術。

猜你喜歡
奇葩說馬東主持人
Multiple solutions and hysteresis in the flows driven by surface with antisymmetric velocity profile?
主持人語
主持人語
主持人語
主持人語
馬東生 作品
在線教育 老師“奇葩說”里找靈感
網絡自制節目《奇葩說》的個性化節目形態分析
網絡綜藝節目中的人文關懷
如何“量產”《奇葩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