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的文學情緣

2016-12-20 09:20黃維白宇
報刊薈萃·非常關注 2016年11期
關鍵詞:浮士德海明威

黃維+白宇

“精忠報國”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標

我看文學作品大都是在青少年時期,后來看得更多的是政治類書籍。記得我很小的時候,估計也就是五六歲,母親帶我去買書。當時,我母親在中央黨校工作。從中央黨校到西苑的路上,有一家新華書店。我偷懶不想走路,母親就背著我,到那兒買岳飛的小人書。

當時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岳飛傳》,一套有很多本,里面有一本是《岳母刺字》;還有一個版本是專門講精忠報國這個故事的,母親都給我買了。買回來之后,她就給我講精忠報國、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說,把字刺上去,多疼??!我母親說,是疼,但心里銘記住了?!熬覉髧彼膫€字,我從那個時候一直記到現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標。

當時能找到的文學經典我都看了

上山下鄉的時候,我15歲。我當時想,齊家、治國、平天下還輪不到我們去做,我們現在只能做一件事,就是讀書、修身。

那個時候,除了勞動之外,一個是融入群眾,再一個就是到處找書、看書。我是北京八一學校的,同去的還有清華附中、五十七中等學校的,這些學校的有些學生有點家學淵源。我們都是背著書下鄉,相互之間交換著看。那個環境下,就是有這樣一個愛讀書的小氣候。

那時,我居然在鄉村教師那兒也發現很多好書,像《紅與黑》《戰爭與和平》,還有一些古時候的課本,比如清代課本、明代課本等。毫不夸張地說,當時的文學經典,能找到的我都看了,到現在脫口而出的都是那時讀到的東西。

“三言”里的很多警句我都能背下來

“文革”時,我們家搬到中央黨校住。按當時的要求,中央黨校需要把書全集中在科學會堂里,負責裝車的師傅都認識我,他們請我一起搬書。搬書的過程中,我就挑一部分留下來看。那段時間,我天天在那兒翻看“三言”(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編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其中很多警句我都能背下來。

讀完《怎么辦?》睡光板炕煉毅力

我年輕時看過很多俄羅斯作家的作品。上次在索契,俄羅斯電視臺主持人采訪我,問我讀過哪些俄羅斯作品??吹轿艺f俄羅斯作品如數家珍,他很驚訝。他說,我們俄羅斯好多人都沒看過這么多。

我們那一代人受俄羅斯經典的影響很深。我很喜歡萊蒙托夫的《當代英雄》,說英雄,誰是英雄???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英雄。當時,在梁家河的山溝里看這本書,那種感受很強烈。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最有深度的俄國作家,托爾斯泰是最有廣度的俄國作家,兩相比較,我更喜歡托爾斯泰。托爾斯泰的三部代表作,我更喜歡的是《戰爭與和平》,當然《復活》給人很多心靈上的反省。我也很喜歡肖洛霍夫,他的《靜靜的頓河》對大時代的變革和人性的反映,確實非常深刻。

車爾尼雪夫斯基是一個民主主義革命者,他的作品給我們不少啟迪。他的《怎么辦?》我是在梁家河窯洞里讀的,當時在心中引起了很大震動。書中的主人公拉赫美托夫過著苦行僧式的生活,為了磨煉意志,甚至睡在釘板床上,扎得渾身是血。那時候,我們覺得鍛煉毅力就得這么煉,干脆也把褥子撤了,就睡在光板炕上。一到下雨下雪天,我們就出去摸爬滾打,下雨的時候去淋雨,下雪的時候去搓雪,在井臺邊洗冷水澡,都是受這本書的影響。

插隊時走30里路去借《浮士德》

德國的文藝作品比較大氣恢弘,像歌德、席勒的作品。我14歲看《少年維特之煩惱》,后來看的《浮士德》。當時,《浮士德》的漢譯本有三種。訪問德國的時候,我跟他們講,我演講中提到的一些東西不是誰給我預備的材料,確實都是我自己看過的。

比如,歌德的《浮士德》這本書,我是在上山下鄉時,從30里外的一個知青那兒借來的。他是北京五十七中的學生,老是在我面前吹牛,說他有《浮士德》。我就去找他,說借我看看吧,我肯定還你。當時,我看了也是愛不釋手。后來他等急了,一到趕集的時候,就通過別人傳話,要我把書給捎回去。過了一段時間,他還是不放心,又專門走了30里路來取這本書。我說,你還真是到家門口來討書了,那我還給你吧?!陡∈康隆反_實不太好讀,想象力很豐富。我跟默克爾總理說,也跟德國漢學家說,我當時看《浮士德》看不太明白。他們說,不要說你們了,我們德國人也不是都能看明白。我說,那看來不是因為我太笨。

兩次踏訪海明威的寫作之地

美國的作品,我看得不多。像惠特曼的自由詩《草葉集》,再有就是馬克·吐溫的作品,《競選州長》里的那個小片段給人印象深刻,還有《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我喜歡的是杰克·倫敦,像他的《海狼》《荒野的呼喚》《熱愛生命》?!稛釔凵肥橇袑幍恼磉厱?,列寧在生命彌留之際仍請人給他朗讀這本書。海明威的《老人與?!穼耧L和暴雨、巨浪和小船、老人和鯊魚的描寫,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我就想體驗一下當年海明威寫下那些故事時的精神世界和實地氛圍。

我去過古巴兩次,第一次是在福建工作時去的。我說,我們找找海明威當年寫作的那個遺址吧。后來,到了他寫《老人與?!返哪莻€棧橋邊,場景和小說中的一模一樣,幾個黑人孩子在那兒戲水,旁邊有一個酒店,這個酒店是他寫作的地方。我們專門在那兒吃了一頓飯。第二次去古巴的時候,我已經是國家副主席,他們聽說我想了解海明威,就帶我到了城里面一個海明威經常去的酒吧。他曾經在那個酒吧里寫作。海明威最愛喝的一種飲料叫“莫希托”,是用朗姆酒配薄荷葉,再加冰塊和白糖制成的?!独先伺c?!访枋龅哪欠N精神,確實是一種永恒的精神。

馮老給了我一個

在正定建榮國府的理由

馮老(馮其庸)是紅學家,我跟馮老結識于正定,當時我在正定當縣委書記。那個時候,《紅樓夢》劇組正好要搞榮國府。當時要找依據,就是為什么在正定搞。他們沒有實際的榮國府、寧國府的圖,但是我找到了。在哪兒找到的呢?在故宮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有個專家叫王璞子,是正定人,我托人從他那里找到了圖。再就是請馮老給了我一個為什么在正定建榮國府的理由。見《紅樓夢》劇組的時候,我說我們這兒完全有資格搞,因為曹雪芹是正定人。他們都笑了,說莫名其妙,曹雪芹怎么是正定人?我說,曹雪芹的老家是正定的,這是馮老提供的。馮老研究紅學,查明了曹雪芹的身世。

曹雪芹的祖先是北宋的開國大將曹彬,曹彬是真定靈壽人,真定就是現在的正定,正定府當時的范圍包括河北的靈壽縣,就在正定的隔壁。我就拿這個理由跟他們講,當然也是開玩笑。我記得,我們請馮老是1983、1984年的事情,馮老那時候還英姿勃發。

王愿堅講的故事對我很有幫助

1982年,我到河北正定縣去工作前夕,一些熟人來為我送行,其中就有八一廠的作家、編劇王愿堅。他給我講了很多長征的故事,講了很多老將軍的故事,第一批授銜的老將軍,他大部分都采訪過。

王愿堅說,有一次,我去采訪一位吃過草根樹皮、經歷過九死一生的老領導。正說著話,警衛員進來對老領導說,首長,參湯拿來了。老領導喝了一口,說涼了。小警衛員把參湯接過去,順手就潑在了外面。王愿堅說,看到這一幕,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的意思是說,不能忘了初心啊,不能忘了打天下時的艱苦歲月,現在條件好了,要警惕脫離群眾。我聽了這個故事,也很有感觸。聯系到我們現在的反腐倡廉,為什么要這么做?王愿堅當時就說,近平同志,我沒有別的說的,就是希望你真正能夠深入到農民群眾中去,深入到他們的生活和心靈中去,那可能對你從政很有幫助。

賈大山被我“趕鴨子上架”

當文化局長

我在河北正定工作時,結識了作家賈大山。當時,河北文聯的副主席林漫(又名李滿天)掛職正定縣委常委,是他帶我去賈大山那個文化館的。賈大山是一位熱愛人民的作家,他對人民的熱愛,使我很受感動。他本身就來自于群眾,他不愿意做官,是我生拉硬拽讓他去當縣文化局局長。他說,你這真是“趕鴨子上架”啊。我說,你這個“鴨子”就變一變吧,學著上架。

在我選他之前,石家莊地區文聯讓他去當主席。他對我說,他們讓我去,我一直在猶豫,直到中午回家吃了一碗菠菜面條之后,我心中有了答案——我到了石家莊,誰給我做這碗菠菜面條呢?于是我就決定不去了。我說,好,留下來干吧。

賈大山和賈平凹是同時出名的,但是賈大山后來不是那么多產,也沒有寫長篇的東西。我曾經把他們兩個人的作品放在一起看,有人把這稱為“二賈研究”。

講到賈大山,我們倆的交往是,晚上我工作完了一般是11點以后,他到我的辦公室來,或者我去他家蹭頓飯。他們家吃飯就是菠菜面條,有的時候他到街上買一只當地的“馬家”鹵煮雞,還有一種叫“跑肉”,也就是野兔子肉,野兔子不是跑的嘛,做得黑乎乎的。再開一瓶正定常山香酒,大概是一兩塊錢一瓶。吃完之后,再來一碗菠菜面。他到我那兒來,我們開一個午餐肉罐頭,也是喝一瓶常山香酒。

文藝創作要反映真實的生活

當時,我從延安坐卡車到延川縣城,然后從延川坐卡車到文安驛公社,下車以后再徒步走15華里才到我那個村。這一路過去,走一步那個土就往上揚,比現在的PM2.5可難受多了。后來回憶當時的情景,我開玩笑說,那叫PM250。晚上出來到村里的溝邊上,看到的最大平面不足100平方米,看著窯洞里星星點點的煤油燈火,我當時說了一句非常不恭敬的話——這不是“山頂洞人”的生活嘛。

當時對那里很不適應,有種距離感。但是,后來我就同老百姓打成一片了。我住的那個屋子有一排炕,因為就剩我一個知青了,睡的全是當地的農村孩子,虱子、跳蚤也都不分人了,咬誰都可以。晚上,我那個屋子就成了一個說古今的地方,由我主講。最后,我發現他們有很多讓我敬佩之處。我說,你別小看這一村的人,也是人才濟濟,給他們場合,給他們環境,都是“人物”。

軍旅文藝工作者要有軍味、戰味

我贊同閻肅同志(空政文工團一級編劇,已故)講的“風花雪月”(閻肅在文藝工作座談會的發言中說,軍隊文藝工作者也有“風花雪月”,但那風是“鐵馬秋風”、花是“戰地黃花”、雪是“樓船夜雪”、月是“邊關冷月”),這是強軍的“風花雪月”。

一提到這個詞,我就想起古代的軍旅詩人,有那么多蕩氣回腸的詩文啊。如果我們的解放軍文藝工作者沒有軍味、沒有戰味,那干嗎要穿這身軍裝???我們的軍旅文藝工作者要圍繞強軍目標,做自己該做的事情,這也是今后軍隊文藝工作體制機制改革的一個方向。

文藝作品要有質量、有特色

當前存在一種“羊群效應”,這邊搞個征婚節目,所有的地方都在搞談戀愛、找對象的節目??粗袔资畟€臺,但換來換去都是大同小異,感覺有點江郎才盡了。還是要搞點有質量、有特色的東西。

我們有很多歷史題材可以拍,不要都是凄凄慘慘的,老是說甲午戰爭我們被打得一塌糊涂,馮子材鎮南關大捷、戚繼光抗倭,這些都可以拍一拍。要開拓思路,除了戚繼光、馮子材,還有其他人物和故事。

現在的問題是怎么講好故事?故事本來都是很好的,有的變成文藝作品以后,卻失去了生命力。

重要建筑特別是標志性建筑

應當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建筑也是富有生命的東西,是凝固的詩、立體的畫、貼地的音符,是一座城市的生動面孔,也是人們的共同記憶和身份憑據。我們對待建筑的新風格、新樣式要包容,但是絕不能搞那些奇奇怪怪的建筑。

現在,一些地方不重視城市特色風貌塑造,很多建設行為表現出對歷史文化的無知和輕蔑,做了不少割斷歷史文脈的蠢事。我們應該注意吸收傳統建筑的語言,讓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建筑個性,讓中國建筑長一張“中國臉”。

浙江美術館就建在西湖邊上。2003年除夕,當時我還在浙江,美術館建設有兩個備選方案,一個是建在錢江新城,一個是建在西湖邊上。有些同志認為應該建在錢江新城,我認為還是建在西湖邊上好。要把西湖的自然景致與美術館的人文韻味和諧地融為一體,這才是具有時代氣息、中國氣質的美。

(摘自《人民日報》2016.10.14,

有刪節)

猜你喜歡
浮士德海明威
李斯特,音樂界的浮士德
閱讀(書香天地)(2021年11期)2021-03-08
《老人與?!放c海明威
論浮士德博士的性格缺陷與相對應的五宗罪
海明威也不行
海明威的寫作怪癖
秩序與自由
探究《浮士德》與《約伯記》中人文精神的體現
浮士德魅惑工廠
最后的戰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