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析“學分銀行”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的運用

2016-12-21 19:19李利馬英
亞太教育 2016年35期
關鍵詞:學分銀行職業教育運用

李利+馬英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不斷深入,學分銀行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近年來呈上升趨勢,各國紛紛建立學分銀行。學分銀行制度不僅改善了“教”與“學”的關系,而且為推進教育公平,創建學習型社會發揮了積極作用。本文就學分銀行的含義、功能特點及在職業教育中的運用,進行一些分析和建議,旨在更好地在高等職業教育中開展學生學習成果的認證、積累和轉換,為創新學生學習方式進行一些探索。

關鍵詞:學分銀行;職業教育;運用

“學分銀行”是近幾年熱議的話題,教育部于2015年11月下發了《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這一文件,更加推動了“學分銀行”在職業教育中的研究。近些年,關于“學分銀行”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也逐年上升,各國紛紛建立學分銀行。在國外,學分銀行建設開展了近20年的實踐探索,韓國最早成立了國家層面的學分銀行,歐洲職業教育與培訓學分系統則代表了歐盟學習互認體系的最新進展;在我國,關于學分銀行的理論研究較多,實踐運用方面的特點是具有零散性、局部性、區域性和自發性,尚沒有國家層面的統一的學分銀行制度設計和整體安排?;诖?,筆者將就“學分銀行”的定義、功能特點及在職業教育中的運用等相關問題,進行一些分析和建議,旨在更好地在高等職業教育中開展學生學習成果的認證、積累和轉換,為創新學生學習方式和改進現有的學籍管理模式進行一些探索。

一、學分銀行概述

“學分銀行”,顧名思義,模擬和借鑒了銀行的特點,以學分為基本單位,對學習者的各級各類學習成果經專家評定,進行認證、核算和轉換。學分銀行制度是具有學分認定、積累、轉換、運用等功能的、新型的學習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學分銀行將為每一位學生取得學歷文憑和職業資格證書開辟一條新的渠道,有助于學生自由選擇學習時間和學習內容,有助于學生隨時變更知識儲備和創業需求。

學分銀行具有學分的記錄和積累、認定、互認等功能特點。學分銀行將為每一位學生開設一個屬于自己的終身的學習賬戶,在這個賬戶上對學生的各類學習情況進行記錄。學生通過各級各類學習取得的學習成果,通過一定的規則和標準,被認定為標準學分。標準學分既可以作為取得畢業證明書的依據,也可以兌換為社會認可的相應證書。各級各類學校和教育機構基于統一的學分標準和課程標準,對相應專業或課程進行互認,避免學生的重復學習,學分的互認將更加滿足學生的需求,便于學生及時就近開展進一步的學習。

二、高等職業教育中學分銀行的運用

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使求學者獲得某一特定職業或職業群所需的實際能力(包括技能和知識等)。在高等職業教育中,學分銀行的運行,首先需要建立一定的組織機構,這是學分銀行的核心部分。

(一)學分銀行的標準體系建設

在高等職業教育中,學分銀行的學分分為:學歷教育學分、職業培訓學分和工作實踐學分三類。學分銀行標準體系建設是學分銀行建設的基礎,需要成立各學科專業專家工作組、各類職業培訓證書的專業專家工作組和各類工作實踐認定的專家工作組,各專家工作組根據需要,制定相應的學歷教育課程學分認定標準體系、職業培訓認定標準體系和工作實踐認定標準體系,用于指導不同類別學分的轉換。

(二)學歷教育的學分認定、積累制度建設

學分認定是將學生在學歷教育中取得的原始學分,經過標準認證后,存入學分銀行。高等職業教育學生憑自己已經獲得的高職學歷教育成績單原件,到學分銀行申請認定存入,經審核后學分直接存入學分銀行。高等職業學院設置的“學分銀行高校網點”,可以直接接收學生成績證明、職業證書,經統一認定后存入學分銀行。

學分銀行建立學生個人學習檔案,積累學生的學習成果。學分銀行高職院校網點為學生積累其獲得的原始學分,同時根據學生需要,通過一定的標準,轉換成相應的標準學分進行積累,形成個人學歷教育學習檔案。同時,學生根據個人學習檔案積累的學習成果,可以進行分析評估,解析自己的知識能力,重新規劃繼續學習項目。重新選修的課程,可以憑學分銀行成績證明申請學分轉換和免修。

(三)職業培訓的認證與轉換制度

職業培訓學分向學歷教育學分的轉換,學分銀行需建立學科專家組,制定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等非學歷教育的學分轉換標準和學分轉換對應關系,為學生提出學分轉換申請提供指導與幫助。

目前,據筆者了解,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轉換部分,國家開放大學已開展了“國家繼續教育學習成果認證、積累與轉換制度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研究,該試點項目探索開展了不同類型學習成果認證、積累與轉換的運行機制及模式,正在投入實踐運用。這樣的實踐探索,將為高等職業教育學分銀行建設開辟一條實驗之路。筆者認為,只要利于為每一位學生隨時提供各種學習機會和學習幫助,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年齡、不同崗位的各類高等職業教育學生的不同需求,便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好事。

三、高等職業教育學分銀行制度仍需解決的問題

(一)高等職業教育學分制體系的不完善

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國的一些高校開始在學制上借鑒、引進西方大學的學分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與完善,演變成了當下的中國式的“學年學分制”,而不是完全學分制。高等職業教育只有實行完全學分制,學生才能在選擇課程方面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不再像以往那樣按照學期來學習課程。但是實際上,我們的高職院校目前還做不到這一點。所以,即使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取得了足額的學分,提前完成了學業,也無法提前拿到畢業證書,因為目前各個高職院校的教務管理系統是以學年為單位進行操作的。學分銀行的另一個存在價值是激勵學生學習,學生如不能在更短的時間內拿到學歷證書,當然也就談不上刺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了。

(二)高等職業教育現狀紛繁復雜

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現狀是紛繁復雜,學校的類型、專業和課程都較多,學校管理,教學管理的復雜性和差異性決定了各高職院校之間開展學分互認難度之大。在學分銀行的體系內,各高職院校的學分應該是互認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性開展學習,也可以根據個人的意愿在不同的高職院校之間進行階段性學習,但是,鑒于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種種差異,學生真正依托在學分銀行積累的學分取得自己想要的證書,存在諸多困難。

(三)高職院校學分認定缺乏規范

當前,有的高職院校開展了學分認定,但絕大部分的學分認定都是各自操作的,沒有統一的規范。各高職院校學歷教育學分設置、各行業職業培訓與學歷教育溝通,都沒有統一的基本的標準,給學分互認或轉換帶來諸多困難。據筆者了解,上海市部分高職院校開展了學歷教育學分互認,互認的范圍主要是在專業基礎課、專業公共課和部分非核心專業課程等,學生申請免修課程也受限制,免修的學分數一般累計不能超過人才培養計劃規定課程總學分數的四分之一。

(四)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之間的互認難度很大

就目前我國的職業教育現狀看,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之間的學分雙向溝通困難重重,尤其是職業培訓學分向學歷教育學分的轉換存在嚴重壁壘。誠然,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機構之間的溝通限制條件較多,倘若形成有效的互認機制,仍是任重道遠。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的溝通是一個浩大繁雜的工程,需要做深入細致的研究和實踐探索。

總之,學分銀行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其發展過程中需要解決諸多問題,但是,學分銀行的建設意義非常重大,目前,在高等職業教育領域的運用,筆者認為,要重點在以下三個方面做好工作:一是要抓好基礎設施建設,擬定好學分銀行軟硬件建設整體規劃方案;二是要抓好制度建設,制定學習成果認證、積累與轉換等相關制度,以制度推進學分銀行建設;三是要抓好成果運用,根據實際情況,運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分布開展實踐探索。

參考文獻:

[1]丁鵬.“學分銀行”:構建繼續教育立交橋的基石[J].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1,2.

[2]董存田,潘瑜,李德芳,趙賢德.“學分銀行”制度的發展歷程與趨勢[J].當代教育論壇,2012(2):41-45.

[3]楊黎明.關于創建上海市“學分銀行”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職教論壇,2009(6):4-9.

[4]陳醉,陸和杰,孫云東.學習積分“零存整取”計劃[N].浙江日報,2009-11-9(5).

[5]戴維拉伯雷.復雜結構造就的自主成長:美國高等教育崛起的原因[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0,(3):24-29.

[6]張倩.中外高校區域合作及學分互認比較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9,(15):7-8.

(作者單位:河北廣播電視大學)

猜你喜歡
學分銀行職業教育運用
雙證制嵌入學分銀行社會服務體系策略研究*
“贊賞發現”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游戲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