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我國電信產業的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

2016-12-22 17:49楊臘梅
科學與財富 2016年18期
關鍵詞:電信服務產業經濟發展現狀

楊臘梅

摘要:電信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必不可少的支持。我國國際電信服務起步比較晚,發展水平不高,且各地區的發展不平衡,因此,研究我國國際電信產業運行的特點和規律,對于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電信市場宏觀監管,促進我國國際電信服務市場的均衡和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則首先介紹了我國國際電信服務業發展的總體形勢,論述了我國國際電信服務業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瓶頸,提出了對于電信服務業未來發展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產業經濟;電信服務;發展現狀;存在問題;戰略趨勢

一、我國電信市場發展現狀介紹

1.移動電話用戶

移動電話用戶凈增11179萬戶,創歷年凈增用戶新高,累計達到85900萬戶。其中,3G用戶凈增3473萬戶,累計達到4705萬戶。移動電話普及率達到64.4部/百人,比上年底提高8.1個百分點。移動增值業務發展較快,移動個性化回鈴業務用戶達到57408萬戶,滲透率達到66.8%;移動短信業務用戶達到70062萬戶,滲透率達到81.6%;移動彩信業務用戶達到18037萬戶,滲透率達到21.0%。

2.固定電話用戶

固定電話用戶減少1935萬戶,達到29438萬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減少1528萬戶,達到19662萬戶;農村電話用戶減少407萬戶,達到9776萬戶。固定電話普及率達到22.1部/百人,比上年底下降1.5個百分點。固定電話用戶中,傳統固定電話用戶減少199萬戶,達到26575萬戶;無線市話用戶減少1736萬戶,達到2863萬戶。無線市話用戶在固定電話用戶中所占的比重從上年底的14.7%下降到9.7%。固定電話用戶中,住宅電話用戶達到20298萬戶,政企電話用戶達到6555萬戶,公用電話用戶達到2585萬戶。與上年相比,各類電話用戶所占比重基本保持穩定。

3.互聯網用戶

全國網民數凈增0.73億人,累計達到4.57億人。其中寬帶網民數凈增1.04億人,達到4.5億人,占網民總數的98.3%;手機網民數凈增0.69億人,達到3.03億人,占網民總數的66.2%;農村網民數凈增0.18億人,達到1.25億人,占網民總數的27.3%?;ヂ摼W普及率達到34.3%,比上年底提高5.4個百分點?;A電信企業的互聯網撥號用戶減少164萬戶,達到590萬戶,而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凈增2236萬戶,達到12634萬戶。電信產業的迅速發展,對我國其他行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都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電信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制度建設滯后

近幾年,我國大規模擴張基礎設施建設,但電信產業的制度建設并沒有跟上。滯后主要體現在行業管理體制和企業運行制度上。在行業管理體制上:經過2001年的電信體制改革,目前我國電信市場已經形成“5+1”的格局,但真正的競爭機制并沒有完全確立起來。在企業運行制度上:各電信企業正在進行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但企業運營所表現出來的服務質量、業務水平、業務創新、客戶滿意度等并沒有顯著提高惡性價格戰愈演愈烈,不僅向各種業務、各個市場蔓延,而且逐漸從隱蔽走向公開。企業競爭條件不對等,傳統運營商背負了普遍服務、冗員、非生產機構等許多歷史包袱,并受到嚴格的不對稱管制,處于不利的競爭地位。

2.規模、水平遠遠低于發達國家

這幾年國家加大了電信基礎設施的投入,情況有所改善,但人均資源占有率仍非常低?;ヂ摶ネ▎栴}持續不斷,聯而不通、通而不暢事件時有發生,而且形式變得越來越多樣、越來越隱秘,并呈現出從傳統業務向新業務蔓延和轉移之勢。

3.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仍然很突出

我國電信業務市場繼續快速發展,但東中西部之間尤其是城鄉之間的電信服務差距仍然很大,普遍服務明顯滯后,電信服務整體水平還要進一步提高。電信行業資金投向和人才流向的地區不平衡狀況也不容樂觀。

4.電信企業整體競爭實力有待提升

與發達國家電信業相比,我國電信運營企業綜合競爭能力仍有較大差距,集中表現為企業管理機制與技術、業務的迅速發展不匹配。

5.網絡和信息安全管理有待加強

目前我國電信網絡和信息安全問題主要表現在:網絡和信息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有待健全;安全意識相對薄弱;完整有效的網絡與信息安全體系和安全評估體系尚未建立;應急通信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

三、加強電信產業良性發展的有效策略

1.優化法律環境,加強制度創新

加快電信立法尤其是盡快出臺《電信法》,加強依法監管,是保證我國電信業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建立獨立的監管機構。保證電信市場有序競爭;法規條款具有確定性、穩定性、可預見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我國主導電信企業的發展和壯大;制定網絡安全法規體系,確保信息安全;健全和完善我國電信行政執法主體和監管機構。在地方立法上,首先必須堅持維護國家主權,按照國家有關法律對江蘇省內外國投資進行監督管理,與國家產業政策同步加強外資流向管理。為了保證我國經濟均衡發展,應該把西部地區利用外資發展電信事業作為戰略重點,保證電信企業承擔普遍服務的義務和權利。針對不同業務種類,采取逐步開放電信業務市場的原則。即使加入WTO,仍然可以利用其保護幼稚產業、網絡和信息例外等條款來保證民族產業的發展。在網絡安全、信息安全立法上,首先要明確市場準入主體和具備運營網絡的條件;其次規定危及網絡安全的犯罪行為和有害信息的種類、審查范圍以及從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統和網絡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范圍,并制定相應的法律責任。

2.著力提高我國電信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自主創新,既可以理解為一種戰略和發展道路,也可以理解為一種科技創新方式。自主創新是實現信息產業做大做強的戰略基點和必由之路。對電信業來說,自主創新的重點是增強業務創新能力。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政府、企業共同努力。政府要加強政策引導、管理和規范,運用市場準入、資源配置、標準制定等手段,為業務創新營造良好環境。運營企業是業務創新的主體,要進一步強化創新意識,加大創新投入,切實提高創新能力。鼓勵運營企業和電子信息產品制造企業聯合創新,建立研發、生產、應用等上下游企業參與的戰略聯盟,形成技術創新和業務創新的互動支撐,加快技術成果的產業化步伐。

3.鼓勵電信企業產業服務國際化

國際化經營當然是企業行為,但政府的引導、監督和服務也非常必要。政府應當在政策、信息等方面為電信企業創造一個有利于“走出去”的外部環境。鼓勵國內運營企業與跨國電信企業通過技術、資本等方式結成戰略合作伙伴,共同開拓國際市場。支持運營企業通過兼并收購“走出去”,建設跨國經營平臺。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完善雙邊、多邊政府合作機制,為企業“走出去”創造良好環境。雖然四大主要電信運營商都是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上“走出去”了,甚至還在海外設立了辦事處,但與世界一流電信企業比,差距還比較大。隨著我國加入 WTO 不斷深入,“后過渡時期”已然到來,這也要求電信運營商“走出去”的步伐必須越來越大、越來越快。

4.確定我國電信投資和融資思路

總的思路是:解放思想,開拓渠道,千方百計籌集資金,繼續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在提高投資效益的基礎上,保持一定的發展速度;調整投資策略,加大競爭性和未來方向性業務的投入,力爭在競爭中發展??刹扇〉拇胧┯校杭哟筱y行貸款力度,通過銀行間接融資;將電信企業投資大、競爭激烈的專業(如多媒體、互聯網、信息服務等)組建成專業股份公司,優先安排上市;鼓勵國內外電信設備制造商提供賣方信貸或延長分期付款期限;在政策指導下,直接吸收國外資金。今后電信業的投資與融資將發生根本變化,從過去主要靠國家政策扶持轉向依靠市場機制融資,投資開始出現多元化。同時電信業面臨電話業務在部分城市出現飽和、國民經濟信息化要求打破行業界限向用戶提供多樣化服務、加入WTO國外資本和電信企業的進入、國際競爭要求盡快轉變經營機制、電信部門以外投資者要求進入電信市場等挑戰和要求。

5.加強政府的政策有力支持

繼續實行通信建設費政策,各級地方政府繼續實施扶持電信發展政策。未來10年將是我國國民經濟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面對加入WTO的壓力,各級政府和電信企業要立足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大局,充分認識到中國電信業在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中的重要作用,堅持“統籌規劃、鼓勵競爭、互聯互通、聯合建設”的原則,對電信建設給予政策支持,并在法規中,對進入電信市場競爭中的國內外電信企業的數量、規模進行控制,是政府管理電信市場的重要內容。實行權利和義務相適應的原則,盡快建立普遍服務基金制度,使所有電信運營企業在同等條件下開展業務經營或承擔普遍服務費用。普遍服務基金是一種外部的交叉補貼體系,由所有電信營運商按一定比例從業務收入中提取,用以對承擔普遍服務義務的電信企業的補貼。

四、重組轉型期的中國電信行業的未來趨勢

1.電信行業將面臨新的融合格局

電信行業將面臨新的融合格局,電信業從單一產業鏈結構,逐步向新型數字商業生態系統的轉變。面臨著重構、開放、競爭、協同的新環境。從三網融合和以內容為中心的“3C”的融合共同推動下,形成ICT產業的幾次大潮中,融合已經成為電信業發展的主要內容。在未來幾年里,電信業又將面臨新的融合格局:即從ICT單一產業鏈結構,逐步向新型復雜商業生態系統的轉變。隨著融合的進一步深化,圍繞電信的相關產業鏈不斷地完善,產業分工更加細化,電信業將面臨新的融合格局:面臨著重構、開放、競爭、協作的新環境。在不久的將來,電信產業、互聯網產業、傳媒產業、娛樂產業、傳統工業相互間將產生巨大的影響,消除彼此的產業鴻溝,并融合為新型數字生態系統。由此,電信行業的產業鏈不再是一條而是多條,每一環節都往下游延伸,在延伸的過程中,上下游之間的界限日益模糊。尤其是產業鏈下游進一步復雜化,各種鏈條集合交叉,將形成更為復雜的生態環境。 可見,曾經較為基礎和單一的電信產業鏈,通過交錯式的融合正在向應用層和復雜化的生態系統方向演進,而爭奪這個生態系統的整合者地位將成為未來運營商、服務及內容提供者、設備商、互聯網,IT廠商以及娛樂產業的戰略重點。

2.電信技術演進更加關注客戶需求

構建ALLIP開放業務架構的寬帶網絡,是驅動整個網絡端到端走向融合的引擎:通過業務融合,驅動網絡融合。ALLIP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變革,更重要的是業務模式以及由此帶來的商業模式的變化。ALLIP客觀上為傳統的電信產業鏈進一步演變為新型生態系統奠定了技術基礎,為傳統的內容提供商與娛樂產業的融合創造了有利條件,從而可以激發新型增值業務的開發與推廣,相應地也會催生新的商業模式,由多方業務提供以及廣泛分成的模式孕育其中。對運營商和服務提供商而言,全業務寬帶的“便利性”、“連接性”和“經濟高效性”使得各種新業務有了更廣闊的平臺。這將幫助他們提高收入,降低用戶流失率,讓用戶在家中和外出途中都能使用寬帶連接。在全業務寬帶的技術浪潮下,我們可以看出技術的演進更加關注用戶的需求。

3.電信運營商轉型關注效益和運營成本

引領變革可能是電信巨頭們面臨的終極考驗,因為沒有哪一家企業不進行徹底的自我改造就能長期存續。在轉型更加關注效益和運營成本是電信運營商轉型關注的重點。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和降低運營成本的關鍵在于改善電信運營商的產業整合能力、基于FMC衍生的融合業務成本優勢、資產使用效率提升、綜合財務指標的改善等方面。電信網與互聯網的融合的內涵很廣,概括地講,可以分為網絡、業務和運營三個層面的融合,中研博峰整合咨詢認為,網絡融合可以降低CAPEX資本性支出成本,業務融合可以降低OPEX運營支出成本,而服務融合可以提高用戶數量和服務收益。因此,將來隨著網絡進一步融合,運營商組織結構重組的完成,融合將給用戶提供無縫的融合體驗,與此同時,新的商業模式也將出現。

參考文獻:

林瑜.中國“市話壟斷”已成歷史,移動挑起長話價格戰[J].通信信息報.2003年(3)

猜你喜歡
電信服務產業經濟發展現狀
工信部:三季度在架APP 抽測合格率環比提升14.4%
適老改造
基于工作過程的電信服務實訓課程改革探索
廣西產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
產業經濟研究的發展新進程
土地資源與產業經濟發展關系的理論探討
天然氣儲運技術經濟分析
巨災債券在風險管理中的應用
淺析家庭農場發展現狀及面臨困境—以麗江市為例
地方廣電媒體融合發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