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仁學思想傳承中華文明

2016-12-22 20:47滕傳妲
職業·中旬 2016年9期
關鍵詞:育人機制孝悌仁愛

滕傳妲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經過幾代人的與時俱進、不斷開拓創新,它以特有的包容性成為中華民族的驕傲。本文提出,以仁學思想“孝悌、禮、仁愛”為核心,構建中職特色德育育人機制,這是新時代德育工作發展的必然。

關鍵詞:中職教育 育人機制 孝悌 禮 仁愛

儒家思想是中華文化的本源,丟掉這個本源,中華文化將成為沒有靈魂的空殼。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仁愛”“孝悌”“禮”等儒家仁學思想賦予新時代的含義,為新時代的中職德育工作注入動力,這成為中職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并對學生的倫理素養、人生智慧、精神價值、道德信念、健全人格的培養都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90后中職學生的明顯特征

一是缺乏遠大目標、遠大理想。由于初中階段學習基礎較差,學習動力不足,不少中職生的學習熱情不高,學習效果不明顯,對學習無具體要求,看不到長期的發展目標。二是缺乏愛心和正義感。不少學生注重自我,個性強,對周圍的人和事漠不關心,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甚至不懂得感恩父母。三是社會公德意識淡薄。部分學生不能以禮待人,自律能力差。

二、構建中職德育育人機制的主要內容

教育的目的主要有兩個方面——做人和做事。做人是做事的前提和基礎,做事是做人的目標和歸宿。因此學生立身成才,首要的就是學會做人,即道德素質是學生的立身素質。儒家的仁學思想傳承中華文明,它使中華文化生生不息,不論在知識、道德領域,或在待人處世方面,都有著重要的影響。中職學校是進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必須重視傳統道德教育對學校德育的優勢作用,使學生的知、情、意、信、行發生變化,進而達到知行統一。

1.培養學生“孝悌”的責任意識

“孝悌”教育是傳統倫理道德的根本和核心。孝悌之道是儒家倫理思想的重要內容,它根源于人類純真的親情,它是充滿著人性和人倫色彩的傳統美德。在中職德育工作中,學校引導學生在家庭生活中,弘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傳統美德?!靶笔瞧瘘c和根本,學校在德育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孝悌”品德,推己及人,他們就會以事父母之心事國家,構建和諧家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這就是一種對自己、家庭、社會的責任意識,這是德育的根本。

2.培養學生“講禮”的良好習慣

“禮”是人行為的外在禮儀規范。仁學思想中的“克己復禮”就是約束自己使言行符合禮的要求。這是一種信仰、一種情懷、一種社會擔當。修身養性,學會講禮,做好自我就是起點??鬃雍苤匾暼粘I钪械亩Y節,他尊禮、守禮、行禮,并不是做給別人看,而是一種自我修養?!熬慈苏呷司粗?,心中有禮,能尊敬別人,別人就能尊敬你。學校在德育建設工作中要使學生學會抑制自己的利己之心和膨脹的貪欲,學會克制自己的不良言行,學會用“禮”來化解各種矛盾,協調各種關系,推行公平正義、誠信友愛,開創校園和諧新時代。這能讓德育工作更貼近生活,更人性化。

3.培養學生“仁愛”的高尚品德

“仁愛”蘊含著對他人、對自己負責的道理,是儒家道德思想的核心。它強調人與人之間要有愛,從“孝悌”到“愛人”,從“修己”到“安人”,強調對人要溫、良、恭、儉、讓?!皭廴苏?,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心中有仁,就能愛人,能愛人,別人也能愛你。儒家思想一直力圖破除世人個人利益至上的觀念,確立仁義對社會人生的最高價值?!捌垶楹罅x而先利,不奪不饜”“仁義充塞,則率獸食人,人將相食”。因此要培養學生的仁義之心,踐行仁義的原則?!叭蕫邸睂⒌赖虑楦凶優榈赖滦袨?,將道德情感上升為道德義務,營造一種將心比心、互相寬恕、忍讓、友愛的和諧氛圍。這是中職德育工作的目標。

三、構建中職特色德育機制的意義

播種什么樣的思想,就收獲什么樣的行為;播種什么樣的行為,就收獲什么的習慣。學生的職業道德、價值觀、人生觀等,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其職業生涯的成敗,甚至人生的成敗。職校除了重視對學生專業技能的訓練,更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德育教育,實現學?!暗瓦M高出”的辦學舉措,從而提高學校的辦學聲譽。

1.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儒家把“仁”概括為道德的最高原則,“仁”的根本含義就是愛人。仁者愛人的主張,在一定的程度上肯定了人的尊嚴和人的價值。這些與學生守則中的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遵紀守法等內容是一致的。儒家所倡導的這些人生觀,用來教育當代學生,既能醫治少數學生存在的麻木心態,又能喚起生命意識,拓寬其精神空間,催其奮進,促其進取,形成積極有為、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有利于學生樹立積極的奮斗目標

人的智力有高低,對社會的貢獻有大小,成就的概念是很難確定的。如果樹立一個統一的很高的成就目標,對大多數人說是很難達到的,這只會打擊人的積極性,使人產生挫折心理。儒家思想就考慮到這一點,它既鼓勵人們積極進取,以頑強的精神在逆境中克服困難,向著既定的目標前進,同時也承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提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也就是說一個人在困境中能遵循道德的原則,做好自身的本職工作,也是對社會的一種貢獻。

3.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儀容儀表風貌

不雅的儀容儀表會直接影響學生的精神面貌,影響校園和諧、文明、健康向上的氣氛,影響學生的求職和就業?,F在很多用人單位,特別是服務行業對工作人員的儀容儀表要求非常嚴格,如果中職畢業生不能達到相關要求,就不能給用人單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更不用說得到錄用了。因此,中職學校有必要重視儀容儀表教育,使學生畢業后能順利地融入社會。

4.有利于塑造學生的人格

現在很多父母都很溺愛自己的孩子,讓孩子變得冷漠、脆弱,所以學校要學生崇仁愛、講孝悌。孝悌精神是中華民族道德人格塑成的始點,孝悌精神是保持社會穩定團結的助動力,對我國構建和諧社會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由于社會的和諧包含多個不同的要素,所以要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牢牢抓住最根本的道德倫理,只有這樣才能使和諧社會的建設走上康莊大道。

四、構建中職特色德育機制的創新之處

儒家仁學思想有許多精華,是許多中職德育工作迫切需要的內容,更可為中職學校德育工作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的“孝悌”“禮儀”“仁愛”思想賦予新時代的含義,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通過學?!皶r時育德,處處育德,事事育德,課課育德”的德育培養方式,實現德育育人的飛躍。

1.注重拓展仁學思想在特色德育工作中的育人功能

追求崇高的思想品德,涵養美好的精神情操,是傳統文化的主導思想。在特色德育工作中,學校不僅培養學生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的創造精神,而且培養學生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愛人如己的博大胸懷。學禮的立足點和歸宿是修身,修身的根本標準或規范是禮。

2.注重發揮仁學思想在特色德育工作中的浸潤作用

仁學思想經過幾千年的積淀,為生命主體生命精神的展現提供了正確的途徑,可以激發師生的愛國熱情,提高文明道德水平,強化民族精神?!耙粋€人有了仁義的大胸懷,他的內心無比仁厚、寬和,所以可以忽略很多細節不計較,可以不糾纏于小的得失?!?/p>

3.注重弘揚仁學思想與現代意識的結合

仁學思想中的“孝悌、禮儀、仁愛”文化是我們應該倍加珍惜的寶貴遺產,它已成為促進社會歷史發展、支配人們思想行為和日常生活的強大力量。要弘揚傳統文化,并對其進行與時俱進的理論創新。

學校在特色德育工作應注重尋找和發掘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與學生教育的結合點,賦予它時代氣息,使其成為學生思想道德規范之基礎,激勵學生完善自身人格。

猜你喜歡
育人機制孝悌仁愛
孝悌思想探源及對當代啟示
病榻侍母
增強必勝、責任、仁愛、謹慎“四心”
唐代制舉孝悌類科目考論
仁愛篇(上)為人撐傘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輔聯動”育人機制探賾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優化學校育人環境
論“仁愛”與“兼愛”之異同
孔子孝悌思想中人的主體意識探析
智勇仁愛無所私的梁將韋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