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役士兵職業培訓模式與就業途徑探討

2016-12-22 09:06謝明
職業·中旬 2016年9期
關鍵詞:培訓模式職業技能

謝明

摘要:職業培訓是退役士兵在政府、學校等社會力量的幫助下接受教育培訓的重要途徑。職業培訓能提高退役士兵的職業技能和素質。本文從培訓的意義、培訓內容、管理模式等方面探討了高職院校如何開展退役士兵的職業培訓,并提出,由于退役士兵學員對培訓模式、校園文化生活、自我管理的認同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需要做好教學準備,對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進行考核,以提高學員的滿意度。

關鍵詞:退役士兵 職業技能 培訓模式 就業途徑

在我國,退伍軍人每年以約80萬的數量增長,退伍軍人就業難問題日益嚴峻。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讓有些退伍軍人無所適從,難覓立足之地,他們接觸高新技術較少,適用于當今社會的實用技能不足,身份轉變也容易導致心理不適應。許多退伍軍人面對沉重的生活壓力和有限的擇業選擇,只能從事安保、倉儲搬運等勞動密集型工作。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退役士兵的培訓與就業工作,對退役士兵進行職業培訓與就業指導是利國利民的重要舉措。

一、開展退役士兵職業培訓的背景

1.退役士兵職業培訓問題的提出

退役士兵參與職業培訓的熱情不高,培訓實際效果與利益訴求不一致。通過培訓,退役士兵能掌握相應的專業技能,但有人認為所學專業的就業前景不好,工作環境差,收入不理想,學習的專業技能不利于未來就業。想創業的退役士兵的職業選擇也有明確要求,即所學專業容易創業,退役士兵的注意力集中于培訓是否能促進高質量就業,因為他們參加培訓的目的就是通過學習掌握一門技能,從而找到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這也是政府實施退役士兵培訓的目的。退役士兵很關心學校的培訓教師和培訓手段,因為有較高技能水平的教師和有效的培訓手段是確保培訓有效性的最基本保障。在中國,許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退役士兵的職業培訓進行了研究和討論。例如,鄭奇偉對佛山退役士兵的培訓方式進行了探索,提出以職業技能培訓為主,以崗前培訓、創業培訓為輔。崔崢嶸對退役士兵技能培訓的實踐進行了分析,指出須優化傳統教學模式,確保培訓質量,拓寬就業渠道,實現優質就業。閔向、姜峰針對退役士兵理實一體化培訓模式進行了探討,并對職業培訓的要求、退役士兵現狀、單位用工要求、培訓實踐和效果進行了研究。孟杰對基于職業院校的退役士兵學歷教育技能培訓現狀及措施進行了研究,以期更好地解決退役士兵培訓時間短、專業少、無學歷、創業能力相對薄弱的實際困難。楊霞對退役士兵培訓的語文教學內容與方法進行了探索,針對退役士兵汽修班學員的語文水平,結合退役士兵的特點,探索了退役士兵語文教學的內容與方法。

在國外,許多國家都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退役士兵培訓安置模式,一些國家的經驗和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美國史學界普遍認為,聯邦政府資助退役軍人的行動是對經濟影響力最大的、最成功的投資。美國為退役士兵提供高額助學金,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軍人退役安置管理體制。俄羅斯退役士兵培訓主要是俄軍方與地方院校、大型企業簽訂合同,實施聯合培訓。日本將退役士兵的安置納入市場配置的軌道,退役士兵自謀職業,政府雖不負責安置,但為退役士兵就業提供必要的幫助,對退役前的士兵實施就業培訓。印度以優惠政策幫助退役士兵自主創業,有針對性地健全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制度,提高對退役士兵的就業服務質量,完善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工作機制,幫助退役士兵學知識、學技能,以便充分就業,使他們積極投身于社會的經濟建設。

2.開展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培訓的意義

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是幫助退役士兵提高綜合素質能力、強化知識結構、積極應對激烈市場競爭的迫切需求,也是提高退役士兵就業能力、促進就業和再就業的迫切需要。退役士兵的職業技能培訓是一項利國、利軍、利民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對于提高退役士兵的就業競爭能力、縮小城鄉安置差別、促進退役士兵就業和國防建設、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開展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培訓的理論依據、目標和措施

退役士兵技能培訓的對象是成年人,部分學員已經成家,他們渴望在最短的時間、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技能完成培訓,走向社會,從而承擔起自己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并實現自身價值。學員的特點決定了這類培訓和一般意義上的職業教育有相通之處,但又必須區別對待。而要做到學員希望的“三最”,就必須加強校企合作,走工學結合之路,這無疑對企業的發展、學員實踐技能的增強與提高,以及最終提高職業學校的辦學成果與水平都有極大的幫助。

(1)理論依據。

第一,馬克思主義三大差別理論是關注退役士兵的理論淵源。馬克思、恩格斯在設想未來的共產主義時提出了消滅三大差別,馬克思主義理論依據的三大差別指的是: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和腦體差別。

第二,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人的全面發展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保障民生的實質所在。

第三,《國務院、中央軍委關于加強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工作的通知》要求開展一系列退役士兵學歷教育和技能培訓工作,改進培訓方式,提高培訓效果。

第四,湖南省民政廳、湖南省財政廳關于印發《湖南省退役士兵安置任務有償轉移管理暫行辦法》和《湖南省退役士兵安置任務有償轉移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據有關數據統計,退役士兵更適合通過高等職業教育培訓,成為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的技術型應用人才。職業教育和培訓要滿足退役士兵多方面、多層次的需求。

要有針對性地健全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制度,提高對退役士兵就業服務的質量,完善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工作機制。

(2)開展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培訓的目標。

完善組織結構,明確責任義務,優化傳統教學模式,確保培訓質量,精心安排,以人為本,營造退役士兵的溫馨家園,拓寬就業渠道,實現優質就業,按退役士兵的從業意向進行就業培訓,加強法律法規教育和心理咨詢。

(3)開展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培訓的措施。

第一,創新教學管理工作,建立符合退役士兵特點的教學體系,創新培訓機制,改善資金使用機制,制定培訓方案,安排合理的教學課程,培養具有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創新精神以及良好溝通能力的學員。

第二,開放多種培訓方式,根據退役士兵的實際需要及實際情況,實施多種培訓方式,退役士兵完成課時不同的班次后,可以取得相關技能或職業資格證書;開放學歷班級,退役士兵完成課時后可以取得相關大學學歷證書。

第三,創新就業模式,工學結合,保證退役士兵高質量就業,加強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提高學員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以適應崗位需求,與企業合作共同對退役士兵進行管理與培訓。

二、開展退役士兵職業教育的模式和培訓思路

退役士兵技能培訓的定位是掌握一門專業技能,以適應未來生活、工作的需要。技能培訓要體現政府對學員的關懷,對退役士兵的培訓模式可以采取全脫產、全封閉的形式,個別時段可白天、晚上全天安排教學、實訓內容。因而,士兵學員的培訓既緊張又充實。為了更好地確保培訓質量,提高培訓效果。筆者學校根據職業教育規律,立足社會需求,結合多年來技能培訓的經驗和學員特點,組織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特別強調教學內容、實習安排與生產實踐相結合,注重實訓實操,努力提高退役士兵的職業技能。在教學上,進一步優化課程內容,改進教學方法,重點教授適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就業需要的知識和技能。

三、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1.培訓中遇到的問題

(1)退役士兵是一個特殊群體,少數學員認為直接出去打工,錢掙得更快、更直接,因而不安心學習。

(2)個別學員不能適應學校規范化的管理及要求,常常請假,甚至曠課,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

(3)部分學員對就業的期望值過高,且把高質量就業完全寄托于學校,這無疑給學校帶來了一定的壓力。

2.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的應對策略

(1)強化管理,嚴格考勤。凡參加培訓的學員,不得隨意缺課;凡缺課時間超過規定時限者,嚴格按學校制定的相關規定處理。

(2)學校在征得民政部門同意后,在開展退役士兵技能培訓時,針對已有職業資格證書的退役士兵,適當調整培訓計劃。

(3)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一等人才培養模式,調動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努力提高退役士兵培訓質量。

(4)加強和完善就業指導服務,采取多種措施幫助并優先推薦退役士兵就業。

四、開展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培訓的措施

1.加強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由于退役士兵的特殊性,培訓的許多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探索和提高,這是一個值得認真思考的現實問題,必須探索退役士兵教育培訓的新途徑、新方式,提高其就業質量。2011年,湖南交通職業學院在全省率先試點退役士兵職業教育與技能培訓工作;2012年,成為長沙市退役士兵職業教育與技能培訓基地;2014年,成為湖南省退役士兵職業教育與技能培訓基地,至今已連續四年承辦該項培訓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政府、學校、企業三方的共同努力下,筆者學院確立了結合地方經濟,全面合作培養退役士兵職業技能的培訓方針,建立了“五共”培養模式,即培訓政策共宣、培養方案共定、教學資源共享、教學質量共監、實習就業共管的人才培養方案,確保了政、校、企三方的全程參與,也保障了人才培養質量。四年來,學院共計培訓退役士兵近300人,培訓學員初次就業率達85%,自主擇業或創業率達15%,合格率達100%,職業技能鑒定通過率達100%。

2.舉辦特色專業,課程重構

(1)汽車運用與維護。培養目標:培養吃苦耐勞、團隊意識強,能適應汽車及機械制造、裝配、調試、檢測、維護一線工作,能從事汽車制造與裝配、汽車駕駛的技能型人才。主干課程:汽車構造、汽車車身與附件、汽車總裝技術、汽車質量控制與檢查、汽車檢測技術、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汽車電器設備構造與維修、汽車電控發動機檢修、汽車駕駛技術、汽車發動機拆裝實訓、汽車底盤拆裝實訓、汽車電器實訓等。

(2)汽車營銷與技術服務。培養目標:培養掌握汽車營銷與技術服務技能、汽車駕駛技能,能在汽車售后技術服務領域、汽車銷售等行業從事汽車銷售、營銷策劃與管理方面工作的技能型人才。主干課程:汽車構造、汽車銷售、營銷管理、消費心理學、管理溝通、汽車商務英語、演講與口才、汽車駕駛技術等。

(3)物流管理。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掌握現代物流管理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具備物流作業和物流現場管理職業能力,具有良好的創新精神和職業遷移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主干課程:倉儲實務、運輸與配送實務、物流信息技術應用、物流營銷與客戶服務、采購實務、物流成本分析技術、供應鏈管理等。

(4)工程機械運用與維護。培養動手能力強、表達能力強、創新意識強、責任心強的高素質技能人才。主干課程:現代工程機械、現代工程機械柴油機結構與維修、現代工程機械液壓傳動、砼泵及泵車運用與維護、裝載機運用與維護、推土機運用與維護、挖掘機運用與維護、壓路機運用與維護等。

3.開展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培訓的條件

學員參加職業技能鑒定考試可獲得相應工種的職業資格證,通過學習駕駛技術可獲得駕駛證,在學院成教部參加對應的考試,合格后可取得成人教育大專文憑。培訓實行的是相對集中、半軍事化管理模式,200多名學員單獨編班,并配備專職班主任。以專業為單位成立退役士兵學習小組,要求小組成員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同心協力、密切配合,以高度負責的態度,積極主動地處理和解決培訓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強調班級日常管理、生活管理和考勤管理,堅持每天上課前集隊和考勤制度。適時開展思想教育、德育教育、規章制度教育和紀律要求教育。在培訓過程中,還組織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充實學員們的業余生活。任課教師及有關工作人員要主動、細致、耐心地為學員們服務,關心學員們的飲食起居,及時、足額發放生活費,力求把學員們安排好、管理好、教育好。

總之,高職院校在退役士兵培訓中,利用相關工作手段和方法,加強對退役士兵個性化的幫助,完善人文教育,培養專業人才。這不僅對促進社會發展和實現退役軍人的個人價值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且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因此,構建政府、學校、企業三方合作模式,建設符合退役士兵特點的培訓體系任重而道遠。

猜你喜歡
培訓模式職業技能
大英縣職業技能培訓調研
太倉市服裝定制職業技能競賽舉行
“產培研”一體化的高中通用技術學科培訓新模式
淺談醫學院校生物信息學專業青年教師規范培訓模式的建立
完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模式 推動我國農業健康有序發展
師徒幫帶退役士兵“333”培訓模式探索與創新實踐
新常態下教師進修學校語文教師培訓模式的分析
高職院?;た偪毓ぜ寄艽筚惖呐嘤柲J脚c對策分析
努力開創職業技能培訓的新局面
職業技能競賽推進高職教學改革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