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偉大的年代

2016-12-23 14:27李充
藝術與設計 2016年10期
關鍵詞:滾石專輯音樂

李充

在披頭士(The Beatles)的搖滾傳奇已邁入第53個年頭,無論在社會、藝術、音樂、電影、等領域都影響甚距,因為他們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樂團,而是以一種文化形態傳承不息。

下面,我們直接跳躍到1966年,來說說為何年輕樂迷如此這般迷戀Beatles。1966年6月10日,披頭士發行了第1 2支單曲《平裝書作家》(Paperback Writer)。單曲B面是《雨》(Rain),兩首歌風格截然不同,標志著披頭士音樂以及觀念的一次重大突破,Lennon第一次嗑藥后,隨即寫下了這首歌,隱喻性的歌詞、結構豐富的背景音樂有一種將歌迷帶入迷幻世界的魔力。歌曲背景基本聲軌錄制完畢后,將其速度調慢,加入多軌人聲、低沉單調的吉他以及有節湊感的低音,混合出如夢似幻的感覺。

《Rain》預示著《Revolve》即將問世。1966年8月5日,新專輯正式推出,在樂壇引起巨大轟動,人們對專輯的熱情罕見地超過單曲,宣告披頭士至今無人逾越的高產時期到來。

1967年發行第8張專輯《Sgt.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時,Beatles希望帶給樂迷們全新的音樂體驗,不僅花費700次以上的錄制時間和創造全新四軌錄音技術,這張專輯也被稱為Beatles最棒的一張專輯。在音樂上火力全開的Beatles,在時尚表現上也極為搶眼,專輯封面上的橘、粉紅、綠、藍亮面軍裝,正式宣告Beatles繽紛時期的來臨。再加上當時嬉皮文化彌漫的60年代,充斥自由和流浪的氛圍,就是Beatles吸取養分的美好年代。

當時男裝與女裝的界線漸趨模煳,原本在女裝上常見的亮彩色系爬上Beatles裝束,效法巴黎路易十四時代熱愛時髦打扮的“Dandy”美男優雅姿態,以各式花樣襯衫、渦紋花呢絲巾、天鵝絨西裝外套和皮草,呈現略為頹廢瘋狂版的Dandy男子。后世形容當時的Beatles造型,為他們冠上“孔雀”(peacock)的稱號,而這個名號也反映在正值演藝事業顛峰的他們,生活奢靡且沉浸于藥物的興奮刺激之中。

Bob Dylan的“微妙時代”

讓民謠音樂進化,甚至演變成全世界流行,不再屈就于地區性發展,歸功于1960年代的文青意識。1960年代是個微妙的時代,時尚進出“Space Age”,設計師們狂推“A-Line”迷你裙,大伙心思全迷上科技與對外太空世界的想像;這時間更是嬉皮文化發展的關鍵,年輕人也好,新崛起藝術家也罷,他們對政府和社會制度產生迷惘與不安,當時又因為長年越戰導致人心惶惶,許多知識分子透過文字、散文抒發己見,同時表達對自由的渴望。再輾轉借由音樂哼唱,造就新一波民謠音樂,而且這新樂潮還向世界各地擴散。

在這其中民謠歌手首推Boy Dylan,他反抗主流社會意識強烈,多被大眾認定反戰與民權運動,雖然他本人矢口否認。許多早期經典民謠音樂像是“隨風而逝”(Blowing in The Wind)或“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g”,都是他的自創曲目,堪稱是當時社會運動的圣歌。直到現在Bob Dylan歌唱生涯也有50來年,不停探索各式曲風,可他早期的民謠音樂卻是因為別人不停翻唱,才被人歌頌牢記在心。

1966年5月16日,Bob Dy Lan發行了《無數金發少女》(Blonde on Blonde)。這張專輯被Dytan形容為“纖薄尖細、卻狂野奔放,它充滿金屬質感、如同閃亮黃金。這是我獨特的聲音?!边@是Dylan最博采眾長、活潑歡快、艱澀難懂的專輯,就連著名的專輯封面照也模糊難辯。它是1960年代中期“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只有將《席卷而歸》、《重訪61號公路》、《無數金發女郎》3張專輯合起來解讀,才能窺探Dylan的深意。

而與Bob Dylan沾邊的另一位民謠音樂歌手Joan Baez,曾是Bob Dylan情人,也是這號自由萬歲人物。她算是讓歌詞暗喻德國納粹主義荼害無助猶太人的“多娜多娜”(Donna Donna),一曲紅遍全世界。在翻找Joan Baez當年演唱片段,會發現那時候的歌手似乎都拿著一把吉他,利用簡單的和弦彈奏出瑯瑯上口的旋律,搭配充滿暗喻反諷社會的歌詞,抒發憤憤不平聲音。

推出“概念特寫”的海灘男孩

1966年5月16日,海灘男孩(Beach Boys)發行了《寵物之聲》(Pet Sounds)專輯。它被廣泛地認為是西方流行樂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專輯之一。在許多音樂雜志的“最偉大專輯”榜單上,它都名列榜首。在滾石雜志評選的500張最偉大專輯中它位居次席。根據Acclaimedmusic.net上的調查,《Pet Sounds》是有史以來樂評家們最為贊賞的流行專輯。

在創作這張專輯幾個月之前,樂隊主腦Brian Wilson就離開了巡演,專注于他的寫歌和錄音工作。在專輯里,他編結出精妙的多重和聲音軌,把它們與各種音效,如大鍵琴、長笛、泰勒明電子琴以及狗笛等另類樂器,還有鍵盤和吉他這樣的傳統樂器結合在一起。

這張專輯被贊為和聲與作曲技巧的一次革命,人們尊它為第一張“概念專輯”,除了傳統的獨唱與伴奏之外,更是將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整張專輯的歌曲都圍繞著一個統一的主題。其音樂類型多元(迷幻、爵士、贊詩、經典、前衛),伴奏豐富(犬吠聲、火車聲、鈴鐺聲),細膩描繪了愛情的跌宕起伏,情到濃處(《Wouldnt It Be Nice?》),艱難維系、信任危機(《Thats Not Me》),情緒低谷(《I Just Wasnt Made for These Times》)。一首《God only Knows》與眾不同,這是一首流行曲風的贊美詩,但旋律仍如同天使之翼般優美。

人們紛紛把這張專輯歸功于Brian Wilson,卻忽視了Tony Asher的作詞(優雅地將威爾森挫傷的情感基調娓娓道來)與樂隊成員完美的和聲。Asher在作曲時致意了菲爾斯派特(Phil Spector)的特殊錄音技巧“聲音之墻”,這張出色的專輯與披頭士的作品難分伯仲。

“滾石”不生苔

“滾石不生苔”(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這句英文諺語彰顯了生命的活力,似乎也巧合地預言著:一個傳奇樂團,從誕生至今不曾停歇的源源生氣。滾石樂團(Roiling Stone),流行音樂史上最重要的樂團之一。當我們想起上世紀60年代,除7BeatLes,大概就是滾石了吧!同一個年代里最受注目的兩個樂團,前者有著溫文儒雅的浪漫色彩,后者則帶有強烈的叛逆與攻擊意味。好像光與影的對立存在,卻是音樂史上令人叫好的精彩年代。

團名發想自Muddy Waters的藍調同名歌曲,滾石在1962年成立。說是搖滾樂團,但到底什么是搖滾?是一種明確的音樂風格,還是一種對社會的批判態度?我們無以言傳這個詞匯的特殊魅力,但能確定的是滾石的音樂始終帶著像是深入骨髓般的藍調風格;也影響后世Punk、重金屬樂風的養成。在嬉皮風潮(Hippie)盛行的上世紀60年代,以“自我中心主義”的姿態開啟了一個風格。

滾石在1968年發行的“Beggars Banquet”專輯,還有1969年的“Let it bleed”,皆受到樂迷的喜愛與追捧。此時的專輯包含許多過去的經典作品,少有自己的創作。在藍調搖滾的基礎下,混合了迷幻風格。他們能引起廣大的注意,最主要是因為他們在音樂還有表演風格上的赤裸、不矯飾,直接表達出社會青年對于種族問題、國際局勢混亂還有迷幻藥物盛行的無力感。鮮明的叛逆態度,不只影響當時的英國青年,更為英國搖滾樹立明確風格,進一步輸出國際。嬉皮士:愛與和平的花之使者

流浪是嬉皮的人生哲學,自由是他們所追求的人生目標,而浪漫是他們對這世界保有的一絲純粹?,F代的嬉皮通常是指一種穿搭風格,而60年代的嬉皮是一群崇尚自由、自我意識的和平使者。在這個各種文化知識不停更迭的世紀,我們只不過是“21世紀”的開端,這些資訊以及想法的演進稀釋著過往的時代?,F代人活得越來越自主自由,卻被尚未完全突破守舊的觀念束縛,真正“open-minded”的其實是歷史。

60年代末,嬉皮風從美國吹起波及歐洲,不愿認同傳統價值觀的年輕人,堅持愛與和平的精神,紛紛出走步上嬉皮路徑,在浩瀚無垠的土地上過著像游牧民族般的生活。席卷西半球的“嬉皮狂潮”已經是半世紀前的陳跡了,文學、時尚、電影、藝術,都因青年時代的崛起而有了巨大的變化。而進入爆炸成長階段的搖滾樂,絕對是那騷亂的時代里,最生動、最鮮活的見證。

1966年10月,嬉皮在金門公園中舉行了“愛的游行”(Love Pageant),抗議LSD成為非法藥物,他們認為LSD是讓人們可以更認識自我,并且可以讓人去冥想、創造和表達藝術。LSD成為他們追求心靈解放的工具,甚至產生新的音樂、舞廳燈光、美術風格,新的文學風格和新的生活態度。1967年夏季,十萬青年涌入舊金山“Haight-Ashbury”街口,他們擊琴吟詩、喝酒狂歡,他們高喊“愛與和平、不要戰爭”。這場史無前例的青年時代大聚集,同時也是一場實驗意味濃厚的次文化社會運動,強調自我意識、主張社群分享、重視環保自然、對性愛采取自由開放態度,撼動了舊時代的主流價值觀,這場以舊金山為震央的大地震殘響回檔至今余波猶存,人們給他一個名字——嬉皮革命(Hippie Revolution)。1967年1月,嬉皮從舊金山金門公園開始,造成了美國西岸的“愛之夏”(Summerof Love)運動。

1967年2月,參加反越戰示威運動的游行者,就是花兒的意象的源頭,送給五角大廈外守衛的武裝警察一朵花兒,花童們在衣服上繡上花朵或以鮮明的色彩,在頭上戴花送花給每一個人,來傳達花這個符號所象征的寓意。其實,“Flower Children”跟“Hippie”幾乎是同義詞,指的就是1967年夏天進駐舊金山滿懷理想主義的那群年輕人。身上配戴花的主題、給路人贈花是“花童”的慣有作風,花兒象征宇宙歸屬、愛與和平。當時媒體采用了“Flower”這個字眼廣泛地指稱所有嬉皮相關的事物,ALien Ginsberg(垮掉一代詩人)的作品中曾提到“花的力量Flower Power”,是用和平的方式抗議戰爭殘酷無情的一股力量。

1967年5月,John Phillips(The Mamas&The Papas成員)為他的朋友Scott McKenzie,寫了“San Francisco”(Be Sure to Wear Flowers in Your Hair)一曲,發行后馬上造成轟動,這也順勢為“蒙特利音樂節Monterey Pop Festival”(John Phillips是主辦人之一),做了最好最有效的宣傳。

之后的Fantasy Fair、Magic Mountain Music Festival……到1969年的Woodstock,音樂祭成了60年代一去不返的神話,而場景是泥巴、酒精、藥物和搖滾樂。真正的狂野不拘泥于任何形式,意識到思想能夠自外一切脫疆馳騁的那一刻,你就自由了。

(編輯:九月)

猜你喜歡
滾石專輯音樂
Self-Supervised Entity Alignment Based on Multi-Modal Contrastive Learning
陶瓷文化傳承創新專輯
強震作用下崩塌滾石沖擊耗能損傷演化分析
兩張專輯,你更喜歡哪張? 區瑞強《致敬 Beyond》/張瑋伽《你最珍貴》
淺析不同邊坡下滾石的運動軌跡
SNH48組合7SENSES推出第三張迷你專輯《天鵝(SWAN)》
音樂
傻傻的
秋夜的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