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管齊下”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

2016-12-23 18:48宋超張銘鐘
人民論壇 2016年28期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生命教育高校

宋超+張銘鐘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始終將生命教育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環節,著重從自然生命教育、精神生命教育和社會生命教育三個方面,引導大學生把追求個體生命發展與實現社會和諧發展有機統一起來。

【關鍵詞】生命教育 思想政治理論課 高校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堅持“以人為本”,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推動尊重和珍視生命教育,是中共中央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和與時俱進的創新品質?!耙匀藶楸尽本褪窃谝匀说男腋I顬槟康牡那疤嵯?,以人的生命、人的終極發展為本。從思想政治教育本質層面理解,思想政治理論課就是對學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動和每一階段人生生涯進行關注和規劃的課程。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和學習過程就是一個引導和感知生命的過程,是社會價值、個人價值和教育自身發展規律統一于人的“生命活動”實踐的過程。

高校教育要關注人性的完善和人的價值實現

當前,受就業和社會各界期望所影響,我國高等教育過多地注重教育的職業性和社會性,弱化教育的精神性,這是很不科學的。眾所周知,教育源于生活,生活源于生命發展的需要,即教育應該關懷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關注人性的完善和人的價值實現,以及尊重和關懷他人的生命。教育除了提升人的專業技能與知識水平外,更重要的是教學生學會“做人”。但受物質主義思想的影響,社會對教育賦予了較強的工具性色彩,在學校教育中,人的生命成長與發展被淹沒在“有用的教育”這一實踐大潮中,缺少了“人之為人”的教育,缺少了對生命尊嚴的認識、對生命價值的理解,以及對人生意義的思考。為了應對這種物化教育,生命教育成了應對異化教育的利器之一。生命教育包括生命安全、生活態度、生活技能、生理調適,以及培育人的生命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教育內容,它與現代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目標與內容有許多一致的地方??梢哉f,在目前所有高等教育實踐中,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開展生命教育方面有著其他教育不可比擬的優勢。

引導大學生把追求個體發展與實現社會和諧發展有機協調起來

人的生命誕生時僅僅是一個肉體自然生命的存在,只有隨著人的第二次生命力——精神生命的誕生,“人”才真正誕生,人還在肉體與精神生命之間搖擺。①誠然,在現實生活世界中,人有生理需求,也有精神需求,為了獲得和滿足需求,人必然具有“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這樣一種精神境界,要處理好“人與自己”“人與社會”(包括“人與他人”)“人與自然”三層關系,涉及到的是三大領域:自然、精神和社會,相應地,思想政治理論課之于生命教育的內容也包括三方面的教育。

第一,重視自然生命教育。每個人出生后就具有自然生命,自然生命要適合社會發展,離不開某種環境影響,物質的和精神的環境。馬克思認為,人有能動的自然力、生命力,以天賦、才能和欲望存在于人身上,但是,這些存在物是被動的、受制約的??梢赃@樣理解,人類是自然存在物,在對天賦、才能和欲望的認知和作用下成為對象性的人,塑造某種形象;反過來說,人通過認知和作用才能直觀自身,并面對現實的自我形象回答“人是什么”。那么,教育在其本質上應該是一種使人認知、改變自己并作用于自然的途徑與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能了解大學生的生命成長及需求動機,培養大學生與大自然共生、共存理念,并在適應自然、改造自然中去滿足、升華、規范人們追求快樂與幸福的本性。

第二,關注精神生命教育。黑格爾說:“人的本質是精神的?!比耸怯兴枷氲?,人的生命活動是受一定思想指引的,在社會實踐過程中,人洞悉了以物質為基礎的生活活動本身的含義,并把這種認知變成自己行動意志和活動意識的精神性對象。人的精神生命有其共性也有其個性,在個性層面凸現了個體獨特的內在世界與生命理念,在共性層面凸現了人的價值追求,是衡量人存在的深層標尺。對思想政治理論課來說,擺在面前的現實問題是如何引導、提升人的精神生命,如何喚起生命的超越意識和激發生命的發展動力。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引導學生的精神性發展,關涉人的精神建構。

第三,聚焦社會生命教育。從教育對象來看,作為教育對象的“人”不僅僅是生物學意義上的“自然人”,更是生活在一定現實社會環境中的“社會人”。一個自然生命體的人要發展成為具有社會生命體的人,就必須在其自然生命體的基礎上,通過社會遺傳這個過程和途徑獲得。而思想政治理論課顯然是實現社會遺傳的有效途徑,其價值除了體現在社會進步與發展層面,還體現在對人的作用上,即關注人的發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核心思想是要引導學生思考“為何而生”的意義,通過系統性理論與概念的揭示,幫助大學生深刻把握生命的本質、意義和價值,理解生命原本是一種社會關系下對自己的承諾,是一種義務和責任;同時,思想政治理論課也教會大學生在經濟社會中學會“何以為生”的本領,引導大學生把追求個體生命發展與實現社會和諧發展有機協調起來。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應該注重整體性和動態性

首先,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要凸顯倡導生命存在的意義。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通過課程滲透生命教育,讓學生認識到生命不只“在學習中生長”,還要“在學習中成長”,成為一個能認識自我、尊重他人、探索生命的價值與意義的人。一方面,讓大學生把關注生命、尊重生命、發展生命、有效促進生命價值作為自己的任務;另一方面,積極發展個體生命的自主性。關于人的生命的自主性,馬克思認為,“人類的發展要經歷三種基本形態:群體主體、個人主體、自覺的類主體”。 ②思想政治理論課通過培養人的生命自主性引導人探錄人生的真諦,培育大學生在生命追求過程中堅持社會的價值取向,實現個體自由的自覺活動。

其次,思想政治理論課注重尊重生命和激發高尚精神世界的理念。思想政治理論課有完整的知識體系,其所涵蓋的生命教育就是通過教育將大學生對生命的認知從生理層面、生活領域引領到深層次的價值層面和社會領域,闡釋生命的整體性、系統性和至上性,并開發生命價值實現的活動,其終極意義在于推動大學生生命的漸次發展。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傳授的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念、法治精神等內在于主體的尊重生命的精神品格;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應從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體驗層面注重傳授道德、愛國、法治、社會規則和制度規則,克服內在服務于人的生命發展的經濟社會文化科技等工具性思想,側重介紹與闡釋人類對待生命的理性精神和創新意識,注意從生態文明視野下對尊重生命的傳統美德加以理解,并把生命教育貫穿于我國文化思想傳承與社會生活發展的各個層面。

最后,思想政治理論課應注重整體性和動態性。生命教育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指導下的一種蘊含多重實踐方式的活動,其最大的特點就是作為一個整體在個體生命成長與其所處的社會、自然環境的關系中系統展開,在開放和實踐過程中尋找個體生命的完整性,在學習和交往過程中去體驗、感悟生命的意義。實踐性、生成性、平等性、審美性和創造性正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生命教育教學的要義所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基礎在于社會生活,重點在于將生命教育中所包涵的文化心理、價值期待等滲透到大學生的理論學習、生活理想、人格養成、規則遵守、人際交往和價值實現等過程中,不斷幫助大學生超越其自身自然和生理生命的有限性,對所生存環境中的其他主體保持必要的理性,既要在人類認知和心靈方面對其他生命保持尊重和關照,也要在生態系統中維護自身與大自然的可持續動態平衡。

(作者均為西安科技大學副教授)

【注釋】

①劉濟良:《生命的沉思—生命教育理念解讀》,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第27頁。

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67頁。

責編/潘麗莉 孫娜(見習) 美編/ 宋揚 王夢雅(見習)

猜你喜歡
思想政治理論課生命教育高校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與策略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藝術探究
基于綜合能力測評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卷考試改革
淺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語文教學中的生命教育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