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上產業融合之路的大竹特色農業

2016-12-23 09:37李秉龍
人民論壇 2016年38期
關鍵詞:醪糟苧麻香椿

李秉龍

四川省大竹縣——位于北緯30°,被譽為川東第一城,素有中國苧麻之鄉、中國香椿第一縣、中國醪糟之都、中國糯米之鄉、川東綠竹之鄉的美譽,大竹具有鮮明特色的現代農業已經走上了產業融合之路。

塑造品牌,使特色農業走上產業融合之路。大竹縣的特色農業發展具有較好的基礎,他們為了鞏固提升中國苧麻之鄉、中國糯米之鄉、中國醪糟之都、中國香椿第一縣的品牌價值,通過延長產業鏈,提升了現代特色農業的附加價值。一是延長苧麻產業。大竹縣自商周時期開始種植苧麻,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是大竹傳統的優勢產業和主導產業。大竹縣被評為“全國苧麻生產基地縣”,2006年獲“中國苧麻之鄉”美譽,2009年“大竹苧麻”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二是延長糯米產業鏈。糯米是制作醪糟的原料。大竹縣醪糟制作源于漢、盛于清,享有“中國糯米之鄉”“中國醪糟之都”的美譽。通過加快發展醪糟加工業,使糯米產業的價值進一步提升。目前大竹縣的加工企業已達數十家,年綜合生產能力為10萬噸。三是延長香椿產業鏈。自2006年以來,大竹縣按照“擴大種植面積、加強基地建設、堅持品牌戰略、強化科技支撐”的思路發展香椿產業,通過政府主導、部門引導、項目推動、農民參與等方式,加快推動香椿的發展。目前全縣香椿種植達到了10.3萬畝,建成萬畝優質香椿示范基地2個以及“中國香椿母本園”,形成了以點連線、以線成片的規模效應和基地效應。年產鮮活椿芽2.5萬噸,產值7.5億元;人均增加收入5500元,在“十二五”期間,幫助1.1萬余人實現脫貧。

培育龍頭,為特色農業的產業融合構建運行機制。要讓特色農業走上產業融合之路,必須通過培育龍頭企業,建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形成特色農業產業融合的運行機制。為此,大竹縣堅持以農業家庭經營為基礎,發揮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的引領作用,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和農產品精深加工,以一產促二產三產,以二產三產帶一產,使得特色農業產業融合出現了協調發展的態勢。一是政策扶持壯龍頭。二是園區集聚增效能。大竹縣積極推動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向園區集聚發展,延伸產業鏈,做強精深加工,充分發揮其內聯千家萬戶、外接內外市場的功能優勢。進而有助于降低政府提供公共產品的成本,使相關產業合作競爭,也為相關第三產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三是利益聯接創共贏。特色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必須形成利益聯接和共贏機制,為此,大竹縣積極推廣訂單農業、二次返利、土地入股等發展模式,構建起“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聯接機制,形成了企業增值、農民增收、財政增稅的多方共贏格局。在“十二五”期間,依托新型經營主體幫助1.2萬余人實現了脫貧。

建立標準,為特色農業的產業融合凝聚驅動力。在特色農業產業融合的發展進程中,標準化和信息化具有基礎性和引領性作用。為此,大竹縣嚴格按照田區、業區、景區、社區“四區”合一的要求,大力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萬畝基本農田建設綜合示范區、鄉村旅游體驗示范區、農村信息化與農產品電商平臺建設。一是狠抓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按照“國家一流,丘區樣板”的目標定位,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二是狠抓萬畝農田基本建設綜合示范區建設。大竹縣連續三年推動三輪3萬畝農田基本建設綜合示范區建設,同步實現“山水林田路、機電氣園房”綜合治理和水網、路網、田網、林網“四網”建設,累計建成農田基本建設綜合示范區6.64萬畝。三是狠抓鄉村旅游體驗示范區建設。依托廟壩鎮長樂村、寨峰村、五桂村等幸福美麗新村,突出“五樂”主題,加快建設精品鄉村旅游體驗示范區,逐步形成“秦王桃+果醋深加工+鄉村旅游”的三次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四是狠抓農村信息化和農產品電商平臺建設。發揮政府的引領作用,統籌有線、無線技術手段,推動寬帶進村入戶,提升信息網絡的覆蓋面和普及率,大力實施電子商務人才培訓計劃。

責編/ 潘麗莉 宋睿宸(見習) 美編/李智 于珊

猜你喜歡
醪糟苧麻香椿
醪糟:舒筋活絡,大補氣血
香椿吃前要焯水
香椿魚
中國草中國寶
賣醪糟的老爺子
專家解讀苧麻產品質量及檢測
2016年度湖南省苧麻精干麻質量分析
湖南省纖檢局制定的國家標準發布
走紅的香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