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廢棄工業遺址景觀的再利用研究

2016-12-23 16:05白雪皎
科技創新導報 2016年23期

白雪皎

摘 要:針對廢棄工業建筑遺產保護研究已成為世界性熱門課題,不僅帶動了國內外工業建筑遺產保護理念的提升,也彰顯了工業遺產包涵的歷史“技術”、社會“藝術”和經濟等綜合價值。作為一個城市歷史文脈的見證,工業建筑遺產也蘊藏巨大的文脈價值內涵。文章提出結合城市文脈傳承的工業建筑遺產保護和再利用策略,將對國內城市工業遺產保護和文脈傳承發揮借鑒意義。

關鍵詞:廢棄工業遺址 城市復興 文脈傳承 生態開發

中圖分類號:TU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8(b)-0086-02

工業革命在推進了城市化進程、產業結構的調整的同時,帶來的除了增高了世界多數人們的生活標準之外對環境的破壞也隨之而來。針對環境破壞帶來的環境惡化問題已經開始敦促人們開始思考,這種以掠奪自然資源破壞環境為代價的工業文明,是否還應該繼續下去。與此同時,工業原料的短缺、國家政策的變化導致工業被迫停產或轉移,城市區域內大量的土地被廢棄、閑置的問題也成為人們當下熱議的話題。所以,通過對其景觀進行生態化設計使其向積極的生態環境轉型并能夠在絢麗的城市環境中重獲新生,同樣也成為當下景觀設計師面臨的重大課題。

1 廢棄工業遺址景觀的開發意義

1.1 歷史文脈傳承

在城市環境建設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如何在設計過程中凸顯城市歷史文化要素的同時仍能夠張揚城市個性,已經成為城市間優勢體現的重要方面。單霽翔曾指出:“一座城市在其發展建設過程中,如能注重自身的文化內涵,重視自身文化特色的保護和弘揚,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就能成功建設一座未來的理想城市!”如今,廢棄工業遺址的再利用已經成為延續城市文脈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所以,如何通過對廢棄工業遺址資源的挖掘與保護加強城市歷史文化特征的營造,使城市綜合競爭力得到提升也成為了當下城市建設中重要的議題之一。

1.2 城市標志性符號

當今科技信息技術的發展,使我們的觀察角度發生了許多的變化,從而提升了我們認識事物、再現事物的能力,但即便如此我們仍然會受困于觀念、視野、角度的局限,從而導致模仿、克隆現象的發生。導致既失去了原有的歷史風貌也沒有設計出具有延續傳承使命的建筑。

所謂城市符號,是能夠代表一個城市形象,發展程度以及工業科技現狀的標志性構筑物。它是能夠代表一個城市的對外形象,也是外界認識和了解一座城市內涵最直觀的體現。城市符號像是塵封已久的歷史所凝固的記憶,記憶與現實的碰撞又加深了對歷史的認知。它不僅僅是對一個城市過去的追憶,又包含了對未來的遐想。所以,“打造”城市符號,展開造城運動,成為建造新型現代城市的一個重要手段。

1.3 易于特色產業開發

如若將一些具有保留價值的廢棄工業建筑完整的保留下來,同時對其進行一定的更新利用,不僅能使原有的舊廠房重新煥發生機,還能對城市特色產業的開發提供便利條件。通過公開招商將特色產業引入工業園區,以北京798藝術區為例,它將一個廢舊廠區變成了時尚社區并將具有同一類屬性企業加以集聚,產生聚集效應,提高企業自身的創新能力和經濟效益的同時,給藝術家的創作營造了一個思維活躍的氛圍。

2 廢棄工業遺址景觀的開發模式

2.1 文化場館模式

在許多發達國家將廢棄的工業遺址改造為文化類場館的案例屢見不鮮。2005年英國最高博物館獎—— 頒給了南威爾士布萊納文鎮大礦井博物館。大礦井博物館由一個廢舊礦井改建而成,它的建成不僅再現了英國煤炭工業的歷史,還講述了生動獨特的故事,給參觀者帶來不可多得的情感和知識體驗。像這種針對廢棄工業遺址的再設計重在保留工業實體本身的同時,也突出工業遺產的歷史資料性及場景體驗,賦予其展示、科教功能,從而達到既傳承又獨立的雙重使用效果。

2.2 商業模式

廢棄工業遺產場地往往是偏離城市中心的經濟衰退地帶,即便以前它是作為城市核心而建造。對于這樣的工業遺產地,對其進行改建通常采用的手法都是保留全部或部分工業遺產地的主要構筑物和歷史的表皮,以便舊形態的延續和新形態的介入。通過這樣的處理營造或傳達某種獨特的氛圍的同時,賦予其新的功能將其變為開發為帶有時尚氣息和藝術韻味的休閑街區。

3 廢棄工業遺址景觀開發再利用的原則

3.1 保證資源利用的同時重塑生態環境

目前,我國工業遺跡的生態環境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何將廢舊工業遺址地劃作生態恢復區和后工業景觀帶,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首要問題。所以,景觀設計師應通過將環境保護、再利用等因素加入設計中,將原有的工業廢棄環境改造成為一種健康發展的動態生態系統。并且,通過對工業廢棄結構以及材料的強調,提高使用過程中對其自然特性的關注度,從而達到既保護了歷史的記憶又恢復了生態環境的同時還更新了城市形象。

3.2 尊重歷史

工業遺址的設計與再利用要以突出工業遺址對于城市記憶的不可取代性和合理利用及可持續發展為前提。區別對待每一處遺址,強調個性。既強調其自身價值也保護了遺址的完整性,這不僅活化了工業遺址使其有機融入城市更新的進程,也實現了其功能的重塑與價值的重現。

3.3 對工業遺址的開發切勿盲目追隨

工業遺址改造經歷了百年的考驗是對經驗總結與教訓的基礎上逐步成熟完善。通過對現有工業遺址改造方案分析,總結出城市工業遺址的再利用目的不僅僅是改變一塊土地的貧瘠、荒涼,也不僅僅是保護部分景觀的遺跡,更是環境藝術、生態等處理手法的運用,它最重要的目標是通過改造,為工業衰退所帶來的社會、環境問題帶來新的解決方法,同時增加城市多樣性,而不是一味地跟隨國外的潮流進行改建重塑,要知道我們是具有自己國情的獨立民主國家,我們所建造的一切都應是具有本國特色的建筑,如若盲目跟風必定會造成脫離現實的不切實際的后果。

4 結語

與其他發達國家比較,現階段我國針對廢棄工業遺址景觀設計存在對工業遺址景觀價值的認識以及實踐經驗的不夠等問題,造成目前中國工業遺址景觀設計還處于起步階段。因此,需要我國景觀設計師在借鑒國外優秀工業遺址改造工程的基礎上,在造出具有我國特色、可持續發展并且具有延續傳承歷史文脈特色的工業遺址。這也要求本國景觀設計師對其本國工業遺址開展更深入的研究提出要求。

參考文獻

[1] 李魁.城市文化遺產保護性開發研究——以西安大唐西市項目為例[D].西北大學,2009.

[2] 王向榮.生態與藝術的結合——德國景觀設計師彼得·拉茨的景觀設計理論與實踐[J].中國園林,2001(2):51.

[3] 張杰.石敦碼頭區改造——后工業時期的城市再生[J].國外城市規劃,2000(2):32-36.

[4] 王向榮.西方現代景觀設計的理論與實踐[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5] 李先逵,許東風.工業遺產價值取向的評析[J].工業建筑,2011(10):37-40.

[6] 孫俊橋.走向新文脈主義[D].重慶大學,2010.

[7] 周慧瓊.工業遺址改造的創意園區景觀設計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25).

[8] 劉思,沈守云,廖秋林.工業遺址保護及再利用中的景觀思考[J].現代園藝,2013(7):53-54.

[9] 李輝,洪靜.基于工業遺產地的休閑景觀開發模式探析[C]//2006年文化遺產保護與旅游發展國際研討會,200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