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看“幼小銜接”

2016-12-23 20:45楊雄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聯動機制幼小銜接幼小

楊雄

2016年5月20日至6月20日是第五個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主題是“幼小協同,科學銜接”。由此,足以看出“科學銜接”依然是問題的焦點和癥結,“小學化”傾向依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到底應該如何“科學銜接”呢?看看專家們給出的“藥方”。

于海臣:兒童精神發展視角下“幼小銜接問題”的審視

通過研究分析,已有理論研究和實踐對解決幼小銜接問題存在著許多不妥之處,主要表現在:表面上的銜接多于內在的銜接。表面的銜接多集中在學習方式、教學評價、人際關系、作息時間等方面。要么關注知識的獲取,要么關注社會情感的養成;或者通過設置學前班加強知識與技能的訓練,或者強調在同一環境學習。雖然這些措施有助于緩解銜接中“斷層”現象,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幼小銜接問題。那么到底怎樣的方式才是解決幼小銜接問題有效而可行的做法呢?

我們認為應以促進兒童精神發展的理念統領幼兒園和小學的教育理念、培養目標、教學方式,使之既能體現幼小或小幼不同學段的一致性也能體現二者的差異性。只有站在促進兒童精神發展這一角度,才能最終實現兒童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才能從根本上實現幼小或小幼銜接。

(摘自《陰山學刊》20l5年第10期)

陳莉:幼小銜接聯動機制的構建策略

幼小銜接還存在不少問題的原因是基礎教育的鏈條上尚未形成有效的管理機制,這亟待通過構建幼小銜接聯動管理機制,推進幼小銜接工作的有效開展,讓幼小無縫銜接成為可能。所謂“幼小銜接聯動機制”,就是指幼兒園、小學在開展幼小銜接工作時采用的固定的聯合、合作的模式,以及為了保障這些聯合活動模式能夠正常運行所運用的保障和調控手段。

構建幼小銜接聯動機制,能有效調動家長、小學、幼兒園及社會資源等多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幼小銜接順利、科學、規范進行,協調幾個平行機構合作開展幼小銜接研究。但保障“聯動機制”的落實需要教育主管部門統籌規劃、全面部署、規范要求、管理到位。由于幼兒園和小學是相對獨立的兩個機構,屬于兩個不同學段,缺少相互的溝通和交流,這一系列聯動機制的推進有賴于行政部門的推動,這也是幼小銜接能否順利、規范開展的關鍵。

(摘自《教學月刊》2016年第1/2期)

虞永平:科學的幼小銜接關鍵是什么

科學的幼小銜接,要求幼小協同,家園、家校配合,關鍵是幼兒園、小學和家長要了解、理解并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共同營造有利于幼兒適應小學生活的氛圍,循序漸進,因勢利導,讓幼兒成為小學生活的向往者,成為小學學習主動的準備者,讓入小學不再成為困擾幼兒的因素,而是成為促進幼兒成長的動力。

對幼兒園來說,與小學銜接是一項基本的工作,這項工作融在幼兒園三年的教育過程中,融在幼兒園日常工作里。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的,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雖然也鼓勵幼兒對文字、符號感興趣,但幼兒的學習主要是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因此,幼兒園要引導幼兒感知、思考、表達和創造,這是最重要的入學準備。此外,幼兒的心理準備、習慣和能力的準備也非常重要。因此,入學準備不是讓幼兒去提前學習小學的內容,而是要讓幼兒充實感性經驗,提升學習能力,養成學習習慣,調整情緒情感,為小學學習打基礎。

對于小學來說,與幼兒園的銜接是一項本職工作。小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決定了他們主要通過符號學習獲得新知,但低年級的學生,需要很多的實際操作和感性經驗的支撐。因此,幼小銜接需要小學積極參與和配合,要提前介入,以了解大班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為重點,堅決落實免試入學,堅決實行零起點教育,根據新生的特點改革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注重小學教育的生活性、游戲性和情境性,努力幫助新生愉快、順利地適應小學生活。

對于家長來說,要在幼兒園的指導下學習和理解《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精神,要切實理解和踐行科學育兒的理念,不要做幼兒園教育“小學化”鼓動者和脅迫者;配合幼兒園和小學開展正常的銜接教育,努力做小學零起點教育的支持者和監督者。家長要在與兒童共同生活的過程中,傾聽他們的心聲,多陪伴,多鼓勵,多討論,讓孩子帶著對小學的憧憬和向往,愉快、積極地融入小學生活。

(摘自《幼兒教育》2016年第6期)

郭良菁:幼小銜接不是提前“為小學”做事

人生的地基亦需“混凝土”來澆筑: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都在為人生奠基,人生大廈的地基用什么來澆筑,需要參照近期的學校生活、遠期成年后的個人和職業生活來思考。立足社會需要多方面的素養自不待言,即使只著眼于提升學業成績,也需要一個由多方面素質“混凝土”。

澆筑起來的“堅實基礎”:學業學習需要廣泛生活經驗、與他人建立信任關系的能力、用語言溝通的能力等。占用幼兒發展這些基礎能力的時間,去提前學習小學學業,有可能造成其他基礎素養的缺失,無異于只用沙子打地基。

人生旅途無需以“速度”早論成?。荷姝h境中的競爭和壓力,常令成年人不自覺地將人生發展的長期過程想象成短跑競賽,不允許孩子在起跑線上有任何閃失,誤以為出發時不在前幾名,到“終點”也無法搶得先機。焦慮感讓他們很難欣賞到孩子已有的跑步才能和努力跑的品質。當孩子在某方面發展“未達期望標準”或“不及他人”,就會讓家長和老師難以忍受,加劇他們對孩子未來的“不確定感”。

人生早期的持續發展需要各方合力銜接:幼兒園和小學教育同屬“基礎教育”,很多基礎素養猶如埋在地下的地基,看不見,卻缺一不可,它們相互交織,支撐起每個人未來發展的大廈。無論是家長、幼兒園、還是小學,不把兒童的學習窄化為“小學學業”,幫助孩子興致勃勃地投入對周遭事物、生活和自我的探索,過有意義的當下生活,本身就為下一階段發展做著準備。幼小銜接不應被視為需在入學前的一段時期“為小學”而做的事,而應被理解為在整個童年早期提供豐富、連貫的學習機會。

(摘自《中國教育報》2016年5月22日)

猜你喜歡
聯動機制幼小銜接幼小
蘇州吳江區“三舉措”強化應急聯防聯動機制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銜接
幼小銜接真正該做什么
從養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穩銜接
“多規合一”聯動機制研究——以石家莊市為例
省際路網聯動機制的錦囊妙計
簡談大班幼兒跳繩能力的培養
重視“幼小銜接”幼兒教育更出彩
幼小銜接,學前準備知多少
農村幼兒園“幼小銜接”的“五步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