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視域下高校學生工作創新模式構建研究

2016-12-23 20:57許倪倪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6年11期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微信平臺創新模式

許倪倪

摘要:隨著社會的現代化發展,信息技術水平有了質的提升,加之互聯網的全面普及,直接在人們日常生活當中的各個方面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新形勢下,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全速發展對當代大學生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大學生工作順勢成為了當代教育的重要課題,如何推進高校大學生工作水平的提升已經上升到了新的高度?;ヂ摼W背景下,各類互動軟件全面普及,微信作為新的即時性交互軟件,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作用不容忽視,同時發揮其多元化優勢也有利于將之發展成為高校大學生工作模式創新實踐的重要驅動。但前提是要能夠充分認識到微信平臺對當代大學生所帶來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以此為出發點,淺談基于微信平臺的高校大學生工作模式的創新對策,以期為更多高校大學生工作者工作實效性的進一步提升提供些許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微信平臺;高校大學生;大學生工作;創新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6)11001003

當前,全球化發展進程不斷加速,互聯網的普及成為了國家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在此形勢下所面臨的挑戰越發嚴峻,因此當前各界關于大學生工作的研究力度也隨之不斷加大。高校大學生作為社會發展的后備力量,保證當代大學生工作質量的實效性意義重大。在互聯網技術發展與各類移動智能終端普及的作用下,以微信等信息化軟件為代表的新媒體時代強勢到來,微信作為應用最廣泛的移動社交軟件,憑借著強大的優勢性特點而成為了當代大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伴侶。同時,當代大學生作為新生代群體,具有著鮮明的時代性特征,主要表現為對新生事物具有極強的接受能力并且思維也極具創新性。而全球一體化時代背景下多元意識形態與價值觀的傳播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尤其是新媒體時代下大眾傳媒的開啟,更借助微信等軟件深刻地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認知[1]。對此,高校大學生工作者有必要緊隨時代發展的步伐與時俱進,充分把握住新媒體時代的機遇,致力于通過微信平臺的優勢性功能推進高校大學生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微信平臺概述

微信是近些年由騰訊公司推出的一款全新應用軟件,屬于聊天軟件,能夠即時發送文字、圖片、語音和視頻,同時支持多人同時在線的群聊模式。除此之外,微信的優勢性功能還在于其公共平臺的提供與消息推送等功能,并且信息主體還能夠發布朋友圈。該軟件為用戶拓展了巨大的交友空間,用戶通過對“搖一搖”“附近的人”等功能的使用便能夠輕松地查找與填加好友,或者關注微信公眾平臺接受各類消息的推送,對所有信息內容與短視頻亦能夠發送到朋友圈實現信息的共享。隨著現代信息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微信不僅拓展著平臺載體,更在多元化數據網絡的支持下更新出了諸多版本,賦予了信息傳播的虛擬性、精確性、私密性、即時性和裂變性[2]。筆者認為,其主要特點包括幾個方面:第一,使用成本低,所有功能均免費;第二,運行所需流量少;第三,多樣化信息交互手段能夠更好地滿足不同客戶的多元化需求;第四,交流形式基于文字而擁有了更廣闊的拓展空間;第五,推動了社交關系的立體化發展。綜合微信的特點來看,就是在互聯網和現代移動通信技術的共同作用下的一種全新的信息傳播載體[1]。微信的功能始終伴隨著技術的發展而不斷趨于完善,作為即時通訊軟件,其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QQ的地位而成為了新的主流,不僅具有著更多的系統支持平臺,更能夠跨通信運營商提供服務,也打破了傳統信息交互的文字限制,實現了語音、視頻和群聊等交流模式,因此廣受歡迎。

正是基于上述主要特點,微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開啟了新的發展之路,在短短幾年之內大規模普及,自媒體時代正是由此而生,因為其傳播方式已經不再局限于線性傳播,同時也不同于網絡化傳播,而是一種個性化十足的精細化裂變式傳播模式,無論信息傳播的深入和廣度,目前尚未有媒介產品能夠企及。當代大學生作為社會發展的新生力量,成為微信平臺規模最大的用戶群體實為必然趨勢。

二、微信平臺對高校大學生工作的影響

隨著在人們物質生活水平飛速提升的新時期,以及移動智能終端的大規模普及與迅猛更新,微信憑借著強大的優勢打破了人與人之間的傳統交流模式,作為當前最為“主流”的信息交互軟件,覆蓋的群體規模自然越來越大。大學生作為當代青年群體,實為未來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該群體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對于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極強,成為微信規模最大的用戶群體亦成特定格局。然而新媒體形勢下微信軟件信息的傳播,多元化態勢勢不可當,對于大學生的影響至深,且這種影響亦呈多元化之勢。對于當代高校大學生工作來說,可謂是機遇和挑戰并存[3]。

1微信平臺對高校大學生工作的積極影響

首先,在微信等新媒體平臺生成之前,高校大學生工作的開展多以傳統的方式為主,即便能夠進行面對面交流,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師生關系的影響而存在著諸多的不便因素,因此對于大學生工作實效性的提升來說相對困難,在此領域當中的研究力度雖在不斷加大,但收效甚微。微信平臺的應用,打破了傳統大學生工作形式和格局,并突破了師生交流的時空界限,為高校大學生工作體系的多維度與全天候構建創造了無限的可能,大學生工作者能夠借微信的優勢同大學生進行有效溝通,直接為大學生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同時也延長了大學生工作的時間。尤為重要的是,以微信為渠道的交流模式直接促進了高校大學生工作體系的扁平化,提升了溝通效率。強大的社交功能將高校大學生工作從實體空間直接搬到了互聯網環境中,由此對于教育環境來說無疑就是一種優化。

其次,高校傳統大學生工作的開展需要采用傳統的方法,在工作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很難進行有效創新。對于當代的高校大學生來說,普遍擁有著個性化的追求,同時更具有著展現自我的心理需求。微信平臺構建了自媒體時代的“人人”傳媒格局,高校大學生在微信平臺中滿足了主體性需要,加之虛擬性與人際交往的私密性更有利于幫助大學生卸下心防在此環境中敞開心扉[2]。大學生工作者能夠借此對大學生的思想動態進行更直觀且更高效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微信平臺的開啟,直接囊括進了互聯網的所有優勢,通過圖片與視頻等的展示將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論有形化,并基于微信平臺平等對話的實現提升了大學生對大學生工作的接受程度。尤為重要的在于,這種基于微信平臺的有效互動能夠通過多層級傳播優勢進一步深化師生之間的心靈交流與情感互動,因此對于高校大學生工作來說實為巨大優勢。

第三,高校大學生工作的傳統載體就是高校的固定空間,而微信平臺作為新媒體環境下的重要傳播工具,亦為高校大學生工作提供了全新的信息傳播渠道,教育載體也就隨之豐富了。比如在大學生教育工作中利用微信開設“微課堂”,整合大學生的興趣點,保證教育工作內容的感染力和針對性?;蛘咴谒枷胝卫碚搶W習載體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線上與線下之間的互動,不僅有利于更高效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更有利于深入挖掘出學生更大的潛力。另外,微信應用于大學生工作的優勢主要體現在高校大學生工作者能夠打破時空限制,隨時隨地在微信平臺傳播各類信息,有利于擴大大學生工作的影響力進而保證教育實效性的提升。尤其是在這樣的交互模式當中,大學生能夠更好地表達出自身的真實想法,也就更有利于大學生工作的深入展開,并通過交流的有效性吸引大學生參與其中的積極性,從而助推高校大學生工作進程的深化[4]。

2微信平臺對高校大學生工作的消極影響

首先,微信平臺開啟了大眾傳媒時代,賦予了所有人以平等的話語權,同時互聯網的特點決定了監管的難度。在此背景下,微信平臺等于給大學生提供了一個“自由發言”的平臺,這種對個性化發展的縱容將直接弱化傳統時期青年群體的“精英意識”,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大學生的集體觀念,使大學生的主體意識過分強烈,為大學生工作的開展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另一方面,大學生在微信平臺當中具有了平等的發言地位,對于自我思想意識的表達成為了大學生主體性體現的重要方式。如此,高校大學生工作者不再具有傳統權威地位,要想保證大學生工作的有效性也就需要更加倍的努力。同時,對于大學生工作的接受也不再滿足于傳統的被動形式,這種由自我意識主導的對思想政治權威性的挑戰直接影響著高校大學生工作開展的實效性,因此不容忽視。

其次,微信平臺憑借著技術優勢具有著較大的控制難度,同互聯網一樣,信息的傳播內容與傳播范圍具有著諸多不可控性,加之大學生的思想認知水平尚處于不完全成熟階段,相對來說較容易受到不良或虛假信息的誤導。與此同時,各類不利于大學生工作的反向信息傳播也能夠借互聯網實現病毒式的擴散,由此造成的強大輿論影響力勢不可擋,這種多元思想意識與價值文化的交互性致使信息的復雜程度越來越高,低俗、暴力、黃色與泛娛樂化信息也必然充斥其中,這種文化滲透的作用將直接干擾著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意識,直接為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順利開展帶來了強大的阻礙因素,也就大大增加了高校大學生工作的難度。

第三,雖然微信平臺具有著諸多的傳播優勢,但除了公眾號以外的信息內容往往具有著一定的字數限制。與此同時,大學生對于各類信息準確性的判斷能力并不高,加之某些圖謀不軌者的惡意變更,很多信息在經過多級傳播之后已“面目全非”。綜合來看,這種碎片化的信息泛化與信息內容真實性的“跑偏”致使當代大學生所獲取的信息并不具有全面性和客觀性,大學生對于微信信息內容停留在表層的閱讀無疑會致使當前大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因對信息缺乏全面了解,而逐漸形成片面與偏激意識,尤其是在個別歪風邪氣與“歪理邪說”的引導下更容易迷失自我,正確思辨能力的養成也就相對困難,大學生工作的開展,也必將因此而面臨更大的困難[5]。

三、微信視域下高校學生工作創新模式構建策略

在新媒體時代,微信在大學生群體當中的全面普及已成必然趨勢,高校大學生工作的本質即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基礎,對大學生的發展進行全面的指導,同時也包括高校大學生的事務管理等方面。盡管微信的應用對于高校大學生工作的開展具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同時存在的挑戰亦不容忽視。大學生的發展基礎即良好的思想政治核心價值觀。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大學生工作創新模式的構建需要充分利用微信平臺的優勢,做好如下幾方面工作:

1搶占微信平臺陣地,拓展高校大學生工作渠道

在新媒體時代,微信平臺成為了人們傳播信息并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時,因交互軟件的互動性,使得微信平臺已經成為了人們對于某種信息達成共識的“教育”場所,這種借“微力量”所形成的新的力量能夠急速擴大與聚合。因此,高校大學生工作者應當對微信平臺的優勢有正確的認識,并加大對此優勢的利用力度,將微信平臺視為當代大學生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在此基礎上不斷強化陣地意識,全面調動起高校學生會與黨組織的力量,創辦高校官方微信公眾號,打造良好的大學生工作環境基礎。而后,由高校大學生工作者帶領廣大教師與輔導員開通微信平臺,同學生之間架構起微信平臺網絡,推動高校大學生工作信息在微信平臺網絡當中的全面傳播,如此能夠最大程度地拓展高校大學生工作渠道,使高校大學生工作的實效性能夠全面提升。

2善用微信平臺功能,創新高校大學生工作方法

微信平臺的功能優勢表現在諸多方面,對于大學生工作來說,微信平臺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其作為大學生的表達空間,有利于幫助大學生工作者獲取到更真實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動態。相對來說,微信平臺算是一個較為私密的紐帶,無論文字還是圖片,很多都是大學生的有感而發。對此,高校大學生工作者應當對該平臺下大學生的思想動態進行密切關注,將溝通模式靈活化,不斷拉近大學生工作者同大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同時還要積極促進自身微信平臺內容吸引力的提升,以調動起大學生關注的積極性[6]。另一方面,高校還應緊隨當前和諧社會發展進程,重點加強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引導,以身力行成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傳承與傳播者,對大學生主流價值觀的樹立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從而使大學生群體成為實現社會主義“中國夢”的中堅力量。

3加強微信平臺管理,凈化高校大學生工作環境

高校大學生工作環境的創設需要依賴于正向輿論的有效引導,通過借此形成的效應潛移默化影響到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意識,從而保證高校大學生工作的有效性。對此,筆者認為高校大學生工作者應當充分正視微信平臺當中信息的輿論導向性,重點加強對微信平臺的管理,建立并完善相關制度,設立專職人員對各類信息進行全面分析,提高對輿論動態的敏感度。在此過程中,大學生工作者應當切實還原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給予大學生以高度尊重的前提下迎合大學生的興趣愛好對各類信息進行篩選,對于不良信息要及時制止。若不良信息來源于校內,則有必要追根究底之后根據實際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另外,還需要構建輿情應急機制,以保證校園風氣始終處于良好狀態。

四、總結

綜上所述,微信視域下高校學生工作創新模式構建應該堅持以科學觀念為指導,在新媒體進步發展的大背景下,新媒體網絡資源的廣泛應用成為了必然選擇。所以,面對新媒體資源應用存在的優勢和劣勢,高校學生工作應該加大管理力度,引進各類新型研究成果,抓住發展機遇,制定合理措施應對挑戰。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各項技術資源優勢,為思想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重要支持,開辟新的發展空間。還應該積極主動對大學生的德育工作開展進行研究分析,了解大學生德育工作開展和新媒體應用之間的緊密聯系,促進整體教育實踐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劉智.基于SWOT分析的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學生工作中的創新運用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43):3—4.

[2]于紀航.創新微時代環境下的輔導員工作模式:“微信”在大學生日常管理與網絡輿情干預中的應用[J].哈爾濱金融學院學報,2013,(6)):89—91.

[3]徐文超.高校學生工作中網絡載體的運用創新——基于時下微信流行的原因分析[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4,(1):132—134.

[4]嚴瑩.論微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功能[J].中國報業,2013,(5X):141—142.

[5]李立國,胡金波.高校學生黨建協同發展工作模式與平臺創新探討——以重慶交通大學為例[J].赤子,2014,(2):63—64.

[6]孔德明.論依托微信創新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J].企業家天地,2013,(3):28—29.

(責任編輯:朱嵐)

猜你喜歡
高校大學生微信平臺創新模式
高校大學生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初探
淺析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高職院校普通話測試管理的創新模式研究
關于配網電力工程技術的可靠性的探討
基于微信平臺的高中物理“翻轉課堂”教學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