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新形勢下的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

2016-11-09 22:27李翔龍
知音勵志·社科版 2016年9期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當前物質的極大豐富性和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性也帶來了多元化的文化和意識形態,使得大學生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受到不良文化思想和意識形態的沖擊,致使他們的心理和思想方面偏離正常軌道在言行上對社會或者他人造成不良影響。這就需要我們的高等教育工作者,審視新形勢下高校大學生心理和思想現狀,采取多途徑促使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相融合,以這兩條主線加強對大學生的教育和引導。

【關鍵詞】新形勢;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政教育;途徑

當今的時代是個信息科技的時代,是個多元化的時代,是個創新的時代,各國都把注意力集中高等教育建設上,意在培養大量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為國家經濟建設注入新的動力源。我國也順應新形勢發展的需求,大力進行高等教育建設并向世界發達國家看齊,以求培育大量的高素質人力資源補充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然而,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全面發展,一面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發展,一面文化領域也異常繁榮,多種文化思潮和價值觀交織在一起,這使得大學生不可避免地受到不良思想和價值觀的侵擾。這就需要我國的高等教育工作者,基于大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和思想動態,狠抓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以培育出經受任何考驗的高能性社會主義現代建設人才。

1 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

1.1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是培育高素質人才的基本要求

對于當代大學學生而言,健康的心理狀態和健全的人格不僅僅是自身修養的必要要求,而且是國家經濟社會建設所學人才的必備條件。只有大學生心理狀態健康,才能夠經受住各種不良思潮和價值觀的干擾,并能夠從眾多的不良社會信息和社會現象中分辨出是非,堅持正確的思想導向和主流價值引導,才能夠堅持正確的心理認知并發揮正能量,不僅能夠促使自我樹立遠大的理想不斷追求知識的高峰,而且也能夠使自己的高尚情操和價值觀念潛移默化地影響他人,最終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利于高校不斷科研和人才培養。另外,思政教育也不可以忽視也不容忽視,隨著大學生物質資料的極大性滿足,一些大學生開始追求一種高端性享受生活,以物質標準作為衡量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奢靡之風、享樂之風和浪費之風等一時間充斥著高校校園,致使大學生沉迷在物質追求和享受之中,荒廢了學業,這嚴重與我國的高等教育追求目標背道而馳。這就需要我們的高等教育工作從思想道德方面,糾正學生的不良思想政治觀念,以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精華以及思想道德觀念去凈化學生的錯誤思想導向,讓學生更加有愛、有責、有心地擔負起自己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使命。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兩者必須有機相融合,不可偏頗任何一方,兩者都要抓都要狠抓,以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的社會主義建設后備軍不斷地被培育出來。

1.2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進一步推進,我國也注重加強從思想文化領域加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特別注重價值觀的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引領作用,基于我國當前所處的新形勢鮮明地提出了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核心價值觀去確保社會主義建設的方向,去引領中國人去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從而進一步提升中國在國際地位上的話語權。中國當代高校大學生是中國社會主義未來現代化建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得以實現的保障,這就需要我們的高等教育工作者不僅僅要從學術和科研上抓大學生的教育,而且更要從心理和思想上抓學生的價值導向教育,只有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的大學生才能夠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國家建設而奮斗,這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要求的應有之義,更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體現。

2 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相融合的途徑

2.1 轉變教學方式,加大心理和思想教育課程的設置和教學活動

我們的高等教育工作者要認識到當前大學生在心理和思想政治方面的出現的問題,并足夠性引起重視,一旦對大學生在心理和思想政治方面放置不管,那么我們的高等教育宗旨和目標就失去了現實意義。這就需要我們的各級各類教育工作要轉變教學方式,在教學課堂過程中不能夠過于注重對學生學識的灌輸,而應該從心理和思想政治因素滲透到教學活動的始終,認真把握大學生的心理現狀以及思想政治動態,有意識地把健康的心理和正確的思想政治導向向學生灌輸,使學生在求知的道路上充滿信心、敢于拼搏進取、堅毅、敢于超越自己、敢于向一切不良現象挑戰等,從而使自己的學識追尋之路越走越寬。同時,在課程設置方面加大對心理和思想教育課程的設置,并加強對這兩個方面教學活動督促和評定,促使全校師生從觀念上認識到心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自覺地參與到心理和思政教育的教學活動中,以便于糾正自己不良的心理觀念和錯誤的思想政治導向,最終使大學生在心理教育和思政教育方面獲得一個全新的認知,并獲得一個全新的健康狀態。

2.2 加強心理和思政的課外教育活動

對于大學生來,在課堂上進行心理和思政教育是非常有限的,我們的高等教育工作者,在課外也要不遺余力地利用各種途徑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和思政教育。例如:開展富有教學和實踐經驗的心理學,教師和思政教師開設專門性的教育工作熱線,能夠給大學生的心理和思想疏通提供一個通道,使心理和思想上有障礙的大學生能夠及時得到幫助和解決;經常性開展心理和思政方向的講座、研討會和交流會,使正確的心理和思政教育不斷灌輸到學生心中,及時糾正不良心理和思想動態;利用學校的廣播電臺以及校園網絡平臺加強心理和思政方面的案例教育,以身說法提升學生的心理和思想認識等。由此可見,這樣的課外教育活動彌補了課堂教學有限性和時間短促的不足,使正確的心理和思政教育氛圍不斷充斥著校園各個角度,最終有利于大學生的成才成長。

3 結語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是新時代大學生教育不可缺少的兩個部分,我們的高等教育工作者要轉變教學觀念,不能夠以成績和學術作為評判一個學生成才成長的唯一標準,要認識到心理和思政教育對大學生培育的重要性,促使心理和思政教育兩者在教育教學活動的滲透,以培育社會主義現代建設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這也是新時期高等教育所追求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王法敏,馬仲雄,艾陟邦等.心理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J].科教導刊,2016(05):172-173.

[2]陳敏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J].速讀(下旬),2016(06):75.

作者簡介

李翔龍(1987-),男,漢族,山東省青島市人。研究生學歷?,F為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學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資源管理。

作者單位

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 山東省青島市 266100

猜你喜歡
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新媒體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高校大學生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初探
新媒體時代高校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研究
高中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全面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