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滇西北民族地區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狀況調查及對策

2016-12-23 21:04李昌慶陳惠菊朱桂香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6年11期
關鍵詞:小學教師調查師資隊伍

李昌慶++陳惠菊++朱桂香

摘要:通過調查問卷,對L市小學教師隊伍的教學工作、科研工作、培訓、參與管理和工作壓力等方面的狀況進行調查,探討L市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現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應的建設措施。

關鍵詞:小學教師;師資隊伍;建設狀況;調查;建議

中圖分類號:G62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6)11003504

為了貫徹執行國家和云南省有關文件精神,推進L市小學教師隊伍建設,于2015年10月20日—11月5日對L市小學師資隊伍基本狀況進行調查。

一、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

L市“四縣一區”的小學教師。

(二)方法

通過網絡問卷進行隨機抽樣調查。自編問卷《小學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情況調查問卷(教師版)》(以下簡稱《教師版》)和《小學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情況調查問卷(學校版)》(以下簡稱《學校版》),《教師版》問卷由教師填寫,《學校版》問卷由學校領導填寫?!督處煱妗穯柧眍}目有基本情況、教學工作、科研工作、培訓學習、參與管理等維度的封閉式問題,以及對本校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建議等開放式問題?!秾W校版》問卷題目有學?;厩闆r、師資隊伍基本情況(性別、數量、年齡、教齡、職稱、學歷、專業)、師資隊伍建設規劃等封閉式問題和本校師資隊伍存在的問題、建設建議等開放性問題。

問卷制作成網絡版的電子問卷,被試可以用手機、電腦等可上網的終端進行答題。為提高答題的真實有效性和非重復性,對答題時間、IP地址等進行限制,即必須在規定的時間段內完成答題和每一個IP地址只能進行一次答題。

利用Excel、SPSS等統計軟件對問卷進行數據統計處理。

二、結果

(一)基本情況

參與《學校版》問卷調查的學校有307所小學,具體行政區域分布是古城區39所,華坪48所,玉龍縣82,永勝85所,寧蒗53所。這些學校在市區2所,縣城8所,鄉鎮71所,城郊結合部7所,村219所。參與《教師版》調查的有493所小學,共計4 302名教師。公辦學校教師4 254名,私立學校教師48名。具體分布是古城區35所小學,765名教師;玉龍縣101所小學,940名教師;華坪129所小學,747名教師;永勝縣131所小學,1 025名教師;寧蒗縣97所小學,825名教師。農村小學教師2 141名,城鎮小學教師2 161名。

1性別、民族、年齡情況

男教師1 895名,占44%,女教師2 407名,占56%。少數民族教師占54.70%(分布情況見表1)。35歲以下的占44.80%,36—55歲的占53.94%,56歲以上的占1.22%(年齡分布如表2)。非公辦小學教師中男教師占33.30%,女教師占66.67%,少數民族教師占45.80%,35歲以下的占50%。

教師學歷方面,大部分是大專以上學歷,占90.90%,見表3。職稱方面,高級職稱占13.50%,中級職稱占多數,為42.50%,見表4。教齡情況如表5,0—19年教齡段分布相對較均衡,20年以上教齡的占36.60%。非公辦小學教師中大?;蛞陨蠈W歷占87.50%,高職稱占16.70%,10年以上教齡的占56.20%。

教師學歷方面,大部分是大專以上學歷,占90.90%,見表3。職稱方面,高級職稱占13.50%,中級職稱占多數,為42.50%,見表4。教齡情況如表5,0—19年教齡段分布相對較均衡,20年以上教齡的占36.60%。非公辦小學教師中大?;蛞陨蠈W歷占87.50%,高職稱占16.70%,10年以上教齡的占56.20%。

表3學歷情況

學歷人數百分比(%)中?;蚋咧?259.90大專1 99146.30本科1 88343.80碩士研究生30.10表4職稱情況

職稱人數百分比(%)高級58113.50中級1 82942.50初級1 68339.10未定級2094.90表5教齡情況

教齡段(年)人數百分比(%)0—576117.706—1067615.7011—1563814.8016—2065315.2020—1 57336.603資格證書

4 203人有教師資格證,占97.70%。99名教師沒有教師資格證,占2.30%。非公辦學校中教師資格證持有率占91.70%。有83人,占1.93%持有職業資格證,具體有秘書資格證、會計資格證、籃球裁判證、足球教練證等十七種資格證。

(二)教學工作

1工作量

任課門數。小學教師任課門數至少1門課程,最多8門,70.50%的教師任課門數在2—4門,平均任課門數3門。農村小學教師平均任課門數高于平均數,有4門,城鎮小學教師任課門數平均3門,統計有顯著差異(P<0.01)。

周課時量。周課時量最少2課時,最多40課時,29.50%的教師周課時在15課時以下,35.10%的教師周課時在16—20課時之間,35.40%的教師周課時在20課時以上,周平均20課時。重點小學的教師周課時量低于普通學校,且差異顯著(P<0.05)。農村小學教師周課時平均為22課時,城鎮小學周課時平均為18課時,統計有顯著差異(P<0.01)。任課門數、周課時量上無性別差異。

2工作任務繁重感

大部分教師認為教學任務是繁重的。21.80%的教師認為教學任務非常重,49.10%的教師認為教學任務比較重,僅29.10%的教師認為教學任務合適或者輕松。女教師對教學任務感受繁重程度要高于男教師,且差異非常顯著(P<0.01)。沒有行政職務的教師的教學工作任務繁重程度感受高于有行政職務的教師,且差異顯著(P<0.05)。城鎮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重感高于農村教師,且差異非常顯著(P<0.01)。重點小學與普通小學無差異。

3教學質量考核

督導組隨機聽課,23.30%;教師互評,28.70%;學生評教,12.10%;評價與獎懲、晉級掛鉤,35.90%。

(三)科研

近三年來,78.10%的教師沒有主持過科研課題,僅有21.90%的教師主持過科研課題,主持過1項課題的占13.40%,2項的占6.90%,3項的占1.70%。近三年沒有發表過論文的占78.20%,發表過1—3篇的占19.40%,3篇以上的占2.40%。近三年,98%的教師沒有出版過專著,出版過專著的占2%。

調查結果表明,22.50%的教師認為科研任務重,44.20%的教師認為科研任務沒有壓力。72.80%教師認為教學科研處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當問及自己的教學經驗是否有價值并轉化為科研成果時,15.60%的教師認為有必要,60.90%的教師認為雖有價值但種種原因沒有做,23.40%的教師認為沒有價值。

在課題主持、論文發表、出版專著和科研任務繁重等主觀體驗方面,城鎮教師均高于農村教師,且差異顯著(P<0.05)。

(四)培訓

近三年,365人沒有參加過培訓,占8.5%。2 051人參加過1—3次培訓,占47.7%。1 886人參加過4次以上的培訓,占43.80%,人均1.5次。培訓級別方面,參與各個級別培訓比例如下:國家級占19%,省級占24%,市級占22%,區級占48%,校級占36%。在培訓費用方面,3 287人認為學校全部承擔或者承擔主要的培訓費用,占76.70%。在培訓時間長度上,2 040人,47.40%的認為在10天以內即可,20天和30天的分別占了5.5%、6.6%。45.20%的教師同意在寒暑假進行培訓,41.30%的教師認同在學期中進行培訓,即工作和培訓同步。

培訓形式方面,見表6。名師公開課觀摩、實地考察和觀摩、專家報告及講座等形式是排列前三的。

表6培訓形式

培訓形式人數百分比(%)名師公開課觀摩3 50322.50實地考察、觀摩3 36421.60專家報告及講座2 70617.40研討交流2 24914.40網絡在線培訓1 61010.30學科前沿專題討論,與專家互動1 58710.20行業實踐5733.70培訓內容方面,見表7。教學設計范例與課例、現代教育技術運用、教學示范與研討活動等是排列前三位的培訓內容。

表7培訓內容

培訓內容人數百分比(%)教學設計范例、課例3 07271.41現代教育技術運用3 06571.25教學示范與研討活動2 56559.62校本教研與培訓的組織管理1 97645.93專業熱點問題研討1 97545.91教育政策與法規1 93444.96同伴互助與集體備課1 79641.75教育管理與領導理論與實踐1 71039.75教育科研方法與論文寫作1 51535.22培訓者方面,見表8。小學教師傾向于選擇一線骨干教師、教育學方面的專家和高校學科方面的專家為培訓者。

表8培訓者

培訓者人數百分比(%)一線的骨干教師3 60183.71教育學方面的專家2 94668.48高校學科方面的專家1 83742.70培訓機構培訓師1 58936.94科研人員1 25229.10區或市的教研人員1 14626.64企、行業專業標準制定專家4199.74領導3027.02其他180.42重點小學的教師培訓次數高于普通學校,且差異非常顯著(P<0.01)。城鎮教師和農村教師在培訓方面沒有統計差異。

(五)管理

1職務聘任

小學教師認為學校在教師職務聘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難是教學質量考核難、論資排輩思想障礙、績效考核辦法不完善等三個方面,分別占24.34%、22.69%和22.64%。教師上崗未采取聘任制、高級職稱(職務)崗位數額偏少、崗位設置不清等問題也有涉及。農村教師對高級職稱(職務)崗位的需求程度高于城鎮教師,且差異顯著(P<0.05)。

2職工代表大會及作用

61.81%的學校建立了教職工代表大會,其余的在建或者沒有。小學教師認為:保護職工合法權益、爭取職工福利、組織開展合理化建議是教職工代表大會的主要職能,分別占了86.05%、68.04%和56.28%。還應發揮教書、服務、管理“三育人”、開展業余文化娛樂活動、教育質量監督等功能和作用。城鎮小學建立教職工代表大會的比例高于農村小學,且差異顯著(P<0.05)。

3學校管理制度

35.40%的教職工非常清楚學校的管理制度,比較清楚的有51.28%。城鎮小學學校管理制度健全程度和透明度高于農村小學,且差異顯著(P<0.05)。

(六)工作壓力

88.80%的教師認為工作有壓力或者壓力大,沒有壓力或者有點壓力的僅占11.11%。壓力大的三大主要原因是工作量、職位職稱和晉升、學歷危機(具體原因如表9)。有83.03%的教師還有不在統計表中的其他原因。城鎮小學教師的工作壓力感高于農村教師,且差異非常顯著(P<0.05)。

三、討論及建議

(一)教師隊伍總量不足,結構性缺乏

從參與調查的307所小學來看,有16.94%的小學師生比遠遠高于教育部的最新要求,即1∶19(中央編辦 教育部 財政部,《關于統一城鄉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的通知》(中央編辦發〔2014〕72號),2015),距離全國平均水平1∶16.78(2014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5)還有很大差距。因此,L小學教師隊伍總量不足,尤其是農村小學。進一步調查發現,除傳統科目,如語文、數學等教師基本滿足外,其他學科教師比較缺乏,尤其是心理、社會、信息、音樂等課程教師嚴重不足,農村小學表現尤為突出。

首先,可以通過人才招聘、城鎮富余教師支教、大學生支教、返聘離退休教師等解決總量不足的問題;其次,利用在崗教師多學科教學任務培訓、與相關單位合作、吸納社會力量參與等方式解決結構性缺失問題,使相應的課程得到開設,而不是擺設。

(二)性別比例均衡,年輕化明顯,民族特征顯著

男女教師比例相對均衡,女教師稍微多于男教師,這與全國情況基本一致(“全國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狀況調查”項目組,《中國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狀況調查與政策分析報告》,2011)。小學教師平均年齡37.7歲,35歲以下教師接近一半。年輕化的教師隊伍有利于推動教育的長足發展,如易接受新的思想觀念,學習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快等優勢,但也有教育教學經驗相對不足的特征。少數民族教師比例較高。教師隊伍中除漢族外,具體有納西族、白族、彝族、普米族、藏族、傈僳族、回族、壯族和傣族等多種少數民族,少數民族占54.70%。這與麗江少數民族占大部分比例不無關系。少數民族教師在面對本民族學生時,比漢族教師具有更多的優勢,比如語言,更加有利于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

把握好年輕教師的特征,充分給予其成長發展的機會,創造其提升發展的條件,培養一批骨干、領頭羊式的年輕教師,讓他們發揮好帶頭人的輻射作用。繼續穩定和發展少數民族教師隊伍,吸納更多優秀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到小學教師隊伍中來,在各方面政策方面對其適當地傾斜。

(三)學歷達標率不高,高職稱比例低,教師資格證持有率有待于全員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關于小學教師學歷的要求,仍然有部分教師學歷不達標,與2014年全國教育公報的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99.88%還存在差距。這些教師大多年齡較大,且邊遠山區農村小學教師居多。小學教師高職稱比例比較低,為13.50%。初級職稱占1/3還多。未定級者多為新招聘人員。教師沒有教師資格證的占2.30%?!督處熧Y格條例》第一章第三條規定,中國公民在各級各類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中專門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應當具備教師資格。但是在地方教育發展實際過程中,為解決教育中教師缺乏的困難,以及其他原因導致不得不啟用一些沒有教師資格證的教師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通過制定政策、提供機會等一系列措施鼓勵學歷未達標教師積極參與多形式的繼續教育以提高學歷。充分貫徹落實《關于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人社部發[2015]79號)文件精神,營造良好的職稱評審氛圍,并向鄉村小學教師適當地予以政策性傾斜。嚴格落實教學崗位的教師資格證上崗的要求,對于無資格證的教師可以要求其在規定時限內獲取后繼續在本崗位,不能獲取的給予調、轉崗。

(四)教學工作量大、課頭多、任務重

小學教師平均周課時20節,平均3門課程。農村小學的教師周課時量22節,平均4門課程。重點小學、城鎮小學的周課時數和上課門數要低于普通小學、農村小學,分別為18節和3門。這些是顯性的工作量,如果隱性工作量也納入進來的,如備課、作業批改、考試、閱卷、業務學習、會議、輔導學生等,則確定每標準課時大約相當于3小時左右社會勞動時間(劉登祥,1993)。那教師的工作量就遠遠超過目前這些數字所代表的二至三倍,即54節,平均每天10節以上,甚至更多,高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小學教師周平均工作時間即 42.4個小時(《國家教育督導報告2008(摘要)—關注義務教育教師》,2008)。上課門數方面,除擔任一門主要課程外,還需要擔任教師缺乏課程的教學任務,如上語文課的教師,同時要上思想品德、心理等課程。因此,有70.90%的教師覺得教學工作任務是繁重或比較繁重的。

鑒于目前教師的工作量沒有統一的標準,應加強小學教師工作量標準的開發,以指導教育教學工作。教師配備齊備,主要考慮兩個方面:第一,課程與教師匹配,即開設了的課程應該有相應的專業教師承擔教學工作任務;第二,非教學教師隊伍建設,如心理輔導教師等。整合優化師資隊伍:校內,課程教師相對富余地進行系統的培訓學習后轉任師資缺乏的課程;校間,其他學校相對富余的教師對師資薄弱的學校進行支援,還可以考慮吸納優秀大學生支教進行補充。

(五)科研意識不強,科研活動、科研成果少

科研方面,絕大部分的教師近三年處于“三無”狀態,即無課題、無論文、無專著。雖然“不上課就不是教師,不做科研的教師就不是好教師!”(葉圣陶),但由于小學教師在理論功底、科研能力、工作實際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下,導致整體科研水平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增強科研意識??蒲?,不只是專門研究者的專利,也是廣大普通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意識層面,教學和科研不是非此即彼的割裂關系,二者是相互促進、互惠互利的統一體。制度層面,制定與科研有關的評估、獎勵制度,在制度層面提供推動、保障的條件。行動層面,進行系統的科研理論、操作方法等的培訓。組織結構層面,充分利用地方高校研究優勢和發揮地方教委教研室的功能,組建科研教練團隊,對教師的科研進行指導。

(六)培訓量、質較低,培訓需求強烈

目前,小學教師近三年人均培訓1.5次,以區、校級培訓為主。以《教育部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為參照,整體培訓的量、質欠佳。

后續的培訓工作中,首先要提高培訓的量和質。其次,根據培訓目的、內容等實際,安排與平時教學工作時間同步或者寒暑假的短期(10天以內的)培訓。第三,組織以一線骨干教師、教育學方面和高校學科方面的專家為主要培訓者,采取以名師公開課觀摩、示范學校觀摩考察、高水平講座報告為主要形式,組織以現代課程教學設計范例與課例、現代教育技術運用、教學示范與研討活動為主要內容的培訓。第四,培訓經費應給予充分保障。

(七)管理科學化、規范化、透明化不夠

教師聘任過程中教學質量考核、論資排輩、績效考核等方面是主要應解決好的三大難題。發揮教師參與管理的組織結構建設遲滯,即教職工代表大會的建立、健全滯后。教職工代表大會是教職工依法參與學校民主管理和監督的基本形式(《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規定》,2012)。教師對教育行政部門、學校管理的規章制度學習不夠、理解不透,會影響整個學校的管理運行效率。

在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和《教師資格條例》等國家教育法律法規的基礎上,結合地方性的規章制度,以及當地教育的實際,制定符合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師聘任管理規章制度。積極完善教職工代表大會,并使其充分履行相應的義務??梢岳脮h、展板、印發宣傳冊、網絡、自媒體、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加大對教育行政部門、學校規章制度的學習力度。

(八)壓力大,影響因素多,化解辦法少

絕大部分教師感覺工作壓力大,與前人等研究結果一致(徐繼紅,王曉梅,張媛,2015;余新年,劉電芝,2011;李軍蘭,于近仁,2003),主要是工作量、職位職稱和晉升、學歷危機三個方面原因,其他方面還有學校管理、經濟狀況、人際關系等等。

教育實踐表明,“減負”不只是針對學生,教師也需要“減負”,尤其是心理壓力。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首先科學合理安排布置工作任務,降低平均工作強度;其次,合理拓寬職位晉升、職稱評審通道,滿足教師合理的晉升需求;再次,營造輕松愉悅的工作范圍;最后,提供繼續教育學習機會,提升學歷水平。同時,優化管理、增加收入等措施也應當相應地采用。此外,定期開展心理健康保健輔導活動,增加教師心理健康保健知識,提升自我心理調節能力。

(責任編輯:朱嵐)

猜你喜歡
小學教師調查師資隊伍
關于加強鐵路職工培訓師資隊伍建設的思考
翻譯碩士師資隊伍建設的反思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學教師書畫作品
棗強縣第一小學教師書畫作品
平凡教學三十載——一名小學教師的自述
天臺縣城區有毒觀賞植物資源調查初報
師資隊伍建設
地方高校師資隊伍建設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