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課中如何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2016-12-23 10:54葉文勝曹立萍
讀寫算·素質教育論壇 2016年24期
關鍵詞:科學課概念科學

葉文勝 曹立萍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4-0111-01

今年三月,市教研室到我學校進行教學視導,通過學生的民意測驗,發現五(4)班同學最喜歡的課是科學課,為什么喜歡科學課呢?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因為科學課以玩中學,特別有意思!”孩子的話準確定位了教師角色,精心做好課前準備,深度拓展課外實踐,適應調控成長節奏,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在實踐中彰顯真實的科學教育,給學生騰飛的翅膀。

一、精心做好課前準備,教師從“纖夫”修煉為“牧者”

科學課區別于其他學科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需要通過各種觀察、實驗、制作等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去認識自然事物和現象。一節成功的科學探究活動課,課前準備十分重要。探究材料準備是否充分,是上好科學課的關鍵。只有探究材料準備充分,才能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親自動手操作,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投入到科學探究之中,真正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因此,需要教師和學生充分準備有結構性的探究材料,才有滿足學生在實際學習中,通過認識和探究有結構的材料或事物,獲取知識,形成一定的科學素養。同時,教師應精心設計教學流程,認真構思每一節課的總體思路,熟悉探究活動程序,充分估計探究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和解決辦法,組織學生認真做好科學探究活動的組織和計劃工作,讓學生明白探究活動的主題和內容,知道探究活動的過程和方法,便于有效實施探究活動。

科學課上,我提出了變“教”為“學”,變“學”為“玩”的科學課教師角色化思路,讓教師的角色由“纖夫”成為“牧者”,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而成為教材的開發者,成為“教——學——玩”課堂轉換的有效促進者。當學生眼中的科學課變成科學課就是“玩”,科學課要會“玩”,科學課就要“玩”出樂趣和名堂,探索科學的奧秘就成為他們的認知需要。

探究核心問題要求教師善于把學科知識問題化,善于選擇有生命力、能觸發學生深刻思考的問題,為學生提供一條隱形的課堂體驗之線,引導學生經歷運用舊知識、建構新概念、解決新問題的科學實踐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科學教師要應時而上,順勢而為,善于從學生的認知矛盾處刨根問底,窮追不舍,將學生體驗中的認知迷茫明晰化,引導學生經歷從錯到對、從模糊到清楚、從膚淺到深刻的過程,使他們在深度體驗中積累方法、學得概念,并形成良好的情感體驗,成為興趣盎然的科學探索者。

二、以學定教,以研補教

學生在接受正式的科學教育前,已經積累了豐富的自然現象觀察經驗和過程體驗,并由此產生“似理論般”的概念雛形,這種相對原始、不夠精確的初始概念叫做前概念。如看到燒開水時水壺口冒出的白氣,就認為這種白氣是水蒸氣,他們知道水會蒸發成水蒸氣,但認為只有在溫度高的時候才能蒸發。這些錯誤概念要轉化為正確概念需要一個過程,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產生認知矛盾,會形成一系列對原有認知的懷疑,通過動手實驗或獲取書本知識,逐步否認自己之前的錯誤概念,形成正確概念,然而這種正確概念在形成的初期并不牢固,在一定的情景之下原本的概念又會掩蓋正確概念,所以正確概念的形成還需要不斷強化。

老師不能簡單地根據教材的編排進行教學,要將教學建立在學生前概念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適當的處理來滿足教學需要。如在教學“晝夜”內容時,對學生進行調查發現,他們對于晝夜交替的原因,已經從書本或電視當中有所了解,知道了地球的自轉可以引起晝夜交替,如果老師在課堂上把學生的認識當做零起點來教,對于學生的意義就不大了。我們不妨換一個角度來思考:難道地球自轉就一定可以產生晝夜交替現象嗎?如果是地軸對著太陽自轉,怎么樣也無法產生晝夜交替現象。由此可引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熱情。

三、以展促學,有效延伸課堂教學

教師應把機會更多地留給學生,自己只是傾聽、合理地引導、出色地組織,課堂教學將呈現一片生機。組織學生上臺展示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先練后講,學生可在小組中先講給同組的同學聽,要同組同學提出意見與建議,然后再上臺來講;

二是一題多解,一個學生上來講完后,要讓下面有不同意見的同學上來表明自己的想法;

三是“易錯點”展示,對于容易出錯的地方,老師發現后,可讓這樣的小組上臺展示,表明觀點,其他同學來糾正他的問題。

(責任編輯 李 翔)

猜你喜歡
科學課概念科學
Birdie Cup Coffee豐盛里概念店
上一堂動森科學課
幾樣概念店
點擊科學
科學大爆炸
淺談如何上好小學科學課
科學課教學反思
科學拔牙
科學課不利因素的實驗改進
衰落的科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