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如何引導學生形成語文學習的智慧

2016-12-23 08:50許廣大
讀與寫·教育教學版 2016年12期
關鍵詞:智慧學習策略思考

許廣大

摘 要:學生學習語文 需要閱讀感悟的個性化。學生閱讀感悟的個性化,需要學生老老實實地讀,也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智慧,更需要學生能夠形成一定的智慧。

關鍵詞:引領學生 智慧學習 策略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056-01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學生能否實現閱讀感悟的個性化,是教學課堂能否活力四射的標志所在。讓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就要讓其生成屬于自己之理想的智慧。為了學生智慧的生成,作為教師需要去認真思考和努力實踐。

1 老老實實的讀,形成學生智慧

初中學生的語文學習,學生對讀存有一定的缺失,一般都不大喜好于讀了。他們不像小學生那樣比較賣勁地讀著一篇篇膾炙人口的作品,這與初中學生的身理和心理發展有著比較直接的聯系。他們雖然已經有了一定默讀的速度和能力,但往往都是那樣的一目十行,或者就是完全意義上的偷工減料,獲取不到理想的讀文效果,當然也就不可能生成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智慧生成效果來,一般也就不可能去比較正確、快速形成對教材文本之個性化的閱讀感悟,嚴重造成課堂感悟交流的冷場。從如此之意義上講,形成初中學生閱讀感悟的智慧也還需要學生去讀。對學生的讀,可以從朗讀向誦讀去發展,對那些相關的散文,尤其是那些古詩文,還也完全可以引領學生去進行一些吟讀和唱讀的嘗試。學生讀的形式多了,讀的興趣也就比較強烈了;學生讀得比較多了,那閱讀感悟的智慧也就自然而然地生成起來。如和學生一起學習漢樂府的《木蘭詩》,讓學生去老老實實地讀,與簡簡單單地讀,其智慧生成就絕不一樣。學生在比較自主而又愉悅地讀中,讀出花木蘭“唧唧復唧唧”的惆悵,讀出花木蘭“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的意志和決心,讀出花木蘭“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的英勇頑強,讀出花木蘭“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的柔情,讀出“脫我戰時袍,穿我舊時裳”的興奮。在讓學生去老老實實地讀時,也不僅僅就是學生的素讀,還根據情節的發展,依據作品變化著的情感基調,配置以相適應的曲調,一個個學生便在那樣津津有味地讀著,也就在那樣興趣盎然地讀著,更在那樣頗有收獲地讀著,完全意義上生成智慧地讀著。這樣,學生就會對木蘭之雄壯和柔情產生比較完整的認識和感悟。

2 踏踏實實的悟,形成學生智慧

感悟需要閱讀,閱讀也需要感悟,閱讀感悟是相輔相成和相互促進的。初中學生學習語文在閱讀感悟上是不能完全令人樂觀的。雖然在平時人們都在踐行著以學生為主體,將以學生為主體的理想智育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但學生還是不那么去比較深入地進行閱讀感悟,往往也產生不出比較深刻的閱讀感悟。學生沒有深入深刻的閱讀感悟,何談智慧學習?又何談生成智慧?所以,初中學生語文學習的閱讀感悟,不能老是那樣的浮面,需要形成學生由淺入深的閱讀感悟,需要形成學生閱讀感悟的螺旋式上升。讓學生去智慧學習,首先必須做好學生踏踏實實去悟的工作,學生比較踏踏實實的悟,需要由表及里。平時學生的閱讀多在淺表層面的語言文字上進行,學生也很少比較主動而又自覺地向著文本的深處進行探求,漠不關心教材文本的內層之文學意義,也置之不理于文本深層的文化意義。作為教師,必須從學生閱讀智慧的生成上去關注學生智慧性的閱讀感悟。因此,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多讓學生去比較踏踏實實地悟著,也要在多讓學生建立踏踏實實地感悟的硬功夫上做實文章。如教學諸葛亮的《出師表》,不僅僅就比較簡單地讓學生感到諸葛亮的赤忱輔佐兩朝,而讓學生通過《出師表》的語言文字,去挖掘作品的文學和文化意義。教學時,讓學生在解決語言文字的基礎上,去閱讀著杜甫的《蜀相》,去閱讀著陸游的《書憤》,還去閱讀著相關《出師表》的文學評論性的文章,學生所獲取的不僅僅就是《出師表》的以內,更為理想的是《出師表》的以外。

3 真真實實的辯,形成學生智慧

在相關語文教學的閱讀感悟中,人們對學生之間的小組合作學習都是那樣的不以為然,也很少讓學生進行合作意義上的學習。人們似乎都有這樣的感覺,學生過多的合作討論會影響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感悟,這也應當就是現實所存在的。但如果進行比較科學的處理,也不完全就是這樣,反而會讓學生在合作討論中產生不盡的閱讀感悟之智慧來。對此,人們在學生閱讀感悟的生成上必須做出這樣的思考:形成學生的智慧需要學生去真真實實的辯,學生比較真真實實的辯,可以生成智慧。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多思考著學生辯的需要問題,多思考學生辯的可能問題,多思考學生辯的策略問題,那學生也就可以辯出智慧來,辯出成效來。如教學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人們一般對作品人物于勒都是這樣理解的,說于勒就是個十足的敗家子,還提出這樣的種種假設:于勒不是十足的敗家子,那于勒本身就不會發展到如此窮困潦倒的境地;于勒不是十足的敗家子,那于勒的親哥和親嫂乃至親侄女就是那樣的置之不理。于勒就是十足的敗家子?教學時讓學生圍繞這樣的問題進行著充分意義上的辯論。課堂上學生的辯論比較激烈,學生的辯論也比較有效。學生越是辯論,也越是讓學生豐富起閱讀感悟于勒人物形象的智慧。如有學生通過辯論,比較有據地以為于勒不就是一個敗家子,且應當值得人們去同情。理由何在?學生在爭辯中的語言表述還是那樣的有理有據的。學生的假設都是不無道理的,他們以為,如果菲利普夫婦不是把金錢看得那樣的重,多幫助于勒,那于勒會怎么樣?如果整個社會對于勒這樣的弱勢群體進行著實實在在的關注、關心和關懷,而且關懷就是那樣的無微不至,那于勒還可能就是如此意義上的窮困潦倒?此時學生便生成出正確認識資本主義社會形態特征之智慧來,學會運用辯證眼光去看待一切的智慧來。

參考文獻:

[1] 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論中小學課程改革深化[J].教育研究,1998.

[2] 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

[3] 肖川.教育的使命與責任[M].岳麓書社,2007.

猜你喜歡
智慧學習策略思考
中學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智慧學習
智慧學習環境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路徑的探究
在教育教學中使用云班課實現智慧學習
對語文教學中學生有效表達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