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院校法律教學對學生法律文化素養的培養可行性路徑探索

2016-12-23 10:17陸靜
青春歲月 2016年22期
關鍵詞:法律文化人文素養課程改革

【摘要】隨著教育理念的發展,人文素養的培養成為必然。職業院校長期受到技術能力與人文素養不配套的困擾。法律文化培養是人文素養提升的一個重要分方面,本文以寧夏司法警官職業學院中職民法課程法律文化培養為實證研究基礎,擬從法律文化素養的理念、內容、方式方法為職業教育法律文化培養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法律文化;人文素養;課程改革;職業教育

學生人文情懷和精神素養的培養近年來越來越為高校所重視,這種培養發端于“以人為本”的理念,落實到各類人文活動的開展,最終旨在構建學生健康的世界觀與全面發展可能性。職業院校建校多以職業技能為目標,旨在培養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然而多年來學生基本素質和技術學生能力的不對稱也是各職業院校發展的瓶頸。對于法律院校更是如此,空有法律技術而沒有高質量的法律素養,無異于利器落于愚人甚至惡人。法律文化于法律教育的融合與發展是提高學生法律素養、精神質量、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本文以寧夏司法警官學院民法課程改革實證數據和成果為依據,探索提高文化素養的可行性路徑,以期能為法律教育和非法律教育提供有益的建議。

一、提高法律文化素養的困境

法律文化的教育與培養是貫穿于整個法律教育當中,無論是法律專業還是非法律專業,無論是職業院校還是本科院校。目前,限制職業院校法律文化素養培養的問題主要有:其一,囿于學校性質,職業院校不甚重視法律文化的培養,在課程開設和課程內容重點導向上都沒有給法律文化留出足夠的空間。其二,法律課程的教學,往往認為法律文化的培養主要是理論法學課程的任務,或者可以通過選修課來彌補,部門法的教學中不甚重視。然而,不同的部門法對法律文化的訴求和側重不同,甚至對于培養學生法律素養起到基礎作用、能將抽象的法律素養要求具化為具體的素質需求。

教學案例:寧夏司法警官職業學院民法課程以中職437名學生為樣本,在民法課程的教學中,注重“契約精神”對學生誠信的培養的影響。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設置教學項目“無手機課堂合同書”、“契約與利益案例分析”,學生自擬合同、自訂條目、簽字備份,并在生活中監控實施情況,并重視對監控情況的反饋和糾正,經過一年后的調查評估,有87%的學生認為無手機課堂是學習的需求而不是硬性要求,有91%的學生認為項目有效地培養了契約精神,也更有效地掌握了民法的相關規則。

二、提高法律文化素養的教學模式探索

教學模式是理念、內容與方式方法的有機結合。

理念上,提高法律文化素養應設立法律文化素養培養導向性理念,即在法律教學的各個科目貫徹法律文化培養的理念。這就需要,學校、教師轉變觀念,將法律教育與人文素質培養相結合,重視科研項目研究和開發。此外,在教學理念上轉變思路,法律文化教育具有效果緩慢、不明顯的特點,因此,教學應以鼓勵和提高學習自信、文化素養為目的,設立法律文化教學內容可以持有開放的、寬容的態度。

內容上,結合科目的具體特點,開發獨立的法律文化教學內容。法律教學中,法理、法律史的課程內容幾乎全部融合著法律文化內容,部門法學的法律文化內容集中體現在“原則”部分。對這些內容的開發,一方面需要注重內容本身的內涵與外延,另一方面也要與具體規則相結合,使法律文化教育更為具體、形象,最重要的是自行編寫內容,開發內容完整、系統的課程內容,從目標、講授內容到反復與鞏固部分均要有相應的安排,如果法律文化緊是講授或在某一部分內容重一筆帶過,難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方法上,可以融合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開發法律文化培養的個性方法。

教學案例:寧夏司法警官職業學院民法課程融合各類教學方法,運用開放式教學理念,設立項目培養學生文化素養。

首先,在項目的開發上,采取開放式的方式方法,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搜集學生認為有效的、感興趣的教學項目,由認可教師調整為適合本課程運用的項目,比較成功的有“模擬法庭”、“法律講堂”、“尋找經典”、“以案說法”、“法律電影觀影”項目。

其次,在項目的設定是上,與教學項目(教學章節)相適應,基本保障每個教學項目(重點章節)都有一個法律文化項目,項目的內容與章節相結合,可以某一重點章節設立多個項目。

再次,在項目的運作上,前期需要做好詳細的學生分工和素材準備,項目運作過程中和結束后做好量化考核,并及時反饋和糾正。項目設立的目的不在平時成績的考核和知識的掌握,因此,當學生掌握情況不甚良好時,可以調整內容反復實施項目,提高學生學習自信和鞏固理念的培養。

法律教育的過程就是法律文化教育的過程,二者不能割裂而論。

法律文化的培養對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和全面發展的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法律文化課程內容的開發、設計需要得到重視并深入探索。

【參考文獻】

[1] 歐陽愛輝. 略論非法學專業的法律文化教育[J]. 黑龍江省政法干部學院學報, 2005(6).

[2] 劉巧麗, 白 ?昕. 契約法律文化與大學生誠信素養的培養[J]. 山西大同大學政法學院, 2012(5).

[3] 尹 ?超. 法律教育與法律文化的互適與共生[J]. 中國法理學教育研究, 2009(4).

【作者簡介】

陸靜,女,漢族,寧夏中寧人,碩士研究生學歷,寧夏司法警官學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理論法學、民法學。

猜你喜歡
法律文化人文素養課程改革
法律文化因素對法律英語翻譯的影響
民國時期湖北司法制度變遷及民事司法實例研究
高校人文素養教育勢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識喚醒下醫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途徑研究
教師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中的影響
“雙創”形勢下高職財務管理課程改革探索
高校 《大學語文》 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
基于創意的對口單招色彩課程改革突破點研究
校企協同實施高職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法治變革中的法律移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