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貝多芬奏鳴曲《悲愴》第一樂章

2016-12-24 18:19劉義
藝術評鑒 2016年19期
關鍵詞:創作背景奏鳴曲藝術特點

劉義

摘要:路德維?!し病へ惗喾易鳛槭攀兰o德國音樂里程最富盛名的作曲家、音樂家,其作品大多具有鮮明的、真摯嚴謹的創新精神、情感體驗和豐富的表現手法。深受浪漫主義與古典主義感染的貝多芬著有降E大調第3交響曲《英雄》《歡樂頌》《命運》等流傳至今的悅耳佳作。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被譽為鋼琴音樂中的“新約圣經”,本文將深度介紹貝多芬的人生經歷與生平作品,并從音樂的領域來闡述貝多芬奏鳴曲《悲愴》第一樂章這部作作品。

關鍵詞:奏鳴曲 《悲愴》 第一樂章 貝多芬 藝術特點 創作背景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6)19-0006-02

一、貝多芬主要作品及作品分類

從貝多芬音樂作品的特點可以將它的作品分為重奏、變奏曲和奏鳴曲三大類,作品以嚴謹的藝術結構、細膩深邃的抒情和優美的詩情畫意打動人心,也以思想豐富、色彩強烈的激情澎湃震撼聽者。其中重奏的代表作品有1792年-1797年的管樂5重奏至管樂8重奏,以及之后的第一號弦樂4重奏至第十六號弦樂4重奏。變奏曲式有1817-1818之間的六首A大調。

奏鳴曲是貝多芬鋼琴作品最為豐富的一部分,是其從古典主義進入浪漫主義的作品。貝多芬的一生所創作的鋼琴奏鳴曲共有32首,它們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其早期作品處于波恩時期,在這一時期貝多芬與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寶·奈弗、莫扎特、海頓等人學習,因此奏鳴曲作品中受到這些鋼琴大師的影響較深,具有莫扎特、海頓以及巴赫的作曲特點。此時貝多芬所作的奏鳴曲數量最為豐盛,32首中的18首都在此時產生,此階段的作品創作風格、形式手法都較為保守嚴謹。貝多芬中期作品處于維也納時期,此時貝多芬開始聽力日益消退,耳朵失聰、健康惡化的貝多芬因為不能繼續自己的音樂夢想而苦惱壓抑,但他依舊扼住命運的喉嚨頑強地創作??梢哉f貝多芬此時的鋼琴奏鳴曲風格非常鮮明,多體現了貝多芬遭受磨難隱忍悲愴的痛苦,同時表達了對命運的挑戰以及對現實的和理想的執著堅定。貝多芬晚期作品與之前的風格截然不同,在32首鋼琴奏鳴曲中只有最后三首是在這個時期創作的,內容充滿矛盾情感,較為深沉。

《悲愴》第一樂章是貝多芬早期創作的音樂作品,也是其早期鋼琴奏鳴曲創作的頂峰之作,是反抗殘酷命運與黑暗勢力、追求美好理想和幸福人生的雄偉詩篇。全曲充滿著斗爭的力量和熱烈追求的激情。

二、貝多芬奏鳴曲《悲愴》第一樂章賞析

(一)貝多芬奏鳴曲《悲愴》第一樂章的創作背景

創作于1798年的貝多芬奏鳴曲《悲愴》第一樂章是貝多芬早期極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他獻給卡爾.馮.里斯諾夫斯基親王的鋼琴奏鳴曲。此時的貝多芬深陷轟轟烈烈的法國大革命,又因為母親的離世負擔起家庭所有的負擔,身心疲憊的貝多芬遭受著這些不順時更飽受耳疾痛苦。這時的貝多芬感情是痛苦沮喪的,是低沉消極的,但法國大革命中呈現的啟蒙思想深深激勵鼓舞了他,貝多芬勇往直前的扼住命運的喉嚨向命運挑戰。正在此時創作的貝多芬奏鳴曲《悲愴》第一樂章體現了貝多芬遭受磨難隱忍悲愴的痛苦,同時表達了對命運的挑戰以及對現實和理想的執著堅定。大奏鳴曲悲愴這個題目是貝多芬親自命名的,共分為三個樂章,第一樂章由c小調的引子和奏鳴曲式所組成,第二樂章由A大調貫穿融合的回旋曲式組成,第三樂章是由c小調組成的奏鳴回旋曲式。而三個樂章中的第一樂章是貝多芬奏鳴曲《悲愴》中最為鮮明、讓人難忘的樂章,也是整個奏鳴曲的魅力與精髓所在。因此本文著重欣賞貝多芬奏鳴曲《悲愴》中的第一樂章,讓人們更好地了解這部作品、欣賞這部作品。

(二)貝多芬奏鳴曲《悲愴》第一樂章演奏情感以及技巧

1.引子

貝多芬奏鳴曲《悲愴》的第一樂章由312小節組成,使用了許多音符的震音和弦,結構的伸縮性非常明顯,分別為引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尾聲。引子中形成鮮明對比的力度與音區打破了傳統奏鳴曲的形式,c小調和 E大調靈活的變換表現出濃濃的悲壯與痛苦沉重,而多次使用緩慢低沉的和弦后,樂曲不留空隙的急轉到寬廣開闊的爆發性旋律中,此時飽含緊張度的引子正是為第一樂章后部分的爆發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踏板是鋼琴的靈魂,作為音色“調節器”的踏板對鋼琴表演中音色的影響極大,它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鋼琴彈奏的色彩、音調、風格等。如果對踏板的使用方法不良,會導致鋼琴聲音貧乏無趣、連接不暢、斷斷續續,甚至使鋼琴音色呈現出明顯的缺陷。因此引子部分的演奏必須彈得飽滿有力、節奏穩定,演奏者需要掌握踏板的踩踏力度、踩踏次數,熟練使用踏板并掌握每個音節踩踏的次數,尤其是左手部分的非連音彈奏不能夾雜重音。切勿把有跳音標記的音符彈得過于急促焦躁,這會使伴奏顯得不夠純凈清晰。

2.呈示部

呈示部是充滿激情戰斗的雙音旋律,是表現貝多芬希望戰勝黑暗的矛盾沖突中心。呈示部是充滿低音與快節奏高音的,演奏中左手和右手需要連續不斷在半音階階段彈奏以表現充滿斗志的熱情,并需要使用下行漸強處理方法,因此演奏者需要將持續時間較長的八度震音表現出來,通過靈活柔順的雙手,合理的控制十指重量,根據音色、節奏輕巧快捷的掠過一個個鍵盤,表現音質的剛柔和起伏。除了手指對鍵盤的力度是重中之重,手腕的角度也尤為重要,一般要將手腕自內而外緩緩轉,并且所有手指保持略低的高度、確保所有手指維持與鍵盤接觸的狀態。這部分的創作具有獨特的藝術特點,演奏時需要在力度、節奏、音色、感情等多方面進行了解,要做到音色、力度、情感的融會貫通,在了解這部作品、欣賞這部作品的同時,對這部作品進行更好更原汁原味的演繹。

3.展開部

展開部是一段再次插入引子材料的緊湊部分,通過由弱漸強的周期性節奏表現貝多芬與不幸、黑暗抗爭的決心,作品富于哲理性與洞察力,深刻地表露了貝多芬把握住自己的命運以及對人生目標的肯定。這一部分的展開不是一氣呵成、急速快捷的,而是使用了兩次低谷表現憤怒再推向全曲的高潮部分。展開部最重要的技巧就是彈奏力度的控制,觸鍵力度與聲音的強弱、明暗有關,不同的力度彈奏出的音色可謂千差萬別,想要表達出貝多芬營造的激烈音樂效果彈奏力度就要用的大一些,并且富有動感、力度強勁,將全身力量集中于指尖,昂揚地奮力打擊每個琴鍵。通過靈活柔順的雙手,合理的控制十指重量,根據音色、節奏輕巧快捷的掠過一個個鍵盤,表現音質的剛柔和起伏,而多次使用緩慢低沉的和弦后,樂曲不留空隙的急轉到寬廣開闊的旋律能夠營造超凡脫俗之氣。

4.再現部

再現部是奮進的勝利之歌,主要展現貝多芬最終戰勝黑暗與磨難的堅定氣概,曲中使用了較多變奏、擴大和縮小的手法,雖然這一段的小節較短,但演奏者的踏板、和弦、旋律都需要連接得很干凈連暢,通過手腕具有彈性、富于變化的上下左右搖動。尾聲由兩個部分組成,與引子部分相似的使用了較多pp低音,但與引子中表現貝多芬絕望心情的感情不同,結尾主要展示黑暗勢力即將消失前卑微的乞求。這一部分最后四個八分音符必須演奏得柔和短促,結束得干凈利落、不留一絲猶豫,通過控制力度將演奏者的情感注入每一個音符中,要做到音色、力度、情感的融會貫通。加入踏板可讓聲音更圓潤豐滿,否則會讓聲音顯得很“干”。尾聲注意不能隨意把速度降下來,要保持輕巧的律動。

三、結語

貝多芬作為十九世紀德國音樂里程最富盛名的作曲家、音樂家,他的一生有鋼琴演奏的天賦與輝煌,有聽力衰退的沉痛惋惜,也有歷經磨難后的反抗堅定。不可置疑的是,貝多芬的一生是精彩成功的。他筆下創作的數百首聲樂曲、交響曲中,本文重點闡述的貝多芬奏鳴曲《悲愴》第一樂章是貝多芬早期的代表作品,它的創作具有獨特的藝術特點,演奏時需要在節奏、音色、感情等多方面進行了解,在了解這部作品、欣賞這部作品的同時,對這部作品進行更好更原汁原味的演繹。除此之外,演奏者還應該通過對彈奏力度的個性創新,在音樂中加入自己獨一無二的感想和體會,將自己對作品的獨到見解融入音樂中,而這一切轉化和領悟都需要通過彈奏力度來實現。

參考文獻:

[1]鄭興三.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研究[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4.

[2]于潤洋.音樂作品分析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2003年10月第二版.

[3][蘇]阿·鮑·戈登威捷爾.貝多芬32首奏鳴曲注釋[M].刁蓓華,陳復君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0.

[4]尹學毅.貝多芬《悲愴奏鳴曲》第一樂章賞析[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3).

[5]孔慶夫,金姚.淺談高校音樂教育之貝多芬作品——C小調鋼琴奏鳴曲演奏詮釋[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01).

[6]劉雪莎.貝多芬對奏鳴曲式的改革與創新[J].齊魯藝苑,2005,(03).

[7]郭玲玲.貝多芬晚期作品中賦格應用的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猜你喜歡
創作背景奏鳴曲藝術特點
手機上的奏鳴曲
月光奏鳴曲
饑餓奏鳴曲
淺談工筆女畫家蔣采萍的繪畫
淺談《黃河怨》的音樂處理
賞析古箏協奏曲《楓橋夜泊》
非物質文化遺產“隆回灘頭年畫”的特點研究
淺談《玫瑰三愿》的藝術特點和美學思想
文學作品與舞蹈的藝術融合
淺析詠嘆調《我懷著滿腔熱情》旋律特點及情感表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