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壯族(布偏)天琴文化的社會功能探微

2016-12-24 18:28王俊
藝術評鑒 2016年19期
關鍵詞:社會功能壯族價值觀

王俊

摘要:天琴是一種獨具民族特色的彈撥類弦鳴樂器,也是用于民間祭祀活動的重要法器。本文以廣西防城港峒中鎮的壯族(布偏)一帶流行的天琴為研究對象,介紹峒中一帶天琴的形制特征及演奏形式,并對天琴文化所蘊含的社會功能以及其中反映的價值觀進行淺析。

關鍵詞:壯族(布偏) 天琴 社會功能 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J63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6)19-0032-04

廣西防城港市防城區峒中鎮,是廣西西南的一個邊陲重鎮。峒中口岸屬國家二級口岸,與越南平遼縣僅一河之隔,是一個漢、壯、瑤、侗、京等民族聚居的少數民族鄉鎮。依據防城縣志記載,峒中鎮是兩弦天琴的發源地。

天琴是一種獨具民族特色的彈撥類弦鳴樂器,同時也是用于民間祭祀活動的重要法器。天琴主要流傳于廣西中越邊境防城、寧明、龍州、憑祥等地的壯族地區,其所形成的特定族群、特定區域的文化習俗現象至今保存良好、特色鮮明。本文以廣西防城港峒中鎮的壯族(布偏)一帶流行的天琴為研究對象,介紹峒中一帶天琴的形制特征及演奏形式,并對天琴文化所蘊含的社會功能以及其中反映的價值觀進行分析。

一、峒中天琴的形制特征及演奏形式

天琴是壯族(布偏)稱為“天樂”的文娛活動中唯一使用的樂器,既可用于獨奏,也可用于伴奏。所謂“天樂”,就是用天琴獨奏或者伴奏的各種文娛活動形式的總稱,依照其表現手法可分為“彈天(曲)”“唱天(歌)”“跳天(舞)”三種類型?!疤鞓贰弊畛跏怯伞疤炱牛ㄎ灼牛痹凇白鎏臁雹賰x式過程中使用的原始宗教音樂,并帶有濃郁的宗教色彩。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做天”儀式中的藝術形式也逐漸在日常生活中被人們傳唱、演奏,成為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娛活動?!皬椞欤ㄇ薄烨傺葑嗟臉非?,因靠口傳心授而無曲譜,所以曲調較簡單易學,并且在儀式和生活中演奏的曲調均相同;“唱天(歌)”——通常用天琴伴奏,演唱各種敘事歌曲,例如,做天儀式中的祈福、求花、添糧、解難等,以及日常中所唱的情歌、說教等,題材極為豐富;“跳天”——將天歌、天曲、天舞綜合在一起的藝術形式,除了在儀式中表演以外,同時也出現在重要的節日和喜慶場合。由此可見,這三種藝術形式都離不開“天琴”。

峒中一帶的壯族,自稱為偏族,長期以來一直都以天琴作為本民族的傳統樂器,每年的春節、農歷“三月三”等重大節慶,都會舉行盛大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藝活動。據筆者從2015年至今對峒中偏人使用的天琴考察,現峒中偏人使用的天琴大多都是由板八村陳秀堅老人改良后的新式天琴,并在外觀上加以修飾。舊式天琴與新式天琴形制上比較,舊式天琴有些可拆裝為三節,有些不可拆裝,新式天琴皆可拆裝為四節;舊式天琴無任何圖案裝飾,而新式天琴外觀有精美的彩繪圖案;舊式天琴的琴桿用木制,新式天琴的琴桿不再只用木制,而是用打磨好的空心鋼管外包一層木,相比舊式天琴更加堅硬不易損壞。

新式天琴由琴頭、琴桿和琴筒三個部分組成,形狀似漢族的三弦,而峒中偏人所持的天琴只有兩弦。天琴總長度約107厘米,琴頭頂端雕有一個鳳凰頭,起到裝飾的作用;琴頭中部還刻有兩個方形帥印,帥印之間鑲有一塊小圓鏡(藝人稱為照妖鏡);琴頭下部有一個半月形弦槽,弦槽兩側穿有兩個琴弦軸,作為系琴弦和調音之用。琴桿細長且直,約70厘米,正面作指板,無品。琴桿上均刻有龍和鳳的圖案,以示天琴為“端婭”的化身。琴筒用葫蘆殼或椰殼制作而成,直徑約12厘米,琴筒面用薄木板或竹殼封蓋,木制的琴碼安在琴面上,用兩條膠絲做琴弦。峒中天琴定弦為sol-re或la-re,常用音域可達八度、九度。

天琴的彈奏姿勢有坐姿和站姿兩種。坐彈時將琴筒置右腿外側,琴桿左斜胸前,雙腳前伸,佩戴腳鈴或銅串環的右腳,跨于左腳之上隨節拍晃動伴音。站立彈奏時,琴筒置右腹前,也可栓系背帶挎于體側,左手按琴弦,右手以食指勾撥琴弦,或食指、拇指執撥片撥彈。

天琴的結構、定弦和演奏法,都別于其他樂器,所以才有了古樸的造型、獨特的音色以及奇異的音樂風格。并且是壯族偏人們舉行唱天、跳天、禳災驅邪、祭神祈?;顒訒r所用的主要樂器,故稱天琴。

二、峒中天琴文化的社會功能滲透

天琴,有多重“身份”,其自身是一種樂器,但在“做天”儀式中成為天婆的法器。因此,天琴從“娛神”到“娛人”的使用場合轉變伴隨著身份的演變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多元的社會功能。

(一)宗教功能——傳承功能

藝術往往脫胎于宗教之中,宗教與藝術這兩者是聯系最密切的人類文化,二者之間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畢竟,人類的精神世界離不開宗教信仰,而人類的現實生活又十分需要娛樂。民間音樂文化的原本存在方式大多都與儀式活動相關,存在于宗教儀式中的聲音也通常起著溝通神與人的媒介作用,因此,這時儀式中的音樂便成為宗教與人之間產生思想意識共鳴的重要途徑。天婆在做天儀式中,天琴作為儀式音樂的主要法器(樂器),由天婆通過奏響琴聲,向“天神”傳達民意,并為民眾祈求平安、賜福祛災、逢兇化吉。這是偏人民眾對“天”的信仰,對“神”的內心召喚和精神寄托。

筆者在田野調查時了解到,當地民眾請天婆做天,一般都有以下幾種情況:家中有人生病,醫治難愈;家庭生活不順利,逢災遇難;夫妻結婚多年,難孕等多種情況。通過筆者的考察,雖然說當下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但是當地依然還存在邀請天婆到家中做天的現象,時間大多集中在農歷正月和二月。不難看出,“做天”儀式已經成為偏人們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天琴正是做天儀式中的重要實物載體,承擔著溝通人與神的媒介作用,同時也是偏人民眾精神家園的“守護者”。

從天琴文化具有的宗教功能,可以折射出其另一個重要功能——傳承功能。賦予天琴文化傳承功能的無私者,便是天婆。為何說天婆是無私者?這要論及到天婆的度身經歷。每一位天婆在度身前都會受盡病痛折磨,或者出現精神萎靡不振的現象,并且醫治也不見好轉,只能順應了“天命”才能得以康復。很多天婆表示做天也實屬無奈,一是要遵守很多禁忌,不能做臟活累活,有些天婆家中的男子長期在外打工,自己在家中又必須要遵守戒律,從而對家庭生活帶來很多不便;二是天婆一生中要做三次“天酒”儀式,對于家庭本就貧困的一些天婆來說,給她們帶來了極大的經濟壓力。因此,她們試圖擺脫宿命,但最終還是難以逃離,只能服從天命,拜師學法。每一位度身后的天婆都有一把屬于自己的天琴,天琴具有介質的作用,同時也是握在天婆手中的法力,天婆一旦奏響天琴,便會有無邊的法力。因此,天婆在拜師學法時必須要學會使用自己“法器”(樂器)。從某種意義來解釋,通過天婆度身學法的這種傳承方式具有一定的強制性,但正因為其具有的強制性,天琴文化的傳承才有了保障。

(二)文娛功能——外交功能

“民俗文化不僅僅是民眾智慧的結晶和創造,同時供民眾享受和利用。在眾多的民俗事象中,我們會發現傳承于民間的大部分民俗活動,都帶有極其濃厚的娛樂性質?!雹谔烨?,作為民俗活動,自然也有娛樂功能。據筆者調查,“天樂”的活動除了在做天儀式外,偏人在平時日常中該活動并不常見,而“天樂”的娛樂活動,包括“彈天、唱天、跳天”等主要集中在兩個重要節日——春節、農歷“三月三”。

每到春節和農歷“三月三”,漢、壯、瑤等民族齊聚舞臺,各自展現各民族專屬的文藝節目。而此時,壯族偏人不論天婆身份,不分男女性別,只要懂“彈天、唱天、跳天”都積極參與表演,使得這一具有濃厚壯家特色的民間傳統藝術如一朵瑰寶奇葩燦爛地綻放在世人面前。此外,還有許多受邀來自越南的藝人們的精彩歌舞節目,包括與峒中偏人同源的越南平遼的岱人(同源的兩國民眾有著相同的信仰和習俗),他們也帶來了彈天、唱天等表演,同時還與我國峒中偏人一同“彈天對歌”。促使來參加活動的人們能更直觀的了解壯族(布偏)“彈天(琴)”等活動的文化形態,也讓“天琴”所具有的文化功能在如此豐富的社會平臺上得到了最大的發揮。

在越南廣寧省平遼縣,每年農歷“四月四”會舉行較大型的文藝活動,并且都會邀請我國峒中壯、瑤同源民族的民間藝人同臺演出,同時也會邀請峒中鎮及防城港市的領導前去觀看指導。此外,在中越邊境兩國相鄰村寨的“結義儀式”中也少不了中越藝人,同臺“彈天對歌”的景象。

從“天琴”具有的文娛功能來看,不僅能夠將我國少數民族同胞的心力凝聚在一起,同時也促進了中越邊境文化積極健康的交流與發展,并且對維護中越邊境和諧安寧起到重要作用。

三、峒中天琴文化與時俱進的價值觀

天琴文化是一種融合宗教、藝術、娛樂為一體的多元民族文化。這種文化產生于民間,活躍于民間,作用于民間。透視其社會功能所反映的價值觀,無形中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價值觀暗相吻合。

身心和諧的價值觀——天琴文化在地處偏遠山區的人民群眾之間起著調節身心健康與和諧的重要作用。地處十萬大山南麓的峒中鎮,今日雖比往日交通較為便利,但山路依然崎嶇難行,生產力較差,醫療設施不完善。在人們的身體健康出現重大疾病而當地醫療機構無法治療,或是醫療費用太高民眾無力承擔時,便會請天婆到家中“做天”,這時天婆便會奏響天琴呼喚神靈庇佑以此來消災解難、祛病延年。當地民眾通過這種方式來尋求精神上的寬慰,從而重新建立起對生活的希望,這也可以說明天琴文化對當地民眾的身心和諧與健康發展起著不容忽視的積極調節與引導的重要作用。

社會和諧的價值觀——家庭是構成社會的分子,一個人的身心和諧影響著一個家庭的健康和諧,一個家庭的健康和諧推動著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因此,很多千奇百態的社會問題歸根結底是個人的問題。不論在儀式還是生活中,天琴文化對于個體的調節和幫助,實質上也是對當地的民眾、家庭和局部社會的和諧統一與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積極作用。

自然和諧的價值觀——由于天琴文化帶動了當地民眾尊重自然、崇拜自然的心理特點。通過對“天神”及“端婭仙官(樂神)”的崇拜,已延伸到對“山神”“樹神”“土地公”等神靈的敬畏之心,并促使當地民眾對于大自然的崇敬與保護的意識形態。③在當今工業發達的社會,許多城市開山、填海、建樓房,導致生態環境問題日趨嚴峻,雖然發達地區生活富裕、交通便利,但卻失去了新鮮的空氣和干凈的水源。生活在偏遠十萬大山南麓的峒中民眾,雖然生活較貧窮,經濟較落后,但在今天科技發達的時代,他們不為利益破壞本真,依然傳承著天琴文化,依然堅守著本民族的信仰和對大自然的敬畏,因而才能始終生活在青山綠水、藍天白云的“歌舞天堂”。

筆者在田野考察中收錄到當地民間藝人所彈唱的曲目,在此列舉其二以釋上文觀點:

植樹造林篇——

春栽嫩樹初長成,樹苗長勢高又快。

芭蕉桂皮綠油油,松杉茂盛我手植。

樹木成林得青山,我手植樹亦成林。

千栽萬植雖辛苦,我們切莫得荒廢。

后生年幼需立志,植樹事業代代傳。

山嶺成林得茂密,愿此青翠永不變。

以歌解悶篇——

遠方客人到我家,我得歡喜把歌唱。

你們采訪我的歌,唱給你們做留念。

以前有歌悶在心,今天高興大方唱。

你們采訪我的歌,唱著開心做留念。

采訪到的好歌曲,愿你把歌傳下去。

如今趕上好時代,歡迎大家來采訪。

采訪連連得歡心,愿你把歌傳下去。

唱出好歌送你們,要多少來唱多少。

愿這歌聲傳四方,歡迎你們再來訪。

歌聲悶在心里久,今天唱來改心悶。

要多少來唱多少,你們多多來采訪。

過去自己唱來聽,今天唱給大家聽。

現在大家來采訪,我們高興把歌唱。

過去沒人來采訪,只能把歌悶在心。

今天你們來采訪,我得歡心把歌唱。

愿這歌聲傳四方,弘揚傳統心歡喜。

由此可見,天琴文化中所承載的身心和諧、社會和諧、自然和諧的價值觀對峒中偏人民眾的生活帶來直接的影響,甚至對促進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的貢獻是不可忽視的。同時也反映了我國政府近年來對傳承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極為重視的意義。

四、結語

任何文化現象滲透的社會功能,以及其對當今社會所帶來的影響與作用,都不可孤立看待。正如馬克思主義哲學所講,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系,這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條件,因此任何文化所帶來的社會功能及價值意義都是彼此相互影響的結果。天琴文化本身就蘊含著宗教信仰和娛樂需求的功能,從宗教功能到傳承功能,從文娛功能到外交功能,進而從天琴文化的社會功能中反映出其與時俱進的價值觀,并且由于它們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才形成了如此壯闊的歷史人文景象。天琴從遠古緩緩走來,保留著壯族最原始的農耕以及圖騰崇拜的文化內涵,并逐漸與現代文化接軌,在一定區域的民族性格孕育下,凝聚了濃厚的鄉土人情文化底蘊,于是便運用其獨特的文化特征,充分發揮著獨具魅力的社會功能,展現出壯族布偏古老的傳統文化。

注釋:

①“做天”——在峒中偏人中所流傳的一種原始宗教祭祀活動,并以歌、舞、樂為其載體。據筆者對相關資料的查閱及實地考察,將“做天”種類歸納為:祈福、添糧(增壽)、求花(求子)、解難(消災治?。?、送花園(送滿月后夭折的小孩)、送靈魂(送去世的人)、禮頂(替天婆解難)、做天酒(天婆度身)。

②陶立璠:《民俗學》,北京:學院出版社,2003 年版,第 67 頁。

③依據當地的信仰習俗以及做天儀式中的唱天內容皆可反映當地民眾對自然的敬畏與崇拜。

參考文獻:

[1]楊秀昭,盧克剛等.廣西少數民族樂器考[M].桂林:漓江出版社,1989.

[2]陶立璠.民俗學[M].北京:學院出版社,2003.

[3]何洪.壯族“天樂”研究[J].藝術探索,1997,(s1):63-69.

[4]孫航.神壇上的犧牲廣西壯族“天婆”調查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13,(01):170-183.

[5]孫航.“魔”與“天”之比較研究[J].歌海,2012,(06):4-8.

[6]黃炳祥.廣西峒中壯族偏人天琴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研究[J].廣西師范學院,2014,(04).

[7]防城港市防城區文化館資料.

猜你喜歡
社會功能壯族價值觀
我的價值觀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Cat’s book》
壯族迎客歌
價值觀(二)
價值觀(一)
壯族山歌
淺談愛德華·邦德《李爾》中的“布萊希特式”
電視綜藝娛樂節目的社會功能探討
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