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洪綬木刻版畫中的“文人畫”研究

2016-12-24 20:11張炯炯
藝術評鑒 2016年19期
關鍵詞:基本特點文人畫

張炯炯

摘要:陳洪綬是明末清初的著名畫家、詩人,其繪畫作品有著鮮明的個人風格,與當時的崔子忠齊名,藝術成就較大。在木刻版畫領域,陳洪綬傳世作品較多,具體有《九歌圖》《博古葉子》等。筆者基于大量文獻資料,先探討分析了陳洪綬木刻版畫及作品,然后結合一些作品具體探討了"文人畫"因素的體現。

關鍵詞:文人畫 木刻版畫 《九歌圖》 基本特點 因素體現

中圖分類號:J2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6)19-0043-03

陳洪綬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繪畫藝術家,有《九歌圖》《博古葉子》等名作傳于后世,一直備受業界人士的肯定與廣泛喜愛。作為一名畫者,他出生于浙江名門望族,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和藝術熏陶,所以傳承了文人精神,這在繪畫作品中有所體現。他在木刻版畫中融入了文人氣息,賦予作品“文人心性”,尋求美學精神與氣質的完美結合,用繪畫語言表現作品精髓,極大豐富了作品內涵,讓作品有了活力與鮮明的藝術形象,被后世所稱贊。從藝術領域看,對他的木刻版畫中的“文人畫”因素進行分析是有必要的,利于了解其木刻版畫的特征及思想內涵。

一、陳洪綬木刻版畫及作品

(一)木刻版畫

陳洪綬的繪畫成就較高,其中人物版畫最為突出,題材有戲劇、傳記、文人軼事、小說等。雖然陳洪綬一生坎坷,但他熱愛繪畫藝術,以非凡熱情投入繪畫創作中,創造了許多具有很高藝術成就的版畫作品。在創作中,不僅傾注自身對生活的理解與體會,更將文人畫因素融入其中,將古典版畫藝術推向了更高的境界。他創作的人物版畫既有人物外在的形和色,也有一定的精神氣質,甚至是性格特征,生動鮮活,極富個人創作特色。

(二) 代表作品

《九歌圖》創作于明朝萬歷四十年,陳洪綬19歲時創作,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品。這幅作品根據楚地民間歌謠《九歌》創作,它作為木刻插圖,在當時及后世影響極大。郭味蕖在《中國版畫史略》中指出,“《九歌圖》筆法雖然稍感纖細,但是對人物的衣紋和形象處理有自身獨特的一面,塑造了生動的人物形象?!?/p>

《水滸葉子》創作于明朝天啟至崇禎年間,陳洪綬28歲時創作,也是他重要的代表作品。在《水滸葉子》中,陳洪綬通過方筆直拐的方式生動刻畫了松江、徐寧凡等幾十位水滸英雄人物形象,線條均勻短促,變化強調突出,收筆清勁有力,恰到好處,與人物衣紋走向一致,將人物的動勢栩栩如生的再現出來。這套作品一經問世,就受到文人畫友稱贊,普通百姓爭相購買。

陳洪綬創作的《西廂記》是書籍插圖運用最多的作品,如李卓吾的《評本西廂》、張深之的《正北西廂》等書籍都使用了陳洪綬《西廂記》作為插圖。無論哪一本中的插圖,都表現出了陳洪綬深厚的文學底蘊和高超的藝術成就。

《博古葉子》是陳洪綬末年創作的作品之一,后由其好友黃建中付諸木刻,共有48幅圖。與早期相比,這一時期陳洪綬在人物造型設計與線條運用上有了明顯變化,人物頭大、身短,線條布置疏曠,勾線自然、隨意,不追求形似,意到神似即可。

二、陳洪綬木刻版畫中的“文人畫”因素

(一)“文人畫”基本特點

文人畫是我國傳統繪畫的一種藝術形式,以畫家的品德修養、人品胸次來評價畫作的藝術成就。畫者不僅要有嫻熟的繪畫技巧,還要有深厚的文化修養。造型上不追求形似,崇尚神似,偏重畫者的主觀想象,把畫中的事物當作是寄情之物。特別是中國傳統文人畫在“意境”上有著近乎嚴苛的追求,“意境”已經成為評價文人畫藝術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之一。何為“意境”?從繪畫角度上看,就是通過有限的繪畫元素誘發觀者的想象,營造一種“言有盡、意無窮”的氛圍。所以,文人畫的“意境”一般不存在于畫面所描繪的對象實體上,而是對象形象之外。為達成這樣的效果,文人畫的筆墨經常呈現出虛實變化,“虛實相生”,通過“留白”等技巧來創造意境。簡而言之,文人畫講究“以形傳神”,注重畫者品德修養,追求詩書畫印的完美結合。

(二)“文人畫”因素在陳洪綬木刻版畫中的體現

1.《九歌圖》中的“文人畫”因素

《九歌圖》作為陳洪綬青年時期創作的著名版畫作品,雖然線條給人一種纖細感,但是充分表現了畫家本人的感情與寄托,意境豐滿,不局限于畫作所描述的對象本身。人物面貌、服飾、環境等線條布置不著眼于形似,而是取其意,突出了人物特點和性格,形象傳神。其中,屈原形象刻畫最為成功,形容枯槁、神情落寞,行吟于澤畔,栩栩如生的刻畫了屈原憂國憂民的人物形象,如圖1。從畫面構成角度看,線條細勁圓潤,意氣豐滿。背景只有一些簡單的花草樹木、道路,其他皆是留白,看似簡單,卻營造了一種氣韻生動的效果,將屈原胸懷天下,壯志未酬的意境淋漓盡致的描繪了出來。

圖1 《九歌圖》篇幅之一

2.《水滸葉子》中的“文人畫”因素

《水滸葉子》以《水滸傳》小說中的人物為基礎,描繪了40位水滸傳人物形象,一人一圖。從構圖角度看,畫面依然以人物為主,除了人物外只有一些簡單道具。但是與《九歌圖》中的人物形象刻畫相比,《水滸葉子》中的人物表情更加明快,線條布置的變化來展現人物形象。此外,陳洪綬還借用外在事物來表達自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如,燕青,如圖2。根據《水滸傳》小說中的相關描述,燕青常用的簪花是四季花,而陳洪綬用菊花代替四季花,因為在陳洪綬心目中,菊花代表著正義之士,他借用菊花來表達自身對燕青的評價。從圖2中可以看出,圖中的燕青受眾拿著笛子正在吹奏,精通音律?!端疂G傳》中提及燕青精通音律,但是對其是否善于吹奏笛子并未提及,吹笛子的形象是陳洪綬根據自己的理解而創作出來的。由此我們可知,陳洪綬對于人物形象創作是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再結合原著,這樣創作出來的人物形象不僅真實生動,更充滿感情與意蘊,體現了“文人畫”“以形寫神”的特征。

陳洪綬的《水滸葉子》,每幅畫的背景都是留白設計,空白成為了畫面組成的一部分,使畫面構圖產生一種古拙的趣味。對于這一方面的創作技巧,黃賓虹曾經說過:“實中虛白處,不僅要氣脈連通,更要有龍飛蛇舞之形,這樣才能使畫面有靈氣、有氣勢?!鼻『?,陳洪綬創作的《水滸葉子》中每幅畫作的筆墨都不多,但都充滿表現力,他借助簡單、凝練、概括的線條布置刻畫了生動的人物形象,表現了人物的精神氣質與性格特點。盡管塑造的形象與人們心目中的水滸英雄形象有差距,但是他通過奇崛、夸張的人物造型設計營造了無窮的韻味,讓人回味不盡。如,魯智深,其全身都用長袍覆蓋,只有頭、雙手、半只腳露在外面,其衣紋線條布置長短不一,筆墨自然、流暢,給人一種佛法無邊、深不可測的意境。

圖2 《水滸葉子》燕青

3.《博古葉子》中的“文人畫”因素

《博古葉子》中描繪了中國歷史上48位名人的軼事,人物有陶淵明、杜甫、韓信、衛青、董卓等,既有文人雅士,也有千古名將,更有奸惡之徒,他們的形象都在陳洪綬筆下表現得淋漓盡致。從博古牌的錢數看,陳洪綬安排的貧人基本都是品德高者,如陶淵明、杜甫等。從相關書籍中看到,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杜甫“留得一錢看”的故事,都表現了古代文人的骨氣、清高,品德高尚。從中不難看出陳洪綬在博古牌選角方面的文人心意,將文人的骨氣、品德通過博古牌錢數的高低體現了出來,表現了對社會現狀的嚴厲批評。在古代,文人作畫一般追求的是名譽,抒發胸臆,淡薄名利,并不以此謀生,所以文人常給人一種“兩袖清風”的感覺,這一點在陳洪綬的《博古葉子》上也有體現。為了更為清楚的了解《博古葉子》中的“文人畫”因素,下面從題贊酒令、畫面人物、線條筆墨等方面進行簡單分析。

(1)題贊酒令

《博古葉子》的題贊酒令比較簡單,意在表現人物性格。通過題贊,觀者可以更好的解讀人物形象,了解畫者的心意,體會畫在言外之意,這是陳洪綬在創作《博古葉子》時的一種文人心意。如,陶淵明的題贊中既表現了人物性格特點,也體現了人物安于貧賤的品格,包含著對社會的抨擊,引人深思。

(2)畫面人物

“文人畫”中的人物造型追求神似,而非形似,造型一般都比較簡單,這種特點在《博古葉子》中也有體現。如,陶淵明的人物形象塑造就借鑒了唐宋時期的吳道子、李公麟等人的作畫技巧,還采用了一些五代時期貫休羅漢畫的線描用筆方式,這與傳統文人畫對待傳統態度基本一致,即借古開今,在原來基礎上創作,但是“自我作古”。此外,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陳洪綬多采用“高古奇駭”的創作手法。整體風格古致婉約,線條密集,以衣紋描述人物形體,充滿了寫意情趣。

(3)線條筆墨

在“文人畫”中,筆墨是一個重要的表現元素,其通過用筆、用墨勾勒出線條結構的變化,與意境、風格等密切相關,因此一些文人?!耙詴氘嫛?,帶有明顯的文人審美情趣。陳洪綬作為文人,其所創作的《博古葉子》中也有“以書入畫”,主要體現在畫面線條上。從《博古葉子》畫面筆墨看,陳洪綬采用的線條描述方法與唐宋時期有一些差距。如,唐朝時期閻立本的“鐵線描”,運筆精謹,行筆速度一致,用力均勻,線條變化較少。但是吳道子在繪畫中融入了書法技巧,線有了方圓曲折,變化明顯。陳洪綬進行《博古葉子》創作時,借鑒了唐宋時期線條描述方法,又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一些改變,形成了流暢、自然、簡約、細勻的運筆風格。如,《博古葉子》中的鄭虔篇,線條細勻,猶如春蠶吐絲,給人一定動態感,形成了獨特美感,意味明顯。

三、結語

綜上所述,陳洪綬木刻版畫在中國繪畫藝術史上有著很高的價值成就,值得后人探討研究。作為一名文人,陳洪綬的《九歌圖》《水滸葉子》《博古葉子》等版畫作品中都體現了“文人畫”因素,主要表現在人物形象塑造與線條筆墨等方面。特別是人物形象塑造上不追求形似,講究以形傳神,通過留白、線條用筆等塑造人物,將人物的性格、形象充分表現出來,并引發觀者共鳴、想象或反思,意境突出。

參考文獻:

[1]楊臻臻.意寫奇崛傳精神——陳洪綬人物畫造型語言特征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6年.

[2]安委.陳洪綬怪誕美的藝術形成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3年.

[3]權英杰.晚明陳洪綬人物畫研究[D].臨汾:山西師范大學,2014年.

[4]趙蓓.論中國明代木刻版畫中的線“象”[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3年.

[5]王玉柱.陳洪綬繪畫風格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10年.

[6]王青靈.陳洪綬繪畫狂怪風格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0年.

[7]彭賢淑.陳洪綬繪畫風格嬗變探究[D].新鄉:河南師范大學,2014年.

猜你喜歡
基本特點文人畫
以現象學“本質還原”方法重新審視文人畫理論
“文人畫”里寫春秋
當代畫家 胡石
文人畫:內心自省的外在流露
抗戰時期我軍軍事法制建設的基本特點
淺論文人畫的虛實
談風險導向內部審計
關注生成,構建動態高中數學課堂
寫意花鳥教學的開展及教學思路探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