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戰時期我軍軍事法制建設的基本特點

2017-01-09 18:58劉詩
辦公室業務 2016年11期
關鍵詞:基本特點抗日戰爭

劉詩

【摘要】抗戰時期是人民軍隊法制建設發展的重要時期,其立法、司法的基本原則和思想對于現在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對這一時期我軍的軍事法進行研究,旨在以史為鑒、古為今用,為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發展和我軍戰斗力的提升提供借鑒。

【關鍵詞】 抗日戰爭;軍事法;基本特點

抗日戰爭時期是人民軍隊戰斗力獲得極大提升的重要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軍在對敵作戰中發揮頑強的戰斗精神,主力軍和地方軍由抗戰開始時的11萬余人發展到最后勝利時的約132萬人。這反映了我軍由弱到強的重大發展。對這一時期軍事法制建設中的基本特點進行總結,對提升我軍戰斗力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借鑒價值。

一、堅持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戰略思想作指導,確保我軍戰斗力提升法制保障的正確方向

從紅軍時期開始,共產黨人從革命實踐中總結出槍桿子里出政權的道理,人民軍隊也只有在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才能發揮出更大的凝聚力與戰斗力,到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更加強調黨對新四軍、八路軍的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為提升人民軍隊戰斗力和相關法制建設指明了正確方向。

(一)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作指導。只有實現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實際和中國革命軍隊的實際相結合,正確分析和認識政治軍事形勢,軍事立法活動才能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才能為軍隊的生存和發展、為抗日戰爭的勝利發揮重要的保障作用??谷諔馉帟r期,我軍繼承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軍事法制思想,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軍事法制建設的指導思想,并在軍事立法、司法實踐中注意貫徹落實毛澤東思想,從抗戰實際出發,根據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實際和軍隊抗日斗爭的根本任務,在蘇區軍事法制建設的基礎上,推進了我軍法制建設。

(二)堅持黨的獨立自主的建軍立法原則,確保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在與事物內部的矛盾性,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因此中共中央確立了獨立自主的建軍方針,不斷發展壯大自身力量、提高人民軍隊戰斗力才能將戰爭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獨立自主是毛澤東哲學思想的重要內容和活的靈魂之一,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正確處理國共關系的原則,是我軍提升戰斗力的內在要求和根本方法。1937年8月22-25日,毛澤東同志在洛川會議上指出:抗日戰爭是一場艱苦的持久戰,我軍的戰略方針是“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爭”,中共中央在這一思想指導下確定了獨立自主的建軍原則,在統一戰線中,實行既統一又獨立,對國民黨采取有團結有斗爭,以斗爭求團結的方針,并堅持黨對八路軍、新四軍和其他人民武裝力量的絕對領導,沖破國民黨的限制和束縛,努力發展人民武裝力量。

(三)堅持扎實推進政治工作,確保黨領導人民軍隊為人民利益打勝仗的政治方向。軍隊政治工作是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是黨實現對人民軍隊絕對領導的基本制度和基本途徑之一?!败婈犞姓喂ぷ?,仍舊是共產黨的黨的工作,并不因統一戰線的環境和戰區的指揮關系而有所改變……我們必須保證共產黨對軍隊的領導。一切減弱黨的領導作用的企圖辦法,都應該堅決拒絕之?!痹诳谷彰褡褰y一戰線條件下,為了保證人民軍隊的建設方向,使之成為實現黨的抗戰路線、爭取民族自由、解放的有力工具,中共中央、中央軍委高度重視軍隊的政治工作建設,頒布了一系列相關法規規定,始終堅持和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落在基層、落到實處。

二、弘揚中華民族抵抗外來侵略、敢打必勝的戰斗精神,突出抗日根據地人民武裝力量發展壯大的法制保障

(一)突出抗日根據地人民武裝力量發展直接提升戰斗力的法制保障。毛澤東說:“武器是戰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痹趹鸲妨Φ臉嫵梢刂?,即使是現代戰爭,人在戰斗中依然起著決定性作用,抗戰時期通過提升軍心士氣、擴大兵源、推行獎懲等政策制度,充分調動了人在戰爭中能起到的巨大作用,對戰斗力提高起到決定性影響。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培育頑強的戰斗精神??谷諔馉幹匀〉镁薮蟮膭倮?,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要歸功于人民群眾和人民軍隊廣大官兵甘于奉獻、勇于犧牲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民族危亡之際,全民一心、眾志成城,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捍衛中國主權,廣大官兵將愛國主義精神帶到戰場上,涌現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光輝事跡,既使面對數倍的敵人,面對敵人優良的裝備和補給,人民軍隊發揮出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頑強戰斗精神和不懼犧牲、勇于奉獻的愛國主義精神,正是這種“亮劍”精神,這樣高漲的軍心士氣,使人民軍隊發揮出了數倍的戰斗力,這也正是我軍軍事法制建設所要發揮的重要導向作用。

堅持愛國統一戰線,注重人民的力量。愛國統一戰線的建立,充分動員了全民族的力量,適應了當時形勢的需要,有利于貫徹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總方針,有利于團結全民族愛國武裝力量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同時重視發揮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中共中央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中指出:抗戰階段“最中心的任務是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的勝利?!薄肮伯a黨員及其所領導的民眾與武裝力量,應該最積極地站在斗爭的最前線,應該把自己成為全國抗戰的核心,應該用極大力量發展抗日的群眾運動,不放松一刻功夫一個機會去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睘榘l動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參加到抗日戰爭當中,黨中央、中央軍委制定了一系列的動員法規和文件,陜甘寧邊區和各個抗日民主根據地也十分重視兵役法規的制定和完善,這些軍事法制內容主要集中在動員全民族武裝抗戰、扶助人民抗日團體與民眾武裝的發展、實行兵役與參戰的動員、充實抗日武裝、發展與健全人民自衛軍。

(二)重視打勝仗、繳獲敵人武器提升戰斗力的法制保障。武器裝備在現代戰爭中具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軍建軍時間短、并一直被國民黨圍剿,武器裝備嚴重落后與缺失,抗戰爆發后,國共重新合作,蔣介石政府只供給4.5萬人的軍餉,而且還逐年下降,部隊生活艱苦,有賴群眾慰勞、部隊募捐以及進行營利生產。1940年11月起,蔣介石政府停止了供給八路軍、新四軍的經費。黨中央和邊區政府以及各抗日民主根據地十分重視軍事裝備和后勤建設,制定了一系列有關裝備、后勤的法律制度,適應了抗戰形勢發展的需要,使人民軍隊的供應保障更加有序。

結合實際,提高自主研發能力?!按笠幠=ㄔO軍事工業及希望新式武器之生產等,都是無實現可能的空想?!蓖ㄟ^對這一時期我軍自主研制武器裝備的法律規定研究不難得出,一方面,應認清現有的兵工技術水平,結合實戰化和我軍戰術戰法需要,制定符合實際的相關政策法規,如這一時期的以修理機械、翻造子彈,特別是大量生產手榴彈、地雷等為基本方針的軍事法制規定,在當時維持了戰時的需求,并在一定意義上保證了戰斗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應制定相關政策法律完善人才培養體制,積極培養技術人才,努力學習前沿技術、掌握先進裝備制造能力,力求突破。

合理調配,充分利用有利資源。1937年抗戰開始至1940年10月,國共重新合作抗戰,蔣介石政府每年供給4.5萬人的軍餉,雖然并沒能從根本上解決我軍的武器裝備問題,但是在一定意義上緩解了抗戰初期我軍武器裝備的缺失,同時也應該看到,國民黨內的一批愛國軍官,能夠在民族危亡的大局下一定程度地對人民軍隊進行幫助,包括變相的“贈送”武器裝備,傳授裝備的制造、修繕、保養技術等,充分利用這些有利資源,并將優良裝備優先保障攻堅部隊,有利于人民軍隊在戰爭中發揮出更大的戰斗力。

以戰養戰,消滅敵人充實自己?!队螕絷牳琛分杏芯涓柙~: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日軍雖然參戰人數遠少于中國軍隊,但是其憑借優良先進的武器裝備和充足的后勤保障在抗戰初期取得了豐碩的戰果,我軍通過繳獲敵人的武器裝備和軍用物資,不斷地充實自身,發展壯大自身實力。同時制定了“一切繳獲要歸公”等的政策制度,由各區域戰斗編制的總部依照需要對其進行分配,有力保障了作戰單位的后勤供給,確保了戰斗力的提高,一步步蠶食敵人、消滅敵人,為抗戰勝利打下堅實基礎。

三、重視在抗日作戰中不斷總結提升我軍戰斗力的經驗,并把成熟經驗上升為相應的法制保障

早在全國抗戰開始之前,毛澤東就指出:“要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爭取抗戰勝利,就必須大大增加抗戰力量,改變敵我力量的對比,才能達到這個目的?!痹黾討鸲妨α康墓ぷ骱头椒ê芏?,然而其中最好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開展實戰化軍事訓練和創辦軍校培養抗日干部。因而,全國抗戰開始后,盡管面臨著極其困難的條件,人民軍隊仍然十分注重開展人與武器裝備相結合的訓練方式,具有很大的借鑒價值。

(一)注重訓練和實戰相結合,更加注重實戰經驗總結。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在平時的訓練中更加注重靠近實戰化,以提前做好戰爭準備,在戰爭中更加注重對經驗進行總結,對弱項進行補差訓練,為接下來的戰爭勝利打下堅實基礎。

(二)注重內部、外部經驗交流,學習借鑒先進戰術戰法。這一時期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十分注重對戰爭經驗的交流與學習,一方面在人民軍隊內部創造機會,讓在戰斗一線的軍事指揮官之間開展交流,另一方面,加強和國民黨愛國將領以及外國幫扶中國抗戰的人士交流,吸收他們帶來的先進戰術和戰斗方法,并結合實際情況應用到人民軍隊的戰斗中。

(三)重視軍校教育開展和對指揮人才的培養。中共中央、軍委及八路軍、新四軍先后建立了以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為首的一大批指揮和專業技術院校,這些人民軍隊院校在艱難曲折的發展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寶貴的辦學經驗,包括實行“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的教育方針,培養“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校訓,采取“少而精”、理論聯系實際、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等的教學原則,探索啟發式、研究式、實驗式等教學方法。正是由于抗大等軍事院校吸取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院校教育的經驗,結合抗日戰爭的實際,充分發揮教員的主導作用和學員的主體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為抗戰輸送了一批又一批軍事人才。

【參考文獻】

[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抗日戰爭時期重要資料統計集[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3]梁星亮.試論中國共產黨延安時期局部執政的歷史經驗和啟示[J].西北大學.

[4]徐勇.20世紀中國“政黨領軍”模式的創立發展[J].歷史教學,2005⑵.

猜你喜歡
基本特點抗日戰爭
9月歷史大事記
陳洪綬木刻版畫中的“文人畫”研究
論抗戰時期的“夫人文學獎”
談風險導向內部審計
關注生成,構建動態高中數學課堂
孩子們的抗日戰爭
孩子們的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紀念群雕的規劃創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